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談判語用策略

  語用策略,亦稱話語策略,是為實現預期的交流目標而靈活應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方法、手段和技巧。在商務談判活動中,談判者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談判的結果和成效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1雙關法。

  這是利用一個詞的語音或語義同時關聯兩種不同的意義,故意違反邏輯規律,或是巧妙利用邏輯規律,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即用同一語句表達兩個判斷,從而達到談判者所期望的效果。

  卡普爾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負責人的初期,在一次董事會議上,眾人對他的領導方式提出許多批評和責問,會場上充滿了緊張的氣氛,人們似乎都已無法控制自己激動的情緒。

  有位女董事質問道:“過去 1 年中,公司用於福利方面的錢有多少?”她認為應該多花些錢,因此,對卡普爾不斷地抱怨。當她聽完卡普爾說可能只有幾百萬美元之後,她說:“我真要昏倒了!”

  聽了這話,卡普爾輕鬆地回答了一句:“我看那樣倒好。”

  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難得的笑聲,那位女董事也笑了,緊張的氣氛隨之緩和下來。卡普爾用恰當的口吻把近似敵對的諷刺轉化為幽默的力量,解除了眾人激動的情緒,換來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2否定法。

  這是指甲乙兩種相互對立偽事物,從肯定甲事物出發,隨之以加入乙事物的內容而達到否定甲事物為歸宿的幽默方法。請看下述例項:

  一顧客在某飯店吃飯,米飯中沙子不少,他不得不把他們吐在桌上。服務員見此情景很是不安,抱歉地說:“盡是沙子吧!”顧客搖搖頭微笑著說:

  “不,也有米飯。”頓時,兩人都笑了。

  這裡,沙子和米飯構成甲乙兩種相互對立的事物,服務員從肯定甲事物“盡是沙子吧!”出發,促發顧客在相近的語言形式中加入了乙事物的內容“不,也有米飯”,達到了杏定甲事物不盡是沙子的目的。顧客用奇在意外、巧在理中的回答,消除了服務員尷尬情態和不安心理,讓人透過笑的影子,察覺到必須糾正的問題。此種幽默法常在談判中使用。

  3語境隱含法。

  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一個語句可以提供它本身沒能提供的資訊,這就是所謂的言外之意。恰當地運用言外之意來表述自己的思想,往往能收到極佳的幽默效果。

  例如,一個售貨員向顧客推銷鞋子,他說:“請拿這一雙吧,先生。它的壽命將和你的一樣長。”顧客一聽,微笑著說:“我不相信我這麼快就會死。”

  在這個語境之中,顧客的話隱含著一個判斷:“你的鞋子質量不好,不耐穿。”但這個判斷並不是“我不相信我這麼快就會死”本身所包含的,而是在當時的語境下產生的言外之意,顧客以這種既委婉又富有幽默感的方式來表達批評意見,不僅表現出其自身具有較高素養,而且使得對方無法辯駁。

  4強行推理法。

  這種推理主要是要達到某種目的,至於達到這個目的的過程和條件是否合乎邏輯、合乎情理,那就不管了。正因為不符合邏輯、前提虛假,所以得出的結果一般是不真實的。這種不真實甚至能達到牛生老鷹的地步,因而顯得荒誕,達到幽默效果。

  有這麼一個笑話。兩夫妻吵嘴,妻道:“你是敗家子投胎,所以你才對你家裡的人那麼慷慨。”丈夫反脣相譏:“在古代,某人向一個年輕人要個饃,年輕人用手比了一個饃給他,回去卻被他父親迎面一耳光,呵斥兒子用手把饃比大了。這麼看來,你對我家的人那麼吝嗇,是這個老節約專家轉世投胎了?”

  強行推理法不光只在生活小笑話中體現,在談判中也常常使用。例如,有一位客戶想買一批皮襖,卻擔心它怕雨水,於是問:“這種皮襖我很喜歡,卻不知它是否怕雨水?”“當然不怕啦。”廠商代表說,“難道您見過打雨傘的兔子嗎?”

  這裡,廠商代表運用了兩個省略式的充足條件假言推理,第一個推理為:如果兔子怕雨,則兔子打傘;因為兔子不打傘,所以免子不怕雨。第二個推理為:如果兔子不怕雨,則兔皮做的皮襖也不怕雨;因為兔子不怕雨,所以免皮做的皮襖也不怕雨。

  顯而易見,這兩個推理的前提都是虛假的,不管兔子怕不怕雨,它都不會打傘。因此,兔子怕雨構不成兔子打傘的充足條件,據此推出的兔子不怕雨這個結論當然是不可信的。同樣道理,第二個推理的結論亦不可靠。廠商代表故意違反常識,構成前提虛假的推理,形成一種幽默,以便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把商品推銷出去。

  5仿擬法。

  即故意模仿現成的詞、語、句、調、篇及語句格式臨時創造新的伺、語、句、調、篇及語句格式。在談判中,恰當地運用仿擬,可以更好地幫助談判者溝通與交際物件的情感,可以把原本很生硬、很無味的“死”語言化為生動活潑、詼諧幽默、意趣橫生,新穎奇妙、耐人尋味的“活”語言。例如據“新聞”一詞仿出“舊聞”,據“文學家”一詞仿出“武學家”,

  據“天才”仿出“地才”。

  一次,邱吉爾的同事、保守黨議員威廉・喬因森希克斯在議會上演講,看到邱吉爾一個勁地搖頭,便說:“我想提請尊敬的議員注意,我只是在發表自己的意見。”邱吉爾對答道:“我也想提話說話者注意,我只是在搖我自己的頭。”輕鬆含蓄,寓微諷於微笑中。

  6藏頭露尾法。

  即先提出意思不完整的結論,讓聽者產生某種心理期望,適時將關鍵的、但說者故意省略的細節抖出,造成突轉的心理撲空,在無傷的變異裡,獲得幽默的後果。

  藏頭露尾實際上包括兩個結論。即前結論與後結論。開始給出不確定的結論,吸引聽者追問,即前結論“露尾”。在聽者求證具體內容時,後結論不讓“藏頭”,頭與尾強烈地不協調,頓時化為幽默感,讓聽者在說者的微諷中容納說者。

  據說某貴婦曾問英國大作家蕭伯納:“你看我有多大年紀?”“看您晶瑩的牙齒,象 18 歲;看您鬆軟的頭髮,象 19 歲;看您柔細的腰肢,頂多 14歲。”蕭伯納很正經地說。

  貴婦高興地笑了:“您能說準我到底有多大嗎?”“請把剛才三個數字加起來。”

  幽默法多種多樣,在談判中談判者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靈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