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長輩拜年禮儀

  除夕一過,就是正月初一,春節有何講究?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自明清起始,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著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裡長輩。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著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還有一種就是感謝性的拜年。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拜年習俗中最隆重的應該說是團拜。團拜,現在已成為國家級禮儀活動了,甚至還帶有國際性,一些與中國友好的國家會致電中國政府賀新年;中國駐外使節也會舉辦春節團拜活動。“團拜”形式,大約起源於清朝時期,清人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就曾說過:“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簡訊、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為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為“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為“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早在宋代,親朋好友之間就已經相互送貼致賀,這就是早期的賀年片。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述道:“京師元日後,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如東西長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問識與不識,望門投剌,有不下馬,或不至其門令人送名帖者,遇黠僕應門,則皆卻人不納,或有閉門不納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

  拜年時的禮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1、拜年前的預約: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最好給主人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最好雙方都比較方便為宜。

  2、 拜年的時間選擇: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 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 備:要根據拜年主要物件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物件很瞭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瞭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 錯。菸酒類要根據物件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菸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裡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春節拜年的禮儀及禁忌

  1、拜年的服飾: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閒、時尚為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儘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2、 做客的禮儀: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瞭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 以客廳為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為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 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為主。

  3、拜年時間的控制: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為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後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物件的關係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物件的接待負擔為宜。

  4、 餐桌禮儀: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為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裡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為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為主,也 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為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 年有餘,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餚。

  5、拜年時的聊天要領:新年裡要多說讚美的話,讚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 讚美事業、健康、家庭關係,對孩子要多讚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為主, 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