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自駕遊攻略

  溫州,集山江海湖島泉之大成,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走近它,去發現它厚重的文化與歷史。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概述

  溫州,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依山傍水,四季分明,被稱為“溫暖之州”。境內自然景觀豐富,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溫州市區有“中國詩之島,世界古航標”,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的江心嶼;甌海澤雅景區的中國古造紙術“活化石”四連碓古造紙作坊;龍灣人傑地靈、依山傍海,城市中心“綠肺”大羅山瑤溪景區“溪石皆玉色”,450年曆史民間興建的抗倭古城--永昌堡更是溫州人民愛國愛鄉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謝靈運、王羲之、邱遲等都曾先後出任永嘉郡守,其詩文讓溫州成為山水詩的流觴;中國是南戲的故鄉,14世紀中葉溫州著名劇作家高明的《琵琶記》被譯為多國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溫州人文鼎盛,古蹟眾多,是“百工之鄉”、“戲曲故里”、“歌舞之都”、“書畫名城”。

  歷史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處州析置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志》引《圖經》:“溫州其地自溫嶠山西,民多火耕,雖隆冬恆燠”。意思是溫州地處溫嶠嶺以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潤,所以稱為溫州。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時始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一種陶製器皿,約在新石器時代,溫州居住著原始甌人制作陶器。留學海外的溫州學子在看到香港被稱作HONGKONG的時候根據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稱呼。溫州歷史悠久,古代稱甌越。溫州歷史上以造紙、造船、鞋革、繡品、漆器著稱,亦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北宋時成為當時的港口重鎮,被朝廷闢為對外貿易口岸,南宋時海上貿易尤其發達,是四大海港之一,現仍為浙南、閩北貨物進出的咽喉。晉人郭璞在《山海經》中描述溫州的地形為“甌居海中”,這是有關“甌”的最早文字記載之一。據晚清學者孫詒讓考證,夏為甌,殷為漚,周為歐,因世異字,故“甌”從夏始。

  溫州歷代人材輩出,在學術、文學藝術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時期,學術上形成了以葉適為代表的“永嘉學派”,在我國學術史有著很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文學方面,詩壇上出現了“永嘉四靈”詩派;戲曲上首創了"南戲"這種民間戲劇形式。南宋熙祐年間,醫學家陳元擇以《三因方》為理論基礎創立了永嘉醫派;兩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如黃公望、劉基、孫詒讓等等。當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燦爛:夏鼐、夏承燾、蘇步青、谷超豪………溫州人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譜寫了現進代的創業篇章,溫州人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的四百精神,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1978年到1999年,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外貿出口、農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翻了五至六番,年均增幅達20~40%;大多數溫州人的生活水平已步入小康;古老的溫州城,面貌日新月異,昔日黑壓壓一片的破舊民房,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所代替,城區建成面積從1978年的12平方公里拓展到76平方公里,一個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城市形象矗在東海之濱。

  旅遊季節

  溫州為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交替顯著,溫度適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9攝氏度,

  春季天氣多變,時常陰雨連綿。出遊期間需隨身備上雨具。

  夏季較為炎熱,出行注意防晒。

  秋季多氣較穩定,常見“秋高氣爽”天氣,因此夏秋之交是最佳時節。

  冬季溫度在零度以上,多為小雨天氣。

  溫州沒有特別不適宜旅行的季節,尤其還可趕上當地民俗活動或楊梅節。

  最佳出遊時間

  溫州靠海,且位於浙閩丘陵,所以溫度適中,四季分明,四季皆適合旅遊。其中尤以夏秋之交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