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禮儀習俗之婚嫁介紹

  建國前,男婚女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至於男女本人沒有自主權,自由戀愛被視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經過通媒、定親、送婚帖、賀喜、迎親、住日子等過程。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聊城禮儀習俗之婚嫁

  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經過通媒、定親、送婚帖、賀喜、迎親、住日子等過程。通媒男到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即由父母央媒求親,也有在兒童年齡即定婚的,俗稱“娃娃親”。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親,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條件高,習稱“攀親”。雙方父母在對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財產情況探聽了解後,認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時必男家先允,女方後允,互相允婚後即委託媒人換“小啟”俗稱換小字,載明屬相年庚及生辰日月。雙方央人多為算命先生“合八字,無沖剋和不中意處方可成親。再另擇吉日交換正式婚約,稱“大啟”。也有到男家親自看的,叫“相親”,若相不中,則不吃男家飯告辭。男女通婚年齡以女大為貴,俗說“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磚”、“女大五,賽老母”。

  定親多稱“傳柬”或“換帖”。男家寫好柬帖即定婚書附彩禮送女家,女家回帖,作為定親的依據。換柬後,親友鄰居送物送錢祝賀,男家備酒席答謝媒人和親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結婚年齡一般女在十八歲以上,男小則十二三歲、大則二十幾歲,男方根據女方的命相,請人擇定吉期俗稱“選日子”、“看日子”,並將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選擇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寫明迎親日期、新婦冠帶、坐帳、開面、梳妝、上下轎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置辦被褥、衣物、首飾、傢俱等陪嫁,做婚嫁準備。

  迎親俗稱“辦喜事”。迎親的前一日,女方即將嫁妝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聯、掛喜幛、鋪炕、填枕頭做好迎娶準備。晚上,新郎給近處的親友長輩“行禮”。迎親這天,按既定時辰,男方排列儀仗,吹鼓手奏樂,用轎較貧者用車到女家迎娶。娶親有“大娶”與“小娶”之分。一乘轎為小娶,即備花轎一乘將新娘抬來,謂之“不迎親”;大娶用兩乘轎,新郎乘官轎到女家迎親,另一花轎為新娘所備,去時由幼童乘坐,俗稱“壓轎童子”;轎內還要放一隻大紅公雞,回時女方壓回一隻母雞。不論大娶或小娶,其習俗大致相同。

  嫁女開臉、上頭後便開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閉”生活。男方到女家迎親必須帶紅襖、紅氈、紅頭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妝打扮,蒙上頭紅,吹鼓手高奏喜樂,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辭岳父母,例行“謝親”等禮,然後新郎先上轎,新娘由自家親人用椅子抬入轎內,俗稱“發轎”、“升轎”,賓客坐車隨行。新娘升轎離家時必灑淚而泣,以示依戀。路上,大紅紗燈開道,笙簫嗩吶齊奏,車馬轎伕前簇後擁,轎面四閉,新娘不得與外界接觸,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讓道。來到男家村頭和門首,鞭炮齊鳴,並按規定的時辰和方向落轎。即有人點燃草束繞新娘所乘彩轎一週,稱之“燎轎”,傳說可以驅除邪氣與不祥。在鼓樂及鞭炮聲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駕新娘進入大門,腳踏紅氈曰倒氈,至院內擺設的香案前,與新郎並立,行拜天地之禮,禮畢,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時,男家長輩則在院子裡撒大棗、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縫在被角內或裝入枕頭內,亦取諧音“早得貴子,並男女花著生”之意。洞房花燭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矇頭紅,同吃“寬心面”、共飲“交杯酒”,並例行填枕等儀式,新娘開始“坐帳”,亦稱“坐床”,多為一天。是日,不論輩份大小,好事者大鬧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婦睡下後,有青年男女窗下“聽房”聽悄悄話的舊俗。新婚日,男家張燈結綵,帖紅喜聯,殺豬宰羊,盛宴款待親友。境內還有搶娶的風俗。即同時同村若有多家娶親者,則認為誰搶在前頭誰家吉祥。故迎娶的時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會親家婚後第三天,新娘回孃家住兩日,曰“住對日”,或女家下帖接閨女請女婿。新郎、新娘雙方同去岳家,此謂“回門”或“認親”俗說“接三天”。女家設宴款待女婿,俗稱“請女婿”。接三天回來,新娘拜見公婆及近族長輩,並祭告於祖祠或去祖塋祭奠,然後下廚房做飯。至第六日,男家復設宴“會親家”,同時宴請至親好友。聊城一帶除3天回門外,孃家人還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時還有“住對月”的風俗,即新婚後一個月,孃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幾天,然後送回婆家。這種風俗至今存在。至此,整個婚禮程式結束。如此繁縟禮節,貧寒人家難以講究,極貧者則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為完婚。

  建國前,男婚女嫁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至於男女本人沒有自主權,自由戀愛被視為“大逆不道”。正常的婚俗,一般要經過通媒、定親、送婚帖、賀喜、迎親、住日子等過程。通媒男到十五六歲甚至十二三歲,即由父母央媒求親,也有在兒童年齡即定婚的,俗稱“娃娃親”。若女方聘媒向男方求親,名曰“倒提媒”,如女方要求男方條件高,習稱“攀親”。雙方父母在對彼方年貌、人品及家庭財產情況探聽了解後,認為基本可以,即行“允婚”。允婚時必男家先允,女方後允,互相允婚後即委託媒人換“小啟”俗稱換小字,載明屬相年庚及生辰日月。雙方央人多為算命先生“合八字,無沖剋和不中意處方可成親。再另擇吉日交換正式婚約,稱“大啟”。也有到男家親自看的,叫“相親”,若相不中,則不吃男家飯告辭。男女通婚年齡以女大為貴,俗說“女大一,穿金衣”、“女大三,抱金磚”、“女大五,賽老母”。

  定親多稱“傳柬”或“換帖”。男家寫好柬帖即定婚書附彩禮送女家,女家回帖,作為定親的依據。換柬後,親友鄰居送物送錢祝賀,男家備酒席答謝媒人和親友。

  送婚帖又叫“送年命帖”。男女到結婚年齡一般女在十八歲以上,男小則十二三歲、大則二十幾歲,男方根據女方的命相,請人擇定吉期俗稱“選日子”、“看日子”,並將吉期通知女方,女方若同意,便選擇吉日良辰,正式向女方送婚帖。帖上寫明迎親日期、新婦冠帶、坐帳、開面、梳妝、上下轎的方向及禁忌等事宜。女方家中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置辦被褥、衣物、首飾、傢俱等陪嫁,做婚嫁準備。

  迎親俗稱“辦喜事”。迎親的前一日,女方即將嫁妝送至男家。男方帖喜聯、掛喜幛、鋪炕、填枕頭做好迎娶準備。晚上,新郎給近處的親友長輩“行禮”。迎親這天,按既定時辰,男方排列儀仗,吹鼓手奏樂,用轎較貧者用車到女家迎娶。娶親有“大娶”與“小娶”之分。一乘轎為小娶,即備花轎一乘將新娘抬來,謂之“不迎親”;大娶用兩乘轎,新郎乘官轎到女家迎親,另一花轎為新娘所備,去時由幼童乘坐,俗稱“壓轎童子”;轎內還要放一隻大紅公雞,回時女方壓回一隻母雞。不論大娶或小娶,其習俗大致相同。

  嫁女開臉、上頭後便開始少吃少喝、坐炕待嫁的“禁閉”生活。男方到女家迎親必須帶紅襖、紅氈、紅頭巾等。

  是日,新娘早起梳妝打扮,蒙上頭紅,吹鼓手高奏喜樂,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辭岳父母,例行“謝親”等禮,然後新郎先上轎,新娘由自家親人用椅子抬入轎內,俗稱“發轎”、“升轎”,賓客坐車隨行。新娘升轎離家時必灑淚而泣,以示依戀。路上,大紅紗燈開道,笙簫嗩吶齊奏,車馬轎伕前簇後擁,轎面四閉,新娘不得與外界接觸,若路人相遇,即躲避讓道。來到男家村頭和門首,鞭炮齊鳴,並按規定的時辰和方向落轎。即有人點燃草束繞新娘所乘彩轎一週,稱之“燎轎”,傳說可以驅除邪氣與不祥。在鼓樂及鞭炮聲中,由娶女婆和陪女扶駕新娘進入大門,腳踏紅氈曰倒氈,至院內擺設的香案前,與新郎並立,行拜天地之禮,禮畢,新娘入洞房。有的地方入洞房時,男家長輩則在院子裡撒大棗、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縫在被角內或裝入枕頭內,亦取諧音“早得貴子,並男女花著生”之意。洞房花燭高照,新郎揭去新娘的矇頭紅,同吃“寬心面”、共飲“交杯酒”,並例行填枕等儀式,新娘開始“坐帳”,亦稱“坐床”,多為一天。是日,不論輩份大小,好事者大鬧洞房,直至深夜。新婚夫婦睡下後,有青年男女窗下“聽房”聽悄悄話的舊俗。新婚日,男家張燈結綵,帖紅喜聯,殺豬宰羊,盛宴款待親友。境內還有搶娶的風俗。即同時同村若有多家娶親者,則認為誰搶在前頭誰家吉祥。故迎娶的時辰多在黎明之前。

  住日子、會親家婚後第三天,新娘回孃家住兩日,曰“住對日”,或女家下帖接閨女請女婿。新郎、新娘雙方同去岳家,此謂“回門”或“認親”俗說“接三天”。女家設宴款待女婿,俗稱“請女婿”。接三天回來,新娘拜見公婆及近族長輩,並祭告於祖祠或去祖塋祭奠,然後下廚房做飯。至第六日,男家復設宴“會親家”,同時宴請至親好友。聊城一帶除3天回門外,孃家人還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時還有“住對月”的風俗,即新婚後一個月,孃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幾天,然後送回婆家。這種風俗至今存在。至此,整個婚禮程式結束。如此繁縟禮節,貧寒人家難以講究,極貧者則由老人陪同新娘持一小包袱至男家即為完婚。

  聊城禮節習俗

  禮 節

  行禮 舊時百姓求見官長,奴僕晉見主子,晚輩拜見長者,以及親友間為長者祝壽、賀喜、弔唁死者等,均需行跪拜叩首大禮;平輩、友好及同行、同僚之間會見、相訪多行作揖禮;現在遇有婚禮、祝壽、弔唁等活動,多行鞠躬禮。但農村中為長者拜年、敬祖求神及弔唁死者等,仍習慣行跪拜禮,軍人、學生行舉手禮。建國後,鞠躬、握手、點頭致意逐漸盛行。近年來,在中上層老年人中,見面打拱又有恢復。

  招呼 舊時親友、熟人相遇,多拱手示敬,並致以問候。現在多點頭致意和行握手禮。初次相會,一般經人介紹後握手,遇尊長或女性則需對方先伸手,然後相握。農村中握手習慣尚未形成。同事、熟人相遇,多微笑點頭示意。如在飯後習慣問:“吃飯了嗎?”若遇尊長或領導須主動迎問,以示尊重,若遇對方遠道而來或分別時間較長,應駐足寒喧幾句,對會抽菸者則敬以香菸。

  待客 客人來訪,主人要迎至門外,握手言歡;讓客人先進門,主人隨後;若客人持有禮物,須主動接過放置於適當地方;並致謝意。讓座時,請客人坐上首,敬以煙茶,落座陪話。需留下用飯時,飯菜應儘量適合客人口味。客人告辭時須儘量挽留。送客時,讓客人先行,主人隨後送至門外,握手道別,並表示.歡迎其再來。如客人乘車,要為客人開啟車門,如騎自行車,則代客人推車送一程,然後揮手告別;所帶禮物一般不留盡,多適當壓回一部分或有所回敬。

  作客 到親友或同事家作客,多事先打招呼。至其家先敲門或詢問主人是否在家,待主人迎出後方再進屋,禁忌直接闖入室內。若主人家有長輩,應先行拜見,並致問候。如先有客人在座,要主動招呼或握手。主人敬茶要喝,敬糖要吃。落座時座位應適當,不宜過於拘謹。若留下吃飯,飲酒要適量,飯畢要表示感謝。告辭時主人相送應勸其留步。

  交談 與人交談時,目光要注視對方或適當下垂。聽對方談話,精力要集中,不左顧右盼,不看其他書報,忌隨意插話,避免使對方有心不在焉和不耐煩的感覺。回答對方問話或發表個人見解要認真、誠懇,忌答非所問或支支吾吾。與女性同室單獨交談,一般不緊閉門窗。交談時聲音高低要適中,並與對方保持一定距離,切忌將唾液飛濺於對方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