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畢業論文範本

  新聞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是新聞教育的重要內容,重在培養學生的新聞觀念和新聞素養,對於新聞實踐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新聞學畢業論文範文一: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發展思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不斷革新,關於媒介的生態環境也逐漸發生著變化。伴隨著網路、手機等新媒體工具的發展,傳統的媒體受到了巨大打擊。這樣的環境下,怎樣使電視新聞有效傳播就成為現代媒體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媒體無疑會成為媒體界的主流,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電視新聞的生存狀態也要不斷進行調整來適應社會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媒體衝擊之下得以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新聞;現狀;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新媒體傳播技術的不斷革新,關於媒介的生態環境也逐漸發生著變化。隨著各種新傳媒的發展,電視節目在傳媒這個領域中已經淪為傳統媒體了。新聞的報道形態和報道理念也伴隨著網路與手機等等新媒體工具的不斷髮展而獲得更新,這就使得傳統媒體受到巨大的打擊。媒介的生態環境、代際差異與年齡結構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年輕人成為網路媒體的主要受眾人群。所以,這樣的環境當中,怎樣使電視新聞文化有效傳播就成為現代的媒體工作人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1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是與傳統媒體相比較而言的,指的是在新技術支援之下發展起來的媒體形態,比如網路、數字雜誌、數字電視和app等形式。它是利用網路技術,並且以電腦、電視、手機登為終端向大眾提供資訊的一種新興的傳播形式。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網際網路規模的迅速擴張,逐漸形成了一種虛擬的跨文化、跨國界、跨語言的以資訊傳播為主的全新空間。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相對於廣播、報刊、雜誌這種“第一媒體”,電視媒體正在淪為“第二媒體”。隨著資訊傳遞方式的變化,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也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如果新媒體在傳播方式上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電視新聞這種傳統的媒體方式能否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中找到適合的存在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對電視新聞傳播理念進行變革,逐步實現傳播價值最大化。

  2電視新聞傳播的現狀

  2.1缺乏互動性

  電視新聞在傳播的時候由於其自身特點決定了它很難與觀眾進行互動與溝通,只能通過直播或者網路的形式播放,不能針對某一個話題或事件對觀眾做出及時回饋。而新媒體對人們的社會生活和輿論等都能夠帶來更多更及時的資訊,而且它就對單向性的資訊傳遞方式有很大改變,現在可以通過手機、電腦、pad等終端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就可以充分體現互動性與時效性。

  2.2形式單一

  受傳播理念、政策因素和各種體制的限制,電視新聞節目受到了束縛。傳統中的電視新聞節目是經過電視臺製作安排好了播出順序與播出時間後,根據制定好了的模式來播放的,觀眾只能根據這種安排來被動的觀看節目,而且只能一次性觀看,無法儲存。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之下,網路技術就有效彌補了電視新聞節目的不足,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自由選擇什麼時候觀看、觀看什麼節目。新媒體給大眾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所以也導致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受眾在不斷的流失。

  2.3更新速度慢

  我們以往對新聞的最重要的一個定義那就是“快”,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顯然在更新速度上已經滿足不了大眾需求了。電視新聞節目有著固定的播放時間,所以它不可能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及時傳遞給大眾,尤其是一些突發事件,這就導致事件的發生時間與新聞的播出時間是有一定的時間差的,而這種時間差很可能會對大眾的準備措施帶來一定不利的影響。而新媒體隨時隨地更新的特點使其更容易、更快被大眾接受。

  3加強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傳播理念的舉措

  手機、網際網路、iPad等新媒體出現後,之前以廣播、報刊、電視為主導的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現代媒體的結構在網路技術的影響下也面臨著重大調整。新媒體無疑會成為媒體界的主流,所以,在這種環境之下,電視新聞的生存狀態也要不斷進行調整來適應社會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媒體衝擊之下得以發展。

  3.1加強互動

  在網路媒體與數字媒體普遍發展的情況下,電視新聞不僅要為觀眾提供新聞內容,也要為觀眾提供廣大的、自由的話語空間,只有在與觀眾達成互動、允許輿論自由發展的前提下才能在新媒體衝擊之下得以發展。觀眾和新聞媒體的互動不僅是一種溝通與交流的關係,這更是一個及時反饋的過程,加強互動不僅可以讓觀眾更多的參與節目,更重要的是要讓觀眾充分發揮主動權,及時地反饋建議和意見,這樣才可能對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與成長產生積極的作用。也只有允許輿論自由發展才能令電視新聞節目更能體現民眾思想、更具真實性。只有將人民的聲音真實的反饋到新聞節目中去,才能對社會的發展進步起到促進作用。

  3.2豐富平臺多樣性

  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掌握了大量資訊,完全可以藉助微信、微博等等這些新媒體平臺來及時釋出資訊。對電視新聞來講,對微信、微博的利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這些新媒體都擁有大量受眾,利用這些媒介來傳播可以彌補傳統電視新聞的不足,可以實現及時釋出資訊與資訊的要求,還可以加強與觀眾的互動。目前,已經有很多電視臺開通了微博,加強了與觀眾之間的溝通、互動。比如通過把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依託來進行新聞採集和傳播、製作等,這些都使電視新聞節目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比如說傳播速度的精準快速、資訊來源的多樣性。就新聞行業來說,微信公眾平臺將會成為它發展的另一個機遇。在兩會期間,央視新聞頻道就已經開始對微信進行試運營了,並且央視新聞頻道還在2015年4月推出了微信公眾號。自從推出了微信公眾號之後,央視新聞頻道僅僅一天時間就使訂戶增長數量超過22萬,而且還有收到超過12萬條回覆資訊。可見,這些新媒體都擁有大量受眾,利用這些媒介來傳播確實可以彌補傳統電視新聞的不足。

  3.3增加節目的時效性

  每一次傳播技術上面的變革,都或多或少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當然,新聞行業也不例外。想要將電視新聞節目的工作做好,就必須保證電視新聞節目要有時效性。現在,是否具有時效性已成了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了。只有保證電視新聞具有時效性,才可以使電視新聞節目在新聞傳播當中能發揮重要作用,以保證電視新聞節目能取得積極的效果,從而滿足電視新聞節目播出的需要,也為電視新聞節目提供有力的支援。基於這些情況,工作人員就更應該更加認真地保證電視新聞節目在製作與播出的過程中不出問題,從而使電視新聞節目的時效性得以提高,從而使電視新聞節目播出的質量獲得提升。傳統的電視新聞可以通過改變節目的編排形式,利用直播的常態化,並且建立對突發事件的採集機制來對節目進行合理的編排。同時,也要注意篩選播報的內容以確保電視新聞節目的時效性。還可以通過整合各方媒體資源來提升資訊的傳播效率。電視臺、電臺等等這些傳統媒體可以把新聞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把之前垂直化的新聞製作與播報的形式去向網路化的扁平化方向去改變,以使資訊使用效率得以提高,也有效降低新聞的採編成本。

  4結束語

  網路的資訊量與資源的整合是當前很多人所關注的焦點,網路的衝擊給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所以,這樣的環境當中,怎樣可以使電視新聞文化得以有效傳播就已經成了現代的媒體工作人所必須深入思考一個的問題。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要有自身的特色並且與觀眾達成互動,充分發揮網路和電視各自的優勢,共同構建大電視大傳媒的理念,共榮共生。

  參考文獻

  [1]郭弘.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策略[J].青年記者,201426:60,61.

  [2]王維硯.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頻道的生存空間[J].青年記者,201324:82-83.

  [3]丁旭,李培新.電視新聞節目的新走向探索[J].新聞天地,201012:63,64.

  新聞學畢業論文範文二: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創新研究

  摘要:大資料時代的到來,促使整個新聞傳播行業面臨著一場迫在眉睫的變革與創新。本文以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為主要研究物件,首先闡釋了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創新的關鍵點,然後從思維方式、資料運動和分析模式三個角度論述了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希望筆者的論述能從傳播創新的角度,為當下從事新聞傳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傳播創新

  進入2012年以後,“大資料”一詞被人頻繁提及,很多人將其視作資訊爆炸所產生的大量資料資源的。它的到來,意味著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交流溝通渠道開始朝著科技化、數字化和資訊化的方向邁進,也意味著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開始邁向資料化、電子化,正在原有傳播渠道和傳播方式上進行著全新的變革與創新。

  一、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創新的關鍵點

  相對於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與方法,大資料時代的新聞傳播在無形之中將自身對於社會形勢、新聞動態和整體結構的把握提升到更為高階、視野更加開闊的層面,其創新的關鍵點主要集中在這樣兩個要素上:

  一新聞形態的變化

  新聞形態的變化是指標對大資料時代受眾多樣化的資訊需求,創新新聞傳播的形式、題材、語言風格等。例如,利用自媒體進行定時推送,採取風趣幽默的視覺語言來達到奪人眼球、吸引受眾的效果。再如,利用大資料時代網路資訊的“連結”性,不斷探索和挖掘新聞背後的資訊,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

  二新聞內容的創新

  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率的資訊傳播極易引發新聞傳播不真實的問題,所以近年幾次重大新聞尤其是重大災害事故發生時,網路上多會出現不實的新聞報道。甚至有將一幅圖片反覆嫁接、多次使用,擾亂群眾情緒、散播不安因素的情況出現。大資料以海量的資訊資料為基礎,通過零碎的資料文字挖掘潛藏在各種資訊背後的內容,依託高階技術,從根本上降低新聞內容的不真實因素,從而全面提升新聞傳播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有效性。

  二、大資料時代新聞傳播的創新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資料時代衝破了傳統新聞生成方式強加於傳播渠道上的桎梏,並以勢如破竹之勢不斷重新整理周邊一切有關新聞生成空間中的資料產生模式。在這樣一種局面下,新聞傳播就需要創新原有的思維方式、資料模式以及分析模式,融入新鮮的血液,使自身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主題。

  一轉變思維方式

  大資料的建立並不是基於新聞本身的“因果聯絡”、“邏輯關係”,而是通過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而構建起來的。換言之,在大資料時代,我們更應該關心和研究的不是事物之間的邏輯性,而是考慮其間是否有一定的關聯性。舉例來說,沃爾瑪經營史上曾經有一則經典的“啤酒+尿布”案例。這個營銷方式源於沃爾瑪有關部門在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分析時,意外發現男性顧客在購買嬰兒尿布時,通常會搭配啤酒一起購買。但是從邏輯的角度來說,這兩種產品之間並沒有什麼潛在的關係。沃爾瑪方面經過詳盡的資料分析,嘗試推出了將啤酒和尿布搭配在一起促銷的方式,結果這兩種產品的銷量都得到了顯著的增加。這就是一則典型的利用大資料“相關性”分析來形成高價值回報的行為。大資料時代,要創新新聞傳播,就要轉變思維方式,從傳統的“因果關係”、“邏輯關係”轉變為“相關性”、“資料性”。尤其是當前社會處於網路營銷和資料營銷的高峰時期,新聞傳播過程能夠充分認識到資料生成的表象。這時,我們可以拋棄對背後潛在原因和邏輯性的探究,將視角由“已經發生”的事情轉變為“正在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情,變過去時為進行時和未來時。這將更有助於為接下來的新聞傳播工作開闢更多的價值生成空間,為傳播積蓄更多的力量。

  二開放資料運動

  大資料時代對於資料分析結果的追求在於混雜性,而不是精準和極致化。所以,在對海量的資訊資料資源進行收集和整合的過程中,龐雜的資訊系統能夠全面而系統地反映出某種資訊的走向、動態以及發展趨勢,這種變化甚至可以讓資料使用者與研究者忽略對其原本結果精準性與邏輯性的追求。舉例來說,曾經活躍於網路的“谷歌翻譯系統”涵蓋60多種語言資料,其資料來源廣泛,其中甚至包含著大量的語病、用法錯誤和邏輯錯誤等,但是瑕不掩瑜,這種龐雜性促使無數人依舊熱衷於它的功能性與便捷性。而大資料時代所追求的恰恰就是這樣一種“海量”的資訊收容性、一種基於巨集觀立場與發展趨勢的預測和分析屬性。因此,大資料時代的新聞傳播相對於傳統新聞傳播單一、表象的傳輸過程,將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走向由“小問題”到“大行業”的巨集觀預測與整合的道路,從而讓新聞傳播更加符合受眾的多元需求,也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發展需要。

  三變革分析模式

  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大資料時代所展開的資料分析已經不再侷限於抽樣調查和樣本調查,而是基於資料全面性、整體性而展開的分析。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樣本容量越大,調查結果越精細、越全面,越能真實地反映調查結論。但是在大資料時代到來以前,傳統的分析技術和分析能力不足以進行整體、統一的調查研究。如今,傳統的調查分析模式正在發生變革。因此,當這樣一種發展方向作用於新聞傳播領域時,我們應變革資料分析模式,讓新聞傳播獲得更加精準的內容和受眾資訊,更加全面而細緻地理解大眾的新聞喜好、關注點和當今社會的流行趨勢等,最終使其進入一個全新的高度。

  三、結語

  大資料時代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式,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傳統新聞的傳播路徑,要求其在傳播方式以及發展方向上進行一定的創新。筆者認為,未來新聞傳播將會從“關聯性的思維方式”、“開放性的資料分析結果”以及“全面化的分析模式”來展開發展與創新,而此舉也必然會掀起新聞傳播領域一輪全新的革命,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開創更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黃偉.大資料方法與新聞傳播創新路徑初探[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165.

  [2]高旭.新聞傳播創新:媒介融合趨勢下的必然選擇[J].當代電視,20110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