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外資經濟有哪些影響

  發展外資經濟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學習國外企業的管理經驗,那麼你對外資經濟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外資經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什麼是外資經濟

  外資經濟Foreign economic稱外商投資經濟外資經濟是指國外投資者和港澳臺投資者,根據我國有關涉外經濟的法律、法規,以合資、合作或獨資的形式在大陸境內開辦企業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型別。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三種形式。發展外資經濟,有利於引進先進技術和資金,學習國外企業的管理經驗,擴大就業,擴大出口,增加財政收入。

  外資經濟的分佈

  一、外資經濟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全國外資企業單位數總計為152,370個,東部地區外資企業單位數名列前茅,注:由於資料限制,此處關於東中西部外資企業單位數的比較,只限於規模以上工業和第三產業。其中,廣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北京、遼寧、天津等9個東部省市,分別居全國外資企業單位數排名的前9名;其外資企業單位數已佔全國外資企業個數的88%,遙遙領先於中、西部地區。湖北、四川、江西、河南等中部省擁有少數的外資企業,而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等西部省的外資企業數微乎其微。

  從資產分佈情況看,第二、三產業外資經濟的資產總計為96,610.42億元,但外資經濟的資產總計呈現出資產規模差距懸殊的4個類別。第一層次為廣東、上海、江蘇、北京4個城市,其資產總計分別為19,601.91億元、14,125.14億元、10,234.8億元、8561.15億元,分別佔外資經濟資產總計的20.29%、14.62%、10.59%和8.86%,外資資產規模合計佔全國外資資產總規模的54.37%。第二個層次為浙江、福建、山東、遼寧、天津等5個省市,平均佔外資資產總規模的4%;可見東部沿海地區是外資經濟進入的首選地區。第三個層次為湖北、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其所佔比重大致在1%左右。第四個層次為西部省市,除四川、重慶外資資產總計佔外資資產總計1%以外,其他省市的外資資產規模甚微。

  從主營業務收入來看,外資經濟更為集中,主要集中在東部的少數幾個省市。2004年,第二、三產業外資經濟的主營業務收入為4119.86億元。其中,廣東、上海、江蘇、北京分別為1102.47億元、860.95億元、484.91億元、430.24億元,分別佔外資經濟總營業收入的 26.76%、20.9%、11.77%和10.44%;而且這4個省市的外資企業利潤額合計高達外資企業利潤總額的69.87%。其餘東部地區,比如浙江、福建、山東、天津等省市,其利潤總額佔外資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平均為5%。相比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利潤規模較小,甚至出現虧損情況。

  二、外資經濟在各個區域的產業投向,均以第二產業為主

  在外資經濟總體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第三產業外資經濟佔82.4%,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外資經濟的整體情況。以此為基礎進行考察,資料顯示外資經濟的產業投向均呈現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為輔。其中,東部地區外資經濟投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68.25%和31.75%;中部地區外資經濟投向第二產業比重最高,為71.71%;西部地區外資經濟在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最低,為60.08%,仍高於投向第三產業所佔比重。

  外貿經濟在細分行業上的區域特徵,以下三個特點值的關注:

  第一,加入WTO之後,伴隨新一輪的世界產業轉移和國際分工格局的形成,世界製造業大規模地向中國轉移。外資對我國製造業的投資速度和規模大大加快,製造業成為第二產業中最為突出的引資亮點。其中,東部地區製造業吸引外資佔整個東部地區的63.76%,中部和西部地區製造業吸引外資的比重均超過半數,分別為60.24%和50.46%。

  第二,隨著現代服務業的興起,房地產業成為繼製造業後引資規模最大的行業。值得一提的是,西部地區外資經濟投向房地產業資產佔整個西部地區外資資產的26.53%,高於東部和中部地區16.09%和17.91%的比重。

  第三,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資訊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吸引外資額的比重較小,但區域差異懸殊。從總體規模來看,東部地區外資經濟投向這兩個行業的資產規模,明顯高於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

  可見,東部地區引資結構中注重高新技術產業的對外開放,中西部地區外資經濟在科學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投向上與東部地區有顯著差距,並且中部地區沒有以絕對優勢優於西部地區。

  三、中部地區外資經濟從業人員數及報酬遜於東、西部

  長期以來,外資企業一直以豐厚的報酬、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會吸引著大量的高素質人才。從總量上看,2004年,外資企業年平均從業人數達241萬人,其中東部地區1877.32萬人,佔外資企業總就業人數的77.69%。並且東部地區內部各省市差異較大,其中708.8萬人集中在廣東,佔全部外資企業就業人數的29%,江蘇佔11%,福建、浙江、上海、山東等省市均佔外資企業總就業人數的7%左右;中部地區外資企業就業人員189.3萬人,佔外資企業總就業人數的7.83%;而西部地區為349.8萬人,佔外資企業總就業人數的14.48%。

  就勞動報酬而言,2004年,外資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為4075.37億元,其中,東部省份為3386.15億元,所佔比重為 83.09%;中部省份為249.15億元,所佔比重為6.11%;西部省市為440.06億元,所佔比重10.8%。而且,東部地區內部各省份之間差異較大,勞動報酬額最大的是廣東,上海、江蘇勞動報酬次之,這3個省市合計佔整個外資企業勞動報酬的52.28%,其餘東部省市比重平均為5%。如進一步計算從業人員人均勞動報酬,東部地區勞動報酬明顯高於中、西部地區,西部地區又高於中部地區。

  由此可見,外資經濟為東部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而西部地區順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積極引進外資,使得外資經濟發展迅速,不論在外資企業的從業人員規模上,還是外資人員的勞動報酬均高於中部地區。

  四、外資經濟的科技活動投入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科技活動投入,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維持科技創新的源泉所在,而各地區的科技投入力度明顯偏低。據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顯示,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外資經濟的科技活動人員數為31.39萬人,僅佔工業企業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17.07%,比重明顯低於內資經濟的科技活動投入力度。其中,東部地區外資企業科技活動人員數26.57萬人,佔全部科技活動人員數的84.67%;中部地區科技人員數為3.28萬人,佔10.45%;西部地區為1.53萬人,僅為4.88%。

  在工業企業中,外資科技活動經費籌集和支出金額分別為654.68億元和682.92億元,分別佔工業企業整體的26.13%和28.43%。從體現科技活動的各項指標中看,東部地區佔有比重90%左右,具有無可比擬的區域優勢,中部地區所佔比重基本保持在7%左右,而西部地區所佔比重基本在 3%,明顯落後於東、中部。

  五、從經營績效看東部地區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資產收益率和資產週轉率,考察外資經營績效的區域特徵,東部地區外資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優於中部地區,而中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的經營績效略好一些。外資企業總體資產收益率為4.26%,東部地區的資產收益率為5.46%,而中部地區僅為1.72%,西部地區的經營績效更遜一籌,很多省份甚至出現虧損。

  從資產週轉率來看,企業融資和資金使用成本的情況,東部地區以絕對優勢高於中西部地區。2004年,外資企業的整體資產週轉率為83.32%,其中,東部地區為93.74%,中部地區為65.06%,而西部地區僅為33.11%。中、西部地區應借鑑東部地區的引資戰略,加快改善外資企業的經營績效,使外資進入能夠有效地帶動本地區內資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