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的那些經典隨筆

  生後是條深深淺淺的河,不經歷種種,河知深淺。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深到骨子裡的教養,就是不對親近的人發火

  “別tm跟我分析什麼對錯,老子在家就是天。”

  “如果不是你那麼蠢,我tm的需要在外面這麼累嗎?”

  “滾。”

  這是昨晚打車回家的時候,聽到一位中年司機師傅說的話。對話中,他不斷痛斥著電話那頭的人,言辭激烈。而我雖無法確認與他通話的是誰,卻能確定對方一定是他親近的人。

  有時候,你總是可以通過一些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想起之前自己的種種行為,正如眼前這位司機師傅如出一轍,每當自己發生不順心的事的時候,總是有理由怪罪到身邊人的頭上。

  出門旅行不開心,全都撒氣在男朋友身上。

  參加演講壓力緊張,抱怨閨蜜在旁邊給我添堵。

  大型考試睡過頭,抱怨媽媽沒有叫醒我。

  來姨媽肚子疼,抱怨爸爸給我做的飯放涼了。

  後來連自己的事業有些不順,也會怪父母沒有在創業路上給予支援。

  當然也看過很多人與我和這位大叔有類似的情況,有人事業受挫就回家借酒撒潑,甚至打罵女人。有人在外受欺負一聲不吭,回家卻吆五喝六。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有太多人都會把最差的脾氣留給最親的人。

  2. 孩子,請逼自己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

  一位作家說: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那位淳樸的、補鞋的父親說的話,跟作家講的這段話,其實是一個道理。

  我們的身邊,逼自己變得優秀,然後驕傲地生活的例子,其實有很多。

  或許是街邊賣麻辣燙家庭的小孩,或許是我們小時候的發小,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世界的確是這樣,這是世界的真相,你有多優秀,世界就會回報給你多少自由和尊重。

  人不是動物,不是野花野草,天生天養,依靠陽光雨露就能活著,就算野花野草,也為了更多的陽光努力爭取長高,人有什麼理由,不去努力,不去變得優秀?

  想孩子長大後體面,受人尊重,有選擇,有自由地生活,就要捨得小時候逼孩子變得優秀。

  就算這個過程孩子會受苦,苦過前面的二十年,也好過後面的六十年一直被生活逼迫,身不由己好麼。

  這是一個努力,依然會有回報的時代。

  3.當初的願望都實現了嗎?

  小時候,小小的自己,看著大人會想,什麼時候我也可以變成那樣:長的很高,擁有長長的頭髮,好奇為什麼男人會有鬍子。後來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長大的,就感覺天天吃飯,然後就擁有了大人的年紀,像小時候玩的遊戲《紅鬥羅》中的蘑菇一樣,把頭觸碰到了食物,就能變成大蘑菇。

  姐姐在集鎮上讀書,幫我買了一根皮帶回來,把三塊錢交給姐姐,姐姐的同學今天幫她把行李帶回家了,那時候我在想,鎮上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應該一定比現在好,畢竟那裡買東西更方便。

  等到六年級,我如願地來到了鎮上的小學上學。它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果真買東西更方便,也正是因為那是第一次鄉下所有孩子聚集在一起,所以顯得特別熱鬧,但同時也比較亂,所謂亂,是因為拉幫結派的人很多,所謂熱鬧,是因為那是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人山人海”,我們對這一切充滿了好奇感,除了學習,更多的是在一起遊戲。

  縣城會是什麼樣子,聽說離家越遠的地方,越吸引人。

  縣城這裡很好,真希望我們家就在這裡呀!開始抱怨起來,鄉下真不好,交通不方便,你看縣城,幾分鐘就有一趟公交,鄉下的一日三餐都是米飯,你看縣城,早餐才不會吃飯,包子、油條、豆漿、混沌、粉、面等都可以當做美味早餐,鄉下的人都早起早睡的,你看縣城,還有夜市,可以有吃燒烤的地方,可以飯後去公園散步,這裡的物質條件簡直豐富,可是,它的精神世界似乎有點遺憾。

  車水馬龍,花市燈如晝,有錢才是瀟灑,沒錢,只是那個偷聞香味的揹包客,人情味也不足,一層樓裡就住一戶人家,為了安全起見,進進出出都要鎖門,連鄰居都不知道是誰,不像鄉下,不需要鎖門,可以到處去串門,大家嘮嘮家常,日子也過得挺滋潤的!鄉下的親人不喜歡走城裡的親戚,因為太拘謹,進門就換鞋的習慣不太適應,說話要注意音量,笑別笑的太開懷,盛飯次數太多有點不好意思,反正渾身不自在,不像鄉下,打赤腳,一碗飯想怎麼吃就怎麼吃。

  縣城與鄉下各有各的好吧,但父母更願意呆在哪,孩子就更應該多陪伴在哪,無論那是泥濘路還是320。

  小時候的糾結是,長大了我是考清華還是北大,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樣天真的想法,過了幾年你會明白,可能你不想去北京了,因為你覺得太遠,遠在距離,更遠在實力。

  我想讀大學的樣子,應該是要去很遠的地方,要做火車的那種,然後別人問你家孩子去哪了,你說求學去了。坐火車,讓我覺得那才是真正離家很遠的地方,讓我覺得那才是大學與其他任何階段都不同的地方,然後聽著莫文蔚的《外面的世界》,流著思鄉的淚。

  如今沒有去遠方,只是一張70塊錢的車票,就能從學校送到家門口,也方便我每次回來都打包很多東西帶回家,也方便每次放假都可以回家見父母,吃了一頓暖飯,呆兩三天,又匆忙離開,不捨,又不久會再見。

  我在想,畢業後的工作地點會在哪裡,大概首選還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幻想著有一份自己熱愛又能勝任的工作,混的還不錯,然後在本縣城的範圍裡,找到一個相處不錯的人,開始一段新的旅程。

  所有後來的生活,似乎隨著年齡的攀升,變成了我們自己能親眼目睹的樣子,雖然插曲不斷,但大致的結果是在我們意料之中的,我們也沒有不求上進,我們也沒有忘初心,相反,在過錯與錯過當中,我們總算會變得更好!所有的經歷,都是財富,都彌足珍貴。我們都深知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死去,卻也還是做到“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我覺得我們可以給自己一個掌聲。反正我們終將走向各自的人生,這寥寥幾筆,又怎能表達窮盡,來日方長,你還要看,沒有你的日子,我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