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醫學綜述論文範文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院的競爭環境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護理人員對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承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院護理醫學綜述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社群醫院護理成本核算對護理質量影響

  [摘要]隨著新醫療改革工作的逐步落實,醫療保障全面普及,優質護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實現了對傳統醫院護理工作的延伸。醫院護理成本核算對護理質量有著深遠影響,如何處理好兩者關係,在控制成本的同時,提高護理質量是醫院管理者長久以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通過研究40名護士完成16個護理專案的人力成本、耗材成本進行核算,與現行物價收費對比,以瞭解醫院護理專案成本與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中一級醫院護理收費指導價格之間的關係,希望物價部門在制定收費價格時能夠在以人為本,保證護理質量的前提下考慮成本因素。為制訂合理收費和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提供相關依據。

  [關鍵詞]社群醫院;護理成本核算;護理質量

  護理服務的質量與其他行業的服務質量相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服務所需消耗的必要勞動時間、人力、物力資源,也就是護理服務的成本。護理成本是醫院成本主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醫院經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醫院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過程中消耗的護理資源[1]。近年來,醫療市場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高階護理實踐得到了快速發展,護理管理者面臨的挑戰是在提高護理質量的基礎上,對護理成本進行測算和管理[2]。本研究通過對十六項護理服務專案的成本核算來探討其對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四個住院科室的患者作為研究物件,共抽取患者372例,其中一級患者163例,二級患者191例,危重特級護理患者18例。6歲以下患者40例,80歲患者以上88例,中間年齡患者244例。術後患者128例,非術後患者244例。選取我院16項常用護理服務專案,具體為靜脈輸液、靜脈推注、吸痰護理、壓瘡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監測生命體徵、會陰沖洗、床上洗髮、中流量吸氧、中換藥、霧化吸入、乙醇擦浴、坐浴、灌腸、肛管排氣進行成本核算。

  1.2方法:各項護理專案以廣東省衛生廳編寫的《臨床護理技術規範》為標準,並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以患者滿意為合格。記錄每項操作每次所消耗的平均時間一項護理操作由不同年限的護士各進行一次,取平均時間;另外根據40名護士1年的工資和獎金測算出單位時間護理人力成本每小時護理人員成本=年人均收入/年人均工作日×8,每分鐘護理人員成本=總年薪的人均收入/工作日×8×60,節假日,星期六、星期天除外,按護理人力成本按公式平均護理專案執行時間與單位時間護理人力成本的乘積,計算出每專案所需的人力成本,並收集研究各項護理操作所需耗材成本,耗材成本按不能收費的材料購進價格+護理裝置折舊成本計算[3]。然後將人力成本及耗材成本相加得出護理專案的直接成本,將直接成本與物價部門規定價格進行比較。1.3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15.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討論

  在護理成本核算中,護理人力成本佔了非常大的比重,而且,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力成本還會逐年增加,而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是在十多年前制定的。在研究實施中發現不同級別、不同疾病的患者,即使是同一個護理專案,由於受到疾病的限制、年齡、生活條件、文化差異、護理人員技術水平的影響,所花費的時間也有較大的差別。比如同樣是靜脈輸液500ml,心腎功能不全、新生兒與普通的患者對比,所需的技術難度、觀察時間相差甚遠,而在收費價格中卻無從體現。目前研究表明,目前研究的十六項護理收費價格與護理成本已成倒掛狀態。護理材料成本是可控成本,由於現行的《中山市非贏利性醫療服務價格》中除外內容無說明的,不論你使用何種價格的材料,都不允許收費,比如一次性換藥包、一次性的灌腸袋,即使患者要求使用,也不能收費,醫院為了滿足患者需求,提升競爭力只能偶爾使用,這又增加了護理成本。在成本管理上,由於護理專案價格低廉,科室管理者會考慮在不影響護理質量的情況下,遵循以較低成本提供比較優質的護理服務為基本原則,爭取患者和醫院利益的最大化,能節約的節約,儘量不使用一次性材料,然而這樣也無形中降低了患者的滿意度。從以上資料表明,要做到優質護理,提高患者滿意度,必須有足夠的人力、物力的支撐才能實現。然而這些護理成本與護理收費完全倒掛,全院護理費的收入只佔醫院總收入的百分之幾,而護理人員、人力成本卻佔了醫院人數、醫院成本的大部分。目前護理專案價格低廉滯後甚至無收費,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護理服務的是否到位存在不確定性,亦會造成護理服務僅限於疾病的護理,與健康促進、預防疾病、維持健康,提高社群人群健康水平的社群護理目的存在一定的差距[4]。護理質量也只能在完成上級考核、防止醫療糾紛的基礎上被動提高。醫療上常說的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卻在貨幣上體現不了護理的價值,護理技術不值錢,護士地位不高,人員流動較大,護理隊伍不穩定,進一步影響了護理質量的保持和提高。醫療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社會效益的提升,社會效益的提升,有賴於物價部門能在以人為本的服務成本上制定合理的護理專案收費價格,能體現護理價值。這樣,護理人員流失減少,護理隊伍穩定,護士不會超負荷工作,有充足的時間花在患者身上,觀察病情更加仔細,健康宣教更加全面,患者可自主選擇一次性醫用耗材,增加舒適感,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患者自我感覺良好,醫療風險將會降低,患者的滿意度也會提高,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3參考文獻

  [1]於海燕,倪林妹.護理成本研究初探[J].護理研究,2007,217:565.

  [2]陳紅,魏先,李花林.20項護理技術服務成本核算對護理價值的體現[J].護理學報,2006,216:85.

  [3]劉秀靜,喻姣花,汪歡,等.國內護理成本相關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護理學雜誌,2013,264:81.

  [4]趙秋莉.社群護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

  二:醫院護理人力資源合理應用調查

  【摘要】目的:探討三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最佳比例,為人力資源配置標準提供依據,指導臨床護理人員的合理調配。方法:以咸寧市某三甲醫院為研究現場,選取創傷骨科、口腔科、神經外科等範圍內共25個臨床科室作為研究物件,在衛生部測算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咸寧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增或減直接護理及間接護理專案,通過前瞻性設計實時記錄護理工作量方式測算護理工作量,採取大樣本、長時間、綜合各種類別科室測量,分析描述護理工作型別以及工作量的時間分佈、空間分佈特徵。結果:全院各科室的床位使用率≥100%,12個科室護士配置人數較合理,其中2個監護病區最為到位;直接護理時間佔總護理時間較小的有12個科室,直接護理時間佔總護理時間較大的科室有13個。結論:該院部分科室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存在短缺問題,護士配置人數較少、質量較低,護理人員直接護理時間過長,有待於改善。

  【關鍵詞】護理人力資源;直接護理;間接護理

  2010年我國衛生部大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以來,護理工作量及各護理專案的服務時間已經發生了變化,護理人員的配置不足會影響醫院的基礎服務質量,降低醫院的市場競爭力,同時病患的健康安全也得不到保障[1-2]。目前,全國各地醫院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護理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很多醫院也在試圖改革[3]。近年來,咸寧市某醫院在衛生部給出的測算標準基礎上,結合該院的實際情況進行增或減直接護理及間接護理專案,通過記錄分析,探索該醫院護理人力資源配置的最合理的方案,為護理人力資源配置標準提供一定依據,以提升醫院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現報告如下。

  1物件與方法

  1.1調查物件

  以咸寧市某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為研究現場,選取主要以臨床服務為核心業務的該院創傷骨科、口腔科、神經外科等範圍內共25個臨床科室作為研究物件。10個臨床科室中分內科病區10個,外科病區13個以及2個監護病區綜合ICU和新生兒監護病房。由各個科室的護士長分發記錄表,並由護士對各項工作時間予以實時記錄。

  1.2方法

  採用觀察法及自我記錄法測定直接、間接護理專案時間。將患者所需的護理專案按照護理質量標準的要求分別設計間接護理時間測算統計表及直接護理時間測算統計表。把工時測算表發給各病區護士長並解釋其用法要求,向護士說明調查的目的及意義,取得配合;各科護士每完成一項護理工作後立即將完成這項護理工作耗時給予記錄,對上述25個科室做為期7d的護理人員工作量調查統計,分別按所有護理人員的直接護理、間接護理總工時數進行統計以及比較分析。直接護理專案:直接護理專案指的是護理人員直接面對患者提供的護理服務專案,具體內容包括:測TPR、測血壓、入院床單位準備、測量體重、整理床單位、更換床單、口腔護理、面部清潔、床上洗頭、床上擦浴、靜脈輸液、靜脈採血、動脈採血、肌內注射、皮試、皮下注射、靜脈注射、胎心監測、呼吸機的使用、洗胃等。間接護理專案:間接護理專案指的是護理人員不直接為患者服務或為直接護理做準備的專案,具體內容包括:辦理入院、辦理出院、護理記錄、醫囑處理、書寫交班報告、繪製體溫單、清洗消毒體溫表、晨會、護理查房、隨同醫生查房、核對醫囑、更換消毒液、整理護士站等等。不需要測量的專案:搶救患者、臨床帶教、心理護理、在職培訓、病產事假、巡視患者、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電話隨訪、家庭訪視、協調工作等。

  2結果

  截止到2013年12月,醫院共有註冊護士611名,按最高學歷統計,其中碩士研究生6名0.98%,本科151名24.72%,專科355名58.10%。職稱:副主任護師及以上59名9.66%,主管護師107名17.51%,護師及護士455名72.83%。年齡:≤29歲384名62.85%,30~39歲99名16.20%,40~49歲82名13.42%,≥50歲46名7.53%。全院專科護士18名,一線臨床護士佔全院總護士的95.00%,其中6.78%的副主任護師及以上人員、43.93%的主管護師人員工作在一線的臨床科室。

  3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該院共有800張在編的床位,普通病房的平均床護比為0.44%,2個監護室的床護比為2.8%。各個科室的床位使用率基本上都接近甚至超過100%,各科室的實際護患比較床護比基本都要低,內科總體的實際床護比為1∶0.42,護患比為1∶0.37,而適宜床護比為1∶0.52;外科的總體實際床護比為1∶0.45,護患比為1∶0.41,而適宜床護比為1∶0.57。因此在上述25個科室中,護士人數配置問題相對較大的有13個科室,分別是泌尿外科、肝膽胰外科、婦科、產科、胃腸甲乳外科、神經外科、創傷骨外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感染科、兒科、心腎內科、消化內科;有較合理的護士配置人數的科室為12個,分別是腫瘤科、內分泌科、綜合醫療科、康復科、口腔科、眼科、肛腸科、脊柱關節外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新生兒監護病房以及ICU,其中2個監護病區的人員配置相對來說最為到位。另外直接護理時間佔總護理時間較小的有12個科室,分別是內分泌科、綜合醫療科、康復科、感染科、口腔科、眼科、胃腸甲乳外科、肛腸科、婦科、產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2個監護病區針對性較高,因此直接護理時間相對最高;其他13個科室直接護理時間佔總護理時間較大。從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該院直接護理時間和間接護理時間分配不合理,護士存在超負荷工作現象,近半數科室護士人數配置短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護士長是臨床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人物,有一支擅長溝通管理、專業技術過硬的護士長隊伍,是確保護理資源合理配置使用、護理質量不斷提高的必要保證[4]。該院在各科室護士長的選拔與培養上做足功夫,採取競爭上崗、一個週期的護士長助理期、上崗前進行護理管理知識培訓、每年綜合考評等措施,使每位護士長能夠承擔科室護理管理工作,配合醫院相關部門做好各自科室的護理人力資源配置。同時護理部應加大力度對護理工作時間的分配督導,完善後勤保障系統的各項功能。

  其次,應積極探索護理崗位管理工作,該院護理部依據護士學歷、年資、職稱、能力等不同構建N0~N5級護理人員層級使用體系,對護士進行分層次管理,明確各層次護士的崗位職責。

  再次,在全院範圍內創造學習氛圍,組織各個科室培養學習型護理隊伍,引進高素質護理人才。鼓勵以及支援護理人員參加各類培訓學習,以提高自身學歷;中專、大專畢業且工作1~2年的,建議參加大專、本科的自學教育考試,對於自主提高學歷的護士給予獎勵並通告表揚[5]。並將學歷資格作為轉正、定級、聘任、加薪的重要指標之一,促進護理人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加大專科護士培訓力度,並最大限度發揮專科護士的作用[6]。本次調查的適宜床護比是1∶0.54,但與《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中要求的三級綜合醫院的實際開放床位於全院總護士比不低於1∶0.8相比還是相去甚遠。綱要中對於專科及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所佔比例不低於80%,而該院實際有512名,達到83.8%,符合這一要求。由於近年來醫院的快速發展,年輕護士的比重越來越大,有80%的護理人員職稱在護師及以下,所以應加大臨床一線高職稱高學歷的護士比重,護士整體素質提高了,護理質量才能得到提高。

  最後,要動態的調整護理人力資源,修訂合理的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要求各護理單元護士長以患者為中心實施人力資源彈性調配,結合各自專科特點、護士結構和數量、患者病情的排班思路科學合理排班。護理部應每天通過醫院管理系統,及時瞭解各臨床科室護理人員的工作狀況,根據當日病區患者總數、護理人員總數,護理數量、手術人次等指標,動態調整各科室護理人員,確保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鑑於該院大部分科室護理人員人手不足,護理部建立人力資源機動庫,人員由具有工作5年以上、內外科輪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處理各項問題的能力的護理人員組成[7-9]。

  綜上所述,該院儘管有部分科室人力資源配置合理,但也有近半數科室人力資源配置存在短缺問題,我們應該在維持該院優勢的前提下,配合相關部門從上述幾個途徑入手合理配置該院護理人力資源,緩解問題,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O'DonnellDM,LivingstonPM,BartramT..

  [2]WestE,MaysN,RaffertyAM,etal..

  [3]葉仙珍.人性化管理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藥實踐,2010,198:1145.

  [4]俞立農.抓好護士長隊伍建設提高護理質量[J].南方護理雜誌,1997,45:33-35.

  [5]龔彩梅.基層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中華醫護雜誌,2006,73:247-248.

  [6]曲錦蓮,於淑燕,洪俊平,等.我院護理人力資源現狀分析及管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4:78-81.

  [7]樑瑛琳,趙毅,劉燕玲,等.人力資源動態調配系統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誌,2002,21:10-11.

  [8]趙紅雲,李秋節,曹俊環,等.護理人力配置與患者護理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誌,2009,94:6-7.

  [9]李莉,古麗娜,洪慧革,等.新疆阿圖什地區醫院護理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齊魯護理雜誌,2014,2023: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