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在教育我們的同時,也在對社會做出奉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一

  敬愛的雲南大學全體老師:

  您們好!

  金秋九月,銀杏飄香,當我們還沉浸在“迎新”的喜悅之中時,第二十二個教師節又如期而至。對於每一個莘莘學子而言,在我們從青澀少年到風華青年的生命歷程中,敬愛的老師永遠是最值得我們尊重和感激的人。在此,請允許我們代表雲南大學全體學生真誠地道一聲:老師,您們辛苦了!祝您們教師節快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敬愛的老師,您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心靈世界的開拓者、情感意志的塑造者。在過去的歲月裡,無論從盛夏到嚴冬,還是從清晨到深夜,您們辛勤工作,備課閱卷,在講臺上揮灑著汗水,忘我地奉獻。難忘那一個個滿懷自信的身影,站在這三尺講臺上,引經據典,滔滔不絕,談笑間引領我們遨遊知識的海洋;難忘那一張張慈祥的面容,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挺直了脊樑做人做事;難忘實驗室裡通宵不滅的盞盞明燈,映照著老師們對追求真知的熱愛與努力!您們的愛崗敬業,推進了我校改革、建設與發展步伐的加快;您們的辛勤奉獻,換來了我校教學科研成績的逐年攀升;您們的諄諄教導,激勵著全校萬餘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您們的含辛茹苦,必將收穫那“桃李滿天下”的芬芳和我們無法言喻的深深謝意!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未必傳世,而您們的名字刻在了我們的心上。但是,普通的我們,歌聲不美、畫技不高、詩藝不精的我們,只能在這張紙上留下我們的祝福和敬仰,願您健康、快樂、平安!多年以後,我們會銘記您們的教誨,用我們的所學,在各行各業為建設小康社會添磚加瓦,寫就絢爛的人生篇章。

  謝謝您!老師!

  雲南大學學生會 雲南大學研究生會

  二00六年九月

  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二

  親愛的老師: 忙碌了一年,您的節日又到了。幾載寒暑,桃李芬芳。值此教師節之際,您的學生們想對您說:親愛的老師,您辛苦了!感謝您的關懷,感謝您的幫助,感謝您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請接受學生們美好的祝願,祝您教師節快樂,天天快樂!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只有刻在人們心靈上的名字,才能永存。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因為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故將長存我心。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在我們的腦海裡,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渴求智慧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當代青年的靈魂。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讓我們領悟北大傳統精神的魅力所在;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是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在生活的大海上,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有人說,師恩如山。高山仰止,當更催後來之人奮發不已。正所謂“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幹為扶持”。北大學子的點滴進步和些許成績全都凝聚著您辛勤的汗水。所以,不管何時何地,無論天涯海角,我們都將由衷地呼喚您——親愛的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們永遠是需要您啟蒙的學生! 老師,感謝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們人生的旅途。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北京大學學生會謹代表全體北大學子衷心地祝福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北京大學學生會

  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三

  敬愛的老師:

  您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一個收穫的季節,一個感恩的季節,空氣中到處瀰漫著對教師的感恩之情。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您是我們生命歷程中最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第2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請允許我們代表河南工業大學全體研究生真誠地道一聲:老師,辛苦了!祝您教師節快樂!

  我們將秉承學校“崇尚科學,勇於探索,報國興學,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遵循“明德,求是,拓新,篤行”的校訓,自1956年建校以來,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了許多高素質的人才,譜寫了以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為主旋律的凱旋樂章。大批畢業生已成為糧食、磨料磨具及超硬材料等行業的技術骨幹、管理骨幹,為國家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河南工業大學,正以她欣欣向榮的發展之勢吸引著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些成績的取得,與辛勤工作在教育最前線的老師們是分不開的。難忘那一個個滿懷自信的身影,站在三尺講臺上,滔滔不絕,引經據典,談笑間引領我們攀登知識的高峰;難忘那一位位滿腹經綸的大師,雖已白髮蒼蒼卻依然挺直了脊樑告訴我們應該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難忘實驗室裡通宵不滅的盞盞明燈,燈光下映照著的面容無不洋溢著對知識的熱愛與真誠!

  “未曾提筆淚漣漣,苦讀寒窗十幾年。師恩若泉深似海,不知感謝如何言!”老師為學生付出太多太多,而我們,只有通過努力學習來報答老師們的期望、報答學校的培養。我們會將這激勵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求學路上勇攀高峰,在學海里乘風破浪,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所以,在這桃紅流丹的季節,在這李熟飄香的秋天,在今年的教師節來臨之際,校研究生會代表全體研究生把最衷心的祝願與最誠摯的慰問,以最深情的寄語送給河南工業大學的全體老師:

  感謝您再接再厲,永攀高峰!感謝您筆尖耕耘桃李地,墨水澆開智慧花!感謝您在教育戰線的最前沿,用青春和熱血譜寫更加絢麗的新篇章!

  衷心地祝福每一位辛勤的園丁: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此致

  敬禮

  河南工業大學研究生會

  2010年9月10日

  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四

  尊敬的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全體老師:

  九月金秋,一個收穫的季節,一個感恩的季節,一個屬於教師的季節。老師,是您為我們開啟了智慧之門,是您為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你們為了教書育人而風雨兼程 、嘔心瀝血,為了哺育祖國的未來而無私奉獻、鑄就靈魂。在第二十七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請允許我代表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全體學生向老師們表達最誠摯的謝意,讓我們真誠地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

  做為醫學院的一名學生,在大學最後也是最關鍵時刻,我非常榮幸的來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從醫學生到醫生的轉變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是您攙著我們在這條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是您給我們提供鍛鍊機會,讓我們成長。您無私的傳授各種臨床知識和寶貴經驗,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是你們,從工作到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們。

  還記得,您不論嚴寒酷暑,即使剛結束了一天甚至一晚的工作,準時站到到醫學院教室裡給我們講課。還記得,您對照病例,精心講解理論知識,耐心細緻的教我們臨床技能,教我們與病人溝通的技巧,為我們糾正每一個錯誤,修改每一份病歷……太多的感激之情無法在此刻一一傾吐,但我們將永遠銘記。老師,你們刻苦的工作作風,嚴謹的教學風格,精湛的醫療技術,崇高的敬業精神和博大的愛生情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醫學的莊嚴和神聖。

  老師,您給了我們一杆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行為規範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我們相信,有了您們的指引,我們必將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材。

  敬愛的老師,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是我們此刻最大的心願!您生活美滿美滿、家庭幸福是我們對現在最大的祝福!在這春華秋實的收穫日子裡,我們以紙代琴,以筆為弦送上這首心曲,謹以這份最虔誠的祝福,衷心祝願您在繽紛的人生旅途中健康 、快樂、滿足。

  謝謝您,最敬愛的老師!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全體學生

  2011年9月10日

  給老師的感謝信範文五

  尊敬的老師們:

  您們好!

  又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又是一個感恩的季節,在這個特殊的的節日裡,我僅代表07屆商學院全體頂崗實生向老師們致以最誠摯的節日祝福!

  時間穿梭,歲月流逝,轉眼間我們從一個個頑皮稚童到了懂事青年。2年前是老師你把我們領進大學的校門,在2年中感受著老師至親的關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課堂上老師老師忙碌的身影歷歷在目,他們把畢生知識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並耐心教導我們。曾記得我們的一位國貿專業老師經常帶病給我們上課,聽著她嘶啞的聲音至今令我難以往懷;我們在機房實訓沒有水喝,她親自燒開水給我們送來喝,像慈母般照顧著我們。

  “一日為師,終生為母”,在生活上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著我們。剛進入大學我們還不適應大學生活,老師經常來寢室看望我們和我們聊天。記得有一次我們寢室的同學晚上2點多生病了,撥通老師電話後老師馬上趕過來陪去醫院,直到早上7點多才回到學校。在我們感謝之際,老師卻所說這樣的情況時常發生,你們不用感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開開心心回家,安安全全返校”每一次節假日放假回家,商學院都會在徐書記的帶領下走訪每一個寢室,千叮嚀萬囑咐安全第一。

  走出校門,回顧讀書生涯的點點滴滴,校園往事歷歷在目。感恩之心,展商院風采:不忘老師辛勤耕耘,不負老師尊尊教誨。據初步瞭解商學院07屆的頂崗實習情況比較樂觀。詢問13個班級的同學,大都數已經在單位實習。有在外貿公司實習,物流公司實習也有的在工廠跟單,像連鎖班級的同學大批都在超市實習……不同的學生分佈在不同的行業。他們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學習不負老師之望。

  記得王院長曾對我們說過:即使你們走出校門但是師生情意綿綿不斷,永依存;在校,你們以學校為榮,在外,學校以你們為榮。我們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恩師,不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回首昨日,展望明朝,我們感謝老師為我們所做的奉獻。最後向全體老師真誠地道一聲:“辛苦了,老師!”並向您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願老師們枝繁葉茂,桃李芬芳滿天下!

  你的學生:

  撰稿:商學院報道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