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要成為一名好教師,要學習的、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教育作為一門藝術,而我們怎樣成為一名藝術家,下面的小編整理了幾篇關於青年教師培訓心得的參考範文!

  篇一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根據我校師徒結對子協議,我校制定了《新教師培養方案》,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幾年下來,《新教師培養方案》得到了認真貫徹和執行,青年教師培養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一、青年教師培養的執行狀況

  為了把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真正做到實處,我校為每一位青年教師確定了一名老教師擔當其師傅,由師傅具體負責其培養工作。按照我校要求,青年教師務必完成必須數量的教學工作量,務必完成必須數量的教學論文或教學、科研課題等。一般狀況下,青年教師務必在每學期末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狀況寫出書面總結,然後理解師傅和學校的共同考核。對於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正。幾年來,由於師傅負責,方法得當,措施到位,其效果良好。

  近幾年來,幾位青年教師在各自指導教師的培養下,透過個人的學習和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在工作中也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二、加強學習教育,提高了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

  近年來,幾位青年教師能夠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心參加我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業務活動;能夠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在個人工作和事業上,有追求、有理想,用心進取,腳踏實地,能夠按時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指導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透過群眾和分散學習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指導方式,讓各位教師熟悉並嚴格按照教學工作的有關規定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深刻認識到自身在提高教學質量中所擔負的使命和職責;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和依法辦學、依法治教的意識,杜絕教學活動中的違規行為。同時指導青年教師學習關於加強師德建設的有關檔案,學習媒體報導的師德高尚教師的典型事蹟,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高尚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三、鼓勵青年教師群眾備課,迅速提高整體素質

  群眾備課也是提高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僅能夠挖掘青年教師個人的潛能,又能充分發揮群體的作用。所以我要求青年教師用心參與群眾備課,大家群眾研究,在資源共享和智慧碰撞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以到達共同提高。

  1、要求青年教師在群眾備課前獨立備課,認真鑽研新課標、教學大綱、教材,研究教法學法,以現代教學觀念為指導,對授課資料進行科學地分析,從而確定授課資料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等。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學習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學習任務和鞏固練習。

  2、每次群眾備課時,師傅確定青年教師輪流作為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其他青年教師參與,就中心發言人設計的群眾備課方案的各項資料發表各自的獨到見解,決不當“聽客”和“看客”。鼓勵大家見仁見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學設計是否體現了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是否每個學習目標都有具體的操作活動;是否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是否落實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建構學習等的學習方式;是否體現了開放性思維訓練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等。課堂練習的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有基礎題和潛力題;是否關注了重點、難點、考點等。

  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髮展

  讓青年教師認識到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說、學生記;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了。要求他們務必轉換教師主角,從教材知識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為此,要他們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就應離開講桌,到學生群體中來,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一些、態度溫和一些、融洽一些,個性是班級的後進生,要他們在學生身邊多看一些,多關注一點、多指導一點,使學生學習情緒都會得到鼓勵。應對面來了解他們,和他們一齊研究,探討合作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用心性,給他們以良好的學習心理支援和思維上的點播。

  2、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此,師傅要求青年教師把課堂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更多的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讓他們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透過師生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討論,來經歷求知的探究和潛力全鍛鍊的過程。

  3、青年教師要歡迎學生個性的張揚,充分調動學生展示學習的個性,鼓勵學生敢於講話,敢於提問,敢於向老師質疑,敢於表達個人的見解,敢於評價教材資料和評價別人,敢於把自己獲得的有關資訊應用於學習之中。這樣調動學生是開發學生個性資源的基本表現,是教學方式轉變的一種表現。這全在於教師主角的轉換,從學生學習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而,引導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潛力。

  4、青年教師要注意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產生自己能學的意識並體會到資料和樂趣,讓學生在同夥伴們的討論、交流中,自己體會大家在一齊研究學習的樂趣和收穫,要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因而,青年教師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支點。第一個支點是解疑,給學生設疑點,且要求學生自我設疑點,並引導學生解決;第二個支點就應是目標點。要引導學生按教材的資料目標學習,也要求學生自己設立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選取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第三個支點是找推敲點、爭論點。第四個支點是找興奮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五、群眾聽課和互相聽課

  為了使青年教師儘快勝任教學工作,師傅要求他們每週至少群眾聽老教師包括我的課兩次和互相聽課若干次。對青年教師來說,堅持聽課,可使自己儘快成長,同時我還在以下方面指導他們:

  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對於青年教師來說,聽課時需要關注如下幾點:

  1、課的結構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新教師在聽課時,要看指導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

  2、重點難點的突破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否突破,標誌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聽課時要聽教師是怎樣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這些往往是他們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的所得。

  3、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一般說來,板書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增強直觀效果,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聽課時要注意結合教學資料,看教師媒體的選取、運用是否行之有效。

  4、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氛圍。這種氛圍如果是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所以在聽課時青年教師要關注授課教師是透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是以激情感染學生還是用親切的語言鼓舞學生,這些都是新教師聽課時需要個性注意的。

  5、關注學生的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青年教師就應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用心主動地提出問題;學生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讀書習慣、書寫習慣是否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潛力如何等。

  另外,要求他們在聽課之後就這節課展開討論,必須要做到各抒己見,直言不諱,肯定優點,並誠懇地提出不足之處和提出自己的推薦。之後要他們寫出反思和體會。這樣,他們透過群眾聽課和互相聽課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水平。

  近年來,幾位青年教師在學習基本理論及專業知識方面,一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沒有放鬆。例如:史運紅老師一向鑽研本學科教材,能獨立主講語文課程,並在師傅的帶領下指導學生學習。韓春香老師前兩年在師傅的指導下,參加全縣舉行的點名聽課活動中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了我校的青年教師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標誌著幾位年輕教師已經成長起來,正在成為我校教學和科研方面的骨幹力量。當然,這也與學校的人才政策、各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不驕不躁,繼續加倍努力,為我校的建設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篇二

  2019年7月16日17日這兩天,我參加了濰坊市教育局教科院在濰坊市北海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會議。會上,我們觀摩了王儷珺、王欣香等六位老師的展示課,並聽取了劉福香、王麗等四位教師的精彩講座。這些課與講座,浸潤著她們對語文執著研究的心血。通過本次的學習,不僅使我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認識,也為我在以後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一盞指明燈。下面就本次的培訓收穫略談一二。每當我看到在魚缸裡歡快遊動著的小魚,我便會想起爺爺對我的教誨,我深知,爺爺他對我的愛很深,很深……收穫一,走進繪本,迴歸生活。在這六節公開課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第一堂由奎文區德信現代學校的王儷珺執教的二年級《走進繪本》課。對於繪本,我只在電視中或圖書館裡見到過,但沒有想到它還能用於學生的學習教材。在課堂上,王老師能以繪本內容為載體,配以動情的音樂和教師生動的語言,將圖片、文字精美的融為一體,烘托造勢,營造出了一種濃濃的繪本故事的氛圍,讓孩子們全身心的完全沉浸在其中。一堂課下來,孩子們有的早已淚流滿面。她讓學生連貫的讀,對於情節的理解掌握有好處,深深的抓住孩子們的心,而王老師的設問、旁白也很有講究:在故事中,最感動你的是什麼?大樹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中,為什麼還會高興呢?每個同學的感悟都是不同的,卻又是真實的……如此深刻的思想教育,不但使孩子們深浸於愛的洗禮中,更讓聽課的老師感動、學習、思考。而這正是繪本的魅力所在。

  收穫二,寫字教學新感悟。會上,聽取了劉福香和王愛紅兩位老師關於寫字的講座後,可謂受益扉淺。對於寫字的訓練,我在課堂上也經常指導,可還是對孩子們的漢字書寫水平有所堪憂,聽完報告後,我才深知,原來寫字教學也是需要策略和方法的。寫字和寫字能力的培養,不光是一年級老師的專屬,它貫穿於整個語文學習階段。“師者,人之模也”,而一個語文教師的書寫水平對學生的寫字能力培養也會有積極的影響。都說,教師是學生的鏡子,每天孩子們有一半的時間與教師共度,教師的言行時刻左右著孩子的成長。作為教師許多重要知識都需要用文字表述在黑板上,作業本上,教師自己的書寫對學生而言無疑就是一塊無聲的樣板,俗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教師一手漂亮的好字必然對學生書寫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寫字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而普實的王老師正是如此做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每節語文課,她的字都端端正正的,這無疑給孩子們的練字起到一個榜樣效應。另外,練字過程是個循序漸進耐力持久的過程,並非一年級練好了就可以了,這就需要教師的策略了,王老師在講座中還談到要對學生的寫字水平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因為只有建立長效地評價機制,才會為學生的寫字過程樹立自信心,才會讓孩子愛上寫字,從而讓學生堅持下來,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能力。

  當然,王麗的識字教學與王麗傑的閱讀教師,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薛老師所說,這次培訓會,雖沒有名師大家的親臨,卻普實而深刻。這也正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的,它同樣帶給我沉甸甸的收穫,帶給我眾多的思考,作為一名年輕的語文教師,我會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在自身的課堂上去實踐研究,努力作有效教育改革的弄潮兒。

  篇三

  教育廳聘請了人教社初中語文教材編寫專家朱於國和唐建新教授為全省教研員和骨幹教師做專題培訓,並安排了已使用教材的部分地市進行了專項報告。旨在讓使用部編教材的教師全面瞭解與掌握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徵、結構特點以及各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提高教師實施新課標、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解決教師在部編教材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兩天的培訓內容充實,參訓後收穫頗豐。現將對新教材的認識整理如下:

  一、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

  一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整體規劃,有機滲透”。教材編寫實質上是國家行為,所以教材編寫立意要高,要立德樹人。

  二是接地氣,滿足一線需要,對教學弊病起糾偏作用。在確定編寫方案之前,編寫組對十多年來課程改革以及課程標準實施的得失狀況,進行了細緻的調查總結,但對於教學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問題,也注意“糾偏”。比如,現在語文教學普遍是兩多一少:精讀精講太多,反覆操練太多,學生讀書太少。新編語文教材注意到這個問題,採取了一些改進辦法。

  三是加強教材編寫的科學性。編寫組學習和繼承了以往教材編寫好的經驗,並借鑑國外先進做法,實行“編研結合”,還特別重視學界有關語文認知規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選擇、吸收和轉化,用來指導編寫。比如,新編一年級教材的識字課文就採納了北師大關於兒童字頻研究的成果,把兒童讀書最需要先認識的300個字,安排在教材中,努力體現教材編寫的科學性。整個編寫過程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編書。

  四是貼近當代學生生活,體現時代性。“部編本”語文教材在課文的選取、習題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等方面,努力切入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適應社會轉型和時代需求。比如,如何正確地認識和使用新媒體,如何過濾資訊,都在教材中有體現。

  二、關於框架體例

  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多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必要的梯度。“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即按照“內容主題”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佈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

  傳統文化篇目多了,很多經典課文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少了。

  三、關於選文

  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就是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初中古詩文選篇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四、關於知識體系

  這套教材注意重新確定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落實那些體現語文核心素養的知識點、能力點。

  近幾年的語文教學很活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尊重。但又出現另一趨向,就是知識體系被弱化。教材在知識體系的建構上,不敢理直氣壯地講語文知識,不敢放手設定基本能力的訓練,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不突出,也不成系列。

  “部編本”語文教材很重要的一點改進,就是讓課程內容目標體現的線索清晰,各個學段、年級、單元的教學要點清晰。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哪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現在不是強調“語文核心素養”嗎?“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已經在努力建構適合中小學的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但這是“隱在”的,不是“顯在”的,在教材的呈現和教學中並不刻意強調體系,防止過度的操練。

  五、關於課外閱讀

  部編教材對課外閱讀的舉措就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體制。初中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激發興趣,傳授方法,是“名著選讀”設定的改革方向。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都各有方法引導。多數課後思考題或拓展題,也都有課外閱讀的提示引導。這就把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制。

  這可能是一個突破,讓語文課更重視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包括課外閱讀,努力做到課標所要求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新教材雖然力圖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但也還需要老師們去“加碼”。我們採取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課外閱讀的文章。

  六、關於寫作

  部編教材在突出綜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寫作方法的引導。寫作方法和技能訓練的設計編排照顧到教學順序,讓老師能夠落實,克服隨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應試式的反覆操練。寫作課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簡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兩個學期一共12次寫作課,每個單元1次。分別是熱愛生活熱愛寫作,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發揮聯想與想象,寫出人物精神,學習抒情,抓住細節,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每次都突出一點,給予方法,又照顧全般。和以往教材比較,現在的編法是希望有一個系列,更能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也比較有“抓手”,比較方便教學實施。這次的教材培訓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從專家們的報告裡改變了自我認識,瞭解到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材的要點,而且在與各位老師共同學習中,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我相信,通過這次的活動,我們一定會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已的教學技能,將新教材的理念落實好,成為一名真正掌握了教學真諦的好老師!

  篇四

  國培彷彿一股清泉流進我乾涸的心靈,專家們的知識美和人性美時時撞擊我的心坎,潤澤我的心靈,回顧學習培訓,感受頗多。我決定細品所學,總結所得,把此次培訓的所學、所得用於現實識字寫字教學和作文寫作教學中。下面我就如何設計好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自己的心得:

  兒童步入小學就意味著閱讀成為學生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實現這一跨越必將對它們日後的閱讀,包括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等產生深刻的影響。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階段目標,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落實以下幾個方面的目標:

  第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第二,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切實過好認讀關,體會文中的感情和語氣。

  第三,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瞭解課文中的意思,並達到樂於與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

  第四,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詞句。

  要順利達到以下目標,我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一貫採取以下策略。

  一、加強認讀,逐步提高

  入學前學生的認識的字都很少,入學一段時間後,他們就逐漸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生字,從而為閱讀奠定了一點基礎。但由於低年級學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課文中沒有生字,好多學生也會一字一頓地讀,或者回讀,難形成連貫的語流。

  因此教師應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課堂上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可以採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多種方式。對於較難讀的句子,教師可示範甚至領讀。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習的經驗,切實過好認讀關,從一字一字地讀到以詞或以片語為單位進行閱讀。

  二、感受樂趣,啟發對話

  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加工處理課文的符號資訊,與課文和作者對話交流,受到課文豐富的影響。於是學生體會到閱讀可以跨越時空,將世界各地的風光盡收眼底,將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來,其樂無窮。漸漸地,這種閱讀的樂趣轉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進行實踐活動的原動力,是學生閱讀積極性的源泉。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然而文字畢竟是抽象,對初學兒童來說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藉助課文插圖、實物、音響手段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嚮往進入閱讀,啟發學生與文字對話。

  三、自主閱讀,感受語言

  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過程是在教育影響下與客體環境積極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又使體驗、感悟這種心智活動成為可能。因為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是閱讀行為的發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終決定著閱讀的目的、任務、方式和效果,所以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理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位置。

  總之,國培給了我一個極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也彌補了我以前認識上的不足,同時也促進了我的教育教學,對我的專業成長有很強的指引作用。

  國培,給我們中小學教師提供了一個特別好的學習交流平臺,我會以國培學習為契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篇五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師的業務素質,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根據我校師徒結對子協議,我校制定了《新教師培養方案》,對青年教師提出了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幾年下來,《新教師培養方案》得到了認真貫徹和執行,青年教師培養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一、青年教師培養的執行狀況

  為了把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真正做到實處,我校為每一位青年教師確定了一名老教師擔當其師傅,由師傅具體負責其培養工作。按照我校要求,青年教師務必完成必須數量的教學工作量,務必完成必須數量的教學論文或教學、科研課題等。一般狀況下,青年教師務必在每學期末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狀況寫出書面總結,然後理解師傅和學校的共同考核。對於培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指正。幾年來,由於師傅負責,方法得當,措施到位,其效果良好。

  近幾年來,幾位青年教師在各自指導教師的培養下,透過個人的學習和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在工作中也都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二、加強學習教育,提高了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

  近年來,幾位青年教師能夠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心參加我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業務活動;能夠做到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在個人工作和事業上,有追求、有理想,用心進取,腳踏實地,能夠按時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指導青年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法”、“教師法”,透過群眾和分散學習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指導方式,讓各位教師熟悉並嚴格按照教學工作的有關規定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深刻認識到自身在提高教學質量中所擔負的使命和職責;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和依法辦學、依法治教的意識,杜絕教學活動中的違規行為。同時指導青年教師學習關於加強師德建設的有關檔案,學習媒體報導的師德高尚教師的典型事蹟,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高尚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而做到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三、鼓勵青年教師群眾備課,迅速提高整體素質

  群眾備課也是提高青年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僅能夠挖掘青年教師個人的潛能,又能充分發揮群體的作用。所以我要求青年教師用心參與群眾備課,大家群眾研究,在資源共享和智慧碰撞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以到達共同提高。

  1、要求青年教師在群眾備課前獨立備課,認真鑽研新課標、教學大綱、教材,研究教法學法,以現代教學觀念為指導,對授課資料進行科學地分析,從而確定授課資料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等。並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學習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的學習任務和鞏固練習。

  2、每次群眾備課時,師傅確定青年教師輪流作為中心發言人進行說課。其他青年教師參與,就中心發言人設計的群眾備課方案的各項資料發表各自的獨到見解,決不當“聽客”和“看客”。鼓勵大家見仁見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教學設計是否體現了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是否每個學習目標都有具體的操作活動;是否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是否落實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建構學習等的學習方式;是否體現了開放性思維訓練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等。課堂練習的設計是否有針對性;是否有基礎題和潛力題;是否關注了重點、難點、考點等。

  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髮展

  讓青年教師認識到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說、學生記;老師寫、學生抄;老師做、學生看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適應當前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了。要求他們務必轉換教師主角,從教材知識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為此,要他們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就應離開講桌,到學生群體中來,和學生的距離更近一些、態度溫和一些、融洽一些,個性是班級的後進生,要他們在學生身邊多看一些,多關注一點、多指導一點,使學生學習情緒都會得到鼓勵。應對面來了解他們,和他們一齊研究,探討合作學習,調動他們的學習用心性,給他們以良好的學習心理支援和思維上的點播。

  2、學生是課堂的中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此,師傅要求青年教師把課堂的學習時間和空間更多的還給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探究。讓他們引導學生更多的參與學習、體驗學習、探究學習,透過師生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討論,來經歷求知的探究和潛力全鍛鍊的過程。

  3、青年教師要歡迎學生個性的張揚,充分調動學生展示學習的個性,鼓勵學生敢於講話,敢於提問,敢於向老師質疑,敢於表達個人的見解,敢於評價教材資料和評價別人,敢於把自己獲得的有關資訊應用於學習之中。這樣調動學生是開發學生個性資源的基本表現,是教學方式轉變的一種表現。這全在於教師主角的轉換,從學生學習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從而,引導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潛力。

  4、青年教師要注意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產生自己能學的意識並體會到資料和樂趣,讓學生在同夥伴們的討論、交流中,自己體會大家在一齊研究學習的樂趣和收穫,要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因而,青年教師要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支點。第一個支點是解疑,給學生設疑點,且要求學生自我設疑點,並引導學生解決;第二個支點就應是目標點。要引導學生按教材的資料目標學習,也要求學生自己設立學習目標,讓學生自己選取要完成哪些學習任務。第三個支點是找推敲點、爭論點。第四個支點是找興奮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五、群眾聽課和互相聽課

  為了使青年教師儘快勝任教學工作,師傅要求他們每週至少群眾聽老教師包括我的課兩次和互相聽課若干次。對青年教師來說,堅持聽課,可使自己儘快成長,同時我還在以下方面指導他們:

  聽一節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對於青年教師來說,聽課時需要關注如下幾點:

  1、課的結構課的結構是指課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型不同,課的結構也不同。新教師在聽課時,要看指導教師是怎樣安排課堂結構的。

  2、重點難點的突破一節課的重點難點能否突破,標誌著這節課的成功與否。聽課時要聽教師是怎樣化難為易,突破難點,突出重點的,這些往往是他們積累多年教學經驗的所得。

  3、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一般說來,板書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增強直觀效果,同時也有利於引導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媒體是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聽課時要注意結合教學資料,看教師媒體的選取、運用是否行之有效。

  4、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景氛圍。這種氛圍如果是和諧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樹立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所以在聽課時青年教師要關注授課教師是透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用心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是以熱情感染學生還是用親切的語言鼓舞學生,這些都是新教師聽課時需要個性注意的。

  5、關注學生的學對於學生的學習活動,青年教師就應關注: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心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活動中學生經常做出怎樣的情緒反應;學生是否樂於參與思考、討論、爭辯、動手操作;學生是否經常用心主動地提出問題;學生活動的時間是否充裕得當;學生自學習慣、讀書習慣、書寫習慣是否養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潛力如何等。

  另外,要求他們在聽課之後就這節課展開討論,必須要做到各抒己見,直言不諱,肯定優點,並誠懇地提出不足之處和提出自己的推薦。之後要他們寫出反思和體會。這樣,他們透過群眾聽課和互相聽課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教學水平。

  近年來,幾位青年教師在學習基本理論及專業知識方面,一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始終沒有放鬆。例如:史運紅老師一向鑽研本學科教材,能獨立主講語文課程,並在師傅的帶領下指導學生學習。韓春香老師前兩年在師傅的指導下,參加全縣舉行的點名聽課活動中獲得了良好的成績。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了我校的青年教師培養取得了明顯成效,標誌著幾位年輕教師已經成長起來,正在成為我校教學和科研方面的骨幹力量。當然,這也與學校的人才政策、各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不驕不躁,繼續加倍努力,為我校的建設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