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專業的素養

  主持人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甚至決定著節目的質量。著名主持人和名牌節目相輔相成,息息相關。那麼一個專業的主持人要具備什麼專業的素養呢?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些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主持人專業的素養:政治素質

  在節目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個詞,那就是“我”,如我認為、我以為、我想等等。但是這裡的“我”和自然生活中的“我”是不能等同起來的。作為主持人的我是工作中的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還代表著媒體,體現著黨和政府的意願,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我”。

  作為節目主持人的我,不等同於生活中的我,高於生活中的我,是更高尚、更完美、更純潔、更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我。作為生活中的我,對一件事想不通的時候可以發發牢騷,不滿意的時候還可以發發火。而作為主持人的我,在話筒前就不能發牢騷,就不能隨心所欲沒有原則、沒有立場,不計後果地輕率地發表“我”的意見。什麼話不能說,什麼話能說,說到什麼程度,怎麼說,什麼時機說,從什麼角度說,要達到什麼效果和目的等等這些,都不能隨心所欲,都要以黨和政府的宣傳原則為依據,起到輿論宣傳的正確導向作用,幫忙而不是添亂。

  主持人專業的素養:專業素質

  1.節目主持人的形象語言

  節目主持人在電視畫面上的形象包括髮型、化妝、服裝、飾物、儀態、肢體語言等多個方面。這些因素的組成恰恰構成了一個主持人的主持風格。

  主持風格和欄目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據不完全統計,中央電視臺在新聞、文藝、體育、社教、經濟、對外、少兒等12個欄目中,擁有不同型別的主持人400多名。

  一個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和形象應符合這個欄目的風格和定位。主持人要根據節目型別調整自己,或根據自身的形象、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欄目。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謂“流行”、“時尚”,矯揉造作,故弄玄虛。

  主持人還應在細節上多下工夫。哪怕是一條領帶或一個小小的飾物如果佩帶得不合適,都會在觀眾中引起負面反應,有的甚至造成惡劣影響。曾經就有一位新聞節目主持人在上節目時佩帶了一條帶有十字架的項鍊。節目播出後,立即收到來自全國觀眾的電話幾十個、信件上百封。由此可見,主持人在形象細節上同樣不容忽視。

  2.節目主持人的有聲語言

  節目主持人要進行資訊傳播是離不開有聲語言的運用的。主持人的語言是工作語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語言。既然是工作語言,就要比生活中的語言更標準、更規範、更簡練、更準確、更健康。

  主持人要有較強的表達能力。要臨場不亂,從容不迫,心中只有鏡頭,鏡頭代表你的觀眾、你的親人,講話要有物件感,這樣才能親切、自然、口語化地主持節目。

  主持人專業的素養:文化素質

  只有主持人全面提高文化素質,才能在主持節目時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話,出口時才能做到一語中的、入木三分。反之,則會造成不知所云、無聊調侃。

  《吉林日報》曾刊文批評有些節目主持人素質不高。文章說,有這樣的順口溜形容某些主持人:有話沒話都要“聊”,什麼場合都要“笑”,什麼年齡都要“俏”,不論男女都要“鬧”。該文舉例說,據對某電視臺綜藝節目的三次細心記錄,女主持人無聊的調侃真不少,約佔這臺50分鐘節目的近30%。有一次她與男主持人就下一個地方性食品技藝的展示進行串詞,先是聊自己小時侯喜歡吃什麼、怎麼吃、又露出怎樣的吃相,然後詢問男主持人小時侯愛吃什麼等等,前後用了7分鐘,而下面的正式節目才不到5分鐘,讓人以後莫名其妙。我想這種情況的出現正是反映了主持人文化素質不高,肚裡沒貨,以“無聊”的調侃掩飾,想造成幽默氣氛,反而弄巧成拙,使人十分厭惡。可見主持人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節目的質量,和隨之而來觀眾對節目的評價。

  文化素質是主持人的知識水平、藝術修養、法律觀念、行為準則等多方面的綜合體現。我們要知道“文化”始終是人類生活的中心。只有觀眾看到主持人所表現出的文化內涵、文化修養是實而又實的東西,就一定會被接納和肯定。相反,如是沒有深厚的知識文化為基礎,主持人即使有嫻熟的表達技巧也是一個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