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發展前景

  景觀設計是指風景與園林的規劃設計,現在景觀設計也是十分受現代人喜歡的。下文是,歡迎閱讀!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思考下景觀市場的發展歷史。它實在是太短了,短的沒有形成一個行業週期,短的我們還沒有為現代的生活方式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而生活方式本身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一個沒有多少文化遺產的新興市場,上一代的從業者幾乎憑空營造了這個行業。

  無論面對的業主是私企還是政府,我們的生產模式幾乎只與商業掛鉤,並希望儘可能快儘可能多的轉化為財富,大量的專案機會鼓勵著市場的無序。

  看看周圍的世界,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惴惴不安:無論是思維模式、設計手段、管理水平還是營銷策略,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公司並不多。對行業現狀不滿的情緒也洋溢在我所認識的人群之中:業主、企業管理者、資深設計師和工程師。

  他們每天的吐槽也許可以環繞地球幾周。在叢林時代的當下,我們只能被動的尾隨不成熟的市場野蠻成長,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並非別人眼中的不可或缺。

  但是轉機也許到了。上一輪瘋狂而缺乏反思的經濟增長中,整個社會的商業成果與環境質量並不相稱。唯一值得的慰藉就是,十幾年的暖春讓大量的公司生存了下來,這裡面肯定就孕育了變革的基因。

  無論我們是處於什麼位置,業主也好,管理者也好,設計師也好,對於變革的思考會迫使我們跳出當下,將眼光看的稍微長遠一些。展望未來,總是希望為當下提供一些指引和信心也許就能更好的。

  具體分析

  1.市場形成初步的細分格局

  強大的產業型公司開始形成市場佔有率,小而美的公司製造高精尖的產品,其他中間型產品供應者將直面最激烈的市場競爭。

  2.大公司的進化

  大型的景觀公司將成長為兩個型別,一種是涵蓋規劃、建築和景觀的設計方案提供者,另一種則是覆蓋設計、施工和材料供應全產業鏈的承建單位,類似當下的總包單位的角色。總體上說,大型景觀公司將以城市片區作為工作物件。

  3.景觀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將得到顯著提高

  專業實力將成為業主選擇設計或施工單位的決定因素,依賴社會關係獲取專案的機會將減少。

  4.城市景觀變成城市之間競爭的主戰場

  未來區域或城市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從城市核心競爭力發掘的角度,城市景觀將成為政府的核心工作內容,所有的土地都會匹配整個城市的競爭戰略,但十年內未必能夠出現優秀案例。另外這種模式下,大片區的景觀解決方案不一定天然由景觀從業者提供,相較而言規劃和建築專業會更有優勢。

  5.景觀公司更多的介入商業運作流程

  未來景觀公司除了僅僅與業主討論專業技術之外,會更多的與業主發展戰略和具體專案的開發策略進行匹配。

  6.景觀公司知識結構多元化

  景觀設計公司的知識面將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擴充套件:縱向上與產業鏈匹配,橫向上更多跨界。新型的景觀公司除了專業化之外,將具有更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景觀設計必然需要從土地開發、專案運營等各個更上游更廣闊的經濟、政治、社會層面為設計尋找存在邏輯。

  7.基於雲端的設計體系誕生

  雲端將從三個層面為景觀公司提供服務:海量的案例和素材,這方面雲端醫療為所有智力服務型行業作出了範例;類BIM的設計工作方式,BIM的發展最終可能導致建築和景觀基於同一個作業平臺進行工作;系統化和資料化的企業運營管理體系,雲端會為設計公司提供所有的軟體支援,並記錄設計過程中的時間與動作。有了雲端的支援,設計公司也會進入大資料時代,同時差異化的設計公司將因為長尾效應生存並更加多元化。

  8.管理和營銷水平的升級

  設計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無疑是設計和服務,但良好的管理將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專案機會充足的情況下,管理的薄弱不會造成致命影響,但未來管理水平將成為大多數公司的瓶頸,另一方面,行業的營銷也將告別過去落後的模式,發掘出更多的途徑。

  9.技術手段的升級

  隨著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景觀行業會得到產業升級的技術手段。產業鏈下端已經出現苗木類垂直電商,來自下游的專業化和標準化率先完成;具有云端的管理和設計系統會被廣泛應用;逼真模擬、所見即所得的技術將成為主要的設計表現手段,例如3D列印,可穿戴裝置上的實景模擬技術;新材料的發明將改變整個行業的設計語言,模組化的混凝土材料、太陽能路面等成為標準配置。

  10.將出現純設計和諮詢類上市公司

  個人創業的門檻已經降低,而作為輕資產型的設計公司也將獲得IPO的機會。

  11.下游行業的垂直電商化

  苗木市場的電商化將使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會從技術上解決苗木質量標準等難題,並由此反推行業進步,當然,苗木行業的終極瓶頸還在於土地的私有化,這大概不是十年內能夠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苗木垂直電商出現後,石材等其他材料的垂直電商還會遠嗎?

  12.景觀行業的設計基礎理論有重大突破

  某幾位景觀設計師將構建專業的理論基礎體系,打破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乏味的設計語言,行業會形成一些具體的設計和建設標準,雖然個人執業資格制度能取代企業資質制度也是一個趨勢,但十年內實現的機會不大。

  13.對公共活動的參與度提高,出現公民設計師

  設計師將更加關注社會生活,一些景觀設計將逐漸走出設計公司成為公共事務,從社會活動積極分子中將產生一批優秀的設計師。詳細案例可參考謝英俊和黃聲遠在臺灣的建築實踐。

  景觀設計專業就業發展

  與建築學一樣,風景園林職業先於景觀設計學的形成,在大量景觀設計師的實踐基礎上,發展和完善了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方法,這便是景觀設計學。

  農業時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園藝術,前科學時代的地理思想和佔地術在中國稱為風水,農業及園藝技術,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經驗,風景審美藝術,居住及城市營建技術和思想等等,是寶貴的技術與文化的遺產,它們都是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設計學的創新與發展的源泉。

  正如算術之於數學,中國的鍼灸之於現代醫學,不能同日而語一樣,任何一門源於農業時代的經驗科學或技藝,都必須經歷一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理論方法進行脫胎換骨的過程,才能更好地解決大工業時代的問題,特別是城鎮化帶來的人地關係問題。

  早在1858年,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堅持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稱為風景園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當時普遍採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風景造園,或譯為風 景園林,從而為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開闢的一個廣闊的空間,綿延100多年。

  同樣的理由,奧姆斯特德給這個專業和學科定義的空間決不應是景觀設計學科當今發展的界限。早在20世紀60年代,另一位美國景觀設計學科的領袖人物麥克哈格mcharg就是針對當時景觀設計學科無能應對城市問題和土地利用及環境問題,而扛起生態規劃的大旗,使景觀設計學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類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個世紀過去了,城鎮化的深入和蔓延,資訊與網路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全球化趨勢,都將提出新的問題和挑戰,都將要求重新定義景觀設計學科的內涵和外延。

  可持續理論、生態科學、資訊科技、現代藝術理論和思潮又都將為新的問題和挑戰提供新的解決途徑和對策。我們既沒有必要用新瓶子去賣老酒,更不應該用老瓶子去裝新醋。

  但無論學科如何發展,景觀設計學科的一些根本的東西是不變的,那就是熱愛土地與自然的倫理天地、人文的關懷人和對待地方文化與歷史的尊重,對待腳下土地的敬畏、歸屬與認同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