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古箏的禮儀和坐姿

  古箏是古典樂器,它居然相對應的禮儀和坐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古箏的知識,歡迎閱讀。

  初學古箏的禮儀和坐姿

  1.手型

  鷹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聳的手形狀態

  這種手形緊張,是不可取的。那麼彈箏的手形什麼狀態才好呢?自然的手形、鬆弛的手形為佳。目前對於什麼是自然手形,解釋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雞爪”、“倒垂蓮花”,還要求“大中指為一線,與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實這些要求都很難使手得以放鬆,相反倒使手更加緊張了。因為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後腕高聳、手肘高抬,都處於緊張狀態,那麼手形怎樣才能自然鬆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鬆狀態下的手形,即人站立時兩手自然下垂時得狀態。根據演奏的要求,大指略微展開,手指自然彎曲,手呈半握拳狀。這種放鬆的自然手形,不僅展示在靜止狀態,也呈現在演奏的動態過程之中;不僅是右手彈弦的基本形態,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姿勢。

  2.高抬肘

  高抬肘,民間稱為“架著膀子彈箏”。手肘高抬大臂就會緊張,手臂也易僵化,這中姿勢對學生的演奏影響極大。長期高抬肘,習慣成自然,錯誤也難察覺,待到技巧學習的深入進展,快速技巧使緊張度加大,過度的緊張就會引起肌肉的勞損,手臂疼痛的病狀就會出現。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箏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適所引起的。箏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視,常常出現的現象是:箏架高、琴凳低,這樣在演奏時為了觸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這就是上面所說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勢;箏架低、琴凳高同樣也會影響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箏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彎腰駝背,都是很彆扭的。

  琴凳的高度:坐著彈奏時,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於箏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與箏柱頭平行為佳,這種高度手臂較自然無負擔。

  古箏架的高度:以坐著演奏為例,依演奏者的腿剛好能自如伸展於箏架內為合適。

  新古箏常見問題有哪些

  如發現某一弦的碼子在用力彈弦後有柱底打面的聲音,俗稱“跳碼”,這說明弦的張力不夠或有效弦長太短,或碼子高度不夠。先檢查一下是否按編號排碼的,如果排列沒有問題,可將這隻碼子向左移動一些再上緊琴絃即可。

  如發現某一弦有沙音,俗稱“狼音”, 可能是琴柱上端牙骨的缺口將弦夾住影響了震動,只要用三角銼將缺口的兩側擴大一些就可避免。

  如發現某弦不發音或發出沙音,用手捻一下此弦的外纏尼龍,如果捻的動,說明尼龍未纏緊,阻礙了弦的震動,則這根弦是次品,必須更換。

  如果發現箏體不平,檢查一下箏架擺放的地面是否平整,設法把古箏架放平,如古箏架腿有長短則用鋸子鋸掉長出的部分即可;如使用的是組合架,可在古箏體與組合架有空隙的地方釘上一塊厚度相當的橡皮就可將古箏放平。

  如撥動琴絃時古箏頭處發出嗡嗡的聲音,請檢查一下古箏頭琴盒蓋是否關緊,如盒蓋密合不好的話是引起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再者察看一下古箏頭琴盒內的物品是否排放的不平或是觸碰到盒內的琴釘,還有箏盒內不要放置太多的東西,如果放的東西較多或不平的話在彈琴的時候會引起盒內物品的共振,從而產生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