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畜牧獸醫豬畢業論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養豬業也隨之發展,但豬疾病卻是影響養豬業發展的重要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豬寄生蟲病的防治

  [摘 要] 肉製品的質量安全關係民生和社會的穩定,做好肉製品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淺談幾種常見豬寄生蟲病。

  [關鍵詞] 豬蛔蟲病 豬弓形體病 豬囊蟲病 豬旋毛蟲病

  很多養殖戶在飼養豬的時候,由於忽視了豬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導致了養殖效益降低,養殖場經濟成本升高。在養豬管理工作過程中,加強對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可以避免很多經濟損失,以下對其中常見的豬寄生蟲病的發病症狀、治療方法進行分析,旨在提高養殖業主對寄生蟲病危害的重視,防患於未然。

  一、豬蛔蟲病

  寄生在3-6個月的幼豬小腸中的豬蛔蟲因為和宿主搶爭營養物質,從而使得幼豬不能充分的將營養物質吸收,並且幼豬的生理機能和內臟組織結構會因為蛔蟲幼蟲的移動而被破壞。如果嚴重的話會提高幼豬的死亡率。正常的情況下,每頭幼豬每天排出的蛔蟲是11-28萬個,這些蟲卵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幾個月甚至幾年,所以其嚴重地破壞了環境。但是在日常的情況下,幼豬的養殖場所不乾淨,飼養豬數量過多,每天供應的飼料不充足都會使得豬體內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匱乏,豬蛔蟲病的發生概率將會大大增加。而且該病主要通過口腔感染,一年四季都會使豬生病。由於成年豬對該病的抵抗力遠遠大於幼豬,所以蛔蟲病在幼年豬的身上比較常見,但很少在成年豬身上看到此症狀。我們主要針對2-8月齡的小豬來對此病進行預防。驅蟲是最主要的預防方法,我們可以每隔兩個月對豬舍進行一次衛生清理,進行驅蟲。同時將農藥噴灑在糞便上或者將豬的糞便進行發酵使之變為沼氣,可以有效的將蛔蟲卵的傳播路徑切斷。在沖洗牆壁、圈面、用具時一般採用50-75℃熱水,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使用生石灰來將汙染的地面實行消毒處理。調製濃度為2%-5%的熱鹼水,溫度在60攝氏度最好。輔以濃度為5%-l0%的石炭酸。用藥物驅蟲的話,需要根據飼養豬的體重來計算敵百蟲的用量,使用劑量為0.1克/公斤,將其以溶於水拌入飼料一次喂服;左咪唑的使用劑量是梅公斤體重10毫克,也是通過溶於水之後拌入料中一次性喂服給飼養豬。同時還可以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預防豬蛔蟲病,按照7毫克/公斤體重的標準給豬注射濃度為5%注射液;每公斤體重使用0.1克驅蛔靈,將其溶於水拌入飼料中一次喂服;每公斤體重使用5毫克丙硫苯咪唑,混入飼料或配成懸液餵給豬。

  二、豬弓形體病

  龔地弓形體是弓形體病的病原體,這種人畜共患病分佈及其廣泛切危害性極大。傳染性也極強,一頭患病豬可以傳染全群,且發病後死亡率極高,能夠給養殖戶帶來極大的經濟損失。豬弓形體病可以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見到,分佈很廣,人和動物都可以被傳染。豬既是弓形體的中間宿主也是弓形體的終末宿主。豬弓形體病沒有明顯季節性但是在每年的7-9月發作比較頻繁。該病的發作物件只要是3-6個月齡的豬,通過呼吸道、消化道,面板劃傷等途徑傳播。該病會使養殖豬每日的飯量減少,體重直線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若是急性爆發的話,被感染的豬症狀十分明顯。呼吸出現困難,食慾下降且體溫提高到40-42℃,高溫不退。嚴重的感染著會出現流鼻液、咳嗽不斷,有眼屎,眼部會出現充血等症狀,厭食甚至不食,腹瀉,坐姿如犬狀,全身面板出現紅點、紫色斑點等症狀,耳部周圍的面板最明顯。一部分豬會出現神經症狀,包含震顫、麻痺、不能站立、癲癇等,最終會因耗盡全身力氣而死去,發病全程只有4-5天左右。2周以上的病程屬於亞急性或慢性經過。由於成年豬的抵抗力比較頑強,所以成年豬感染後症狀不明顯;如果妊娠母豬感染會發生死產,胎兒畸形等症狀,新生胎兒會先天感染或者攜帶病毒,出生後會在短期內發病,出現後軀運動失調或者失明等症狀嚴重者會最終導致死亡。由於貓是弓形蟲病原的攜帶者,所以在豬場內嚴禁養貓,同時還要消滅鼠類。時刻讓豬場的環境維持在乾淨的狀態,嚴格控制飼料的進貨,防止飼料被貓糞汙染,將飼料以及豬糞分別存放。一般採用磺胺類藥物來治療患病豬且治療效果明顯,使用的方法如下:

  1磺胺嘧啶SD:用量為60毫克/公斤體重,每日肌肉注射2次,連續注射,一療程為3天。2磺胺6-甲氧嘧啶SMM:用量為60-100毫克/公斤體重,每日口服1次,連續口服4天為一療程。3磺胺甲氧吡嗪SMP2:用量為30毫克/公斤體重;甲氧苄胺嘧啶TMP:10毫克/公斤體重,兩種藥混合後拌入飼料中一次服用,一般每日1次。

  三、豬囊蟲病

  豬囊蟲病又被人成為豬囊尾蚴病,它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其通過寄生在豬的肌肉組織中的以有鉤絛蟲的幼蟲豬囊尾蚴作為病原體,從而引發的一種危害嚴重的病症,人類是中間宿主。病原體可以通過患病的豬以及人的糞便傳播,同時,豬可以通過口腔感染該病。因為人類的小腸是有鉤絛蟲的幼蟲最主要的寄生地,幼蟲成熟後卵呈體節狀並且會每3-5節一起脫落下來,並跟隨人類的排洩物排除體外。一旦被豬吃下去之後,病原體就會隨著食物進入豬的身體裡面,因而使豬感染改病。所以人類在吃豬肉的時候需要保證豬肉被完全煮透才能夠放心食用,病原體在高溫的情況下可以被殺死,一旦吃了攜帶病原體的牛肉乾也可能導致感染病原體。少量的豬囊尾蚴感染豬時,其發病的症狀不會太明顯。一旦眾多的豬囊尾蚴感染豬體的時候,則會導致發病的症狀顯著。主要表現在病豬食量下降且發育不良,貧血症狀明顯,生長過程受到阻礙,如果豬囊尾蚴侵害喉以及肺的時候,也會出現與之相關的徵兆,比如會發生叫聲嘶啞,呼吸急促等現象;若豬囊尾蚴在眼部生長,則會引發視神經障礙使得養殖豬視力下降或失明;如果豬囊尾蚴在腦部生長,則會出現神經性的病症,有急性腦炎症狀以及癲癇的症狀發生,嚴重時可能會引起宿主的死亡。平時要及時打掃豬舍,保持豬舍的乾淨衛生,將豬舍以及人的糞便分離開來,防止豬接觸人類的糞便,最好能夠將人類的糞便進行發酵處理後用作田間管理的肥料。同時,要注重生

  豬的宰殺檢查過程,防止有囊尾蚴的豬肉混入市場。人類也需要定時用藥物清潔自身的絛蟲來保證自身健康,預防病原體的傳染與散播。

  四、豬旋毛蟲病

  旋毛蟲的幼蟲寄生於橫紋肌內或者旋毛蟲的成蟲寄生於腸管會引起豬旋毛蟲病,該病主要發作在豬和老鼠的身上,同時貓和狗也很容易被感染,並且對於人類的危害性極大。肌肉旋毛蟲以鼠類或肉屑作為傳播途徑來使豬感染。輕微的感染後,豬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發病徵兆。但感染嚴重時,豬就會出現很多明顯的症狀。在感染後3-7天,感染者體溫會不斷的提升,出現腹瀉和嘔吐的現象。患病的養殖豬食量減小甚至放棄食用飼料,體重急速下降。我們需要保證豬舍時刻乾淨,增強屠宰衛生檢驗檢疫的工作,將高溫可以將豬旋毛蟲的病原體燙死的原理充分應用於生活中,食用豬肉的時候充分將豬肉加熱,確保豬肉完全煮熟。維持飼養場的環境時刻保持在乾淨的狀態,預防老鼠出現在飼養場的周圍。要定時消滅老鼠,被打死的老鼠需要及時焚燬。在飼養過程中,要注重飼養場的環境衛生,預防養殖豬被病原體感染,時刻維持飼養場的通風、清潔、乾燥。在每次採購生豬時,需要將剛採購的生豬單獨飼養一段時間直到確定健康後才可以放進群體飼養。治療病症最重要的環境是預防病原體的傳播,要想將生豬的養殖管理工作做好,必須先做好防治管理工作,將防治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殷吉,劉強,張帥.豬消化道寄生蟲病及其防治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08.11.

  篇2

  淺談豬傳染病預防及治療

  [摘 要] 豬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肉食產品,生豬養殖業也是農村的支柱產業。同時,伴隨著生豬養殖業的蓬勃發展,規模化、集約化也是不可避免的發展方向,但在經濟大幅發展的同時,豬的疾病傳染也因為集約化出現了更多更明顯的問題,所以本文嘗試做出這方面的研究和闡述,希望對生豬養殖業養殖過程中幾種常見疾病以及防治方法談幾點措施。

  [關鍵詞] 生豬養殖 傳染病 治療方案

  一、生豬傳染病的基本介紹

  根據養豬多年的經驗,生豬養殖業主要會遇見的傳染病大約有十種。對於一個專業養殖戶來說,養豬是降低風險的途徑,但養豬依然有多種風險的,其中包括管理風險、烈性傳染病風險、防疫風險、疾病風險和市場風險。其中傳染病風險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可控的方法風險之一,我們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解決。

  二、生豬傳染病的型別和解決方案

  1.豬瘟

  豬瘟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病種致死性傳染病,俗名又叫“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有著傳播快,發病率高的特點。是最為常見的傳染病、各類品種,常年均會發病。

  豬瘟的病因和基本原理,是由豬瘟病毒進入豬體後發作的,一般會從病豬扁桃體侵人淋巴結,繼而進入肝臟、脾臟。豬瘟病毒的感染能力非常強,病豬排出的糞尿和各種分泌物,死亡後未處理完善的各組織器官中都能生存。病毒的傳染途徑也非常多,呼吸道、消化道、體液血液都會發生。

  臨床上症狀非常明顯,典型的表現是各處廣泛組織器官出血,心臟出現梗死和壞死特徵,病豬常時間保持高燒,基本不食或少食,出現拱背打抖怕冷的症狀,如若病情加重,會在7天左右死亡。若是超過1個月不死,則轉為慢性,病情時好時壞,最後多因瘦弱衰竭死亡。

  對於豬瘟的防治方法,一是之前使用疫苗,市面上以豬瘟凍幹苗或豬瘟豬肺疫二聯苗為主,保證每個豬仔的接種是預防最有效的方式。同時要從傳染源頭抑制病豬的傳染源,嚴禁從有豬瘟的地區引進包括生豬在內豬肉產品,如若發現疫情,必須立即對發病豬群採取緊急措施,快速封鎖豬場,撲殺病豬。一般病豬的處理方案多為焚燒深埋或做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可以使用高溫煮沸法進行消毒,不可以作為生肉出售。

  2.豬丹毒

  豬丹毒是一種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豬急性、熱性傳染病。臨床上可表現為急性敗血症、亞急性出現面板疹塊以及慢性關節炎,和公內膜炎等不同病型。雖然傳播方式不多,但是病毒對於惡劣環境生存能力很強,可以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長時期。一旦對飼料、飲水、圈舍區域造成感染,就難以根除。

  豬丹毒傳播方式較為單一,只能通過消化道進行傳播。病豬的症狀較為急促,一般為突發問題,病豬體溫升高,食慾下降,不願意活動,2天后病豬的頸、體側、胸、耳根、四股內側面板上出現大面積疹塊,時間久後會出現面板壞死,病豬體內出現發腫現象,最後衰弱身亡。

  豬丹毒預防依然以疫苗為主要形式,通常使用豬丹毒死苗或弱毒苗進行春秋兩季疫苗注射。同時,對於病豬的治療,可以使用青黴素進行消毒,鏈黴素或四環素也有效果,等到病豬痊癒後,需用藥1~2天徹底痊癒,同時對於面板症狀,可以使用用肥皂熱水反覆洗刷豬體,亦可緩解症狀。

  3.豬傳染性胃腸炎

  生豬傳染性胃腸炎由胃腸炎病毒引起的豬一種高度接觸傳染性腸道疾病,基本的臨床表現是病豬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發病時期較為特殊,大多10日齡內仔豬時期出現,病毒傳播方式大多為消化道和呼吸道,病豬和帶毒豬是重要傳染源。但是已痊癒的病豬依然會長時間攜帶病毒,通過飼料、飲水傳播,這是飼養戶特別需要注意的。

  豬傳染性胃腸炎症狀並不明顯,早起會出現約幾天的潛伏期,但一旦出現症狀,傳播非常快速,症狀也非常明顯,生病的仔豬突然發病嘔吐,腹瀉嚴重,病豬極度口渴,明顯脫水,體重迅速減輕,繼而死亡。雖然病豬會通過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但病豬的體重和健康狀況會與其他豬差距較大。

  對於豬傳染性胃腸炎症預防,首先需要提高豬的自身免疫力,圈舍內部多進行消毒。疫苗方面,一般是對妊娠母豬在產前45天和15天通過肌肉和鼻內各種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苗1ml,發病後可採取對症療法來減輕脫水糾正酸中毒來防止細菌跡瀆感染,併為仔豬提供溫暖乾燥的環境,飲水和營養性物質。

  4.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性肺炎

  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性肺炎本病為呼吸道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纖維性胸膜炎和慢性纖維素性壞死性胸膜肺炎為特徵。多為呼吸道傳播,同時病豬的其他排洩物也會因為消毒不良造成感染。斷奶後到四月齡以前的仔豬多發。

  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性肺炎的症狀,多為感染豬突然發病,初期出現的腹瀉和嘔吐,後期出現呼吸困難,耳、鼻、四肢面板出現藍紫色和暗紅色,急性死亡率非常高,同時也有關節炎,心內膜的併發症。

  豬接觸性傳染性胸膜性肺炎預防及治療此病多發於秋末春初寒冷季節,可以使用磺胺和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此病,但是已痊癒的病豬依然會長時間攜帶病毒,因此,需用藥青黴素、紅黴素、林呵黴素、土黴素、新黴素等藥物增強圈社和病豬是消毒治療,可長期使用。

  5.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是由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主要危害繁殖母豬及仔豬,臨床上認為母豬的繁殖障礙、哺乳仔豬死淘率增加和育成豬的呼吸道症狀為主要特徵,防治措施主要採用綜合措施及對症療法,加強飼料和環境衛生消毒,用疫苗免疫接種來防治。

  6.豬偽狂犬病

  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動物的一種傳染病。主要通過與病豬接觸,經呼吸道、消化道、損傷的面板感染,也可通過配種,哺乳感染,妊娠母豬感染後,可感染胎兒。豬偽狂犬病的症狀也較為突然,基本症狀為高熱、不食、嘔吐、腹瀉,全身肌肉痙攣豬偽狂犬病的防治,多為使用抗菌素,同時,在未發病前育肥豬、斷奶後就需要注射,病豬的或發病圈社必須每年注射疫苗,同時保證消毒。

  三、生豬傳染病的分析總結

  本文通過病豬的發育,病症原理來分析症狀產生的原因,同時闡述了傳染方式,介紹了簡單的防治措施,對與科學研究和生豬的實際養殖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但作者恐難以疏漏,請不吝糾正。

  參考文獻

  [1]馬雲明. 豬傳染病的預防及免疫程式[J]. 畜牧獸醫科技資訊,2009,01:78.

  [2]邢蘭君. 豬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接種和藥物保健措施[J]. 北方牧業,2011,20:15.

  [3]萬遂如. 當前我國豬傳染病流行新特點與防控對策[A].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四川農業大學.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畜傳染病學分會第六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1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四川農業大學:,20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