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範文

  說到教育孩子家長們的話就多了,教育孩子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最大的煩惱。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一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 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碗說。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麵註冊了商標。“不後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後一遍。 “不後悔!”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後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父親碗裡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父親指著碗裡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兒子一臉無奈。

  在一個週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情景再現,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不後悔?”父親問。 “不後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父親指著蛋說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第三次,已過數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的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麵很快見底。兒子意外發現自己碗裡也藏著蛋。 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兒子兩歲。某日,頭撞桌角,長一包,大哭一分鐘不止,我走向桌子,大聲問:“桌子呀,是誰把你撞疼了?哭得這麼傷心?”兒子止哭,淚眼看我。我撫桌,衝兒子問: “誰呀?誰撞疼了桌子?” “我,爸爸,我撞的!” “哦,是你撞的,那還不快向桌子鞠個躬,說對不起!” 兒子含淚,鞠躬,說:“對不起”。

  自此,兒子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兒子三歲。無故大哭,我問:“咋了,哪不舒服?” “沒有不舒服。”“那為什麼哭!” “就是要哭!”明顯撒嬌。 “好吧,你要哭我們都沒意見,可是你在這兒子哭不合適,會打擾我們說話的,爸爸給你找個地方,你一個人好好哭,哭夠了再叫我們。”說完將兒子關進了洗手間:“哭完了敲門。” 2分鐘,兒子拍門:“爸爸,爸爸,我哭完了!”。 “好,哭完了?哭完了就出來吧。”至今,兒子18歲,仍未學會操縱和遷怒!

  兒子5歲。傍晚,牽兒子散步經小橋,橋下碧水見底,暗流洶湧。兒子仰頭看我: “爸爸,小河好美,我想跳下去游泳。”我一愣: “好吧,爸爸跟你一起跳。不過我們先回家,換下衣服。”回,兒子換衣畢,見一盆水在面前,困惑。 “兒子,下水游泳得把臉埋進水裡,這你懂吧?”兒子點頭。 “那我們現在就先練習一下,看看你能埋多久。”我看錶。 “好!”兒子把臉埋進水裡,豪氣沖天,僅10秒: “呸呸,爸爸,嗆水了,好難受。”“是嗎?等等跳到河裡,可能會更難受些。” “爸爸,我們可以不去跳嗎?” “好吧,不去就不去了。”從此,兒子學會了謹慎而不冒失,三思而後行。

  兒子6歲,好吃。某晚,放學經麥當勞,駐足:“爸爸,麥當勞!”垂涎欲滴。“嗯,麥當勞,想吃?”“想吃!”“兒子,一個人想吃就吃呢,叫狗熊;想吃而能不吃呢,叫英雄。”接著問:“兒子,你要做英雄呢還是做狗熊?”“爸爸,我當然要做英雄!”“好!那英雄想吃麥當勞時會怎樣呢?”“能不吃!”很堅定! “太棒了,英雄!回家吧。”兒子流著口水,隨我回。從此,兒子學會了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經得起誘惑。

  兒子8歲,頑皮,與大同學打架。傷痕累累,回,大哭不止。 “委屈?” “委屈!”兒子泣答。 “憤怒?” “憤怒!”兒子嚎啕。 “你打算怎麼辦?”再問,“需要爸爸為你做點什麼? ”“爸爸,我要找塊磚頭,明天從背後去砸他!”“嗯,我看行!爸爸明天為你準備磚頭。”繼續問,“還有呢?” “爸爸,你給我弄把刀,我明天從背後去捅他!” “好!這個更解氣,爸爸這就去準備一下。”我上樓,兒子漸平靜。約20分鐘,我從樓上搬一大堆衣服及棉被。“兒子,你決定了嗎?是用磚頭,還是用刀呀?” “但是,爸爸,你搬那麼多衣服被子幹嗎?”兒子困惑。“兒子,是這樣的:如果你用磚頭砸他,那麼警察就會把我們帶走,在監獄裡大概只要住一個月,我們就帶些短衣薄被就可以;如果你用刀子捅他,那麼我們在監獄裡至少3年回不來,我們可要多帶些衣服被子,四季都要帶齊?” “所以,兒子子你決定了嗎?爸爸願意支援你!” “要這樣?”兒子驚愕。 “是這樣的,法律是這樣規定的!”我趁機普法。 “爸爸,那我們就不幹了吧?”“兒子,你不是很憤怒嗎?” “嗨嗨,爸爸,我已經不憤怒了,其實我也有錯。”兒子臉紅。“好,爸爸支援你!”自此,兒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

  兒子9歲,四年級,數學不及格,悶悶不樂。 “怎麼了?考試不及格,還給我們臉色。” “因為數學老師很討厭,她的課不愛聽。”理直氣壯。 “哦,怎麼個討厭法?”我很感興趣。兒子說了很多,“總之她也不喜歡我。”“哦,別人喜歡你,你就喜歡她;別人不喜歡你,你就討厭她。這說明你是個主動的人還是被動的人?”“是個被動的人!”兒子回答。 “是強者,還是弱者?是大人,還是小人?”繼續問。 “是弱者,是小人!”兒子怯怯。“那你要做大人,還是小人?” “做大人!爸爸,我知道了:無論老師喜不喜歡我,我都可以去喜歡她,尊敬她,主動影響她,做一個強者。”翌日,開心上學,數學從此優秀,並知道了何為大人,何為小人。

  兒子10歲,玩遊戲。妻屢教,子不改。 “兒子,聽說你每天玩這個?”我指著電腦。 “嗯。”承認,低頭!“每次玩完之後,什麼感受?” “茫然,空虛,沒勁,自責,看不起自已。” “那為什麼還玩呢?把持不住自己,是不?”“是的,爸爸。”兒子很無助。“好!爸爸幫助你!”我搬來電腦,給兒子一小錘,“兒子,砸了它!”“爸爸!”兒子驚愕! “砸了它,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了兒子!” 兒子流淚,親手砸了電腦! 從此,兒子懂得了什麼叫原則。 昔孟母 ,擇鄰處,子不學 ,斷機杼。

  兒子11歲。我與妻久居異鄉,每日致電老母親,問候。一日,兒子接電話: “爸爸,您好!”很興奮! “嗯,好!奶奶呢?請奶奶聽電話。”“爸爸,你為什麼每天只給奶奶打電話呀?” “這有什麼好奇怪?因為那是我媽!”“那我呢?我也想你們!” “你找你媽去呀!” “哦!” 從此,妻每天6點,能接到兒子子問候,風雨無阻,至今已8年!

  兒子12歲,六年級,作業繁重,情緒焦躁。傍晚,兒子放學歸,剛進門。 “臭小子,你昨天是不是把我的盤子打破了?”我妹妹開始發難。“沒有呀,姑姑,我沒有!”一臉困惑。 “我看見你打的,還耍賴!”我母親又鐵證如山。“我沒有呀!你們冤枉我。”大哭,躺地,情緒爆發約5分鐘,我從房間出,厲聲道:“咋了?在這裡發瘋!”“爸爸,姑姑和奶奶冤枉我!”“冤枉?冤枉你又咋樣!冤枉你就躺下了?沒出息!你是不是男子漢?” 兒子止哭,站起,低頭: “爸爸,她們冤枉我。”“男子漢大丈夫,就算天塌下來,也不能躺下!何況一個小小的盤子?沒出息!”我繼續,“人這一輩子,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被冤枉、汙衊、背叛、出賣,你就趴下了?那是孬種!” 兒子挺腰,抬頭: “爸爸,我懂了,現在我該怎麼辦?” “現在?問問你自已,你有很多時間嗎?”“沒有,很多作業要做。”“那還不去做作業!記住,哪怕山崩地裂,不理它,先做好自己的事!”兒子提起書包,向奶奶,姑姑行禮,從容走進書房。 我們仨會心一笑。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兒子,當你長大後,看到這幅對子時,或許,你會想起今天,想起奶奶,想起姑姑,想起爸爸的良苦用心!

  兒子13歲,初一,成績一般。某日突然問: “爸爸,讀書有用嗎?考試成績有用嗎? ”“為什麼問這個?”我一怔。 “這幾天,家裡來了很多叔叔阿姨,你總跟他們講現代教育是5000年來最糟糕的教育。”哈,兒子旁聽了我與朋友們的高談闊論。 “沒錯呀,讀書、考試確實沒啥用。” “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讀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呢?”“那是因為你還小,先搞些沒有用的東西,試試你的本事。如果你連這些沒用的東西都做不好,那長大以後,有用的東西也肯定搞不好。所以,讀書雖然沒有用,但你還是要去讀好它。”“哦,爸爸,我有本事把書讀好!”從此,兒子成績優秀。 兒子, 其實人生也是虛幻不實的,但日子還得認真過,以假修真的中道精神需要我們一生去體會。

  兒子13歲半,走親戚歸。一身名牌,髮型前衛,得意洋洋: “媽媽,我帥嗎?二伯伯家哥哥給的衣服、鞋子,XX牌子的,很貴的;奶奶,你看我的頭髮,哥哥帶我去剪的,前面特別長,哈哈,酷不酷?”象一隻蝴蝶,滿屋子飛。我視而不見。兩日後,兒子在鏡前,自我陶醉。我悄然,立其身後:“累不累呀,兒子?” “爸爸,嚇我一跳!” “哈哈,累不累,時刻有牽掛;老擔心,總有不妥當;總猜測,別人怎麼想。何苦來哉,大活人,受衣冠鬚髮之累,愚呀愚,痴呀痴。”“爸爸,取笑我。”兒子臉紅。 “爸爸還你輕鬆自在,怎樣?” “嗯。”換上校服,酷發落地,“爸爸,好輕鬆,好踏實!”從此,兒子知道了何為美,何為醜。轉自:zuihao8888

  兒子14歲,初二。一日回,悶悶不樂。 “咋了?有心事?說來聽聽。” “沒啥事。只是很奇怪,最近有兩同學,平時關係還挺好,可這幾天,在校群裡,公然汙衊攻擊我。”“呵,你受傷了?” “這倒沒有,爸爸,我不解的是,我沒得罪他們呀,我最近挺好的呀!” 兒子眼神裡,閃過一絲得意。“你挺好的?來,說說你有多好。”“這學期成績進入了前5名,作文比賽一等獎,演講比賽第一名,籃球比賽團隊冠軍,個人被評為十佳運動員,優秀班幹部。”“停,兒子,你在找死!”我手心出汗,有點失控。 “咋了,爸爸?”“兒子,你犯了人生之大忌!爸爸這半輩子,還從來沒見過笨死的,但見了太多能死的。人的災難,不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拿多了什麼。兒子,你拿多了,拿多了榮譽。”“那怎麼辦?爸爸。”“至少在一年內,禁止一切比賽,禁止任何評選;這叫雙禁。人要有能力優秀,更要有能力讓別人優秀!榮譽就象玫瑰,看著美麗,拿著扎手。”“一年啊,別的都可以,就是籃球?” “好,球禁兩個月!”兒子接受。 老子曰,不敢為天下先。譽滿天下者,必毀滿天下。

  兒子十四歲半,雙禁兩月,回。“爸爸,雙禁以後,同學關係融洽了許多,可還是有議論。” “議論啥?”“很多老師同學都認為我這樣,太消極,不進取。” “哈哈,做人當然要積極,關鍵是積極索取,還是積極付出;是積極競爭,還是積極謙讓。”“什麼都謙讓嗎?”“是的,都可讓,名、利、權皆可讓;只有一樣東西絕對不讓。” “啥?” “當仁不讓!” “???” “也就是:沒人掃地時,你不讓;同學生病時,你不讓;別人需要幫助時,你不讓;國家危難之時,你不讓;凡大仁大義之事,決不退讓。”“當仁不讓!我懂了,這才叫積極進取!”灑掃,應對,進退,此乃立身之本。

  兒子15歲,暑假。我受邀參會,攜兒子同往。 一路上,兒子神色焦慮忐忑。晚,賓客散,問: “兒子,你咋了,不舒服?” “沒有,爸爸,只是有點不安。”“不安?”“嗯,今早出門:乘飛機,頭等倉;下飛機,大賓士;住賓館,總統套,記得了靜師父跟我說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我一時無語。 “爸爸,您為眾生勞頓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們這樣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還是個學生,還沒為社會作過任何貢獻,享受這樣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後恐有災殃。”“兒子,爸爸太高興了!”我激動,摸了摸兒子子的頭,“爸爸放心了,長大了!憑你這番話,你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的災禍!”我太高興,高興得流淚: “兒子,這樣: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請做義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這下我可以睡個踏實覺了。”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

  兒子十五歲半,成績優秀,考入重點高中。某日,家來閒人,唆老母親給老師送紅包。母心動。“奶奶,聽說您要給我老師送紅包?” “是呀。聽說現在興這個,對老師都有禮數。” “禮數?沒聽說過!” “你小孩不懂的,你爸媽不在家,奶奶作主,咱可不能失了禮。”“奶奶,您真的要送?”“那還有假,紅包都準備了,明天奶奶親自去。” “奶奶,如果您明天真的送去,我就不去上學了,您這樣做,對我們老師是一種汙辱,他不會收的,到時,只會讓我很丟人,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來。”“這小子,不聽話,奶奶是為你好,怕你吃虧。”有點生氣。 “奶奶,我知道您疼我。可您要相信我,相信您孫兒子有實力,不送禮,老師一樣喜歡我。” 老母親被孫兒子的豪氣逗樂了。後,說起此事,我偷偷誇獎了兒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已!君子,當光明磊落!

  16歲,高一。學業繁重,週日歸。 “爸爸,我想辭去學校廣播部部長的職務。” “為什麼?”“高中學生,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考上名校,大多不願意承擔公共事務。而我呢,又當班長,又當團幹部,尤其是廣播部的工作特別繁瑣,我又是負責人,在同學們看來很傻冒。”“這份工作重要嗎?” “很重要,學校裡沒有電視,不能上網,還不能隨便走出校門,所以,廣播是近萬名學生,瞭解時事,放鬆身心的幾乎唯一渠道。” “那你不幹了,有合適的人願意幹嗎?”“暫時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比較合適。” “那就得當仁不讓,要做一個講義氣的人。” “可是,爸爸,這樣會佔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成績!” “是嗎?假如,家人都病了,你只能有其他同學一半的時間去投入學習,怎麼辦?”“我會嚴謹地安排好時間,提升專注度,提高學習效率。” “哈哈,為了讓你成為這樣的人,爸爸和媽媽都願意去生病。” “不要!爸爸,兒子懂了,謝謝廣播部的這份工作,謝謝老師。”兒子,顧此失彼的時空對立觀念,是愚人們的永遠藉口。許多人:工作時,說家庭影響了事業;在家時,說事業耽誤了親情;這是無恥之徒。人這一生,父母、老婆、孩子、朋友、上司,眾生都要照顧好,這是一種智慧和力量。“哦,吃飯了。吃完飯,去幫姑姑洗碗。” “好的,爸爸,家務也要做好!”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兒子十六歲半,情竇開。妻告我,兒子喜歡上一女同學。“兒子,過來一下。” “哦,爸爸,有事嗎?” “最近,我瞧你,似喜忽憂,神色不定,有心事?” 低頭,坦白,臉紅。 “哈,這是好事,說明我兒子對人有興趣,取向正常,爸爸放心了。”“爸爸?”“現在很多孩子,對人沒興趣,只對電腦有興趣;對異性沒興趣,而對同性有興趣。如果這樣,爸爸就得在祖宗面前羞愧而死,呵呵。”“哈哈,爸爸,我以為您會罵我呢,糾結了很多天。”兒子也樂了,一下放鬆了。“兒子,爸爸考考你。” “嗯,請出題。”“何為禮?” “簡單講,禮就是人與人及人與天地萬物間的最合理的關係。” “說得好!那麼,你跟那個女同學是什麼關係?”“同學關係呀!” “好,同學關係!那麼,保持著同學關係就叫合禮,僭越了這個關係就叫非禮。這個道理懂嗎,兒子?” “懂,爸爸。從六歲讀經,已經10年,這個道理不懂,怎麼對得起爸爸和媽媽的苦心教誨。” “只是懂還不夠,怎樣才能做到?”語氣嚴厲。“克已復禮,爸爸!”語氣莊嚴。 從此,兒子順利度過了“青春期”。

  二

  以色列教育孩子的方法

  1992 年,當我輾轉回到以色列的時候,13歲的老大、12歲的老二和10歲的小女兒都還暫時留在中國。選擇在那時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窮途末路:我的父親是猶太人,二戰時逃亡到上海,並在那裡生下了我。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拋棄了我們,12歲那年父親去世,我就成了孤兒。長大後,我在上海銅廠當體力女工。結婚生下 3個孩子後,丈夫離我們而去。留在上海,滿眼都是痛苦的回憶。正好那時中以正式建交,懷著一種逃避的心情,我成為了第一批迴到以色列的猶太後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難許多。我不懂得那裡的語言父親教的古希伯萊語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 ,不懂得移民優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筆安家費,在特拉維夫的大街上,我壓根不知道怎樣才能生存下去。

  我從上海帶去的積蓄只能維持3個月的生活開支,我必須找到賺錢的辦法,還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邊。我苦攻希伯萊語,學最基本的生活語言,然後,我在路邊擺了個投資最小的小攤賣春捲。

  以色列的官方貨幣是謝克爾,1謝克爾兌換人民幣2塊錢,更小的幣值是雅戈洛,1謝克爾等於100雅戈洛。我的春捲小攤,每天能賺到十來個謝克爾。

  孩子們初到以色列的時候,受到了不少鄰居們的責難。以前在國內時,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到了以色列以後,我依舊做著我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我把孩子們送去學校讀書,他們上學的時候我賣春捲。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他們就來春捲攤,我停止營業,在小爐子上面給他們做餛飩下麵條。

  一天,當3個孩子圍坐在小爐子旁邊等我做飯的時候,鄰居過來訓斥老大:"你已經是大孩子了,你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在這裡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我:"不要把那種落後的中國式教育帶到以色列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鄰居的話很傷人,我和老大都很難受,回家後,我安慰老大:"沒事的,媽媽能撐住,我喜歡照顧你們。"可是,老大說:"也許,她說得沒錯。媽媽,讓我試著去照顧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禱日,孩子們中午就放學了。來到我的小攤,老大坐在我旁邊,學著我的樣子把打好的春捲皮包上餡,捲成成品,然後入油鍋去炸。他的動作一開始有些笨拙,但是後來越來越熟練……

  老大身上的轉變大得連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幫我做春捲,他還提出由他們帶做好的春捲去學校賣給同學。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帶20個春捲去學校,放學回來的時候,會把每人10謝克爾的賣春捲收入全部上交給我。我覺得很心酸,讓他們小小年齡就要擔起生活的擔子。可是,他們沒有表現出我想像的那種委屈,他們說他們慢慢開始喜歡這種賺錢的感覺了。

  鄰居太太經常來跟我聊天,告訴我正規的猶太家庭應該如何運作,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猶太人從來不覺得賺錢是一個需要到達一定年齡才能開展的活動,與中國的"教育從娃娃抓起"一樣,他們始終覺得" 賺錢從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鄰居太太告訴我,在猶太家庭裡,孩子們沒有免費的食物和照顧,任何東西都是有價格的,每個孩子都必須學會賺錢,才能獲得自己需要的一切。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手段比較殘酷,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但是,孩子們在學校也被灌輸著這樣的理念。他們比我更容易地接受了這種猶太法則。於是,我決定改變以前在國內對孩子們的習慣,試著培養他們成為猶太人。

  首先,我們家確立了 有償生活機制 ,家裡的任何東西都不再無償使用,包括我這個母親提供的餐食和服務。在家吃一頓飯,需要支付給我100雅戈洛的成本費用,洗一次衣服需要支付 50雅戈洛……在收取費用的同時,我給予他們賺錢的機會,我以每個春捲30雅戈洛的價錢批發給他們,他們帶到學校後,可以自行加價出售,利潤部分可自由支配。

  第一天下午回來以後,我得知3個孩子賣春捲的方式竟然截然不同: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 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有 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嘗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 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10份,他接待了200個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1500 雅戈洛。

  除了老三的方法在我意料以內之外,老大和老二的經營方式都超出了我的想像。我真的沒有料到,只在短短數日之間,以前只會黏著我撒嬌的孩子就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他們的學業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為了琢磨出更多更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很努力地去學習和思考——老師授課的內容很對他們胃口,因為沒有奉獻精神之類的說教。 老師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當遭到異教徒的襲擊,必須逃命的時候,你會帶著什麼逃走?"對於這個問題,回答"錢"或"寶石"是不對的。這是因為,無論是錢還是寶石,一旦被奪走就會完全失去。正確的答案是"教育"。與財物不同,只要人活著,教育就不可能被別人奪走。他們很讚賞老師說的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想將來成為富翁,就學好眼前的東西,它們將來都會大有用處的… …"

  當老大在法律課上學習了移民法後,他告訴我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應該可以去移民局領取安家費。我半信半疑去了,結果一下領回了6000謝克爾的安家費,這對我們一家來說可是一筆了不得的財產。然後,老大跟我說因為他給我提供了資訊,我應該付給他10%的酬金。我猶豫很久,終於決定把 600謝克爾這筆大錢給他,他拿到錢後,給我和弟弟妹妹都買了很漂亮的禮物,剩下的錢,他說他會拿去變成更多的錢。   老大用這筆酬金郵購了一批在國內很便宜的文具,然後去學校進行售賣,利潤再投入繼續進貨, 1年以後,他戶頭上的金額就已經超過了2000謝克爾。

  儘管老大很會賺錢,但在實際上,老二比他更能領會猶太法則的精髓—— 猶太人共同的一點是,從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錢的行業,從事其他人不做的、無須花錢和投資的工作。當老大在利用國內的資源賺錢的時候,老二也在如此做著,不過,他賺的是不需要成本的精神領域的利潤——老二以他14歲的年齡和文筆,竟然在報紙上開設了自己的專欄,專門介紹上海的風土人情,每週交稿 2篇,每篇1000字,每月8000雅戈洛。

  老三是女孩子,因為比較矜持,也沒有展露出賺錢方面的才能,但是我在她身上欣慰地看到了猶太人對生活的樂觀和優雅。她學會了煮茶和做點心,每天晚上,她會精心煮一壺紅茶,配上她自創的口味不同的點心,一家人圍坐下來邊吃邊聊天 ——老三的點心有點中西合璧的味道,兩個哥哥都很喜歡。不過,這些點心不是免費的,兩個哥哥支付的點心費用,刨開成本和每天需要交給我的費用外,老三也能活得很滋潤。

  當我們家的資金越來越豐富的時候,我們一家4口合資開辦了我們家的中國餐廳。我佔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當我們家的餐廳越來越有名的時候,我也引起了很多關注。當我獲得拉賓的接見後,我成了以色列的名人。此時的我已經完全掌握了希伯萊文,再加上我的母語中文,我最後被以色列國家鑽石公司邀請擔任駐中國首席代表。

  當我回國任職的時候,孩子們也跟隨我一起回到了中國,有了中國孩子作為比較物件之後,我方才發覺我的孩子成長得比我想像的還要優秀——在回國之前,每個孩子都去購買了很多以色列產的物品。回國之後,老師來找我了,她說我的孩子在校園推銷來自以色列的商品,從飾品到民族服裝甚至到子彈殼無所不有,她建議我好好管教一下孩子。我告訴她,我無權干涉我孩子的行為,這是他們賺取他們學費的方式——因為,我已經不再負責他們的所有學習費用。老師的眼睛頓時瞪得大大的,她理解不了像我這樣月薪 5000美元的母親竟然會不給孩子學費。我請她品嘗一下女兒做的在家售價2塊錢一個的小點心,微笑著告訴她:"這是我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幾年以來,學會猶太法則的產物,我相信他們將來都會成為優秀的人才… …"

  在隨後的高考中,老大進入了旅遊高等專科學校,他說他要成為專業的旅遊人才,然後去以色列開辦自己的旅遊公司,壟斷經營中國遊;第二年,老二考入上海外國語學院,他說他的理想是當一個作家,在不需任何投資和奉獻的前提下賺取利潤;老三說她會去學中國廚藝,當一個頂級的糕點師,然後去開辦全以色列最好的糕點店……

  回國以後,我發覺很多中國父母都活在一種左右搖擺的矛盾心態中,既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成為大富翁,卻又似乎害怕孩子過早地沉迷於金錢—— 就好像,既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卻又害怕孩子現在會早戀一樣。這是一種典型的葉公好龍—— 猶太人用敲擊金幣的聲音迎接孩子的出世,賺錢是他們人生的終極目標,至於教育、學習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中國的父母,哪怕心中憧憬無比,但卻從來不肯挑明這個話題。這句話很難說嗎?其實只是簡單的一句:"孩子,我想當一個富豪的媽媽……"

  [ 轉貼自:新華網 2006-6-9 文章錄入:盧體康 ]

  “給孩子寬鬆的環境,多給他們一點自由。”這是法國家庭教育專家們從成功與失敗的家教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我們不無啟迪。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家庭“望子成龍”的願望與有些中國人相比並無二致,他們常常給孩子安排一系列課外課,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因此而加重。一位叫科爾內的家長反省說:“我的女兒卡爾尼剛剛5歲,她從託兒所回來後,每週還要上三次業餘課:星期二學舞蹈,星期三學體操,週末學滑冰。後來我發現她累得不願從冰上站起來,才決定停了這些課,讓她喘口氣。”

  法國的教育學家們指出,孩子們學的課程越多並不意味著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許多業餘課程僅使家長們的錢包變癟,還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有了寬鬆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如果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會使他產生厭煩的心理。為了使孩子將來能較好地融入社會,引導他學會合群比學會某些技能更重要。因此,家長要儘可能帶小孩去公園遊玩,鼓勵他與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交往。

  為此,在巴黎的街心都給孩子們留出一些空地來,或當旱冰場,或作自行車練習地,或用來搭建滑梯、鞦韆板等,孩子們在那裡玩得非常開心。

  專家們認為,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是培養孩子興趣、發展個性和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澳大利亞:要“窮”孩子

  澳大利亞屬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亞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以後難免吃大虧。

  事實的確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見哪個澳大利亞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也只是“短打扮”———外面加一件絨衣,便無事一般行進在寒風中。而一到太陽出來,便將絨衣脫去,只穿短衣、短褲、短裙。在體操學校,每日傍晚訓練結束時,常見家長陪著光頭、光腳、只穿背心短褲的孩子從學校出來,儘管寒氣襲人,但很少有家長大驚小怪地為孩子穿鞋、戴帽、披衣。

  曾在悉尼一家婦產科醫院看見這樣一幕:一對夫妻來做二胎檢查,妻子進診室裡面見醫生去了,丈夫便帶著2歲的女兒在外面大廳等候。少頃,女兒嚷著要喝水,於是父親便在身旁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走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便遞到孩子手裡自來水在澳大利亞可以飲用———那父親不是買不到飲料,自動售貨機正在售出1元1杯的可口可樂和橙汁;他也不是買不起飲料,他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15萬美元。

  其實,這種“窮”孩子的現象並非個別。每逢給孩子注射防疫針的日子,社群兒童保健站裡便排長龍。排隊中,便常見家長將還不會走路的孩子甩在地上地上鋪有地毯,任其去爬、去打滾,孩子哭喊,也只是安慰兩句,絕對看不到一哭就抱的現象。

  澳大利亞人再富也要“窮”孩子不過就是“為未來著想”。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摔摔打打,“窮”出直麵人生的勇氣和本事

  三

  一個德國母親的四個教育細節

  玩遊戲也要節約子彈

  我租住的是一個三層小樓,房東名叫瑪麗,是個寡婦,一個人帶著兒子約翰尼生活。一天,我到瑪麗房間交房租,看到約翰尼正熱火朝天地坐在電腦前玩射擊遊戲。瑪麗好像對此並不反對,一邊和我聊天,一邊關注著“前線”的戰況,及時為約翰尼頒佈口頭嘉獎令。在媽媽的鼓勵下,小傢伙越戰越勇,捷報頻傳:報告媽媽,我又過了一關!報告媽媽,我換裝備了!就在這時,碼麗突然對兒子叫道:“約翰尼將軍,請馬上停止戰鬥!”約翰尼馬上按下暫停鍵將遊戲定格,扭過頭來一臉迷茫地望著媽媽。我也十分不解,只見瑪麗臉上毫無笑容、嚴肅地說:“剛才那架飛機,明明一枚導彈就能將它擊落,你為什麼要用3枚導彈?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至少300萬馬克?你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餓著肚子等待救濟?你……”

  約翰尼的臉漲得通紅,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眼看就要大哭起來,可媽媽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我連忙說這只是遊戲而已,不必那麼認真。“打遊戲也要節約子彈。”瑪麗根本不買我的帳,一直到約翰尼低頭認錯並且寫下保證以後打遊戲不再浪費時才善罷甘休。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以為只有我們中國人才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現在看來並非如此。正如臺灣著名企業家喻世偉先生所說的那樣,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父母為了培養和鍛鍊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過失,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決不姑息和遷就,因為他們的教育針對性強,很少空談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實效。

  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有段時間,約翰尼對中國的毛筆書法忽然產生了興趣,天天求我教他寫毛筆字。我自然不願放過這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於是欣然答應。這天下午我和瑪麗帶他到一家華人開的書店去買宣紙和毛筆,剛走到街頭,就見到一位乞丐蹲在街角正對著約翰尼笑。約翰尼猶豫著掏出口袋裡的錢,對媽媽說:“媽媽,我想把買筆的錢送給這位叔叔。”還沒等瑪麗說話,我連忙抓住他的小手說:“別這樣,約翰尼,這些人都是騙子。”約翰尼疑惑地望了我一眼,輕輕掙脫我的手,繼續對母親說:“媽媽——”還沒等他說完,瑪麗就微笑著鼓勵道:“去吧,約翰你,你讓媽媽感到驕傲。”

  望著孩子的背影,我忙將自己在國內的種種被騙經歷告訴瑪麗。瑪麗一直很認真地聽著我的話,等我說完了,只見她對抱歉地一笑,說:“謝謝你的提醒,但我認為約翰尼的想法應該得到鼓勵。正如你所說的那樣,有很多乞丐好吃懶做,專門裝出一副可憐相騙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們禁止約翰尼這樣做,他就會錯誤認為地人與人之間是自私和冷漠無情的,畢竟,愛心比金錢更重要。”

  約翰尼的勞動節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約翰尼都要自己帶著拖把、抹布等勞動工具在樓道打掃衛生,從不間斷。在國內時經常聽說歐美國家的很多孩子為了掙零花錢,常常為自己的父母或別人打工。我以為約翰尼也是如此,可一問才知道約翰尼這樣做完全是義務勞動。這讓我既驚訝又感到迷惑不解,順便說一下,約翰尼將軍只有9歲多一點,左腳有點跛。平時空手上下樓都不大方便,拖著重重的勞動工具更是搖搖晃晃舉步維艱,每次都累得面紅耳赤氣喘吁吁,讓人於心不忍。可他偏偏拒絕任何人幫忙,生怕別人把他的“美差”搶走似的。天下哪有這麼狠心的母親,請一個清潔工不就完了嗎,幹嘛非要這麼為難自己的兒子呢?

  有一天我終於忍不住去找瑪麗理論,誰知瑪麗的一番話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作為母親她當然最明白兒子行動的不便和勞動的艱難,但決不能去幫他,否則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因為他寧願自己困難也不願別人因為腳跛而可憐自己。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約翰尼因為腳跛,會失去很多優勢,因此必須磨練自己的意志,培養百折不撓、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精神。而且,打掃衛生的任務還是他自己主動申請的,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做。他還將這兩天定為自己的勞動節呢!

  瑪麗的語氣很平淡,可是我卻久久不能平靜。我想起我們中國的那些小皇帝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稍微照顧不周就大吵大鬧,很多孩子讀到高中了卻仍然讓父母為自己洗洗內褲洗襪子,相比之下真是令人既擔心又汗顏。更可貴的是,約翰尼義務勞動既無老師命令也無家長要求,純粹出於自願,非但如此,還別出心裁地將週六週日作為自己的勞動節,可見是真正以勞動為樂,絕非心血來潮、沽名釣譽,而這得需要瑪麗多少潛移默化的教育啊。想起在國內時,做為一名小學教師的我,為了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經常以家庭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在公共場所義務打掃衛生,並且要家長簽字。可結果如何呢,不但一些學生敷衍塞責、草草打掃應付了事,就連很多家長也是表面贊同內心不以為然,說我多事。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都能克服重重困難再度迅速崛起,同時我的眼前似乎閃現出無數賓士車呼嘯而過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世界盃賽場上德國隊橫掃千軍的吶喊!有這樣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德國的繁榮和強大是理所當然的事。

  那一夜,我失眠了…

  八點四十一分

  有一次瑪麗和我約好禮拜六去市政廳廣場玩,臨出發時突然瑪麗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請她幫忙查閱一些資料,然後再用傳真發過去。沒辦法瑪麗只好請我先帶著約翰尼先走,說好八點四十分在市政廳廣場東邊第二個長椅處會合。

  我帶著約翰尼到廣場後,我一看已經是八點二十了,心想查閱資料那麼麻煩,瑪麗肯定不能準時來了,於是便和約翰尼痛痛快快地到處遊玩起來。過了一會兒,我一下表,八點四十分,回頭向馬路上望去,只見瑪麗正一路小跑往這邊趕。我心裡好笑,幹嘛那麼著急呢!這不正好嘛!這麼想著,也領著約翰尼向第二個長椅走去。這時瑪麗也跑到了我們面前,只見她兩腮通紅,額頭掛滿了汗珠,氣喘吁吁地對我們說:“上帝保佑,總算沒遲到。”說完抬腕一下表,這一看不當緊,只聽她啊地一聲尖叫,我心裡一驚,心想難道她有什麼重要的事忘記了!正琢磨呢,就見瑪麗深深地給我和約翰尼鞠了個躬,充滿歉意地說:“真對不起,到底還是遲到了一分鐘。”我一下表,分針剛剛移到八點四十一分的位置,心想這有什麼呀!不就一分鐘嘛!於是就很隨意地說:“沒關係,一分鐘而已。”可是瑪麗並不放過自己,彷彿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似的,連聲向我們道歉,直到我假裝要生氣了才善休。

  這件事給我很深的印象。怪不得以前聽人說德國人的時間觀念非常強,做什麼事說好什麼時間就什麼時間,就像瑞士的鐘表一樣準。由此看來,果真如此。我突然又想到,瑪麗今天的行為絕不是為了教育孩子或故意做給我看的,而是發自內心的習慣性行為,這將會在孩子心中產生多麼大的影響啊!我們常說言傳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行。作為教育者如果只口頭要求自己的學生和孩子這樣做那樣做,而自己卻不給孩子樹立榜樣,怎麼會讓孩子服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