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視新聞學畢業論文

  在電視新聞當中解說詞和畫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特性不同在電視新聞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異。如果想要獲得電視新聞比較好的播出效果,解說詞和畫面是缺一不可的,需要兩者相互結合、互相促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電視新聞節目的後期編輯與再創作

  摘要:一個成功的電視新聞節目,除了前期的充分準備,好的選題以及專業的拍攝之外,後期的編輯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電視新聞節目製作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後期編輯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節目整體的呈現狀態。因此,在後期編輯的思考再創作中,該如何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畫面、聲音以及內容進行銜接,又該如何在後期編輯過程中將再創作的編輯思維貫穿其中,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關鍵詞:後期編輯;電視新聞節目;再創作

  後期編輯就是在節目素材拍攝完成之後,根據編輯思路,將所拍攝的節目素材進行整理,包括影像的剪輯,特技的完善,字幕還有音樂等相關素材的新增等。也就是說,後期編輯是由素材到成片的過程。而從電視新聞節目製作流程上來說,其創作過程大概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指令碼的構思及完成,根據所需效果創作出相應的拍攝指令碼,為後來的拍攝起到引導作用;然後就是根據指令碼開始進行素材的採集拍攝,期間可以分為不同的機位和鏡頭;最後就是將所拍攝素材進行加工,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後期編輯階段,是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最後一次再創作。由此可見,後期編輯是一項非常複雜和重要的工作,它處在節目製作流程的後期,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一個過程,只有通過後期的編輯製作,才能對原始的素材進行篩選、加工,然後加以字幕音樂等輔助手段,最後使電視新聞節目變得完整豐滿,從而使主題表達的更為明確順暢。

  一、後期編輯及再創作的必要性

  一後期編輯使畫面結構更加合理

  畫面結構對於節目整體效果的表達十分關鍵,而在節目前期的拍攝過程當中,很多時候不是完全按照指令碼所表達的順序進行的,會因為一些原因,把原本在後面的部分提到前面來拍,或者是前面的放在最後才拍,還有的會因為場景,演員,道具等因素,原本分開的部分合在一起進行拍攝,還有一些節目,畫面需要後期進行補拍才能完成。而想要把這些畫面合理的進行貫穿和連線,就需要後期編輯進行再加工。要想完整清晰的向觀眾傳達這一事件,就需要在事發之後,進行畫面的補拍,然後按照事發的順序在後期編輯中加以重新調整,才可能儘量還原當時的情況。

  二後期編輯使視聽語言更加凝鍊

  電視新聞節目區別於報紙和廣播的最大特點就是視聽語言的結合運用,而後期編輯就是釆用技術手段,將編輯思維貫穿其中,把畫面和聲音更好地結合起來,最終呈獻給觀眾一個完整,順暢的電視新聞節目。

  三後期編輯可以避免錯誤發生,保證輿論導向

  很多電視新聞節目在前期拍攝的過程中,會拍攝到不符合法律規定或播出要求的畫面,這就需要在後期編輯中將這些畫面剪去或者使用非編軟體裡的特技加以修飾,使節目達到合格的播出標準。例如一些法制類的電視新聞節目,會涉及到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畫面時,按照法律規定,這就需要將其面部進行馬賽克或者模糊處理,否則播出的話會造成不良影響。還有在一些衝突事件的採訪中,特別是一些DV作品的拍攝,由於都是記錄自然的事發狀態,免會有少數態度偏激的群眾,言語粗俗,影響惡劣,這些都需要在後期編輯時把好關,合理進行刪減,使節目保持住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的引導觀眾。

  二、如何進行後期編輯的再創作

  一要用清晰的編輯思維作指導

  任何行動都要有思維進行導向,只有正確清晰的思維活動,才會有正確的行動。後期編輯也不例外,電視節目創作是一種創作者與受眾的心理交流活動,鏡頭語言與後期編輯顯得尤為重要,編輯思維關係到電視節目作品的成敗。因此,作為後期編輯,我們心裡應該自始至終做到頭腦清醒,胸有全域性,方向感明確,不錯不亂。

  二要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

  電視新聞編輯不僅經常與社會各個層面打交道,而且還要與本系統的各個環節發生關係。如果將整個電視宣傳隊伍比作一個龐大的樂隊的,那麼,新聞中心或新聞部的人是樂隊指揮,而編輯則是吹大號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釋出指令,並確保指令百分之百地執行。與其他媒介的新聞編輯工作相比較,我們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具有著明顯的特殊性。其中編輯物件的複雜性和編輯主體的群體性,直接關係編輯工作的全域性。例如,在一些頒獎晚會的後期編輯上,會遇到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的得獎人,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背景和情況,需要耐心細緻的一一瞭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編輯,才能保證把每個人最精彩的部分呈現給觀眾。

  三要在增加節目的藝術性、節奏感和可視性上下功夫。

  具體來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要善於發現素材間的有機聯絡,在不違背所表達內容的科學性、真實性的前提下,進行巧妙的鏡頭組接,要精心選擇畫面剪接點,使畫面流暢並富有動感。電視作品是以畫面為主要說服力的形式,作為後期編輯,應該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感受,欣賞電視節目時的心情,在剪輯畫面時才能做到真實,流暢。使觀眾在收看節目時,能夠全身心的感受知識的美感,體驗知識突破的喜悅,不被鏡頭的轉換所幹擾。例如進行電視散文的創作時,經常要運用到一些空鏡頭的素材來表達文章裡面所蘊含的意境,大海用來表達人們寬廣的胸襟,嫩綠的小草來展現勃勃生機,既完整地展現了原作所想要表達的意境,又使畫面更加豐富自然,吸引觀眾,達到較好的傳播效果。

  2、要準確把握畫面的長度,使畫面表意清晰而富有節奏。不同的電視節目型別需要不同的畫面長度,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選擇適合的畫面長度,才能成就一部好的電視作品。

  3、要選擇具有獨立表意功能的畫面,擴大資訊量。在電視作品中,一般都會配有解說詞,然後根據解說詞來選擇畫面對主題進行闡述,那麼,怎麼的畫面才是最好最適合的呢?這就需要後期編輯的時候,運用創作思維從大量畫面中選擇最具代表性,最能說明主題的畫面。讓觀眾一目瞭然,從而更好的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

  4、把握好聲音的運用。聲音與畫面是一種相輔相成、血與肉的關係。特別是在電視節目中,聲音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一部好的電視作品,需要在後期的很多聲音來配合。除了同期聲的採用,還要根據畫面霈要配上適合的背景音樂來烘托效果。

  綜上所述,一部成功的電視節目不僅要有好的策劃,文案,拍攝,而且需要後期編輯的再創作,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藝術創作,才使得電視節目日臻完善。

  範文二:電視新聞中畫面和解說詞配合分析

  摘要: 在電視新聞當中解說詞和畫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特性不同在電視新聞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異。如果想要獲得電視新聞比較好的播出效果,解說詞和畫面是缺一不可的,需要兩者相互結合、互相促進。

  關鍵詞:電視新聞;解說

  一、電視新聞專題解說詞和畫面的結合策略

  一保證解說詞和畫面內容的一致性

  解說詞和畫面應該是相互統一的,具有一致性的。因此,在畫面播出時,解說詞應該與畫面的內容相符,另電視新聞的畫面和解說詞能夠同步進行。但是,同步並不意味著解說詞與畫面是重複的,而是要對畫面進行補充說明,通過聲音和畫面更好地讓觀眾瞭解到電視新聞的專題內容。在實際的電視新聞播出環節當中,要保證解說詞和畫面保持一致,不能出現解說詞過慢或過快的現象,應該與畫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二解說詞要體現出畫面之外的深度性

  要想表現出解說詞的深度,既要使得解說詞體現畫面的整體含義,還要表現出與畫面所要呈現的內容一樣。在進行解說詞的解說時,一定要根據畫面及時進行調整和進行創作,但是並不意味著解說詞只是看畫面說話。同時解說詞還要呈現出面外之外的內容,既要與畫面保持一致性,還要在更深層的角度上讓觀眾對畫面有進一步的反思體會。

  三根據畫面出場順序進行解說詞講解

  電視新聞當中的畫面都是事先進行順序安排的,畫面的剪輯都會按照順序進行播放。因此,在解說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畫面的先後順序進行解說。特別注意解說詞要符合畫面的實際內容,與畫面呈現的新聞要點保持一致。無論是單畫面還是多畫面的新聞素材都要嚴格按照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演示,解說詞也不能遊離於畫面之外,否則會讓觀眾對新聞事件的瞭解產生一定誤解,也就不能發揮好電視新聞的監督和輿論功能。

  二、結語

  在電視新聞當中解說詞和畫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要素,特性不同在電視新聞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差異。如果想要獲得電視新聞比較好的播出效果,解說詞和畫面是缺一不可的,需要兩者相互結合、互相促進。儘管在實際的電視新聞專題中經常會遇到解說詞和畫面衝突的現象,但是要想電視新聞獲得觀眾滿意就一定要做好解說詞和畫面的和諧統一,使兩者在電視新聞的播出中各自發揮優勢,讓觀眾能夠享受到完美的電視作品,促進我國的電視新聞事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對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電視編導方向課程教改的研究宋解;吳瑞坤;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7-03-20

  2、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引入專案教學法的實踐探討柳邦坤;新聞界20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