為什麼要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編者按:報以他人平和的微笑,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友善。幫助孩子調節情緒,也能讓老師的教與學充滿幸福、快樂。

  我們來聊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機制。我們應該善於掌握自我,善於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的矛盾和事件給予恰當的反應,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讓教與學充滿幸福、快樂。

  一、掌握心情,幫助學生自我調節情緒

  情緒從不同程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只有掌控情緒,才能使其發揮積極作用。一旦情緒產生波動,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經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消極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一個在情緒上受到過多壓抑的人,個性通常不夠開朗,而且可能產生不合作、不合群、甚至反群和反抗權威的行為,這自然會使個人在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方面大受影響。

  在教育中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調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機制,教師需要學會辨認情緒、分析情緒和管理情緒,幫助學生疏導消極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有更大的存在感和自豪感,更加自信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快樂的心情成為生活的不竭動力。

  二、排解矛盾,擁有樂觀上進的心態

  良好的情緒機制,有助於我們排解矛盾,擁有樂觀上進的心態。樂觀上進的心態,能讓人保持愉悅的心情,更有助於促進身心健康。

  古話說得好:“心寬體胖”。情緒暢快時,人會愈來愈健康。如果有人跟你說“最近怎麼面黃肌瘦”,亦即意味著你最近常常情緒低落,茶不思,飯不想,導致臉色愈來愈差,這是身心不健康發出的訊號。如果我們過度焦慮、情緒不安,就導致身體素質下降。一個人常常有負面或消極的情緒產生,如憤怒、緊張,人體內分泌就會受到影響,並導致內分泌不正常。建立良好的情緒機制,有助於增強活力,讓教育充滿幸福,擁有樂觀上進的心態。

  三、改善個性,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取決於一個人情緒表達是否恰當。倘若常在他人面前任由負面情緒發洩,絲毫不加控制,如亂髮脾氣,久而久之,別人會視我們為難以相處之人,甚至將我們列為拒絕往來物件。反之,倘若常面帶微笑,多讚美他人,以親切態度與別人和諧相處,人際關係自然會和諧順暢,充滿快樂。

  在處理人際關係過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確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積極的情緒,讓他人看到友好與和善。我們發出的情緒感染力和影響力以及個性的吸引力,將影響在社會對我們的接納度與歡迎度。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對比實驗,在兩間牆壁嵌都著許多鏡子的房間裡,分別放進兩隻猩猩。一隻猩猩性情溫順,它剛進到房間裡,就高興地看到鏡子裡面有許多“同伴”對自己的到來報以友善的態度,於是它就很快地和這個新的“群體”打成一片,時而奔跑嬉戲,時而耳鬢廝磨,彼此和睦相處,關係十分融洽,直到三天後,當它被實驗人牽出房間時還戀戀不捨。另一隻猩猩則性格暴戾,它從進入房間的那一刻起,就被鏡子裡面的“同類”那凶惡的態度激怒了,於是就與這個新的“群體”進行無休止的廝鬥。三天後,它是被實驗人員拖出房間,這隻性格暴戾的猩猩早因氣急敗壞,心力交瘁而死亡。

  和順的猩猩看到的是和順的同伴,變得更加和善、快樂。凶惡的猩猩看到的是凶惡的同伴,憤怒、暴躁,充滿攻擊性,最後死亡。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猩猩,自己的情緒決定自己的心態。我們如果報以他人平和的微笑,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同和友善;我們如果挑剔,刻薄,富有攻擊性,毫無疑問,與創他人的關係也必然是緊張的,爭鬥的。交流雙方友善的姿態和良性的互動,傳遞的是一種彼此理解、鼓勵和欣賞的資訊。這也就是良好的情緒機制。

作者:思榮
公眾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