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黑板報圖文資料

  紀念抗戰,我們要牢記歷史,警鐘長鳴,居安思危!可是你知道有關抗戰勝利的黑板報該怎麼做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抗戰勝利黑板報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抗戰勝利黑板報圖片欣賞

  
抗戰勝利黑板報圖片1

  
抗戰勝利黑板報圖片2

 
 抗戰勝利黑板報圖片3

  抗戰勝利黑板報相關資料1:抗戰英雄故事

  【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

  謝晉元團長帶領八百名英勇孤軍死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掩護五十萬名中國軍隊撤退,上海保衛戰一役,徹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迷夢。

  繼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戰起,八月十三日即展開了中日首場大型會戰——“淞滬會戰”。當時的上海是東亞最大港埠,又是我國經濟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華洋雜處,因此,中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委員長決定在上海向國際顯示中國抗戰的決心。

  淞滬會戰的主戰場方圓不過幾十公里,日軍先後增援三十萬兵力,雙方三個月的血戰,死傷超過五十萬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慘烈程度,被國際媒體形容為“血肉磨坊”。由於中國部隊戰志高昂,見死不退,著實出乎日軍意料之外。僅此一役,就已經打破了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戰爭相持至十月底,日軍登陸杭州灣,大上海全部陷於敵火包圍之中,中國統帥部以拖延時間之戰略目的已達,為從長遠計,決作戰略上之轉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萬國軍退出上海戰場。謝晉元團長奉命守閘北繼續作戰,負起掩護大軍撤退的艱鉅任務。

  謝晉元,廣東蕉嶺縣人,黃埔軍校四期學生,他臨危受命,率兵轉守蘇州河北岸,並選定四行倉庫為據點,單線作戰,帶領八百名官兵誓死奮守,孤軍為了表明決心,大家都預立遺囑,交人帶出,以明心志。四行倉庫實際是金城、鹽業、中南、大陸等四個銀行的聯合棧庫,位於蘇州河北岸,倉庫樓高六層,建築堅固,為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築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軍發覺我軍全線撤退,立即跟蹤追擊。日軍在閘北正向前搜尋之際,不料忽被四行倉庫屋頂之彈雨掃射,日軍一時人仰馬翻,亂成一片,此時日軍尚不知彈雨從何而來。之後發現四行倉庫內留有國軍,於是對倉庫實行三面夾攻,雙方衝鋒肉搏,戰況激烈。謝晉元團長親率下屬於四行倉庫外佈陣迎戰,痛殲日軍,殺敵無數。

  一時全閘北各地之敵軍,分路向四行倉庫集中圍攻,其中有敵軍二十餘人,在蘇州河畔夾攻,這時有一位在六樓守望的壯士看見,立即全身縛滿手榴彈,突由六樓平臺對準敵人躍下,一個大炸彈自天而降轟然爆炸,煙硝飛揚中,二十餘敵兵化為泥灰肉醬,而我壯士亦血肉橫飛,忠勇殉國。隔岸民眾看到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稱快,但也為這個英勇壯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佈,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鬥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自四行倉庫屋頂懸掛國旗後,全國人心振奮,並且轟動世界。日軍當局見全球輿論贊揚國軍,痛憤之極,所以向公共租界當局提出嚴重威哧,要求迫令孤軍投降,或撤入租界繳械。一方面向孤軍發動猛攻,自早到晚,連續四次進攻,但均遭孤軍擊退,敵人傷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敵軍又大舉進攻,用小鋼炮及機關槍向四行倉庫密集射擊。並有敵機數架在上空助戰。孤軍沉著應戰,逐一殲滅。上海公共租界英軍司令少將,因見我軍英勇作戰,深受感動,除了購贈糧食送給八百壯士充飢外,他更親自進入四行倉庫拜會謝晉元,建議孤軍自租界撤出,英國駐上海領事願給予最大協助,但謝團長答道:“我們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們蔣委員長的命令,否則我們寧願戰死。”

  後來,各國使節團透過外交關係,正式提出照會,要求我政府下令撤離孤軍,以免日軍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國僑民。中國最高當局再三考慮,以八百壯士已完成掩護國軍主力撤退的任務,決定電令倉庫守軍撤出並轉進租界,四行倉庫守軍只得服從命令,揮淚撤離。

  三十一日凌晨,謝晉元率部冒死突圍,日軍水陸射擊,八百壯士且戰且走,英軍司令在橋頭接應,數萬市民隔岸聲援,情緒沸騰,幸而謝團長沈著應變,於密集炮火中迅速搶越橋頭,雖有傷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軍們成功奮守四行倉庫,完成了掩護五十萬國軍撤退的任務。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謝晉元在上海租界軍營內,突遭四名漢奸持刀刺殺,當場倒地殉國。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但他與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光榮戰績,震驚中外,名垂不朽。

  抗戰勝利黑板報相關資料2:抗戰事蹟

  【僑鄉兒女浴血奮戰保家衛國】

  自抗戰爆發以來,僑鄉軍民在五邑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全民抗戰浪潮。從抗戰初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抗日救亡群眾團體,到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時,領導僑鄉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保家衛國,中共江門地方組織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

  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黎秀敏介紹指出,抗戰期間,中共江門地方組織始終緊緊依靠群眾,凝聚社會各界的一切抗日力量,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血戰到底,譜寫了一曲在抗爭中走向民族解放的英雄壯歌。其中,以陳翔南、謝創、羅範群、劉田夫等為代表的中共粵中、江門五邑地方組織領導人,為僑鄉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謝創,生於開平塘口鎮一戶貧農家庭。1923年,謝創迫於家庭壓力赴美營生。在留美期間,初具革命思想的謝創違背父命,走上社會,自食其力。他一方面打工、讀夜校,另一方面毅然投身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從此,他把個人利益與祖國、人民、被壓迫者的利益結合在一起,確立堅定的革命人生觀,併為之奮鬥終生。

  1932年,在美共的保送下,謝創到了蘇聯留學。1935年,自蘇聯回國的謝創回到了家鄉開平,從辦家鄉學校入手,聯絡社會上教育界、知識界青年,深入群眾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群眾,先後建立了“學聯”、“青聯”、“婦聯”、“抗先隊”、“抗日自衛隊”,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在鬥爭中,謝創聯絡到開平縣失掉組織關係的黨員。1937年8月18日,關山、謝創、胡劍魁、周晃4名黨員集中在開平縣塘口以敬慶民裡謝創的家裡召開會議,成立中共開平縣特別支部簡稱開平特支,謝創被選舉為特支書記。開平黨組織的活動得到了恢復。在抗戰初期,謝創的家成了開平黨組織的機關所在地,領導全縣黨員開展抗日鬥爭。此後,謝創又歷任中共四邑工委書記、開平縣委書記、中共西南特委後改稱為中共中區特委委員、東江前方特委書記等要職,領導、參加了五邑地區抗戰,為奪取抗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抗戰勝利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