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筆記的寫法和格式要求

  古人有條著名的讀書治學經驗,叫做讀書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這“手到”就是讀書筆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應根據不同情況,寫好讀書筆記。

  常用的形式有以下三種:

  一、心得式讀書筆記

  心得式筆記,是在讀書之後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穫的一種筆記。它有如下幾種:

  1、札記

  札記也叫札記,是讀書時把摘記的要點和心得結合起來寫成的。這種札記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可長可短。

  2、心得

  心得筆記也叫讀後感。讀書後把自己的體會、感想、收穫寫出來。這些讀書筆記,可以寫讀書時的心得體會,也可以寫對原文的某些論點的發揮或提出批評、商榷的意見。寫這種筆記,一般是以自己的語言為主,也可適當地引用原文。

  3、綜合

  綜合筆記是讀了幾本或幾篇論述同一問題的書文後,抓住中心評論它們的觀點、見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筆記。

  二、摘要式讀書筆記

  摘要式筆記,是在讀書時把與自己學習、工作、研究的問題有關的語句、段落等按原文準確無誤地抄錄下來。摘錄原文後要註明出處,包括題目、作者、出版單位、出版日期,頁碼等,便於引用和核實。摘錄要有選擇,以是否有用作為摘錄的標準。摘錄式筆記可分為:

  1、索引

  索引筆記是隻記錄文章的題目、出處的筆記。如書刊篇目名、編著者、出版年月日、藏書處。如果是書,要記冊、章、節,如果是期刊,要記期號,報紙要記年月日和版面,以備日後查詢方便。例如:莊照:《也談為誰立傳》,《光明日報?〈史學〉》

  2、抄錄原文  抄錄原文就是照抄書刊文獻中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語句、段落等作為日後應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寫上分類題目,在引文後面註明出處。

  三、評註式讀書筆記

  評註式筆記不單是摘錄,而且要把自己對讀物內容的主要觀點、材料的看法寫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表達出筆記作者的感情。評註式筆記有時對摘錄的要點做概括的說明。評註式筆記有下列幾種:

  1、書頭批註

  書頭批註,是一種最簡易的筆記作法。就是在讀書的時候,把書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用筆在字句旁邊的空白處打上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批註,或者是摺頁、夾紙條作記號等等。這種筆記方法不但對書中的內容可以加深理解,也為日後查詢提供了方便。

  2、提綱

  提綱是用綱要的形式把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論點、論據提綱摯領地敘述出來。提綱可按原文的章節、段落層次,把主要的內容扼要地寫出來。提綱筆記可以採用原文的語句和自己的語言相結合的方式來寫。

  3、提要

  提要和提綱不同。提綱是逐段寫出來的要點,提要是綜合全文寫出要點。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語言扼要地寫出讀物的內容。提要除客觀敘述讀物內容外,帶有一些評述的性質。

  另一種提要,是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梗概作簡要的說明。

  4、評註

  評註筆記,是讀完讀物後對它的得失加以評論,或對疑難之點加以註釋,這樣的讀書筆記叫作評註筆記。

  5、補充原文

  補充原文的讀書筆記,是在讀完原書或文章之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需要注意的是補充原文不是隨意地加以補充,而是要圍繞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發揮。

  劉勰在其《文心雕龍·定勢》篇中,著意指出:“章表奏議,則準的乎典雅;賦頌歌詩,則羽儀乎清麗;符檄書移,則楷式於明斷;史論序注,則師範於核要;箴銘碑誄,則體制於弘深;連珠七辭,則從事於巧豔”。非常明確地肯定了“章表奏議”等20餘種文體的基調,即“典雅”、“清麗”、“明斷”、“核要”、;弘深”、“巧豔”等,並把它們視為“準的”、“羽儀”、“楷式”和“師範”。

  上述三種類型的筆記,不論採用哪一種型別,目是都是為學習、工作和寫作服務。作筆記時開始可採用摘要式,以後讀書多了,有了比較,產生了看法,就可以寫譯註式,至於心得式是更進一步了,它是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

  讀書筆記的格式要求:

  1.讀書筆記首先給出所選讀的資料來源,引用資料的表示方法與畢業論文中的參考資料的表示方式相同。引用資料用4號黑體表示。字型用宋體。

  2.對上述資料的相應心得筆記用宋體小4號字書寫。

  3.用上述方式進行重複。即一篇引用資料下接一篇讀書筆記。

  4.每篇資料的讀書筆記字數要求不少於200字。

  5.每段開頭空兩個字。行距:多倍1.25 ;邊距:預設。

  6.用A4紙打櫻讀書筆記靠左側裝訂。正文每頁下方中部為頁碼。

  讀書筆記隨同畢業設計論文一起裝入檔案檔交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很多。從內容來說,無非兩類,一類以記書的內容為主,一類以記自己的感受為主,前者多是為了吸收,後者多是為了思考。從形式上來說,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記在書上,一種記在本子上,再一種是記在活頁紙或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