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廉政和反腐學習心得體會

  本文是的,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決心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積極進取,銳意創新。

  黨的提出,要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與時俱進地實現領導方式方法的轉變,不僅是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的客觀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黨的後,以同志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一系列新形象、新作風、新行動,讓人感覺“一股新風撲面而來”,凸顯了我們黨在執政使命、執政規律等問題上的新認識,在執政能力、執政方略等方面的新實踐。以來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以簡潔明瞭、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的表述,深刻闡發了黨在治國理政理念上的一系列創新和發展,傳遞出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歷史責任感和堅定自信心。研讀系列講話內容,讓人思索,給人期待,催人奮進。

  一、奮力實現“中國夢”

  ——新的戰略思想激勵人心、鼓舞鬥志

  2012年11月,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更是全面系統地闡述了這個思想。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中國夢”的提出,既飽含著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和巨集偉願景,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巨集偉奮鬥目標基礎上,推進實現“中國夢”的新的戰略思想。

  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用“中國夢”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特徵,就如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背景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在13億多人口的國度中實現共同富裕、在以西方為主導的世界格局中實現大國的和平發展等方面的問題作了全面概括和回答。“中國夢”,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開了新的視野,已經成為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經過90多年艱辛探索、為30多年成功實踐所證明的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是一條給中國帶來巨大發展成就的正確道路。因此,必須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奮勇前行。同時,要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內在動力。“中國夢”的提出,最根本的要求是,讓我們把眼光放遠,充滿自信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有燦爛的明天。

  二、“治大國若烹小鮮”

  ——強調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執政態度和治國理念

  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說:“這樣一個大國,這樣多的人民,這麼複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瞭解國情,瞭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治大國若烹小鮮”,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六十章。“小鮮”,即“小魚”。唐玄宗曾對這一名句作過詮釋:“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管理向來被視為一種智慧,它的最高目標是藝術化。“治大國如烹小鮮”,象徵的就是一種高超的治國藝術,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治國理政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30多年,發展中產生的問題以及長期累積的困難不少。面對13億多人口、經濟發展進入“深水區”、諸多矛盾共存的發展重要時期,坦言國家的真實情況,引用《道德經》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強調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才能把事情辦好,道出了人民內心的期待。

  第一,就是要常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永不懈怠。“烹小鮮”要求小心專注。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情況複雜,矛盾交織,既有尚未化解的老問題,更有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改革中較容易的領域已經完成,剩下的都是需要攻堅的任務,怎樣平衡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從上到下都需要嚴謹細緻的調研謀劃,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切實找準規律、把握好度,促成整個社會和諧共進。

  第二,就是做工作不能過頭,也不能缺位。“烹小鮮”需要對火候、味道精細掌控,張弛有度進行安排,這體現了一種“無為而為”的辯證思想,凸顯了我們黨對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管理規律的深刻理解。

  第三,就是不折騰,不勞民。“烹小鮮”不能多攪動翻騰。具體到治國理政,就是要防止“情況不明決心大,稀裡糊塗辦法多”,拍腦袋決策、憑感覺折騰,以致政令頻出、朝令夕改,而要把主動權交給人民,多體察民心民意,既保證政策的合理性,又保持政策的堅韌性。

  第四,就是以嚴謹細緻的態度對待每件事,不馬虎,敢擔當。“烹小鮮”是小事也是難事。這也是提醒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以對黨、對人民、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儘量做到決策不失誤。

  三、“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強調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深化改革、推動發展

  實幹是連線認識與實踐的一座橋樑。反對空談、強調實幹、注重落實,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2012年3月,同志在《關鍵在於落實》一文中指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從歷史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治國理政的一個重要結論。”黨的將“求真務實”寫進《黨章》,確定為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後,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再次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求全黨同志在黨的精神引領下,牢記“兩個務必”,求真務實、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歷史從來不是空洞的言語。在民族復興之路上,能留下怎樣的印跡,關鍵取決於踏踏實實地幹了些什麼。落實“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要求,我們必須做到:

  首先,要堅定信念不動搖。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不同利益互相纏繞、不同觀念互相碰撞,出現這樣那樣的矛盾與問題在所難免。黨的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目標十分明確,關鍵在於落實。唯有堅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務實觀。“務實”與“形式主義”格格不入,也絕不是強調主觀的“實用主義”和“識時務”的庸俗觀,其本質內涵在於“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有的地方工作看似落實了,實際並未落實。如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檔案落實檔案;不講大局,只選有利於一時一地一己的工作落實;抓工作不是為了見成效,而是為了做給上級看,都不是抓工作應有的態度。每一個當下,都將成為歷史。只有把心思放在幹實事上,把作風轉到幹實事上,把能力用在幹成事上,才能真正無愧於歷史、無愧於人民。

  第三,要用創新的精神推動務實。將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堅持上級精神與本地實際相結合,是求真務實的內在要求。只有用開放的思維、寬廣的視野和預見性的眼光,不斷研究新情況、積累新經驗,實現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與時俱進,科學施策幹、尊重規律幹,圍繞大局幹、依靠大家幹,才能真正做到改革有新突破,開放有新局面,發展有新境界。

  四、“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強調要始終保持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勤勤懇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夙夜在公,語出《詩經·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意思是夜以繼日地勤於政事公務。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敬業樂群”、“恪盡職守”的傳統美德。“業精於勤荒於嬉”。夙夜在公,宣揚的是一種恭敬嚴肅、認真負責、任勞任怨、踏實奉獻的態度,體現的是一種勤奮、刻苦和謹慎的作風,彰顯的是一種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人生觀念。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國家主席的同志發表講話時說:“我將忠實履行憲法賦予的職責,忠於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夙夜在公,為民服務,為國盡力。”同志兩次履新都用“夙夜在公”迴應人民的期待和信任,表達出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體現了我們黨將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就是要求我們:

  一要增強發展的危機感。黨的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繼續闊步前進,但仍面臨著突破改革的難關險隘、破解民生的重點難點、經受執政黨建設中的危險考驗等硬任務。加上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居安思危,始終保持不驕不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凝神聚力,團結一心,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二要增強時間的緊迫感。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倒計時”,我們比以往“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能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決於現實的作為。這就要求我們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狀態幹工作、抓落實,多深入實際、深入改革發展一線,多做一些實事,多出一些成果,真正把發展推向前進。

  三要增強工作的責任感。“責任重於泰山,事業任重道遠。”對於黨員幹部來說,權力就是責任,在其位就要謀其政。這就要求對於幹事創業要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高度自覺,要有一日不為、三日不安的責任擔當。要以黨的好乾部焦裕祿、楊善洲等為榜樣,愛崗敬業、勤勉工作,銳意進取、敢於拼搏,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五、“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

  ——強調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堅定不移地走群眾路線

  同志經常強調,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好黨的群眾路線,“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黨的群眾路線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任何時候都必須牢牢堅持。

  當前,黨面對的長期執政所面臨的考驗和危險,社會結構和社會環境的深刻變化,都對進一步貫徹落實好群眾路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做到:

  一要把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水平作為“第一能力”。善於研究和把握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大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論素質,增強服務群眾的本領。

  二要把體察民情、傾聽民聲作為“第一責任”。“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為政,通下情為急”。要堅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調查研究,拿出更多時間精力到一線去、到條件較差和情況複雜的地方去,瞭解群眾所思、所慮、所盼,掌握基層熱點、難點和焦點,常思富民之策,常做利民之事,常興為民之舉。

  三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清醒認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站穩群眾立場,圍繞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創政績,使各項決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人民意願,以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贏得民心,以惠民安民富民的工作實績接受歷史的檢驗。

  六、“底線思維”

  ——強調要從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結果,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指出: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這種思維方法就能做到認真評估決策處事的風險,估算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從而處變不驚、守住最後防線。《禮記·中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個“預”就是有備無患、遇事不慌。這是古人對底線思維高度凝練的概括。底線思維是一種典型的後顧性思維取向,是公共管理科學中的一種重要思維方式。底線思維注重的是對危機、風險、底線的重視和防範,管理目標上側重於防範負面因素、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會動盪。底線起著“最起碼保證”的作用。同樣道理,底線思維起著與“最理想境界”、“效益最大化”相對應的“最低防線”、“危機最小化”的作用。基於這種底線思維所進行的底線管理,是公共管理體系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底線思維實質上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上的辯證法。當前,我國處於發展的快速期,也是矛盾的濃縮期。在一個矛盾多樣、衝突多發、薄弱環節較多的階段,底線思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們領導幹部樹立底線思維,就要做到:

  一是全面把握實情。對實際情況要有充分的瞭解,把握各種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對於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危機要有充分的準備,制定預案,防患於未然。

  二是樹立正確政績觀。摒棄為了出政績、樹形象而不顧一切後果,只有前瞻沒有後顧的錯誤思維方式。從守住底線開始,量力而行,步步為營謀求發展。

  三是樹立風險意識。善於排查各種潛在風險,找出安全與風險、常態與危機的分水嶺,守住各種風險的底線,如安全的底線,秩序的底線, 績效的底線,利益的底線等。

  四是強化過程管理。關注矛盾轉化的思維和決策過程,著眼於負面後果,建立防範體系。在防範的同時,更在於積極轉化,著力做好矛盾的轉化工作,力爭把壞事變好事。

  七、“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強調要以堅韌不拔的精神狀態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永恆的主題。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作風建設“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執政伊始,就順應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期待,作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並採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好作風只能在從嚴治黨中形成,在黨建實踐中鑄就。“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八個字,斬釘截鐵,擲地有聲,向全黨發出了紮實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以良好作風正黨風、糾政風、轉民風的時代強音。

  作為黨的領導幹部,必須自覺加強黨性鍛鍊,嚴肅認真、堅定自覺地抓好作風建設。

  一是要有一股真抓真改的衝勁。只有著眼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建設,緊緊扭住那些主要矛盾、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抓落實上,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魄力,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才能確保作風建設要求逐項落地、取得實效。

  二是要有一股敢於“碰硬”的狠勁。抓作風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過程。無論“踏石”還是“抓鐵”,實質上都是“碰硬”。只有增強“敢抓”的意識,動真碰硬、嚴查嚴糾,對不良現象“亮劍”,敢於打破陳舊的經驗、過時的套路、失效的做法,才能切實根除作風建設中的“頑症”。

  三是要有一股鍥而不捨的韌勁。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抓作風建設既是苦功夫也是長功夫,能否打消幹部群眾對改作風的疑慮,能否使各級幹部的作風有一個深刻轉變,關鍵就看能否持之以恆、持久發力。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抓一抓、鬆一鬆,虎頭蛇尾,最終就會失信於民。只有以堅定的決心與毅力真改實轉,讓人民來監督,讓群眾看到變化,讓百姓得到實惠,才能使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絡更加緊密,使黨執政的根基更加牢固。

  八、“打鐵還需自身硬”

  ——強調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最樸實的話語最有力量。“打鐵還需自身硬”,是面對各國媒體反覆提及的一句中國傳統白話,無論是新一屆政治局記者見面會,還是赴基層調研,都多次強調。治國在政,為政在人。“打鐵還需自身硬”,最直接的含義是我們自身還不夠硬,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切實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這是對全體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打鐵還需自身硬”,形象地點出了當前黨所面臨的挑戰,指明瞭8500多萬共產黨員努力的方向。

  一是政治上要過硬。就是要始終堅定政治立場,堅決服從中央決策部署,做一個政治上靠得住的人;始終做到大局為重、人民利益為重,勇挑重擔、勇擔責任,真心為民謀福祉,真情為民辦實事,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

  二是思想上要過硬。要求所有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經得起各種考驗,做到“政治清白、思想清明、工作紮實、做事幹淨”,在本職崗位上作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業績。

  三是能力上要過硬。實現黨的提出的各專案標任務,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對黨員幹部的本領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質和能力,來自勤奮的學習、實踐的磨礪。只有堅持不懈樂學、博學、善學,才能熟練掌握並正確運用黨的基本理論、國家法規政策和工作方法技能;只有發揚理論聯絡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才能真正成為領導科學發展的行家裡手。

  九、“政貴有恆”

  ——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歷史觀、發展觀、政績觀

  今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的審議時,提出了一個意蘊深遠的命題,即“發揚釘釘子的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才能把釘子釘實。並且只有釘下一顆再釘一顆,不斷釘下去,才能管住長遠。幹事業就好比釘釘子。有了好的發展機遇和條件,明確了發展的方向,就需要沿著目標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尚書》有言:“政貴有恆。”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的歷程也充分證明,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只要始終堅守崇高理想、保持堅定信念,一代接著一代、一步一個腳印地幹下去,巨集偉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發揚釘釘子精神”。正如指出,“領導幹部在抓落實過程中,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功成不必在我任期”,反映的是一種淡定從容的執政心態,本質上是科學的歷史觀、發展觀和政績觀。力行“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要求,我們領導幹部必須要有:

  接續發展的胸襟。“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我們的工作和政策,應當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特別是有些工作本身就需要持續推進才能見成效。

  功在千秋的遠見。建設工程中有個“趕工期”的現象,結果往往造成“豆腐渣”工程。在一些領導幹部當中,也存在著一種“趕任期”的現象,不少“政績工程”的背後就是這種心態在作祟。“政績為誰而樹,樹什麼樣的政績”,體現著不同的人生境界和價值追求。對於黨的領導幹部而言,在任期內,要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係,既注重近期效益,更致力於長遠發展,多做“鋪路石”的工作,甘為發展鋪路,不斷促轉型、增後勁;甘為改革鋪路,堅持打基礎、夯基層;甘為穩定鋪路,切實惠民生、促和諧。

  “工”在當代的擔當。倡導“功成不必在我任期”,淡化的是一朝一夕的政績得失,但絕不是降低工作標準和要求,成為不做工作、不抓落實的“擋箭牌”。今天的工作今天做,當前的任務當前來完成。尤其是進入改革深水區、矛盾凸顯期,攻堅克難的任務更加繁重。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從具體細微的基礎性工作入手,從事關群眾長遠利益的事情入手,從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入手,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從源頭、根本、長遠上拿出治本之策,耐心踏實地啃好每一根“硬骨頭”,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真正為人民群眾帶來長遠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