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的自我評價

  科研工作者的的辛苦與汗水撒滿科研事業路上。但是對此的自我評價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範文,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篇一

  我們教研組以《綱要》和《指南》的精神為先導,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開展了有計劃,有目的的教研活動,緊緊圍繞“二期課改”,以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工作目標意識,整體意識和發展意識,創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經驗為重點,在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幼兒全面發展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研科研,整合手段成果好。

  隨著二期課改深入人心,我們教研活動也進行了一些改革,打破以往教研組長唱獨角戲的場面,把每次的教研活動進行了“專人負責制”——“今天我主持”將每位教師的參與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提到了最高,大家可根據近期的目標,每週輪流尋找材料,策劃主持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們的參與意識與主體意識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於是談論的主題更貼近孩子,內涵更豐富,如:探索型主題與我們,如何在農村孩子中實施新教材,如何讓幼兒積極參與社會性活動,小班幼兒的早期閱讀促進能力培養等,以經驗小結,心得體會,主題觀摩等形式進行,這樣的活動,教師既是參與者又是投資者,同時又是獲益者,教師間的互動,使個人的經驗和思考成為了一種共享的資源。

  二、 走自己的路

  魯迅先生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就有這樣一種精神,只要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就會不斷地探索,反思,創新,如:幼兒的常規和興趣培養哪個重要,農村幼兒園如何與城鎮幼兒園接軌,如何開展符合我幼兒特色的區域活動,怎樣改變農村家長的育兒理念,通過我們全體教師不斷的坎坷探索,已初具成效,我園開設了一系列的興趣班,如:陽光英語,智慧數學,閱讀識字等,讓孩子能感受到很多快樂,接觸到更多知識,我們還通過開設家長講座,家長會,家園欄,讓家長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許多的先進理念,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更是把孩子,幼兒園,教師,家長緊緊聯絡在一起,每個教師也在各種活動中尋找到了自身發展的方向和創造的價值。

  三、 你的孩子,我的寶貝

  孩子永遠是我們教研組探討,研究的物件,永遠是我們老師眼中的寶貝,鼓勵孩子大膽的表達和表現,讓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成為童年美好的回憶,我們教研組集思廣益,卯足了勁,為孩子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中班的孩子進行了;大鞋和小鞋,讓他們體會到了作父母的辛苦與偉大,大班:給爺爺奶奶敲敲背,捶捶腿,讓他們懂得了尊敬老人,全園的慶三八,慶六一活動更是讓孩子一次次成為活動的主角,我們農村的孩子不再象以前那樣看見生人就逃,說話就臉紅,我們的孩子也能像城鎮的孩子一樣落落大方,多才多藝,活潑可愛。

  四、 科研是我們的重頭戲

  當代教師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求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們不斷的構建和更新自己的專業內涵,求的自己與時俱進的專業發展,而教師通過結合自己的工作計劃對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可以獲得較快的和較高層次的專業發展,我們積極嘗試課題的開展和研究,針對我園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了“對農村幼兒探究式體驗的研究”這一縣級課題,課題需要有效的交流,分享與合作,在課題的延伸下,教師們都認了一個子課題,但是,我們在教科研方面起步較晚,教師們對於課題研究方面還不是很熟悉,加上資金方面的缺欠,我們的效果不是很好,成果不是很大,不過我想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去學,去做,去探索,去完善,不久的將來,我們在這方面也能做的很好,我們準備請一些這方面的專家到我們幼兒園進行具體指導,教師能在空餘時間多收集一些這種資料,大家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一起進步。

  篇二

  一支教學業務能力強、教師年輕化的教研組,有區“學科名師”一人,區“教壇新秀”四人。勇於探索、勤於鑽研是這支團隊特點,以科研帶動教學是這支團隊的工作方法。數學組的組風“嚴、愛、勤、細、活”是數學組全體教師教育工作的真實寫照。

  二、近兩年的工作重點與內容

  我們松江七中是一所創辦了20多年的學校,是一所公辦的初級中學,又是二期課改的基地學校,從校領導到基層教職員工都積極投入到教改的行列中。我們數學組更是在松江區的二期課改中走在了前列。我們數學教研組近幾年的工作也是圍繞提升數學教學研究功能,抓好二期課改的理論學習,抓好二期課改的教學實踐,搞好新教材的試點工作,抓好二期課改的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

  近二年來我們具體做了如下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研究課題,積極參與教學改革

  松江七中是二期課改實驗學校,作為七中的第一大組,數學組的教師也積極參與到教改中去。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數學組的老師進行了課堂教學策略,數學教學模式等方面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素養,在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方面,也作了積極的探索。例如:孫亞琴老師、封錦文老師分別發表在市級刊物《新課程》2008第五期“有效教學:變革的關鍵要素”和“教師合作:有效教學的關鍵”等研究性學習方案,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師教研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7年12月汪曉慧老師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二期課改理念實施的誤區及策略》獲松江區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沈華萍老師獲松江區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李玉婷老師的《創設問題情景使課堂煥發生機》在松江區2008年度教科研成果評獎中,榮獲三等獎。

  向四十分鐘要質量,向教學科研要質量是數學組的一貫傳統。全組每年有十二、三位教師自費訂閱〈〈中國數學教育〉〉,認真學習現代數學教學理論。在教研組活動時一起學習如:〈〈上海教育科研〉〉、〈〈課堂教學研究〉〉、〈〈學習策略研究〉〉等,積極汲取教科研的知識,投入到向教科研要質量的活動中去。

  2008學年度數學教研組參與市二十四所二期課改試點實驗學校開展的市級課題《以“三化”為抓手,增強基礎型課程有效性的行動研究》,它的研究價值在於為了更好的推進基礎型課程改革,改變原有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關注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和學習能力的習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做好教研組的常規工作

  教研組每月開展一次教研活動,有主題,有主備人。活動內容豐富,既有科研方面的理論學習,又有主題研討。針對區教育局、學校提出全面提高合格率要求,我們數學教研組重點研討了“如何進行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合格率”,“加強作業研究,提高作業有效性型”,“轉化數學學困生的對策”。加強教學精細化管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加強命題研究,提高命題能力”。為此,數學組教師形成了以下幾點共識:1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熱情。2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3關愛學生,給予學困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做學困生的知心朋友。4改進教學方法是關鍵。面向全體學生,採取分層教學,在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勤練習、快反辣的課堂教學方法。

  備課組每週活動一次。每學期初,由四個備課組長主持討論並制訂教學計劃,

  自我評價

  平時在一起討論研究備單元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對教學過程中的爭議問題進行認真探討,討論期中、期末的考試命題,分析學生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有效措施。討論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的研究,探討問題解決等教學策略在實施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同時,每個備課組積極準備並研討每個月在教研組範圍內的主題發言,提出本備課組的意見和看法。

  為了更好的探討新教材的教學模式,鑽研新教材的教學方法,我校組織了“2+2”開課模式的教學活動,數學組也參與了這一活動。所謂“2+2”開課模式,即同一個教學內容先有一位教師上課,組內其他教師聽課,之後對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等不足之處進行修改,然後由這個備課組的另一位教師在其它班級進行教學,然後再進行評課。這一教學模式,旨在督促教師更深入的進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果。

  3.加強校際交流學習

  我們在加強教研活動的組內交流的同時,又注重了校際交流學習。只要區裡有教學公開課,組內成員爭著去聽課,並做好聽課記錄以及評課工作。另外,我們也加強了兄弟學校間開課評課交流活動等。如近二年,我們先後與張澤學校、五厙學校結為對子,兩校老師經常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切磋教學技藝。08學年度數學教研組的沈林芳老師代表學校赴本區泖港學校支教,他與泖港學校的數學教師一起開展教學、研討,帶動泖港學校數學教學成績穩步上升,使該校在08學年初三中考中名列農村學校前茅,多次受到該校領導表彰。

  三、特色工作——在新教材試點工作中加強合作型教研組的建設

  1.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發揚合作教學的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大家精於教材的鑽研,勤於教書,發揚團隊精神。同組的教師各有所長,難免所短,所以我們互相尊重,以誠相見,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團結協作,形成合力,展示出教育優勢。全組成員發揚團結合作精神,充分發揮群體作用,全力研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益和質量的方法,大家經常共同鑽研教材,探討教學難題,不論是集體備課時間,還是其他時候,只要一人有疑問,就會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以求釋疑;只要一人得到一份好的資料,就拿出來大家共享;只要一人有一個好的想法,就提出來大家一起使用,大家發揮集體智慧,以求共同進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備課過程中,大家都積極收集資料,做好資料的積累工作,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師生合作與師師合作

  新教材試點工作中,由於工作量大,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節也多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之間資訊互通有無,相互配合,各有分工,促成了師生合作與師師合作,形成了合作學習和合作教學的教與學的新模式。在師師合作中獲得許多成果,如:在07學年區二期課改“學習訓練”評比中,初二備課組教師合作的“學習訓練”被評為一等獎。

  3.加強教學合作,進行各年級連貫性教學的探索

  每一門學科,在不同階段都有特定的適合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容,但各階段絕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的。而數學學科的邏輯性、系統性、連貫性有為突出。因此,與同一學科其他年級組教師的合作,對提高我們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起到不可小視的作用,尤其是正處於二期課改教學內容作了較大調整並初步穩定的現階段,我們許多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掌握並不是特別系統甚至有點陌生,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於教材、教參,而應互動起來切實加強與其他年級組之間的合作。加強與其他年級組之間的合作,除了定期進行教研組的活動外,更多應在平時教學中進行。

  四、青年教師的培養

  數學教研組特別注重團隊建設,尤其是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開展校本培訓的重點。數學教研組是一塊青年教師茁壯成長的沃土。全組教學研討氛圍濃厚,組內團結互助,結對進行傳幫帶,0——5年內的新教師都有一名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青年教師可以向指導老師虛心學習,老教師對他們悉心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度過教學生涯的第一關,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例如,本學期初二備課組接受了區教研室安排的一節教學公開課的任務,備課組決定讓青年教師孫寶妍上。為了上好這節區級公開課,備課組長孫亞琴老師帶領她的同事們前後聽了七節課,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甚至每一句話精心設計、精心指導,終於使這節函式概念課開得成功、順利。在組內教師的積極參與下,數學組湧現了一批青年教師骨幹,他們大膽嘗試,勇於實踐,開拓創新,在教育、教學中脫穎而出。在07學年度區青年教師評比課上,李玉婷老師獲得二等獎,08學年度區青年教師評比課上,張暑萍老師獲得一等獎。2007——2008年相豔娓獲松江區優秀新教師。在區的第三屆“區教壇新秀”評審中,青年教師沈華萍、張暑萍、汪曉彗、李玉婷獲得“區教壇新秀”稱號。2007——2008年孫亞琴老師獲松江區優秀指導老師;2008——2009年王武老師獲松江區指導老師。

  五、眾人齊心開大船

  全組教師加強師德建設,發揚團隊協作精神。組內開展活動大家都支援並積極參與群策群力。正是在如此團結一心前提下,數學組各方面的成績穩步提高。數學組孫亞琴老師獲08年上海市“金愛心”教師獎,07學年封錦文老師獲得松江區優秀園丁獎,08學年沈華萍老師獲得松江區優秀園丁獎,唐靜老師獲得2008松江區“中國人壽杯”園丁獎。

  在全組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學生的數學素質不斷提高,各年級的數學成績在每次區統考中名列同類學校前茅。

  當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青年教師

  的業務能力,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的提高,艱辛的教學工作與教科研工作的關係如何搞好等,有待於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加以克服提高。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