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要避開的三重糟糕境界

  高中學習中,除了學習方法很重要外,積極對待學習的態度特很重要。千萬不要有以下這三大糟糕境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第一重糟糕境界:學生說“語文課堂好玩,壓力不大”。

  分析:這類學生可能有態度問題。在沒有進行月考以前,學生感覺一般都挺好的。只要一考,就會明白自己該知道的不知道、該記住的沒記住、該做好的沒做好。

  這種好感覺的學生,聽課習慣和筆記習慣大都成問題。語文課堂緊跟老師的思路,不是輕鬆活兒,要思考力當然,關注點在老師的一個笑話上,或表情包上,是相當輕鬆的。語文老師的提示和板書,都應擇其要在教科書上有所表示,這個筆記不全是為了記住一個具體知識。此外,這類好感覺學生對語文的定位也可能存在偏差,視其作副科了。

  好感覺學生將會在有趣的玩樂中浪費時間,可能完全沒有收穫。

  辦法:落實規範,督促習慣。語文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生,任何時候都在進步。

  第二重糟糕境界:學生說“作業多,讀後感、摘抄篇幅大”。

  分析:作業是語文學科教學效果的最基本保障,沒有作業的教學理論上是無效的。語文科中的識記任務,都需要以作業的方式落實。讀後感和摘抄是督促學生整本或不得已而碎片化閱讀、積累素材的重要物理手段。這類作業,就是剛需。

  感到作業重,可能是安排出了一些問題。

  建議:學生走讀,一定要直接回家,先做作業再玩耍這是小學就應養成的習慣。學生可備一個日程本,把當天的作業逐一記下,完成一項劃掉一項。這樣做一鼓作氣,整合了時間,提高了作業質量。另外,還要有計劃地安排作業順序:先上交的先做,後上交的後做,分清緩急。

  照上述辦法做了,若還完不成,就要分析其他原因了。估計不是語文作業多了。

  語文的學科性質決定了語文作業不如數、理、化、地、生那般剛性,按時下奉行的“欺軟怕硬”法則,學生多數是在最後做語文。一旦沒做完,語文科自然得咎。而事實是:老師催得最緊的作業,揚言如果不按時上交會怎麼怎麼地……這科作業佈置得再多也不算多,因為最先去做,最後都完成了;老師催得不急的作業,佈置得再少也多。語文可能就是中了這個槍。

  家長們要正確看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還有一個情況要引起注意。成績優異的學生,從來沒有完不成的作業,從不會感嘆作業多。一般規則是,老師佈置作業,多以中等學生為參照。部分學生完不成,也是正常情況。若經常如此,家長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妥善處理。

  第三重糟糕境界:學生說“完全聽不懂語文課,厭學厭師”。

  分析:這是學生明顯不適應語文老師及課堂的典型標誌。

  辦法:調適自己,緊跟課堂,落實語文老師的指令,以愉悅心態聽語文課。如果學生有不良情緒,在當前環境下——不妥。後果是:學生無進步,心態壞掉了;可怕的是,語文也被毀了。這時候,家長要立場正確,幫孩子分析問題,指明方向。讓孩子繼續跟,跟出好心情,跟出好成績。

  高一語文學習攻略

  基礎部分

  呼籲大家重視語文基礎,拿下選擇題是你高分的基石。

  最佳的狀態是一道不錯,錯一兩道也無妨,錯太多你的語文就危險了,除非你作文只扣幾分你確定你能只扣幾分嗎?

  有人問怎麼個重視法?你每天都要看,不要積累了一些就完全放任不管。

  廣東卷考查字音、成語詞語、病句,這些要靠個人,我幫不了你,我只能鼓勵你去學。語文篇主要談簡答題技巧和作文。

  古文部分

  這個算是讓很多人捉摸不透的東西,包括我學了一年高三還是覺得自己一竅不通,考試基本上連蒙帶猜。

  但不管怎麼說,該做的工作還是要做的。

  為了學好古文,你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課本文言文過一遍當然我也就跟著老師過了一遍就沒有再,然後熟識18個文言虛詞、120個文言實詞自己找資料吧,很多教輔上都會有的,比如基礎知識手冊,熟識傳記常用字的意思這個和120個實詞有一定的差異並且更加實用。

  接下來是做題。做這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彙編題。

  錯很多甚至全錯那都是常有的事,連語文學霸也難以倖免。

  在你怒摔試卷之後,記得把譯文翻出來,一個個對照著看,把一些不懂的字,包括實詞虛詞,用熒光筆劃出來,再用紅筆寫下它的意思,直到你的卷子一眼望去全是密密麻麻的筆記。  震撼吧,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沒事幹就當看故事翻一翻你的筆記,這時你可能會發現:哇,這個詞好像出現了很多次了,原來在古文中是這樣用的。那麼恭喜你,你就有收穫了。

  古文沒有什麼訣竅,卻不代表你可以放縱不管,我給了你一個學習的方向,相信我落實做好一定會有收穫。

  古詩部分

  你應該知道有很多學校根本不講古詩,原因很簡單,講了也白講。

  所以我對此也表示無力,我們只能祈禱高考古詩的寓意儘量明顯一些,情感儘量好把握一些。

  你要問我,天啊,這個古詩我怎麼就理解為另外一個意思了,然後還能巴拉巴拉講一堆道理出來,我只能說,我們都一樣。

  但是,我們也是可以準備的。

  積累一些手法:

  兩種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古諷今託物言志之類的

  多種表達方式:修辭比喻擬人對比誇張動靜結合、用典、虛實相生、烘托正襯反襯、渲染、欲揚先抑、反覆吟詠、白描、列錦……

  好了,其實考試就差不多考這些了,這些方法你最好能閉著眼數出來。如果你發現它用了,不管問沒問,先答上手法,放在首位,你成功地騙了一分。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題目會怎麼問?

  1.……描寫了怎樣的環境?……有什麼特點?

  遇到這個題目你就要開心死了,你需要先給一個大概的描述。比如:本詩描寫了早春黎明時清新怡人的景色。當然你可以有更多的形容詞,建議精細篩選,每個形容詞都要對應一句內容然後再把原詩翻譯一遍,不求非常精確,但求優美。

  2.xx字用的好,為什麼?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實在不行組個詞就好了。

  看看有沒有什麼手法說不定是擬人呢。

  然後再說,這個詞描寫出了什麼場景?烘托出了什麼氛圍?表達出了什麼情感?

  如果沒有氛圍和情感的話,就不要答了,答題重點還是落在字的表達效果的,也希望大家看清題目問的是什麼,不要一味地套手法+內容+情感的公式。

  3.表達了什麼情感?

  這個要自己把握,相信一般高考題的情感還是會比較明確的。

  在這裡只做提醒,一首詩可能蘊含著多種情感,一定要注意逐句篩選,不要籠統的答一個就跑路。

  4.開篇句子的作用?

  結構上:總領全文,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這都是套話,你要背一些以防萬一。

  內容上:表達……

  5.……的含義?

  看到這個問題你最好提高警惕。一定記得觀察是不是包含了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