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門下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新形勢之下的衛生部門黨政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醫療深化改革的重點,衛生部門黨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從事衛生事業的人員的思想覺悟水平也亟需提高。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衛生部門下半年工作總結,供您參考。

  一

  今年以來,我市衛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衛生部門的具體指導下,認真貫徹黨的xx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城鄉一體化建設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紮實推進各項衛生工作,圓滿完成各項衛生工作任務,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現將20xx年衛生工作總結如下:

  一、城鄉衛生一體化加快步伐

  一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在今年1月全省衛生改革與發展會現場會上,學忠書記、中偉省長等領導對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事局、市編辦及時落實解決市、縣、鄉三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人員的編制,為此項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市除金牛區、高新區外金牛區、高新區的農民全部進入城鎮社保的18個區市縣所有鄉鎮全部啟動新農全工作。全市應參加新農合農民人數562.11萬人。實際參合人數為505.45萬人,參合率為89.43%。其中,錦江區農民參合率達100%,青羊區、武侯區、成華區、溫江區、新都區、都江堰市、郫縣、新津縣、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崇州市、大邑縣、蒲江縣等13個區市縣農民參合率達90%以上,彭州市、邛崍市等2個市參合率達87%以上。20xx年1―10月,全市參合農民中享受報銷醫藥費用的共有127.97萬人次,報銷醫藥費用4748.78萬元。金堂縣等6個縣市214.5萬參合人員於7月1日開始結算報銷。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被評為首屆“建設成都傑出貢獻獎”。

  根據去年沉澱資金較多的情況,為了提高鄉級和區市縣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在深入調研、科學測算的基礎上,採取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等措施,受到了群眾歡迎。成華、溫江、雙流、金堂還建立了門診慢性病大額門診費補償制度;青羊、都江堰、溫江、新都、青白江、彭州建立了特助補償金,加大對患重病的高費用段病人的補償力度;都江堰、成華、溫江進一步完善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使合作醫療與醫療貧困救助制度有機結合,更好地解決弱勢群體看病就醫問題。

  二進一步深化農村衛生改革。一是擬定《成都市農村衛生規劃》、《成都市優化調整鄉鎮衛生資源的指導意見送審稿》、《成都市農村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送審稿》等檔案。二是積極推進農村衛生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改革。按照市政府確定的新都、青白江作為農村衛生改革試點區後,我局先後召開7次專題會,對兩區改革方案進行反覆修改。加強對改革工作的指導。新都、青白江按照方案,對地名衛生院開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彭州市的農村衛生改革方案正在進一步論證和完善之中。同時,對全市非建制鄉鎮衛生院改制作出安排部署,各區市縣因地制宜制定改革方案,今年全面推進了非建制鄉鎮衛生院的產權制度改革。三是加強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首先加強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制定了《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今年底,除個別的專案因為工程招標等原因竣工時間會跨年度結束外,其餘建設專案全面竣工。其次,加強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 “為民辦實事”工作目標,制定了《成都市村衛生站建設標準》,今年全面完成30個村衛生站的標準化建設。

  三加強城市衛生對農村衛生支援。深入推進農村衛生對口支援“七個一工程”,在嚴格執行城市醫生在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農村累計服務一年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成都市關於城市支援農村衛生對口幫扶方案》,市、縣級醫院定期下鄉、村開展巡迴醫療。目前,市級14個醫療衛生單位與14個重點建設鎮鄉鎮衛生院,建立了對口支援工作關係

  四建立少兒住院互助金,實現城鄉一體的少兒住院互助共濟。為重點解決廣大中小學生、嬰幼兒醫療保障,20xx年9月,我市正式啟動少兒住院互助金工作,成為全國繼上海、北京之後第三個建立少兒住院互助金的城市,也是全國第一個以政府主導、部門牽頭,開展少兒住院互助金的城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5.59萬人參加少兒住院互助金,參加率為76.05%,現已結算報銷5705人次,報銷金額為185.7萬。

  二、衛生專案年工作完成較好

  一積極推進衛生專案年建設。今年,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專案年”,加強專案計劃、論證和引進,切實做好招投標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大了國債公共衛生專案、疾病控制專案和醫療救治體系專案建設的力度,全年衛生專案共完成投資3.15億元,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

  二農村衛生專案建設穩步推進。完成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專案建設57個,其中龍泉驛區疾控中心、大邑縣疾控中心等疾控體系建設專案5個,醫療救治體系傳染病區建設專案5個,國債鄉鎮衛生院建設專案33個,重點鎮衛生院建設專案14個。

  三市級衛生專案建設進展順利。完成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市疾控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建設,竣工面積36424平方米;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主體已完工;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專案已開工建設;市婦女兒童醫學中心拆遷工作正抓緊進行;全年共完成投資26611萬元。

  三、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日臻完善

  一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方針,堅持不懈地做好應急準備工作,落實各項應急措施,堅持平戰結合,不斷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完善7個衛生應急預案。加強衛生應急隊伍建設,組建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和衛生應急隊伍。與省上開展應對突發大型交通事故的聯合演練、與美國心連心專家和天津市急救指揮專家開展中美城市緊急救援演練,省市領導進行了觀摩。為各區市縣鄉鎮衛生院培養院前急診人員480人。

  建立成都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系統,實現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資料採集、危機判

  定、決策分析、命令部署、時時溝通、聯動指揮、現場支援等功能。應急辦接警處理重大突發公共事件60次,其中重大交通事故29次,食物中毒事件12次,房屋垮塌事件3次,輸入性疫情高危afp2次、炭疽1次;6人以下事件14次,6人以上10人以下大型事件7次,10人以上大型事件39次,共涉及醫療救治883人。及時處理麻疹、中毒、瓦斯爆炸等事件。在成都市“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疫情發生後,全域性加強領導,積極應對,齊心協力,科學防制,使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撲滅。我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四川省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

  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不斷完善。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按照《成都市20xx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計劃》,加強衛生法制建設。衛生執法監督擬定《成都市衛生局重大行政審批制度》、《成都市衛生局行政審批工作程式》,全面推行重大決策公示制度、聽證制度、專家諮詢制度、處罰案件備案制度、集體討論制度。支部全市衛生局分管副局長、政務中心人員、監督員等參加《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培訓。領導幹部、執法人員培訓考試合格率達100%、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率100%,完成涉及推進城鄉一體化、專案年的規章、規範性檔案等清理工作;完成《成都市傳染病收治管理辦法》的草擬、報送,結合推動城鄉一體化的戰略部署,積極探索和完善城鄉衛生執法體系建設,在新都、青白江開展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雙流縣在我市率先推進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設立片區和鎮縣共衛生所21個,極大地增強了基層執法力量,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落到了基層。

  二

  上半年,我局按照“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標準”的要求,認真開展保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的各項工作,半年來,我局加強領導,精心規劃、健全制度、落實責任、認真評比,營造了整齊、清潔衛生的工作、生活環境,樹立了衛生整潔的單位形象。現將半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

  我局愛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局黨委成員、局機關支部書記、局辦公室主任、三個管理所所長為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局黨辦,負責創衛活動的日常工作,使創衛工作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辦。

  二、制定規劃,做好安排和部署

  我局年初制定了“保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的規劃,對保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衛生制度、環境衛生的改善、衛生工作的安排、衛生知識的宣傳和學習等內容都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

  三、完善制度,落實責任,加強檢查,把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健全制度。局屬各單位根據各自工作實際,建立健全了衛生制度,制定了衛生檢查評比制度和獎懲辦法;二是落實責任。局屬各單位把工作和生活環境劃分了衛生區域,確定了衛生區域的負責人,落實了衛生責任;三是堅持檢查和評比。堅持:“一天一小掃,一週一大掃,一月一檢查”的衛生工作制度,認真檢查和評比,形成了制度化、經常化的衛生工作局面;四是加大投入、改善環境。對機關和三個管理所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進行了維修和改造,加強了對衛生死角的整治,環境的美化和綠化了有了較大的改觀,兩個水庫管理所的的食堂做到了清潔、衛生;五是積極組織職工參加了**縣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共參加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次,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六是開展了“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按照省直機關工委的要求,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大力倡導的“十不”,即: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倒汙水、不亂貼亂畫、不亂停亂放、不損害公共設施、不亂穿馬路、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說粗話髒話、不酒後駕駛。“四建”。即:講衛生,建健康機關;有禮貌,建禮儀機關;護環境,建潔美機關;守秩序,建法治機關。

  四、加強學習宣傳,增強職工的衛生意識

  充分利用各種會議和學習會,組織職工學習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的標準、我局“保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的規劃”、學習亞健康講座等衛生知識,並利用黑板報、標語牌等形式宣傳衛生知識。通過學習和宣傳,提高了職工保持省級衛生先進單位的群體意識,形成了人人講清潔、愛衛生、搞衛生的好風氣,有力推動了全域性衛生工作的順利開展

  通過半年的檢查評比,衛生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以下不足:局機關和3個管理所的衛生設施有待進一步改善;職工的衛生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將在下半年工作中,要進一步加大學習宣傳衛生知識的力度,進一步改善衛生設施的建設,經常保持單位衛生的整齊清潔,為保持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而奮鬥。

  三

  xx年度**縣衛生局繼續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不斷完善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健全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加強人員培訓,切實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能力。現將我縣幾年來的衛生應急工作總結如下: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按照立足現實、充實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方針,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及時調整應急工作領導組織,保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下設醫療救援組、疾病控制組、衛生監督組,分工負責相應的應急工作,還成立了應急辦公室,負責衛生應急的日常工作。根據應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多個專項的應急指揮機構,具體有:**縣食物中毒和食品汙染等突發事件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縣衛生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領導小組、**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疫應急領導小組、**縣救災防病醫療救護應急領導小組、**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病領導小組、**縣衛生系統特別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等,每個領導小組均有成員5-8人,組長均為各專項工作分管領導。各鄉鎮衛生院也相應成立各自的應急處理隊伍,分工負責相應的應急工作,這樣建立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和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的運轉機制。縣衛生局還把衛生應急工作納入度衛生工作計劃,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同各醫療衛生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並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定期考核,年終兌現獎懲。

  二、制訂預案,認真培訓

  我縣於20xx年初編制了《**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並以政府檔案形式印發,同時報市衛生局備案。為保證各類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科學、規範,在《**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還先後制訂了《**縣食物中毒和食品汙染等突發事件故應急處理預案》、《**縣衛生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縣中、高考期間食品衛生安全保障及醫療救護工作預案試行》、《**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疫應急預案》、《**縣救災防病醫療救護應急預案》、《**縣醫療事故防範處理預案》、《**縣衛生系統特別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縣衛生局處置大規模上訪和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縣化學恐怖襲擊事件和生物恐怖襲擊事件醫學應急處置》等一系列專項應急預案,保證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做到常備不懈、反應及時、措施果斷、處置合理。

  為提高衛生人員的應急知識水平,縣衛生局制訂了專門的應急培訓計劃,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傳染病管理、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作為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例會、月會、舉辦專門的培訓辦等形式,對縣鄉村衛生人員開展應急知識培訓,截止11月底縣級培訓人員286人次,鄉級培訓人員1856人次,培訓內容包括各種應急預案的內容、應急處理的組織機構及組成、責任分工、報告程式、接到報告後的響應和措施等。通過培訓大大增強了醫務人員對應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網路直報系統

  認真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報告工作,配備了三十餘臺直報專用電腦和網路裝置,建成了以縣疾控中心為龍頭、縣鄉醫療單位為依託、覆蓋全縣的傳染病監測報告網路;設立了兩部應急值班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建立了應急接報與響應制度,所有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專業小組成員,必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外出必須和局分管領導請假,在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後,值班人員立即報告分管領導,由分管領導根據專業及突發事情性質決定響應方式;配備了疾病控制應急處理車一輛,120急救車二輛;為滿足“非典”等重大傳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觀察鑑別,提高對傳染病的應急的處理能力,籌集資金建設縣傳染病院,現已投入使用;加強縣鄉醫療的發熱門診建設,縣鄉醫療單位均建成規範的發熱門診,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門診醫務人員對就診病人進行門診登記和可疑病人篩查,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即進行網路直報,確保了發現各種突發事件都能及時上報,杜絕了漏報誤報現象,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

  四、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建立了應急物資儲備制度

  根據每個專業應急處理要求分別建立了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衛生學調查、疫點處理、衛生監督、取樣監測等30餘個兼職應急隊伍。設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母嬰急救、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救、禽流感救治等8個專家組。建立了由局機關、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等10名後勤保障人員組成的兼職應急平臺保障專業隊伍。在縣疾控中心建立了應急物資庫,貯備了“84”消毒液8件30瓶/件、漂白精粉4件50公斤/件、泡騰片4件、氟派酸6盒25板/盒等消毒殺蟲藥品約1萬元。

  近年來,通過全縣衛生人員的共同努力,我縣已初步建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系統,有效地保障了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但因應急工作無經費保障,造成我縣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裝置嚴重滯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仍較低。一是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支付職工工資,無力購買醫療裝置和引進新技術,普遍存在醫療裝置落後,技術條件差的現象;二是由於各鄉鎮衛生院受房屋條件所限,均沒有設立規範的傳染病門診,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存在醫療隱患;三是縣醫院醫療裝置陳舊,缺乏“120”急救裝置,只能應付一般情況的急救和普通傳染病的治療需要,不具備應對較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條件。縣醫院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條件簡陋。四是縣、鄉鎮兩級政府未能充分發揮管理職能,應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寓條於塊,條塊結合,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預防、預警、控制和處理綜合應急機制。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積極爭取政府支援加大投入,切實加強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機構建設。也建議政府和上級衛生部門的政策、專案應積極支援衛生應急工作,加大公共衛生基礎建設投入,改善縣鄉二級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工作硬體設施和儀器裝置配置,同時確保政府對公共衛生工作相關經費的必要投入,本著協調同步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公共衛生投入適度超前,按比例逐年增加,儘快使原本比較薄弱的公共衛生工作得到有效地改善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