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五篇

  教育觀念的問題,長期教育實踐中,忽視或輕視體育的行為、觀念、思想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影響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到體育教師探討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教師只能從形式上去“包裝”。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一

  這次前往__中學考察學習過程中,我聽取了分管德育的副校長的介紹,更加深刻的認識了班主任工作重要性。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有好的師德,師德的核心是愛崗敬業,要有熱愛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就應具有堅定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要具有“三無”精神,也就是無己、無利、無名。不能見異思遷,更不能唯利是圖。同時老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教師的工作和服務物件就是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於傾聽學生的意見,發揚教育民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活動協調一致,大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無論在教學、教育方面都要做學生的表率,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懂得“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在言論、行為、生活作風、思想意識等各個方面都要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時時刻刻明確自己的責任,做學生的楷模。“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培養他們的品德,社會主義教育更應當重視教書育人,要切實做到寓思想教育於各科教育和校內外活動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學的人生觀,努力使他們成為合格人才。

  其次,班主任工作要處理好師生關係,師生關係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對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決定的作用。因此,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實現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能否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學生能否全面、主動地發展,最終完成學習任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關係是否良好。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造就人。現代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師生關係和諧健康,學生才會樂於接受教育。

  所以作為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型別的學生,就必須端正思想,正確認識學生,研究學生,要用“心”去教育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接收教師的教育,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現代素質教育模式下班主任角色的定位,應該是最具親和力的,他必須將自己融入於管理之中,在團體中發生作用。其能力指向所導致的管理模式應該是人性管理,心理管理而非機械管理。同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強烈的目的性教育,又將人性化注入管理之中,使教育面向社會、面向未來,其協調因素必將使現代班主任的素質在班級管理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

  總之,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領導者,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指導學生健康成長的導師,從心理品質上講,學生的課屬性很強,班主任的健康心態可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髮展,班主任要以自身良好的心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教師,我們應用我們的愛去關懷學生,用友誼去親近學生,讓我們的愛衝破極限,撒向班中的每一名學生,讓師生間的友誼培育出人世間的最美的花朵。

  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二

  暑期,全體英語教師很榮幸的獲得了這次寶貴的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機會,參加了這次培訓班的學習。我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在英語上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昇華自我。此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給了我教學上很大的幫助,聽了駱老師的理論指導,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讓理論聯絡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重新認識了自我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英語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英語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英語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英語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聽駱老師的一些教學技能,我對英語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英語課以語言物件,強調以任務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這個就是知識點。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體驗成功和培養自信;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能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給英語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質的飛躍

  聽了駱老師的指導後,我才知道遊戲設計環節中要設計出高層次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能通過遊戲,學到實質的東西。語言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的活動中才會發生。通過教師的精心講解,讓我瞭解瞭如何較好的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的教學,我們的英語教學法讓學生有較沉重的壓力,而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駱老師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不願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有安全的語言環境。強調詞彙和語法知識使教師經常當眾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很尷尬,長此以往,學生就不願當眾用英語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語言環境。在安全的語言環境,教師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是詞彙和語法的正確性。利用自我糾錯能力,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聽說能力了。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四、對教材的把握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作為一線教師,我知道了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不泛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主體等,但我覺得關鍵還有對教材的把握,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課標可刪可增,另外要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說在課堂中,pairwork和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勇於張口,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英語課堂。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深切的體會到“英語的工具性”的重要性。語言是一個載體,是一種工具。它的目的是交流。要想熟練的使用這個工具來達到交流的目的,它就應該是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綜合,最後以“說”的形式呈現出來。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迫於生學壓力和各種考試的檢測手段以及教學條件的限制,有些時候,我們難免做得有些本末倒置,把大量精力放在閱讀寫作等技能的訓練上,而忽視了“說”這個語言最基本的技能,忽視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從而把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因而,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知識潛能,改變“單調壓抑”的課堂模式,向英語口語化的課堂邁進,向充分互動的課堂邁進。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自哪裡?來自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來自我們的不斷髮展的教育實踐,來自我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學習,來自我們永不停息、充滿愛的心靈深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多用在實際教學中去,力爭使自己和學生共同進步,為英語教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三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而班主任的成長,更離不開學習。星期天,本人有幸外出參加了班主任培訓。在培訓期間,我認真聽取了來自各地的優秀班主任的講座。講座從班級管理、學生幹部培養、學生心理等方面分別對班主任工作進行科學分析,告訴我們作為班主任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

  班主任的地位在學生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班主任的話對學生是最具有號召力的。在眾多任課教師中,學生對班主任老師是最崇拜的、最信賴的。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工作方法,並且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通過這次培訓,學習專家老師的先進經驗,我深深感到活學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能使我們的工作更輕鬆有效。下面我談談參加這次培訓的體會:

  一、要實現角色轉變,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學習夥伴,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培訓會上,張萬國老師以他風趣幽默的談話方式,結合他新學期創新班級的建立過程,向我們闡述了他如何幫助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高中規劃目標、每學年、每學期的規劃,並且讓學生每日反省,填寫反思卡,對當天的事情做簡單有效的記錄。

  二、要善於激勵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好學生都是誇出來的,一句“你真棒!”是一把開啟學生自信的金鑰匙。聽了講座後,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賞識教育對於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數子一過,不如獎其一功。”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最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們不經常責備和批評學生,要貫徹獎勵為主,懲罰為輔的正面教育原則,如果一個班級受到表揚多,則這個班級學生思想品德、紀律、成績就會越來越好,因為表揚使學生揚長避短,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相反如果一個班級經常受到批評,便會失去信心,就會使他們自暴自棄,很難進步。

  三、班主任要討學生的喜歡

  班主任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在_老師的演講中,開學新生報到的獨特方式,以及每人一封信的創新做法,讓每個孩子都喜歡上了這個沒見面的班主任。他還設計了各種拓展訓練,在訓練中給與學生各種積極的暗示,與學生談心交流消除了學生心裡對班主任的隔閡,贏得了學生的歡迎與信任。

  培訓雖然是短暫的,但留給我更多的是思考。今後我將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工作中去,真正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新型魅力的班主任。

  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四

  為期5天的英語培訓即將落下帷幕,在這緊張、充實而又快樂的5天裡,我感受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培訓的內容給了我教學上很大的幫助,聽了的宋立澤和鄭嵐峰的理論指導,也觀一些教學例項,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讓理論聯絡了實際,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老師所講的內容。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重新認識了自我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英語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英語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在英語的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把英語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英語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聽鄭嵐峰教師講的一些教學技能及他課堂教學的一些經驗和感悟,我對英語課堂教學也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英語課以語言為物件,強調以任務入手,放眼看周圍世界,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這個就是知識點。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體驗成功和培養自信;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能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英語教師應具備的聽、說、讀、寫、譯的教學技能,給英語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這次基礎知識專業的培訓對我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收穫。語音、聽力、口語、寫作對我的英語水平有了一個很大的促進。尤其是鄭嵐峰老師的語音課,由原來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到現在基本標準,且較清楚地瞭解如何教學生的英語發音,真是大有收穫。語言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的活動中才會發生。通過專家教師的精心講解,讓我瞭解瞭如何較好的進行英語的聽、說、讀、寫的教學,我們的英語教學法讓學生有較沉重的壓力,而不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優秀教師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不願開口說英語是因為沒有安全的語言環境。強調詞彙和語法知識使教師經常當眾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很尷尬,長此以往,學生就不願當眾用英語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語言環境。在安全的語言環境,教師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是詞彙和語法的正確性。利用自我糾錯能力,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聽說能力了。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四、對教材的把握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

  作為一線教師,我知道了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不泛包括師生互動,學生主體等,但我覺得關鍵還有對教材的把握,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課標可刪可增,另外要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說在課堂中,pairwork和groupwork部分不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勇於張口,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英語課堂。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通過這次培訓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非常感謝教育局領導能給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我會加倍努力,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勤于思考,善於分析,儘早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有關教師培訓個人體驗五

  近期,通過外出學習,使我受益匪淺,令我豁然開朗。從精彩的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的到更新。下面就通過我的學習獲得的三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通過聽課,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的交往狀態,思維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的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

  師生、生生沒有真正的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應當創設情景,巧妙的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知識衝突,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的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再見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展開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課堂,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的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匯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蘊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