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畢業論文範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高等數學在高等教育中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等數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一:高等數學教學質量提升體會

  【摘要】本文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大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存在認為學習高等數學沒有用、學也學不會、學習思維定式三大誤區,並針對三大誤區提出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創新教師教學方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等方法,從而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教學質量;心得體會

  高等數學作為理工科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的特點,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對科技進步也起著基礎性推動作用。隨著國家高等教育從精英型轉入大眾型,學生素質呈下降趨勢,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感到困難,從而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改革高等數學教育教學方法已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1高等數學教學中學生存在的誤區

  1.1誤區一很多學生認為學數學沒有用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到了高等數學中比較簡單的極限、導數、定積分,但沒有深入學習其概念、定義,高考也只是考了一點點,學生認為自己掌握了高等數學的知識,再學了也沒有什麼用,在將來實際工作中也用不到數學。

  1.2誤區二高等數學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很多學生覺得學也學不會

  現在學生不願意動腦、動筆,碰到題目就在想答案。往往因為大學的高數題運算步驟比較多,想是想不出來的,不動筆又不畫圖,學生坐一會就有點困了,自然就認為高等數學非常難。

  1.3誤區三學生習慣於用中學的思維來解題

  很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簡單想法就是來解數學題,願意用中學的方法去解決高等數學裡的題目,只要能做出答案就行。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不願意去掌握定義、定理,做題少步驟或只有答案,但是有的題目肯本做不出來。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髮現題目越來越不會做。

  2提高高等數學教學質量的方法

  2.1端正學生學習態度

  許多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可以放鬆了,自我要求標準降低了。只有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才能增加學習高等數學的動力。教師要以身作則,這要求教師熱愛數學,對每節課都要以飽滿的激情、對數學美的無限欣賞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積極地態度從而感染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熱情。部分同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應經形成了消極的數學態度,教師還應該全方位、多角度扭轉學生學習態度,如課下談心談話、建立互助興趣小組、“一對一”結對子等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首先從數學字母的寫法、發信做起,很多學生古希臘字母不會寫也不會讀,上課多練習幾遍,老師在做題過程中要注重解題的每一步驟,告訴學生每一步驟的重要性,做題中感受數學題的美。

  2.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關於數學的歷史,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文化,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定積分的講解時,自然引入牛頓、萊布尼茨兩位數學家的故事。教師在課堂講解時,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通過幾何畫圖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學生才更容易接受。

  2.3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課堂教育的主導者,是良好課堂氛圍的主要營造者,要想學生緊跟教師講課的思路,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專業功底。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多讀一些與另一方面刻苦專研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只有做到這樣,教師的課堂教育才能吸引學生,課下學生才願意並主動與教師交流、溝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身體力行,做題要在步驟上下功夫,解釋每一步驟的重要性,既要用最少的步驟把題做完,又要講解每一步驟的重要性。這樣雖然浪費了一點時間,但是學生還是會做的,同時學生也得到了怎樣去做題以及真正的理解數學題,並從中發現數學美,時間長了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數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對所講授的課程要有深入的瞭解,知識的內在聯絡及在學生專業上的應用要有所瞭解,可以給學生提一提,以便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2.4創新教師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悟性。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能有效改善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教師在講授極限時,可以採用情景教學方法,把抽象的定義、定理與實際生活相聯絡,營造學生認知懸念,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發現、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空閒的時候、或者學生比較累的時候、或者在講到某一個問題時,可以講一些實際的東西。如在剛開始學極限時,現在學生都在教學樓上課,教室裡到處可見支撐樓的柱子。柱子不能太細,細了樓就有可能倒掉,也不能非常粗,那樣雖然結實了,但是浪費材料,建築商也不會同意。這樣柱子肯定要通過數學計算得到一個合理的數值,既要能承重又要節約材料,這個確定的數就可以認為是一個極限。

  2.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保證教育效果和質量的前提。新時代的大學生具有自我意識強,個性張揚等特點,要提高課堂教育效果,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只有師生間相互瞭解、相互尊重、相互賞識,把教學過程看做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交往過程,才能建立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而才能提高課堂教育效果和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估計講授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容易出錯或者經常犯錯誤的地方,上課要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舉例說明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及瞭解出錯的原因。

  2.6重視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作業是學生學習知識好壞的一面鏡子,雖然現在學生有抄襲作業的現象,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自己做作業。從作業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沒掌握好的話,想辦法用最簡單的題目來說明問題。也許作業有可能做的非常好,這就要求教師對知識有很好的理解,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上課時可以提問學生做過的題目或者讓學生課前上黑板重新做。這樣一學期下來,學生對難點重點會掌握的很好,考試成績自然會很好,同時對高等數學理解的程度也會很高。學生取得了好的成績,對高等數學瞭解的多了,自然對高等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了。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會對各種數學課更加努力的去學習,從而對其本專業課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最終學生會發現大學生活是非常快樂的,學到了很多知識,學校也培養出了合格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蔣曉芸.高等數學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8-40,55.

  [2]高凌雲.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探索[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4:194-196.

  [3]楊藝芳.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果的一些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64:30-31,44.

  [4]施寧清.將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高等數學的實驗與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9.

  [5]楊孝平,劉德欽,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深入思考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3,196:27-31.

  [6]張奠宙.數學教育研究導引[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7]毛京中.高等數學概念教學的一些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3,122:83-86.

  [8]同濟大學數學系編.高等數學第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申玉紅.高等數學教學的思考[J].德巨集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93:97-99.

  [10]周明儒.談談如何搞好課堂教學[J].中國大學數學,20073:50-52.

  [11]周明儒.關於文科高等數學課程建設的思考[J].2008,243:13-17.

  二:經濟管理高等數學作用

  1高等數學知識對經濟管理的指導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應用數學已經越來越深入地、廣泛地滲透到科學技術、經濟生活以及現實世界的各個領域,尤其在現代經濟領域中的應用更加廣泛。數學發展與經濟學發展息息相關,數學上的很多知識,在現代經濟發展、經濟分析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於許多經濟學的概念、理論都與數學有著密不可分關係。如何使這門抽象的數學理論找到更廣泛的應用市場,在具體的現代科學實踐中得到更好地發展,使之發揮更大的作用,既是數學工作者也是科學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正是由於在經濟理論研究中滲透了高等數學知識,在經濟分析中引入了數學公式和模型的形式,才促使現代經濟理論從過去單純的經濟定性分析,逐漸朝著精密化、嚴謹化和量性結合的方向發展,從而使經濟學成為一門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統一的科學。毋庸置疑,經濟科學完善和成熟的標誌,顯然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融合。

  實踐已經證明,用數學方法對經濟問題進行分析,所得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果是周密嚴謹的,值得信賴的。現代經濟管理是經濟學門類的一個綜合性應用學科,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為一體,重視在實踐中探索並及時總結經驗,力求保證資料分析預測的精準性與思維邏輯的嚴密性。其主要的研究物件是社會的資源配置及社會的經濟關係如何進行合理調節與組織的規律與方法。例如:通過對財務狀況的研究,對未來形勢進行預測;通過對國民經濟管理研究,分析各種可以預見的經濟問題;通過對財政與稅收的研究,對財政收入、財政支出、稅收、財政管理體制、財政政策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非常明顯,在現代經濟管理中,對經濟資料的準確分析與預測是至關重要的,而高等數學這一理論性學科正是由於自身的周密性、精準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是用來處理一些經濟問題再合適不過的思維工具了。用數學模型作工具來分析研究經濟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它可以對經濟的主要本質特徵作一個抽象的、簡化的結構的數學刻劃,能比較近似地反映出現實情況。在經濟管理中應用數學模型不僅僅是為了分析和預測單一的經濟量,更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把每個經濟量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之間共同的作用搞清楚,它對總體經濟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發展趨勢的預測、完善經濟資訊分析的精度、對經濟發展理論的驗證和解決一些經濟問題。數學經濟建模可以促進經濟學的發展,也可以提高現實的生產效率。因此,數學經濟建模在經濟決策更加科學化和定量化的呼聲日漸高漲的今天,更是無處不在。

  2高等數學知識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在近年來隨著電腦的出現和網路的發展,數學早已迅速地滲入世界的各行各業,並且物化到各種先進裝置中。有人很形象地稱“電腦是機械的外表、數學的靈魂”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數學理論通過電腦應用於現代經濟的管理與決策,正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無時無刻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或方便。由於經濟問題的多樣化和數學手段的不斷更新,對經濟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用定量的方法來研究描述經濟關係和經濟規律的時候,普遍採用這樣簡單的流程為:經濟理論→模型→數學型→估計模型、確定模型的未知量→經濟結構分析→經濟預測→政策評價、調整。其中,結構分析包括:研究分析經濟變數之間的內在聯絡和檢驗經濟理論。經濟預測包括:藉助於科學的數學方法和技術手段,對未來的發展和狀況進行描述、分析,形成科學的假設和判斷。政策評價是指決策者從眾多可以採用的決策中選擇出一種最佳的決策策來執行。

  一般來講,高等數學中的彈性函式、引數、生產技術係數、邊際效益等數學概念通常會用到。高等數學知識在經濟管理工作上的應用是多方面的,但是數學並不能直接處理經濟領域的客觀情況。利用數學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時,必須要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在現代經濟管理中,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經濟資料與形勢的預測和分析。近年來隨著數學經濟建模的廣泛應用,為眾多的決策者提供參考依據並對許多部門的具體工作進行指導,如節省開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等。尤其是對未來進行的預測和估計,大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和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學已經成為經濟學蓬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在經濟研究中數學的運用,只有合理地運用數學,科學地使數學與經濟學完美結合,才能使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