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高一隨筆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的一種文體形式。那高一學生是如何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天涯共此時

  蒹葭叢生,極美;星辰密佈,極美;百花齊放,極美。我在眾裡之中,眾人容我與其共此時。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天涯兩端,共此明月,還有什麼可羨慕的呢?

  喧譁的鬧市,行走的人群,盡是繁華;貧瘠的土地,家徒四壁,滿是無奈。這樣兩幅格格不入的圖景卻被快樂的巴郎——阿里木連成一線。在那華燈初上的星輝之城,總有一個高大的身影在煙斜霧橫中快樂地呼喊。人們被眼前的美食所吸引,今天又是大豐收!但是,這卻並不能改變阿里木清貧、節儉的生活。因為這些不計勞動成本的微薄收入是用來援助那些渴望校園生活的孩子們的,它的溫度勝過跳躍得歡快不已的火焰,充滿了溫暖人心的力量!

  於是,當城市上空升起一輪皓月,路人在看,孩子們也在看,此時與共,一同綻放笑臉。

  阿里木就這樣牽掛著遠方,把自己擱淺,把身邊的風景連成一線,如同蒼蒼大山——山銜好月來!

  曾讀到過瀛洲多仙人,山人每每登高,仙樂由山中悠悠而來,甚是好聽。山人對仙人手中之琴心生嚮往。對神明的褻瀆是不可饒恕的,仙人一怒,將其中一弦扯斷,那人依然執著拿走琴,只是,樂章再也不得完整了。

  一弦一柱本相連,少了任一都是殘缺,你我又如何能保全了自己而棄他人?

  落紅翩然而下,搖曳生輝,碾做塵泥,甘心護花。

  吳菊萍該有多美?那雙聖潔的收托起了生命的希望之光!不羨牡丹不羨蓮,此朵幽菊吐芳華!

  那本是他人之子,僅僅只是身邊無數過客中的一員,可在吳菊萍的心中,那更是一朵含苞待放卻又搖搖欲墜的花蕾。高樓層層,幼童如同天降,負著“遠方”難以估量的重量就這樣硬生生落入她的懷中。純白的四周正如她純白的心。她在笑,山花燦爛,她,在從中笑!她護住了她的身邊之人,成就了遠方的風景!此時她與她同心同生!

  有歌者讚道:“南野之木,芳園之菊,眾裡援他,謂可歌也!”

  當世界越變越小,或許我們更應該注意到身邊的風景,如斯美麗。

  山河賦予我美的盛宴,眾人賜予我齊心的力量,我呢?我該償還些什麼?我於眾裡來,歸入眾裡去。

  山人徹悟,將琴歸還,七絃和一。仙樂再響,明月東昇。

  篇二:外與內

  玫瑰園裡奼紫嫣紅的玫瑰漂亮而高貴,它們嘲笑著角落裡黑玫瑰的醜陋,黑玫瑰雖然委屈,卻仍然堅強的的活著,極力吸取的養料。終於有一天,黑玫瑰被發現是曠世少有的珍品,受人們讚歎,而那些豔麗卻普通的玫瑰卻任人採摘。

  我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外表入手,儀表、衣著、裝飾的美可以給人以美感,讓人賞心悅目。外貌的美麗是上天賦予的資本,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上天的垂憐。難道這樣就該自哀自嘆,鬱鬱寡歡嗎?須知外表美是短暫的,全受時間、年齡的限制。時光流逝,年華老去,就變成了雞皮鶴髮,又哪還有美貌的存在?就從另一角度來看,一個女人就算有一隻希臘女神鼻子,但嗅不到世間人情味,那就不美;有一對鳳眼,但看不透世間善惡,亦不算美;有圓滑細緻的面頰,但領悟不出生命的意義,更不是美。

  伏爾泰曾經說過:“外在的美只能取悅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心靈的美、智慧的美、行為的美所激發起的人們的美感,總是要比外表的美強烈得多。有的人外表美麗,內心卻齷齪不堪,像郭美美,在一張漂亮的皮囊下掩蓋著一顆醜陋汙濁的心,大肆的張揚炫富,不檢點的私生活,招搖撞騙,令人反感。與其相反,像加西莫多,這個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雖然外表醜陋,內心卻如金子般閃耀,令人敬佩。

  內在美,才是真的美。愛美是人的天性,然而我們卻不應該花過多的時間在打扮上,對於那些粗鄙之人,即使穿上名貴的衣服,戴上奪目的珠寶,化上美麗的妝容,也依舊掩蓋不住他們的浮華與低下。修飾打扮,保持整潔大方就好,更多的我們應該注意個人內心的修養。孔子曰:“里仁為美”,墨子曰:“務善則美”,孟子則認為“充實善信”才是美,不管先聖們怎麼說,善良、誠實、智慧、有教養、有氣度,都是內在美的表現,這些品質,是人的一生無可比擬的財富,是人人都羨慕崇尚的美麗。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追求外表的華麗,這個社會似乎成了看臉的社會。甚至於,某市的清潔工都是按美醜的程度來劃分工資標準的,更甚至於,擁有一張漂亮的臉蛋似乎有犯一切過錯的理由。這讓人不禁扼腕長嘆,這個社會怎麼了?再炫目貴重的金銀首飾也不能掩飾人們光鮮背後的空虛與單調,只有內心充實,才能使自己更強大,才能使自己散發出奪目美麗光彩。

  外表的缺陷,可以用內心美來彌補,而心靈的卑劣卻不是任何外表美可以抵消的。所以,讓我們一起讓心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吧!

  篇三:我在你身邊

  當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註定我們不再獨立於這個世界,就如魯迅先生所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們有關。”我們並不遙遠。

  不論困難多大,我在你身邊。

  他不是一位富有的大老闆,他不是一名公眾人物,他更不是帥氣的年輕小夥子,但是,他卻做了一件讓許多人能夠改變命運的事。他是來自新疆的一位再普通不過的商人,他以賣羊肉串為生。這是一份多麼卑微,多麼令人不屑的工作,可是他卻靠賣羊肉串的錢,使得災區許多孩子有了了上學的機會,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他叫阿里木,他說:“能夠讓更多的孩子上學,是我的快樂。”阿里木說,每串羊肉串賣一塊錢,而其成本費就要六、七毛,還不包括他個人的勞力付出,但就憑藉這幾毛錢,阿里木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他沒錢,沒車,房子也是租的,但是他依然堅定他的善舉,不論多大的困難,他不會停止他的愛心活動。

  不論距離多遠,我在你身邊。

  想象著這樣一幅場景:在無數人敲鑼打鼓,吹拉彈唱之際,花轎內的新娘,一雙愁苦的眼神,兩行淚水緩緩地從臉頰滑下,她輕輕地擦去,沉思片刻後,便露出令人心酸的微笑。她是被詩人稱讚的大漠女子,王昭君。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環境下,她承受著多大的思念與壓力。縱使在宮廷內沒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沒有奢靡的生活,但是與這大漠相比確是何等奢華!但她沒有貪戀,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大漠之路。在大漠裡,或許她生活艱苦,或許她心含委屈,但她卻心繫她的國家,為了國家,她的心從未離開。

  不論阻礙有多大,我在你身邊。

  來自臺灣的張平宜,原本在臺灣可以有著拿高薪的生活,無憂無慮。但是,當她瞭解到一個麻風病氾濫的小村莊後,她毫不猶豫地辭掉了高薪工作,隻身來到麻風病村。難道她不害怕嗎?她不後悔嗎?她說:“剛開始也怕過,可是相處久了之後就不怕了。”她說只有在學生們不聽話的時候,在他們不努力學習的時候,她才有過後悔。她為了治療孩子們的病,為了建學校,回到臺灣不斷募捐,遙遠的海峽兩岸,一重又一重的阻礙,隔斷不了她回到孩子們身邊的心。

  這個世界有你,有我,我們遠在天邊,卻又近在眼前,我就在你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