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勵志故事_董明珠的經典正能量小故事

  提起董明珠,競爭對手們是這樣形容她的:“董姐走過的路;都長不出草來。”。而格力內部的員工這樣評價自己的女上司“說話鏗鏘有力,做事雷厲風行,即便不化妝,她也比實際年齡看起來年輕許多。”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董明珠的勵志故事,供大家參閱!

  董明珠的勵志故事1

  格力堅持培養一種奉獻精神,董明珠認為幸福感和價值觀在於能夠讓更多人幸福起來。

  對於當下正熱的企業公民的問題,董明珠也有自己的看法。

  “對一個企業來說,最大的慈善是對股東負責、對員工負責、對消費者負責,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機會為社會奉獻更大的價值。”董明珠說。這就是古人所倡導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念。

  2011年11月,格力電器在成立20週年之際評選出20名“品質見證大使”,他們是格力電器從在全國各地徵集到的13101名15年以上老使用者中,按使用年限排序評選出來的。其中,使用年限最短的空調為18年,最久的空調長達25年,生產日期為1986年6月格力電器前身海利空調器廠生產。對於長達25年的使用時間,董明珠坦言“沒有想到”,“但這充分說明了格力服務使用者,使用者成就格力的共贏法則”。

  在珠海格力電器總部一層大廳的一個角落裡,展示著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董明珠寫的兩本書《棋行天下》、《行棋無悔》,及以此為題材拍攝的《行棋無悔》的電視劇碟片。書的旁邊是一個“愛心助學”捐款箱,一側的愛心提示卡片上標註了書及影碟的市場價格,並寫著“您的認購將全部捐助教育事業”。

  對於“愛心助學捐款箱”,在董明珠看來,自己著作的收入,本來就是應該回饋社會的。以前,董明珠受邀出去演講,經常會把自己的書送給聽眾。後來,董明珠索性將“贈予”改為“銷售”,然後將書款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同時,有許多來格力參觀學習的單位或供應商,也希望拿一些格力的資料回去學習,於是格力索性闢出這麼一個角落,隨人自取,並不刻意推銷。“每年會有一萬多元錢吧。”格力電器市場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格力電器的員工介紹,迄今為止,董明珠已將自己兩部書的稿費全部用於捐助公益事業,建設了貴州平浪小學、安徽希望小學和福建特殊教育學校3座小學,設立了山東大學“董明珠教育基金”和北師大珠海分校“董明珠獎助學金”,救助了多名白血病患兒,資助了幾十名貧困兒童、學生、身處逆境中的人。

  對此,董明珠認為很平常,“這是格力文化的一部分”。格力的慈善不僅是單向的外部傳遞,在內部更是形成了一種習慣、一種文化。

  格力更多倡導文化教育,而不是經濟交易。在董明珠看來,如果一個人的著眼點就是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以自我為中心,永遠帶一種貪婪的心情去做事,很難建設好企業文化。

  “格力員工都有一種愛心,在格力無論誰有不幸,或者災難,格力員工就會在小範圍或者大範圍,主動捐款幫助他。”格力公關部的人士介紹。

  從周圍的人做起,格力已經形成這樣的文化:哪個分廠、部門,有人生病或者重大事件,就根據其需要或困難的大小來決定對他進行幫扶,形成幫助、關愛別人的企業文化。

  “慈善這件事,靠我一個董明珠是做不了的,應該所有的人都去做,這才是有意義的。當你的行為能夠感動和帶動別人的時候,你就是有價值的。”董明珠說。

  董明珠的勵志故事2

  在走馬燈般輪換的商界女性排行榜當中,董明珠這個名字不僅無可爭議地一再上榜,而且從來不曾離開過舞臺中央。她所領導的格力電器目前是中國製造業中最成功的公司之一,這一行業頭把交椅的位置甚至在過去16年間都未曾撼動。但她總是一再強調自己與其他女性企業家的差異——“我的女性意識並不強烈,一個與男性同樣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人,不存在什麼超強的胸襟和魄力”。

  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毫無女性特徵,甚至可以說,她具備著恰到好處的審美能力。當攝影師拍照的時候,她對我說,有點擔心當日穿得不夠好看。次日再約她做訪問時,她換上了一身米色羊絨套裙,優雅地勾勒出這個年紀並不多見的勻稱身材——她曾經向《中國企業家》雜誌說起過,“自己適合穿米色”。

  對於一段勵志故事,人們都會格外留意起點。董明珠對公司文化的建立來源於自己的獨特經歷。20多年前,生活的劇烈波動以不容防備的姿態呼嘯而至,30歲丈夫病逝之後,她將年幼的兒子交由母親看管,進入了這間公司,當時格力還被叫作“海利”。不出兩年,以銷售經理身份進入格力的董明珠,令當時處於“銷售窪地”的安徽,一舉攀升至佔公司總銷售額十分之一的重要區域。

  “傳奇營銷員”僅僅是她傑出履歷的開始。10年之後,她成為了這間公司的執行長,並在“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劇烈程序中,使格力保持與技術**相匹配的速度,收入增長近500個億。當然,她已經甚少提及這些過往經歷,擔心落入窠臼,老生常談。20年間,董明珠曾經並一直在扮演著很多角色——屢創紀錄的營銷員、鐵腕領導者、言辭凌厲的兩會代表,以及孩子的母親。當我問她,你對人生的理解會影響到孩子嗎?她回答說,“潛移默化吧。比如他現在畢業了,對我講得最多的就是,我不希望你幫

  我安排人生”。

  這個勵志的故事被一再傳述,她暢銷的自傳《棋行天下》還曾一度被改編為熱播的電視劇。有人曾說,董明珠不是“棋行天下”書名,而是“橫行天下”,充滿“霸道”。她也承認在二十年獨特的“鬥爭哲學”中,沒有絲毫妥協。因為她發現並不存在一種方法,“既能把工作做好,又不苛刻和咄咄逼人”。和海爾的“張瑞敏與楊綿綿”這對鐵桿搭檔相比,在格力,“朱江洪和董明珠”扮演的角色略有差異——作為公司的“女二號”,因其強悍性格,董明珠更多時候像是個“主導者”而非“依附者”。

  太多案例可以佐證這點。“想要貨?先付錢”這六個字,曾一度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行業陋習,以至於到1997年,格力公司報表上沒有一分錢的應收賬款;為了解決物流卡車停車難的問題,董明珠下令將珠海工業園附近的數座大山夷為平地;她還定下規定,離開格力的人員將永遠不再被這家公司接納,以穩固公司內的研發人員和高管的工作熱情。

  最著名的自然是七年前與國美的那場較量,讓格力完全擺脫了當時國內話語權最大的渠道商的控制。這也建立在對自身的充分判斷之上,以營銷起家並見長的格力,始終是國內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爭鬥當然不僅僅侷限於與渠道商之間。2008年,在一次公開政府採購中,董明珠因認為格力在招標中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敗給競爭對手美的,將廣州市財政局告上法庭,這種公開對峙令外界譁然。

  這些橋段都足以令“鐵腕”成為董明珠的一個著名標籤。然而往往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是,她非常勤奮。在媒體的描述中,她20年間不曾休假。“列寧說不會生活的人就不會工作,我可能就是不會生活的人”。和很多企業家不同,在商界,她並沒有太多朋友,但這並不妨礙她贏得了足夠的尊重。她始終執著於樸素的商業哲學,而非身段柔軟的靈活法則——當問及曾獲得的最重要商業建議時,她只是下意識道出“誠信”二字。

  她的溝通和執行能力仍在強力地驅動著這間中國公司,並一再超越境內外的其他競爭對手。在過去三年,格力給予股東的總回報是38.7%。很難說究竟是格力成就了董明珠,還是董明珠成就了現在的格力,但無可辯駁的是,這兩者已經難分彼此。當他人不斷問她格力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時,她總是一再給出一個不容辯駁的答案——“博弈”。這個詞聽上去似乎比“爭鬥”更耐人尋味,但其中卻有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她性格執著,鮮有搖擺,“我從來沒有失過手,”她曾經表示,“我從不認錯,我永遠都是對的。”《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露西·凱拉韋對此評論說,“這話這麼爽快、驚人、出格,以至於我以為是個玩笑”。的確,這種底氣並不多見,但作為一個時代的參照物,董明珠所開創的格力也在遭受著國際化的湍急灣流。她在當下所承擔的命題,也是中國製造業大多數公司所不可迴避的一條路。

  過去幾年間,格力的工廠版圖被一再擴大,在中國的四個省份之外,南美的巴西、東南亞的越南、中東的巴基斯坦,以及董明珠所透露的正在選址中的美國,都已經或即將擁有格力的工廠。但這顯然不是“國際化”的全部:這兩年間,格力不斷降低貼牌空調的比重,甚至不惜放棄一些大客戶,來推動自主品牌。格力還贏得了為南非世界盃七個賽場提供中央空調的合約。最有象徵意義的一步,則是2009年,格力與日本空調市場的龍頭大金實現合資,為挑剔質量的日本消費者製造空調,獲得了在高階市場的關鍵經驗。

  令人感慨的是,十年來,有太多同行命運發生了逆轉、跌宕和突變,這也使得每每在曲折中達到目標、穩居上流的格力,成為始終值得觀望的案例。而年復一年地赴這場盛會,已經成為董明珠每年3月份的常規日程。不得不說,在這個特殊的“年度盛事”期間,她慣有的凌厲之中也摻雜了更多的溫和,這也使得她對一些問題的迴應更趨理性和多元。接下來,你可以看到她對於格力和大金的合作、出海戰略與國際化、專業化與多元化、公司治理等一些問題的獨特理解。

  董明珠的勵志故事3

  一、大器晚成不失天分

  董明珠跟那個年代很多人一樣,出身也平平,1954年,她出生於江蘇南京一個普通人家,1975年參加工作,當時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36歲以前,她的生活也是平淡無奇,沒有人會想到,36歲以後的董明珠,卻用自己的堅韌和執著創造了讓人無不佩服的職場傳奇。

  1990年,董明珠毅然辭去工作,南下打工。當時已經36歲的她,到了格力公司,要從一名基層業務員做起。不知營銷為何物的董明珠卻憑藉堅毅和死纏爛打,40天追討回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令當時的總經理朱江洪刮目相看,成為營銷界茶餘飯後的經典勵志故事。這位女強人的創業傳奇就是從這裡開始。靠著勤奮和誠懇,董明珠不斷創造著格力公司的銷售神話,她的個人銷售額,曾經飆升至3650萬元。

  二、雷厲風行的女上司

  1995年,董明珠成為格力的銷售經理,下屬們是這樣看當時的這位女上司:一個從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她的“牌理”只有一個:自己的原則,自己認為對的。

  董明珠上任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在隆冬時分積壓了19000套空調。對此,大家通常的做法是每臺降價300元賣出了事。董明珠說:“不行,正常產品降價有損形象。”她出人意料的做法是把積壓空調分攤給每個經銷商。銷售員沒想到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會燒到自己身上,而且燒個沒完。

  生活細節上,這位鐵娘子還做了這樣一個規定“上班時間不許吃東西,一經發現,第一次罰五十,第二次罰一百,第三次走人”。當所有人以為這也就說說而已的時候,一天,董明珠走進辦公室,發現8名員工正在吃東西,僅過了10秒鐘,下班鈴就響了。董明珠毫不客氣,每人收了50元。大家目瞪口呆董明珠的勵志故事董明珠的勵志故事。董明珠說,只要違犯原則,再小的事,都是大事,都要管到底。

  一天,有一個年銷售額達1.5億元的大經銷商,來格力廠要求特殊待遇,語氣中透著不容商量的傲慢。董明珠非但沒有理他,反而狠狠反擊:把他開除出格力經銷網。所有人都在為這位女上司捏一把汗,一個位子還沒有坐穩的銷售經理,一天之內,竟毫不猶豫地扔掉1.5億元的年銷售額。董明珠的回答很簡單:只要違犯原則,天王老子也給我下馬。

  女強人的鐵腕讓經銷商們不得不服軟。許多空調廠往往縱容大銷售商,允許他們跨地區經營,這樣本地小經銷商根本競爭不過,也把市場搞亂了。董明珠這樣一做,小經銷商可以把規模搞大,也就有了奔頭。

  三、鐵腕解決欠款問題

  拖欠貨款是中國零售批發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讓很多經銷商頭疼,不信邪的董明珠一年裡就把全部問題解決了。她的做法很簡單,也很霸道:凡拖欠貨款的經銷商一律停止發貨,補足款後,先交錢再提貨。

  不過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她這下捅了馬蜂窩,大大小小的經銷商紛紛向格力老總朱江洪告狀,有的甚至宣稱:“有她沒我。”董明珠沒有服軟,針鋒相對的說:“那就有我沒他。”朱江洪勸董明珠:“是不是可以補完款,先發貨再收錢?”董明珠微微一笑說:“好啊。”結果款一到賬,貨卻把住不發。董明珠說:“要貨?先拿錢來”董明珠振振有詞:“就算別人全這樣,我格力也偏偏不。”即使100次撞牆頭破血流,董明珠也要撞10l次。欠款這堵破牆一定要倒。

  董明珠的強硬帶來的效果是:1997年、1998年格力沒有l分錢的應收賬款,也沒有l分錢三角債。此後,大家都相信董姐,不劃款,你拿不到一個貨;只要劃款過去,從不拖欠貨的。董姐辦事,服氣,放心!

  四、職場女人的勵志奮鬥精神

  年輕的時候董明珠每天只睡5個鐘頭,據說現在董明珠也往往是在睡眠或打盹時想問題,一有什麼想法,半夜一兩點,董明珠會跳起來,拿起本子就記下來,甚至半夜打電話給老總。正是她的這種奮鬥精神,許多營銷絕招就是這樣誕生的。

  1995年,董明珠發明了“淡季返利”,即依據經銷商淡季投入資金數量,給予相應利益返還。這樣把“錢—貨”關係,變成“錢—利”關係,既解決了製造商淡季生產資金短缺,又緩解了旺季供貨壓力。1995年格力淡季回款比上年增加3.4倍,達11億元,為1996年與春蘭總決戰做好了市場準備。

  1995年,格力叉發明“年終返利”,將7000萬元利潤還給經銷商。

  1996年,空調淡季,格力靠淡季返利拿回了15億元回款。在淡季價格戰中,各個品牌只得紛紛降價,甚至零售價低於批發價,批發價低於出廠價,大傷元氣。董明珠規定格力l分錢也不能降。到了8月31號,格力卻宣佈拿出l億元利潤的2%按銷售額比例補貼給每個經銷商。這樣在空調業最困難的1996年,格力銷售增長17%,第一次超過春蘭。

  格力不僅把縮小營銷隊伍省下的錢補給了經銷商,1997年還拿出2.5億元返還經銷商。

  董明珠認為:只有經銷格力賺錢,才能長治久安。她不僅將緊俏空調品種平均分配,避免大經銷商壟斷貨源,擾亂市場,還推出了空調機身份證,使每臺空調在營銷部備案。

  一般來說,空調9到3月份是淡季,4到8月份是旺季,淡旺季有不同的價格,淡季比旺季低2個萬分點。一般廠家都在挖空心思想把旺季從4月提前到3月,以獲得更大利潤。

  1998年,董明珠卻突發奇想,在朱總支援下宣佈把淡季延長一個月。4月繼續實行3月淡季價。格力到手的錢不要董明珠的勵志故事故事。等其它廠回過神來,眾多大經銷商已紛紛劃款給格力搶買格力產品,有廠家長嘆:“董明珠也真狠—這麼多年,我們從沒想到過這一招。”

  就這樣,15年的時間裡,董明珠從一名基層業務員成長為格力的總經理,從05年至今,她一直擔任著格力的副董事長、總裁職務。自從董明珠出任總經理後,她和董事長朱江洪,創造了我國商界獨一無二的奇蹟。在她的領導下,格力電器從1995年至2005年,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2003年以後,銷售額每年均以30%的速度增長,淨利潤保持15%以上的增幅!

  五、給職業女性的建議:

  有媒體採訪過董明珠,問她對於職業女性,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董明珠說:女性在職場裡打拼,首先是要會做人,什麼叫做人?就是我要盡職盡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目標。很多人會說以後要當總經理,那不叫目標,而是一種私人的目的,不叫目標

  我在崗位要做得比別人都好,這就是目標。你每一個都做得比別人好,受到別人的尊重,由於尊重,你的職務就會發生變化。不是為了職業目的去實現人生價值,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而成功要怎麼理解呢?董明珠從來沒有認為這個總經理的職務就是成功的象徵,總經理更多的是一份責任,要履行更多的職責,對她來說這不是一個光環,而是一個負擔。希望董明珠的職場勵志故事能對職場人士有所借鑑,祝大家的職業生涯步步高昇。

  “董明珠走過的路不長草”這是坊間形容格力執行長董明珠強勢作風的一句評價。

  再見董明珠,是2011年11月份在格力珠海總部舉辦的“格力20年品質見證大使”的頒獎典禮上。那天,董明珠特意穿上了一襲紅裙,外罩一件黑色的針織衫,脖子上戴著那串她最喜歡的珍珠項鍊,齊肩的捲髮配上簡單修飾過的妝容,優雅又不失莊重。然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這位女強人將從容果敢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又讓記者想起那句評價。

  “真正的財富不在於擁有多少億的資產,而是取決於創造了多少社會尊重、解決了多少就業與困難這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在董明珠看來,“剛”只是手腕,“柔”是情懷,而剛柔並濟才能兼濟天下。

  剛的捍衛

  在董明珠的世界裡,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

  關於董明珠的強悍,有太多經典的橋段。2008年的一天,董明珠接到了一個老朋友的電話,他希望能夠重返格力。這個人此前供職格力期間,發明眾多,後被競爭者以重金挖走。然而,他得到的卻是董明珠強硬的拒絕。

  在格力,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從格力離開,就永遠不要指望再被這家公司接納;另一方面,只要是從同行其他企業出來的,無論多能幹,原則上不收留。“不是說別人不優秀,但如果僅靠別人培養人才,本身就是一個貪婪的行為。”董明珠說。

  在董明珠的世界裡,一切都要清澈見底,她不接受任何一點點的“灰色地帶”。格力電器000651,股吧總裁令中赫然寫道“行賄、受賄者一律辭退,情節嚴重者交由司法機關處理”。言必信、行必果,董明珠這種強硬的作風深深地影響著格力的企業文化。

  有人問董明珠,國有企業的“婆婆”多,不會有人干預你的決策嗎?董明珠的回答一如繼往,“我是珠海的納稅大戶,我每年要繳那麼多的稅,我就是要將企業搞好,他們為什麼干涉我?”

  據說,格力某年廣告招標,有一家廣告公司是某政府領導推薦的,但招標第一輪就被董明珠刷下來了,董明珠還底氣十足地表示,“這個公司連報價系統都不完善,憑什麼來招標?”當時很多人替格力捏了一把汗,而後來的事實顯示,格力並未因此付出什麼代價。

  董明珠認為,企業家發展一個企業,一定要呵護自己的員工,要捨得付出:“格力員工待遇很高,不是員工提出來的,而是由管理層提前想到,然後通過制度落實的。”但同時,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是一道高壓線,誰也不能碰,否則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像行人不能走機動車道一樣,否則就亂了,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董明珠說。

  董明珠相信,對於一個企業、一個社會來說,制度都是剛性的,不能模稜兩可,說變就變。

  她常舉這樣一個例子:幾年前上海剛剛出臺了一個交通制度,如果行人闖紅燈被撞,司機將不承擔責任。但是制度剛出臺沒多久,一輛計程車撞死了某高校一位老師,由此引起爭論,最後司法判決下來,還是要司機承擔責任。“這就是朝令夕改的典型。”董明珠認為,“既然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制度,怎樣規定就該怎樣執行,這樣才能達到令行禁止的效果。”

  在董明珠看來,沒有制度僅靠自覺是不行的,自覺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制度建設不到位,許多人就不得不隨波逐流,結果就是好人變壞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執行下去。

  “忠誠”是董明珠最愛的兩個字在格力的八字廠訓中,忠誠是第一位的。“忠誠不是簡單地理解為"我聽你的話",而是服從"規則",忠誠於這個企業,實際上是服從於大"道",正道。”董明珠這樣解釋。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