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課程學習總結範文

  隨著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高科技的,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工作,生活,那麼大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計算機課程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這個上機周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這期間,我主要完成了3方面的學習:一是認真聽講,第一個星期聽老師講課,學習方法和經驗,二是上課和上機操作,在上課過程中研究教材,認真上課。老師點評,指出不足,保持優點。三是總結和經驗交流。

  這次實習令我感受頗多,一方面由於資訊科技課在現在還是新開課程,並沒有很多的教學案例可以借鑑。唯有教師自己深入地鑽研教材,研究教法,認真地備好課,以達到上課時讓學生學會並掌握到正確的方法為止。在我第一次實際深入到課堂上時,有很多是在師範學校沒學到的,沒遇到過的難題,尤其是資訊科技這一門新興的課程,因為資訊科技課與別的傳統學科並不一樣,它注重的是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自主學習動手能力,學生通常在接觸到新鮮事物時有很大的好奇心和興趣,特別是對於電腦這日趨重要的工具。這時,教師就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從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對於一個學生的學習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興趣是學習入門的階梯,興趣孕著願望,興趣溢生動力。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資訊科技課上,特別是在上理論課時,學生有時沒有專心聽講,或者聽不懂意思。所以,我們教師就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研究教材,從中提取教學的著重點和閃光點,圍繞這一點,用通俗易懂的教學語言,有恰當的比喻來上好一堂理論課,這樣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例如,在上文書處理軟體WORD認識的第一節課時,我就用學生平時最常用的紙和筆來對照WORD的空白文件和輸入法,讓學生明白用電腦來寫作也和有紙和筆來寫作一樣方便,並還有更多功能和作用。這樣,在沒有機器演示的情況下,學生就可以瞭解和認識WORD並掌握了一般的操作方法,以達到預期的目的。當然,資訊科技課更注意的是讓學生實際的上機操作摸索,在課程的時間安排上,上機課要是上理論課的2倍。

  上機時間當然也不是隨學生自己盲無目的在操作。在開始,教師得親自演示操作過程,通過教學軟體廣播,讓學生參考操作方法,同樣因為在操作過程中,可達到目的的方法是有許多種的,教師就不可拘束於一種方法的教學,更要引導學生髮現別的方法來實現結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探究的能力,教師不時地加予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對電腦產生更濃重的興趣。這就是我在這段實習期間的上點深切體會,這段時間的經歷對於我們將來的工作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和啟示,畢竟這是從一名師範生轉化為一名教師不可少的過程。

  在此也衷心感謝實習學校領導和指導老師對我的照顧和指導。PPT的製作在桌面上單擊滑鼠右鍵-新建-powerpoint,然後雙擊開啟你新建的PPT,會提示你單擊此處新增第一張幻燈片,單擊後會有一張空白幻燈片,在“單擊此處新增標題”的文字框裡將你的主題鍵入,在左側分割開的豎欄裡單擊右鍵,可以新建幻燈片空白頁,也可以將點在豎欄裡,直接回車,也可以新建幻燈片空白頁,接下來就是把你的內容鍵入文字框就可以了,文字框的位置、大小都可隨意改變,如果現有文字框不夠用,你還可以從插入-文字框,選擇橫或豎的文字框自己畫,做完文字部分字型顏色、大小你都可以隨意設定,更改的方法和word文件裡一樣。

  如果你想插入動畫效果,只要選中某一行或更多的字,點“自定義動畫”裡面有很多動畫選項,做選擇就可以了,更換背景你可以套用幻燈片裡已有的版式,也可以自己插入,先上百度找到你喜歡的大圖,單擊右鍵另存為,將此圖儲存到你指定的資料夾,然後在幻燈片的上的空白處單擊右鍵-設定背景-圖片-檔案,選擇你要的圖片,點確定,然後應用所有幻燈片就可以了,插入音樂、視訊也是同樣的,選插入-聲音-檔案中的聲音,選擇你喜歡的音樂,點確定就可以了。Word具體來說,就是文件處理。可以歸結為文字處理、圖片處理、表格圖示處理等。

  文字右擊滑鼠會有格式等可以找到這些內容下面有常用的:字型、字號、顏色、對齊方式、行間距、字間距;段落格式多了些段落前,段落後間距之類特殊的有:插入——文字框/藝術字,基本屬性跟上面差不多。圖片需要注意的是圖片的位置以及排列方式——雙擊插入圖片會彈出相應的屬性視窗滑鼠放在上面會有相應的中中文名稱解釋。表格,可以在插入裡面找到。

  插入裡面也可以找到頁碼,頁首頁尾之類的常見文件配件。點開看看名字就知道是幹什麼的了。這些基本功能,很簡單,自己隨便弄篇文章試下就行了看看每個具體是都是幹什麼的。上面的試一遍基本上word就可以處理日常工作了。不明白的在F1幫助裡面查詢下,更是隨意的很。進一步的就是,處理大型文件,比如含有目錄、索引、引文、腳註等。

  篇二

  兩個周的軟體課程轉眼即逝,學習了CorelDRAW和Photoshop兩款作圖軟體,並做了相應的練習,如標誌設計、名片設計、廣告單頁設計等,對我們從認識瞭解到接觸深入有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Coreldraw是向量圖形制作工具軟體,這個圖形工具給設計師提供了向量動畫、頁面設計、網站製作、點陣圖編輯和網頁動畫等多種功能。它包含兩個繪圖應用程式:一個用於向量圖及頁面設計,一個用於影象編輯。這套繪圖軟體組合帶來了強大的互動式工具,可以使我們創作出多種富於動感的特殊效果及點陣影象即時效果在簡單的操作中就可得到實現——而不會丟失當前的工作。通過Coreldraw的全方位的設計及網頁功能可以融合到我們現有的設計方案中,靈活性十足。

  Photoshop是集影象掃描、編輯修改、影象製作、廣告創意,影象輸入與輸出於一體的圖形影象處理軟體,它的應用領域很廣泛的,在影象、圖形、文字、視訊、出版各方面都有涉及。其中,平面設計是Photoshop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無論是我們正在閱讀的圖書封面,還是大街上看到的招貼、海報,這些具有豐富影象的平面印刷品,基本上都需要Photoshop軟體對影象進行處理。Photoshop還具有強大的影象修飾功能。利用這些功能,可以加快修復一張破損的老照片,也可以修復人臉上的斑點等缺陷。

  第一週,我們通過兩個軟體的介面認識瞭解了它們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如大體佈局是相同的,選單欄、工具欄、作圖區。不同之處如需更改,Photoshop有一個圖層面板可以看到圖層,需要點選要修改的圖層才能進行更改,Coreldraw可以點選物件直接更改,最後做好可以群組,不必擔心移動整體變成移動單個物件。之後用Coreldraw做了一些簡單的標誌設計和名片設計,我做的標誌設計是對稱的色條,先用貝塞爾工具畫曲線,然後轉化物件成面,在用互動式輪廓圖工具,名片設計主要改變了它的質感,然後運用了底紋填充。第二週,主要運用Photoshop做一個廣告單頁設計,先要搜尋素材,然後做框架,拼貼,運用仿製圖章工具進行修圖填充等等,其實不是太難。

  通過兩週的學習,讓我學習了CorelDRAW和Photoshop兩款軟體的使用,雖然不能變成軟體高手,但也是個入門人員。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在詢問知道了怎麼做後,真的是受益匪淺。課程雖然結束,但學習的盡頭不會停止,我會繼續努力的。

  篇三

  在為期一週的計算機強化訓練中,我們更加深入的認識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發展歷史。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創造之一。短短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表明,資訊處理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應用最廣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今天,計算機已進入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文字、電子表格處理到資料庫管理,從科學計算到多媒體應用,從區域網到遠端通訊,從辦公自動化到資訊高速公路,計算機的應用無處不在。社會的資訊化與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併產生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從生產方式到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程度和應用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在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學習計算機知識,掌握計算機的應用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

  1946年第一臺全自動電子計算機ENIAC研製成功,自它誕生以來計算機的發展已經經歷了四個階段:

  1.1946年-1957年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電子管計算機的基本邏輯元器件是電子管ElectronicTube,記憶體儲器採用水銀延遲線或磁鼓,外儲存器採用磁帶等。其特點是:速度慢,可靠性差,體積龐大,功耗高,價格昂貴。程式語言主要採用機器語言,稍後有了組合語言。程式設計除錯工作十分繁瑣,其用途侷限於軍事研究的科學計算中。

  2.1958年-1964年第二代電子計算機以電晶體代替電子管,並增加浮點運算。第二代計算機增加了浮點運算,使資料的絕對值可達到2的幾十次方或幾百次方,使電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實現了一次飛躍。同時,用電晶體取代了電子管使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體積大大減小,壽命延長,價格降低,為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創造了條件。與此同時,計算機軟體技術與有了較大發展,提出了作業系統的概念,程式語言除了組合語言外,還開發了FORTRAN,COBOL等高階程式設計語言,使計算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1964年4月IMB360系統問世,它成為使用積體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著名代表,第三代電子計算機是使用了積體電路的計算機。1958年,世界上第一個積體電路誕生時,只包括一個電晶體,兩個電阻和一個電阻-電容網路。後來積體電路工藝日趨完善,積體電路所包含的元件數量以每年1-2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著。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大部分電路元件都已經以積體電路的形式出現。甚至,在小拇指甲那樣大的約1平方釐米的晶片上,就可以整合上百萬個電子元件。因為它看起來只是一塊小小的矽片,因此人們常把它稱為晶片。與電晶體相比,積體電路的體積更小,功耗更低,而可靠性高,造價更低廉,因此得到迅速發展。

  4.進入20世紀70年代,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採用標誌著第四代計算機的開始。1971年開始,計算機的基本邏輯元器件逐漸採用大規模積體電路

  在現代社會,計算機已廣泛應用到軍事、科研、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成為人們一個不可缺少的好幫手。在科研領域,人們使用計算機進行各種複雜的運算及大量資料的處理,如衛星飛行的軌跡、天氣預報中的資料處理等。由於計算機能高速、準確地進行運算,因此,人們往往需要花費數天、數年時間甚至一輩子才能完成的計算任務,計算機只需很短時間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