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團結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而且獨生子女往往會非常不團結,什麼事情都要自己爭第一,因此教育好孩子團結互助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個小方法供大家參考。

  教育孩子團結的方法

  方法一:多參加團體活動。

  如果想讓孩子能變得團結他人的話,那麼就需要帶孩子多去參加一些團體活動,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去和別人團結一起,也能多和其他的孩子分享更多自己的生活和想法,這樣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健康開朗,這也是很多家長追尋的,所以多讓孩子多去努力吧。

  方法二:懂得向他人學習。

  如果孩子非常自我一切都以自我為主的話,那麼就需要藉助一些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了,不能任由孩子去發脾氣,過於溺愛對於孩子來講是非常不好的,要懂得讓孩子知道其他小朋友身上有很多需要自己學習的,多讓自己的孩子去發現他人身上的優秀品質。

  方法三:好東西學會分享。

  孩子畢竟還是比較不成熟的,很多時候懂得一些想法但是並不會去做,因此要懂得教育孩子如何去與他人分享,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多學會美好的分享品質,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學會與人相處,也會讓更多的人去喜歡他。

  方法四:佔有慾不要過強。

  獨生子女都是比較有自我意識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想要的就會想著去擁有,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變得不與他人友好,也會讓孩子不懂的該如何與他人分享一些東西,所以不要讓孩子有過多的佔有慾,否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方法五:家人多陪伴。

  想讓孩子有更多愛心懂得與他人分享,那麼就需要家人多教育並以身作則,大人做的事情孩子都看在眼裡,因此要懂得讓孩子學會更多的事情,懂得去分享,那麼就得讓家人多去陪伴,所以要慢慢來教育孩子。

  方法六:與別的孩子友好相處。

  孩子如果長時間自己待著是非常容易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的,會讓孩子不懂的如何處理與其他孩子的關係,因此要學著去讓孩子多與其他孩子相處,懂得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和他人分享,也要學會處理與其他朋友之間的關係。

  教育孩子團結的建議

  一、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環境是兒童良好心理行為發展的資源,孩子能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並開展活動,因此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孩子團結合作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介於現在獨生子女自私、自我為中心嚴重的個性特點,我園在小班新學期初開展了以“團結、合作、分享,讓小班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為教育重點的“大帶小”活動,活動中以對口班級為單位,讓幼兒一對一的幫助。我們班是這樣做的,首先我們讓幼兒通過看照片回憶自己剛入園時的情景,獲得情感共鳴,然後讓孩子們討論怎樣去照顧弟弟妹妹?弟弟妹妹哭鬧時,我們該怎樣做?幫他們擦眼淚和鼻涕時應該怎樣擦?怎樣讓弟弟妹妹不哭?可以帶弟弟妹妹做些什麼事?通過討論,幼兒積累了一些大帶小的經驗。在大帶小的活動中,他們每人認領了一個小班幼兒作為活動物件,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現自己對小班弟弟、妹妹的關愛、安撫。

  有的小朋友看到弟弟妹妹哭了,就幫他們擦眼淚,並且安慰他們:“別哭了,姐姐帶你去玩。”“小妹妹,別哭了,我給你講個故事吧。”“小弟弟,如果你不哭了,我讓你玩我的玩具……”

  幼兒愛玩,喜歡遊戲,我們就利用小朋友愛做遊戲的特點,讓他們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做遊戲。遊戲前,讓小朋友討論怎樣帶弟弟妹妹做遊戲?活動+開始時,小朋友只顧著自己玩,把弟弟妹妹晾在一邊,有的則讓弟弟妹妹當自己的寶寶照顧他們。這時,我就讓小朋友討論他們誰做的好,誰更體貼弟弟妹妹?怎樣讓自己玩得開心,也讓弟弟妹妹玩得開心?小朋友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說遊戲時讓弟弟妹妹和自己一起玩,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不會時要耐心地教他們……討論過後,他們再次遊戲時,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觀,弟弟妹妹開始覺得做遊戲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哥哥姐姐更懂得如何照顧弟弟妹妹了.

  哥哥姐姐教弟弟妹妹簡單的常規,給弟弟妹妹送禮物,共同分享學會的歌曲、律動,

  二、在營造精神環境的同時,物質環境的創設更能感性地感染幼兒。

  在班級牆面環境中為了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我們佈置了“心情小天地”,上面有每位小朋友的照片和心情卡,心情好的時候放笑臉,不高興時放哭臉,每天小朋友都會根據自己的心情放心情卡。孩子們一有時間便會攜手來說說、看看,互相續述發生過的趣事,重溫友好的甜蜜。看到誰放了哭臉時,小朋友就會說xxx不高興了,老師和小朋友們便會問為什麼不高興啊?這位小朋友將自己不愉快的時講給大家聽,我們給予安慰和愛撫。在教室中創設了“分享區”,在此擺放著幼兒從家中帶來的寵物和玩具。有玩具、照片、圖片、書等,在自選遊戲時,幼兒可以隨時到這個區角來與小夥伴共享自己或他人帶來的玩具,充分感受和同伴共享的樂趣。

  幼兒大多以我為中心,對事有特別強烈的佔有慾和好奇心,教師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幼兒提供與他人團結協作的機會,圍繞“團結合作、分享謙讓”的主旨,我們精心挑選了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教學內容滲透進各學科領域。如:《我的小幫手》、《合作畫人》、《我們一起玩》、《網魚》等來訓練孩子間的團結合作與配合,在互相幫助中開心的遊戲。通過語言活動《金色的房子》,使幼兒懂得“我把好東西分給你,你快樂,我也很快樂”的道理。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最樂於參與的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起遊戲,合作分享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及時教育,用鼓勵、讚許、獎勵等方法來強化孩子的團結、合作、分享行為,幼兒就會感到愉快和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逐步內化為幼兒自身的良好行為。如:在角色遊戲中發現幼兒間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的情景時,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在區域遊戲中常發生因喜愛同一種玩具而發生的爭執現象,分析原因後,我們引導孩子同伴之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下去,分享共同遊戲的快樂。比如:孩子們都想玩到剛投進新鮮玩具的區域內玩。遊戲前讓孩子們商量怎樣都能有機會玩到新玩具?孩子們通過討論後達成共識:輪流交換著玩或幾個人一起玩。對自私霸道的孩子可以單獨給予適時的引導與指導,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建議,或者讓情感換位,如果你想玩玩具別人不給你玩,你的心情會怎樣?體驗一下獨佔帶來的直接後果。當孩子表現出良好行為時,教師應及時用讚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及對孩子親切地點頭、翹起大拇指等,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情緒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進一步強化合作分享的動機,自覺地做出和同伴合作分享的行為。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會使孩子的良好行為逐步有效地提高。

  三、心理環境的創設也可以是一種隱性的環境,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氣氛,一種感覺。

  教師在幼兒園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因此,建立一個輕鬆、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平時的各個活動中,我們總能以理解、分析和藹可親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事,引導孩子去傾聽同伴的敘述。我們教師經常會說一些這樣的話:“老師有件高興的事,好想告訴大家,讓大家與我一起分享快樂!”“你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就說出來吧!讓我們一起替你想個好辦法!”教師引導的話語、讚許的目光、微笑的面容、親切地點頭等,能使小朋友們受到極大的鼓舞,因而進一步強化團結合作的動作,願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恰當的行為。

  四、家園共育共同培養。

  教師和家長是幼兒學習模仿的榜樣,我們是幼兒的一面鏡子,任何一言一行備受幼兒的關注,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們除了在幼兒園進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外,家長很少注意讓孩子參加這類社會公共活動,在父母、長者面前都是“獨佔”“獨享”的小皇帝。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結合重陽節,我們要求孩子回家為長輩作一件讓他們開心的事;如:為爺爺奶奶做捶腿捶背、給媽媽洗洗腳等力所能及的事,給爸爸媽媽講自己高興的事,使他們一起快樂地分享著“關心人與被關心人”的幸福滋味。

  總之,人際交往、團結合作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團結合作的交往能力。要提高幼兒的團結合作、交往的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可以達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做一個有心人為孩子創設各種交往環境,並進行悉心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教育孩子團結的故事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一個破廟,有一天,一個小和尚他來到廟裡,看見廟裡的水缸沒水了,就挑來水倒滿了水缸,還給觀音瓶子里加滿了水,乾枯的楊枝終於恢復了生機。他每天挑水、唸經、敲木魚,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高和尚。他渴極了,他一到廟裡,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讓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他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於是兩個人抬著一隻水桶去山下取水,抬水的時候水桶必須放在扁擔的中央,要不不在中間,兩個人就推來推去,誰都不想多出一點力氣。

  後來,又來了個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恰好缸裡沒有水了。小和尚和高和尚讓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來一擔水,放下水桶就立刻咕咚咕咚的大喝起來,兩桶水被喝了個精光。

  後來誰也不去挑水,從此三個和尚就沒水喝了......

1.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有哪些

2.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3.如何在生活中教育孩子

4.父母怎麼分工教育孩子

5.如何教育孩子獨立自主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