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栓塞治療方法

  腦栓塞又稱為栓塞性腦梗死,是指人體血液迴圈中某些異常的固體、液體或氣體等栓子物質,隨血流進入腦動脈或供應腦的頸部動脈,使血管腔急性閉塞,引起區域性腦血流中斷,造成區域性腦組織缺血,下面和小編具體瞭解下。

  腦栓塞西醫治療方法:

  腦栓塞的治療應包括對於原發病即栓子來源器官病變的治療和腦栓塞的治療兩部分。腦栓塞的治療主要在於改善腦迴圈,減輕缺血缺氧所致的腦損害。各種治療措施與腦梗死大致相同,由於腦栓塞極易發生梗死後出血,故抗凝治療必須慎重。這是介紹治療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一般處理

  1腦栓塞患者一般較重,應臥床休息,儘量少搬動患者。患者如煩躁不安,可用鎮靜類藥物,但劑量不宜太大,以免影響意識水平的觀察。不用抑制呼吸的鴉片類藥物,在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用這類藥物會導致呼吸突然停止。

  2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心臟功能:及時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嘔吐物等。如發現患者通氣功能欠佳或氧分壓減低,應及時插入氣管套管,加壓給氧,或考慮作氣管切開術,使用人工輔助呼吸器。由於栓子多數來源於心臟,所以應特別注意心臟情況,維持正常心功能,最好有心電監護,以排除因心律異常而導致的血液迴圈障礙,也便於及時發現心律變化。

  3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由於腦栓塞發病急,病情重,早期常有意識障礙、嘔吐頻繁,則可暫禁食48h,以免發生吸入性肺炎。72h後,如果患者仍不清醒可採用鼻飼飲食,以牛奶、豆漿等流食為主,液體進入總量每天約2000ml。如合併有心臟病者,則液體量可限制在1500ml。

  4加強護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併發症的發生。

  2.脫水降顱壓

  是治療腦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於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滲脫水劑、利尿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高滲脫水劑以20%的甘露醇為最常用,通常以125~250ml快速靜脈滴注,根據病情可每6~8小時1次,反跳現象較輕,顱內壓能降低46%~55%。缺點是有增加血容量的作用,如果是心源性腦栓塞,尤其合併心功能不全時,容易加重心臟負擔,從而加重病情。這種患者可以合理選用利尿藥如呋塞米速尿或利尿酸鈉等,也常用以降顱壓,特別是伴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效果較好。副作用是易引起電解質紊亂,應注意糾正。如無禁忌也可選用激素類藥物,如地塞米松10~20mg,加入液體靜脈點滴。

  3.血管擴張藥

  部分作者主張用效果確實、作用快速的藥物。在適應證的控制上應比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更嚴格,若有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或腦脊液有紅細胞,禁忌應用;病程已超過24h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常用的有罌粟鹼、煙酸、碳酸氫鈉或山莨菪鹼654-2靜滴,二氧化碳氣體間斷吸入和口服桂利嗪腦益嗪、雙氫麥角鹼海特琴或桂利嗪肉桂哌嗪等,以促進側支迴圈,增加缺血區的區域性血容量。

  但是也有作者認為,在急性期,病灶部位由於乳酸和二氧化碳等代謝產物的積蓄,引起區域性組織酸中毒,導致區域性血管擴張,即過度灌注綜合徵。如果在此時使用腦血管擴張藥,會使病灶遠處的血管擴張,相反的引起病灶部位的血流減少,即引起腦內盜血綜合徵。所以一般不主張使用腦血管擴張藥。如果要用,則應當早用,超過24h就不宜再用,以免產生腦內盜血綜合徵。

  4.抗血小板聚集劑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於預防心內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內血栓繼續增殖擴充套件,故在腦栓塞發病後就必須重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通常可選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阿司匹林在體內能抑制血小板的許多功能,包括二磷酸腺苷等的釋放反應,自發性的血小板凝聚和前列腺素G2在血小板內的合成等。劑量50~75mg, 1次/d,飯後服。服用時需觀察胃腸道反應,潰瘍患者禁用。婦女患者服用此藥效果不好。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可對抗血小板的凝聚,減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微迴圈,但高分子化合物能增加血容量,對心臟病或腎病患者應減少一半劑量應用,以免引起心力衰竭。

  5.抗凝及溶栓治療

  應用抗凝及溶栓療法,比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適應證更嚴格,考慮溶栓劑易發生出血的併發症,應特別慎用。由於臨床上心源性腦栓塞最多見,為預防心內形成新血栓以杜絕栓子的來源,同時防止腦血管內的栓子或母血栓繼續增大,以避免腦梗死範圍擴大,多采用抗凝治療。對慢性風溼性心臟病伴心房顫動者,較長期用有助於防止腦栓塞再發,且有預防心臟手術併發腦栓塞的作用。有人主張對心肌梗死所致者只短期使用,通常為6個月或更短即可。炎症性病變所致的腦栓塞,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禁忌應用。   通常在嚴格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先給予肝素鈣低分子肝素治療,也可選用新雙豆素,劑量應隨時調整。

  6.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

  部分專家建議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能減輕腦栓塞的症狀。操作簡易,無需特殊的器械和藥物,故常被採用。但是治療應早期進行,開始越早,療效就越佳,臨床常見在起病24h內封閉可明顯好轉。一般1次/d,約10次為1療程。其治療機制是阻滯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後纖維,能使腦血管擴張,以解除梗死灶周圍的血管痙攣,也可促使栓子移向小血管而縮小腦梗死的範圍。對年輕的無動脈硬化患者療效較好。

  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的方法是患者仰臥,頸背下墊一小枕,使頸部過伸,穿刺點位於病變側胸鎖乳突肌內緣距鎖骨上2橫指處,以碘酊及酒精消毒面板,鋪上孔巾,用0.5%的普魯卡因作區域性皮下浸潤麻醉,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分開將胸鎖乳突肌和其下的頸動脈拉向外側,右手持22號針垂直刺入;當針尖觸及橫突時,將針後退少許,約1cm,再向內及後下方徐徐刺入,直抵脊柱第6頸椎體外側;稍後退抽吸,無血液、腦脊液及氣體,即可緩慢注入0.5%~1%的普魯卡因10~20ml,封閉成功,在10~15min內可出現同側Horner綜合徵。

  通常應注意先行普魯卡因皮試以排除過敏,穿刺部位不能過低,以防刺入脊髓蛛網膜下隙、頸或椎動脈、頸靜脈、肺尖等。嚴重肺氣腫者禁用,如患者已開始抗凝治療也不宜使用。

  7.神經保護劑

  缺血超早期,神經元膜離子轉運停止,神經元去極化,鈣離子內流導致興奮性氨基酸增多,加劇鈣離子內流和神經元去極化,致細胞的結構破壞。

  1鈣通道阻滯藥:尼莫地平,20~40mg,3次/d;尼莫地平尼莫通,30g,3次/d;桂利嗪腦益嗪,25mg,3次/d等。低血壓者和顱內壓增高者慎用。

  2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如鎂離子鹽。

  3自由基清除劑:維生素E、甘露醇、CuZn-SOD、Mn-SOD等。

  4神經營養因子:如神經營養因子NTF、NGF轉化生長因子TGFS等。

  5神經節苷脂:主要是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GM1等。

  8.亞低溫治療

  在急性期,如條件允許可考慮適當早期給予亞低溫治療。亞低溫對缺血性的腦損傷亦有肯定意義,不但減輕梗死後的病理損害程度,而且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並不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儘量在發病6h內給予。

  9.康復治療

  宜早期開始,病情穩定後,積極進行康復知識和一般訓練方法的教育,鼓勵患者樹立恢復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醫療和康復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同時輔以鍼灸、按摩、理療等,以減輕病殘率提高生存質量。尤其是日常生活訓練如進食、洗臉、梳頭、穿衣、刷牙和寫字等。同時要使患者、家屬瞭解有關康復知識,恢復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這樣有利於康復。

  10.其他治療

  1調整血壓:多強調血壓降到病前基礎血壓水平,不宜過低。在高血壓腦病時也應注意此點。常用25%的硫酸鎂10ml,靜脈點滴,或其他比較緩和的降壓藥物。

  2腦代謝賦活劑:廣泛應用於急性腦血管病患者,常用的有腦蛋白水解物、胞磷膽鹼胞二磷膽鹼、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輔酶A等。

  3抗感染治療:對於由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敗血症及其他感染所致腦栓塞,必須根據可能的病原,採用足量有效的、敏感的抗生素治療。最好根據藥物敏感試驗,來選擇適當的抗感染藥物。

  4氣栓處理時患者應取頭低、左側臥位,如為減壓病應儘快行高壓氧治療,減少氣栓,增加腦含氧量,氣栓常引起癲癇發作,應嚴密觀察並抗癲癇治療。脂肪栓處理可用擴容劑、血管擴張藥靜脈滴注。

  腦栓塞中醫治療方法:

  1、肝陽暴亢、風火上擾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眩暈頭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心煩易怒,尿赤便幹,舌質紅或紅絳,舌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鎮肝熄風、滋陰潛陽。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本方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方中懷牛膝歸肝腎之經,重用以引血下行,並有補益肝腎之效;代赭石、龍骨、牡蠣相配,降逆潛陽、鎮肝熄風;白芍、玄蔘、龜板、天冬滋陰柔肝熄風;茵陳、川楝子、生麥芽三味,配合牛膝清洩肝陽之有餘,條肝氣之鬱,有利於肝陽之平降潛鎮;甘草調和諸藥。如肝陽上亢甚者加天麻、鉤藤以增強平肝熄風之力;心煩甚者加梔子、黃芩以清熱除煩;頭痛較重者加羚羊角、石決明、夏枯草以清熄風陽;痰熱較重者,加膽星、竹瀝、川貝母以清化痰熱。

  2、風痰瘀血、痺阻脈絡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養血、活血、化痰通絡。

  【方藥】大秦艽湯加減。本方以祛風通絡為主,兼用血藥氣藥以調裡,使風邪外解,氣血調和,則手足健運、舌本柔和。方中以秦艽祛風通絡,羌活、獨活、防風等辛溫之品祛風散邪;當歸、白芍、熟地、川芎養血活血,起到“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作用。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氣能生血,以助生化之源。黃芩、石膏、生地涼血清熱,以防風邪化熱。如年老體衰者,加黃芪以益氣扶正。如嘔逆痰盛、苔膩脈滑甚者,去地黃,加半夏、南星、白附子、全蠍等祛風痰,通經絡。無內熱者可去石膏、黃芩。

  3、痰熱腑實、風痰上擾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腹脹,便幹便祕,頭暈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質暗紅或暗淡,苔黃或黃膩,脈弦滑或偏癱側弦滑而大。

  【治法】化痰通腑。

  【方藥】方選《驗方》星蔞承氣湯加減。藥用膽南星、全瓜蔞、生大黃、芒硝四味。方中膽南星、全瓜蔞清化痰熱;生大黃、芒硝通腑導滯。如藥後大便通暢,則腑氣通,痰熱減,病情有一定程度好轉。本方使用硝黃劑量應視病情及體質而定,一般控制在10~15g左右,以大便通瀉、滌除痰熱積滯為度,不可過量,以免傷正。腑氣通後應予清化痰熱、活血通絡藥用膽南星、全瓜蔞、丹蔘、赤芍、雞血藤。如頭暈重者,可加鉤藤、菊花、珍珠母。著舌質紅而煩躁不安,徹夜不眠者,屬痰熱內蘊而兼陰虛,可選加鮮生地、沙蔘、麥冬、玄蔘、茯苓,夜交藤等育陽安神之品,但不宜過多,否則有礙於滌除痰熱。

  4、氣虛血瘀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面色既白,氣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腫脹,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細,細緩或細弦。

  【治法】益氣活血。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本方以補氣為主兼以活血通絡。方中重用生黃芪取其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傷正;當歸尾活血,有祛瘀而不傷好血之妙;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助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如半身不遂較重者加桑枝、穿山甲、水蛭等藥加重潔血通絡、祛瘀生新;言語不利甚者加菖蒲、遠志化痰開竅;手足腫脹明顯者加茯苓、澤瀉、薏仁、防已等淡滲利溼;如大便溏甚者去桃仁加炒白朮、山藥以健脾。

  5、陰虛風動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煩躁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舌質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細弦數。

  【治法】滋陰熄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本方用味厚滋補的藥物為主以滋陰養液,填補欲竭之真陰,平熄內動之虛風。方中雞子黃、阿膠滋陰養液以熄內風;地黃、麥冬、白芍滋陰柔肝;龜板、鱉甲滋陰潛陽;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陰,以加強滋陰熄風之功。如偏癱較重者可加牛膝、木瓜、地龍、蜈蚣、桑枝等通經活絡之品;如舌質暗紅、脈澀等有血瘀證時加丹蔘、雞血藤、桃仁、地鱉等以活血祛瘀;語言不利甚加菖蒲、鬱金、遠志開音利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