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科學的讀書技巧

  導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有關讀書技巧的文章,希望您喜歡閱讀:

  今天在這講堂裡有年輕的同學,有中年人,更有老年人,正是一次很有價值、很有意義的盛會。如按年歲來排,便可分為三班。所以講話就比較難。因為所講如是年 輕人比較喜歡的,可能年長的又不愛聽。反之亦然。現在我準備所講將以年長人為主,因為年輕人將來還得做大人。但年老了,卻不能復為年輕人。並且年幼的都當 敬重年長的,這好讓將來的年輕人也敬重你們。至於年老的人,都抱著羨慕你們年輕人的心情,自然已值得年輕人驕傲了。

  我今天的講題是“讀書與做人”,實在對年輕人也有關。嬰孩一出世,就是一個人,但還不是我們理想中要做的一個人。我們也不能因為日漸長大成人了,就認為滿 足。人乃該要自己做。所謂做人,是要做一個理想標準高的人。這須自年幼時即學做。即使已屆垂暮之年,仍當繼續勉力學、努力做。所謂“學到老,做到老”,做 人功夫無止境。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現在講到讀書。因為只有在書上可以告訴我們如何去做一個有理想高標準的人。諸位在學校讀書,主要就是要學做人。即如做教師的亦然。固然做老師可當是一職 業,但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職業僅是為謀生,當知職業也在做人道理中。做人理當有職業,以此貢獻於社會。人生不能無職業,這是從古到今皆然的。但做一職業,並 不即是做人之全體,而只是其一部分。學生在校求學,為的是為他將來職業做準備。然而除在課堂外,如在宿舍中,或是在運動場上,也都是在做人,亦當學。在課 堂讀書求學,那只是學做人的一部分。將來出了學校,有了職業,還得要做人。做人圈子大,職業圈子小。做人當有理想,有志願。這種理想與志願,藏在各人內 心,別人不能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因此,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 的道理,可使人格上進。

  誰在離開了學校以後的讀書,實與在學校裡讀書不同。在學校裡讀書,由學校課程硬性規定,要筆記,要考試。戰戰兢兢,擔心不及格,不能升級,不能畢業,好像 在為老師而讀書,沒有自己的自由。至於離開了學校,有了職業,此時再也沒有講堂,也沒有老師了,此時再讀書,全是自由的,各人儘可讀各人自己喜歡的書,當 知;在學校中讀書,只是為離學校求職業作準備。這種讀書並不算真讀書。如果想做一位專門的學者,這是他想以讀書為職業。當知此種讀書,亦是做人中一小圈 子。我們並不希望,而且亦不大可能要人人盡成為學者。我此所講,乃指我們離開學校後,不論任何職業;任何環境而讀書,這是一種業餘讀書。這種讀書,始是屬 於人生大圈子中盡人應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今問此種讀書應如何讀法?下面我想提出兩個最大的理想、共同的目標來:

  一,是培養情趣。人生要過得愉快、有趣味,這需用功夫去培養。社會上甚至有很多人怕做人了,他覺得人生乏味,對人生髮生厭倦,甚至於感到苦痛。譬如我們當 教師,有人覺得當教師是不得已,只是為謀生,只是枯燥沉悶,挨著過日子。但當知;這非教師做不得,只是他失了人生的情趣了。今試問;要如何才能扭轉這心 裡,使他覺得人生還是有意義有價值?這便得先培養他對人生的情趣。而這一種培養人生情趣的功夫,莫如好讀書。

  二,是提高境界。所謂境界者,例如這講堂,在調景嶺村中,所處地勢,既高又寬闊,背山面海。如此刻晴空萬里,海面歸帆遙駛,或海鷗三五,飛翔碧波之上。如 開窗遠眺,便覺眼前呈露的,乃是一片優美境界,令人心曠神怡。即或朗日已匿,陰雨晦冥,大霧迷濛,亦仍別有一番好景。若說是風景好,當知亦從境界中得來。 若換一境界,此種風景也便不可得。居住有境界,人生亦有境界。此兩種境界並不同。並非住高樓華屋的便一定有高的、好的人生境界,住陋室茅舍的便沒有。也許 住高樓華屋,他的居住境界好,但他的人生境界並不好。或許住陋室茅舍,他的居住境界不好,而他的人生境界卻盡好。要知人生境界別有存在。這一層,或許對年 輕人講,一時不易領會,要待年紀大了、經驗多、讀書多,才能體會到此。我們不是總喜歡過舒服快樂的日子嗎?當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會多情趣, 覺得可活舒適。若我們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該好好學做人。要學做人,便得要讀書。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人生趣味深,好做你的榜樣,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幾十萬人之多,然 而我們大家的做人境界卻不一定能高,人生趣味也不一定能深。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在書中遇見的人可不同,他們是由千百萬人中選出,又經得起長時間考驗而保留 以至於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試問中國能有幾個孔子呢?又如耶穌,也快達二千年。他如釋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為什麼我們敬仰崇拜他們呢?便 是由於他們的做人。當然,歷史上有不少物,他們都因做人有獨到處,所以為後世人所記憶,而流傳下來了。世間絕沒有中了一張馬票,成為百萬富翁而流傳後世 的。即使做大總統或皇帝,亦沒有很多人能流傳讓人記憶,令人嚮往。中國曆代不是有很多皇帝嗎?但其中大多數,全不為人們所記憶,只是歷史上有他一名字而 已。哪裡有讀書專來記人姓名的呢?做皇帝亦尚無價值,其餘可知。中馬票固是不足道,一心想去外國留學,得學位,那又價值何在、意義何在呀?當知論做人,應 別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們誠心想做一人,“培養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如能在各自業餘每天不斷讀書,持之以恆,那麼長則十年二十年,短或三年五年,便能 培養出人生情趣,提高了人生境界。那即是人生之最大幸福與最高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