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畢業論文參考例文

  經濟發展全球化,數學的應用已經遍及各領域,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探究式教學的教學價值日顯重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談遊戲在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打好數學基礎、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中,應用遊戲,推動自主探索教學活動的開展,圍繞教學知識,合理設計遊戲,引導學生在遊戲中不斷進行深入、自主地探索,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遊戲;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應用

  由於小學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小學教育對於教師的要求是較高的,在課堂教學中,要使用豐富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特點開展教學,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避免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引起學生的厭學或者恐懼情緒,數學作為一種抽象化色彩較重的學科,尤其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經驗,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遊戲的應用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

  一、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模式中游戲應用的基本思路

  深入分析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合理的選擇並建立遊戲,要將遊戲與教學內容緊密、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建構一個有效、合理的遊戲應用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模組,通過遊戲的建立引入教學內容,並且提升學生探索教學內容的興趣,從遊戲中鞏固數學知識,全面提高小學生數學的自主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創新能力。

  二、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模式中游戲的應用原則

  1.主體性

  自主探索式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因此在遊戲的應用中,必須圍繞學生的特點、實際情況以及數學經驗設計並開展遊戲,將遊戲作為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有效支點,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

  2.三適原則

  運用遊戲推動自主式探索式教學活動時,還要堅持適當、適度以及適時原則,教學過程中,遊戲的開展必須圍繞教學內容進行,結合教學特點,有效的結合遊戲和教學知識,適合用遊戲方式的教學知識才能使用遊戲的方法開展,而不是所有教學知識都一味使用遊戲的方法。適時,就是要準確把握課堂中游戲引入的時間,可以在課前通過適當的遊戲引入課堂知識的教學中。適度,則是指遊戲的難度以及時間長短都要適度,因此在遊戲的引入中,教師的能力和經驗起著關鍵的作用。

  三、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的遊戲模式

  1.教材中的數學遊戲

  小學數學教材中都配備有一定數量的遊戲卡或者其他遊戲學具,卡片中有很多的數學資訊、算式、生活場景、圖形等,這些學具既可以裁剪或者拼組一些平面圖形,又可以找問題或者答問題,還可以學習算式。

  2.撲克遊戲

  撲克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組合方式多樣化的遊戲,撲克遊戲是小學生學習整數四則運算、訓練觀察力的有效的玩具。撲克遊戲不僅能做簡單的運算,又能夠組合為一定的圖形,結合撲克中的圖形以及玩法還能用於統計和概率的學習中,靈活地運用撲克遊戲的隨機性,創造快樂的課堂遊戲。

  3.素材遊戲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素材,結合數學知識的學習,從自主探索式教學需求出發,適時地設計合理的、兼具教學性和遊戲性的遊戲,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思想。

  四、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中的遊戲應用方式

  1.運用遊戲引入新課程的學習

  教師在引入新課程學習的時候,一般是複習前一節課的內容,再引入新內容的學習,這種邏輯銜接對於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較大的不適應性,因此,針對一些較為複雜的內容,教師可以適當的設計一些遊戲,作為新課程學習的切入點,課前先設計一個小遊戲,在遊戲背景和內容中將舊知識和新知識串聯到一起,從遊戲中引入新知識的教學中。例如,垂線和平行線的學習,就可以通過學具、撲克等設計幾個簡單的遊戲,讓學生從直觀上建立平行線和垂線的印象,再進入課堂的學習中,這種自然的新課程匯入方式,能夠讓學生帶著一定的問題進入學習中,在教學過程中思考遊戲中的內容,並隨著教師的講解和交流不斷地推進對遊戲內容的認識,從遊戲現象中逐步認識平行線和垂線的概念、規律,完成數學知識的抽象化過程。

  2.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遊戲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生思維較為感性化、形象化,因此在面對抽象化特點較為明顯的數學知識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困難,無法深刻的理解或者推理數學知識,也無法深刻的理解知識。但小學生也有敢於探索的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興趣和動力,讓小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開發思維能力,使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夠更為深刻。結合小學生的這種思維特點,遊戲的應用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深入學習的有效方法。如“混合運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逐步加大混合運算的難度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先設計一個10位數以內的混合運算遊戲,讓學生能夠認識混合運算,接著讓學生完成100位數以內的混合運算,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混合運算。接著再將小數或者分數引入混合運算中,逐步加大難度,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並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學生在遊戲的不斷深入中,能夠逐步認識到四則運算的一些規律變化,能夠逐步學習到整數、小學和分數的混合運算方法以及規律。要通過遊戲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學會計算方法,還要逐步認識到運算規律。

  3.在遊戲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學中引入遊戲,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的學習中,通過遊戲的應用,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更深入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教師在設計遊戲時,可以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在合作遊戲中,合理地分工,並根據學生特點安排任務,學生經過一定的挑戰和交流探討後不僅能夠有效地完成任務,還能在與其他人的交流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如“梯形的面積”的學習,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到梯形的面積和長方形及三角形面積在計算公式上的關係,然後再分組,讓學生推導梯形面積公式。在推導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運用數學學具,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逐步進入抽象化的理解。完成討論後,各小組再分別展示自己的推導結果,教師通過及時的評價、糾正與鼓勵,讓學生認識到了不足之處,激發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將這種心理轉換為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完成數學的學習。

  4.通過遊戲作業鞏固學習成果

  課堂知識教學完成後,圍繞這堂課的知識,教師可以當堂設計一個遊戲測驗,讓學生自由地完成測驗。如通過“題板作業”來鞏固課堂知識,檢視學生的知識理解和吸收能力。給學生每人一塊小黑板或者小畫板,讓學生用題板筆在畫板上直接答題,完成當堂測驗,這種測驗方法不僅能夠及時地讓學生運用新知識,還能夠更為自由地、不受拘謹地完成解答,解答方法也能夠更為深入化、個性化、全面化,教師也能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效果進行糾正、鼓勵,還可以就學生答題中出現的閃光點,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鼓勵學生從這些好的解答中通過交流探索,完成學習的昇華。

  五、總結

  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在打好數學基礎的同時,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也是重要的目的。自主探索式教學作為一種積極的教學方法,對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應用各種遊戲,能夠極大地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在遊戲中也能夠更好地將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更好地培養自己的數學實踐能力,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今後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開勇.基於遊戲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J].小學數學教育,2014,***03***:12-13.

  [2]曾曉秦.基於遊戲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J].雪蓮,2015,***35***:129.

  [3]彭樺華.遊戲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索式教學[J].新課程,2016,***06***:80-81.

  篇2

  淺析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

  【摘要】小學數學概念呈現形式多樣化,直觀性較強,教學階段性也較強。教師要針對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採用不同呈現形式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讓學生們快速理解與掌握;從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絡入手,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系統,引導學生去探索與明確這些數學概念之間所存在的聯絡。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概念;概念系統

  數學概念是學生接觸與學習每一個新知識點必先學習的東西,它對於學生的整個數學科目的學習來說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學生從小學數學概念起必須打好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在清晰的瞭解各種概念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學習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數學學習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寬敞。

  一、小學數學概念的理論概述

  1、從數學概念的涵義與構成方面來看。首先是涵義方面,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概念指的是在客觀現實中數量關係與空間形式二者的本質屬性在人們腦中所形成的反應,其表現為數學用語中的一些專用名詞、符號或術語等,比方說是“周長”、“體積”。其次是概念的構成方面,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是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內涵,另一個是外延。概念的內涵其實指的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出來的所有物件的一個共同本質屬性總和。比方說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內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質屬性中“三條線段”與“圍成”的總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對會比較廣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物件總和。以四邊形的概念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物件。

  2、小數學概念的特點。小學時期數學概念的特點其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歸納:第一個就是其呈現形式上的特點。由於小學數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入門的時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現方式上也會顯得更為多樣化,像是最初採用圖畫的方式,再到後來的描述方式,最後還有定義式等等。第二個特點就是直觀性較強。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但我們在進行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時,就會發現小學數學概念通常都會定義得比較直觀,比較形象具體,基本都是以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為起點來進行設計的。第三個特點是教學階段性較強。小學時期的教學會受到很多客觀原因的侷限,從而導致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所講解的數學知識也會存在極強的階段性。比方說在低年級時,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還尚未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對於很多抽象性的知識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就只能通過分階段逐步滲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二、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

  開展概念教學可以從多種形式與內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絡與區別,又要形成統一的系統概念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採用不同呈現形式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概念教學的形式眾多,可以從圖畫式教學入手,教師在採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的去發掘圖畫中所蘊含的真正涵義,從而達到揭示概念本質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對概念有個更清晰的認識。以梯形概念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該要就所展示出來的圖畫適時的引導學生去探索並揭示出梯形的本質特徵,並且最終實現將表象圖畫轉換成抽象數學語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實採用這種呈現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與“形”相結合的,比方說是小數的概念、直線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圖形或默示所標示出來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需要把“形”所表達的意思與孩子們傳達清楚再結合“字”就能使他們快速掌握這個知識點。還有就是定義式,這種方法一般適於一些高年級的學生,相對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會強很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時的採用一些直觀的教學工具或舉例講解等辦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讓學生們快速理解與掌握。

  2、從概念間的區別與聯絡入手,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系統。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學時的聯絡與區別。因為小學數學在很多時候,雖然是同一個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時期所要求的教學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對於概念的講解程度也會有所區別。以分數的教學為例,在三年級時我們的教學要求只是停留在讓孩子們認識分數的程度,而在五年級時,我們就必須向他們解釋分數的真實意義與性質。再比方說是方程這一概念,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只要求學生有一個基礎的瞭解與滲透,而到高年級後就會要求他們對方程給與一個明確的定義。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間也存在著聯絡。雖然有些概念它們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因為數學的概念並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探索與明確這些數學概念之間所存在的聯絡,為他們更好的構建概念系統打下結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必須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採用最為合適的方法進行概念教學,因為只有從小打好基礎,才能實現數學概念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盧增友.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J].現代交際.2016***07***

  [2]許中麗.提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綜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5***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