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心理學學習心得

  正確應用心理學有助於人的心情舒暢,尤其是對工作壓力大的媒體工作者來說作用更加明顯。教育學心理學心得知道該怎麼寫嗎?以下小編為你帶來教育學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學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篇1

  說到自我控制,我們的老師往往想到學生的自我控制。實際上,課堂上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於教師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地管理好課堂,我覺得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重視自我控制。

  當教師面對一個新的課堂,或者再次面對一個曾經讓自己非常棘手的課堂時,不少人很容易焦慮過度,感到沒有把握,內心裡充滿著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唯恐出現課堂混亂和失控。焦慮因是個人預感到自尊心有可能受損而產生的類似於緊張不安和擔心害怕的綜合性情緒。避免焦慮過度,必須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不必為偶爾的管理失誤而恐懼,相信自己有能力管好課堂。同時,自尊心的維護又要適可而止,維護自尊心的願望過於強烈,反而更容易受到傷害。應該看到,世上並沒有常勝將軍,任何一位教師都有可能出現管理失誤。關鍵在於善於從失誤中吸取教訓,努力將教訓轉化為經驗,這樣就有可能不斷減少失誤而成為課堂管理的高手。 有些教師容易因課堂出現紀律問題而憤怒,有時還會大發雷霆。但自己在課堂裡處於怒火熊熊的狀態時,很有可能使自己失去理智,出現過激的管理行為,甚至導致體罰或變相體罰。有個別教師常因一個或幾個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而停下講課,大聲斥責他們。有時甚至會因個別同學的不守紀律而遷怒於全班同學,例如因紀律不好而晚下課或晚放學。現在想想,“法不責眾”這個道理是對的。這種過激的行為惹起了大部分同學的不滿,對教學確實是一種損失。因此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學生在課堂發生的問題,即使在自己的尊嚴受到嚴重威脅時,也要冷靜地思考學生所發生問題的實質,沉著而機智的應對所面臨的問題,避免以自己的過激手段去壓制學生的粗魯。應當看到青少年學生畢竟是受教育的物件,他們身上的問題一般都是發展中的問題,例如青春期的叛逆等等。因此儘量不要將學生的問題視為對教師的有意侮辱。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隨意插話,可用提示法、警告法、眾人排斥法來消除個別學生對課堂的擾亂,同時要儘量做到語言幽默,既起到警示作用,又維護了課堂紀律。 人的教育和培養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工作之一,其責任是十分沉重的。如果又出現課堂管理中的問題,很容易雪上加霜,平添一份沉甸甸的壓力。一般而言,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於包括失敗和失落在內的挫折、面臨難以抉擇的衝突、積極或消極時的變化以及以某種方式去行事的期望。為了科學而有效地管理好課堂,教師要注意採用必要的應對策略,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主要可以運用以評價為中心的應對策略、以問題為中心的應對策略、以情感為中心的應對策略和以心理為中心的應對策略等四類策略。

  教育學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篇2

  古人云:“開卷有益”。再讀《教育心理學》這本書,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書中的內容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已經不再是枯燥的定義、概念和原則,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

  習得無助”是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新”名詞,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迴圈和不斷的進步。

  總之,《教育心理學》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為一個教師,真的很有必要學一些有關心理學方法的知識,或許純理論的東西,學起來會有些累,像《教育心理學》就是一本不錯的好書,值得每個教師好好品嚐。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

  教育學心理學心得體會範文篇3

  通過十二五繼續教育必修課的學習,使我對教師職業道德與理想和教育心理學這兩門課程有了全新的認識,感受頗深。

  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更加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不僅要求我們教師發揚蠟燭的精神,還要求教師自覺服從黨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甘為人梯,做辛勤的園丁。只有這樣才能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終生獻身教育,並用自己智慧的鑰匙,開啟學業生踏入科學知識的大門。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更加熱愛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動力,一個教師只有具備了這種道德情感,才能產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強烈願望。千方百計的去教好學生,孔子說的:“愛之,能勿勞乎?言之,能勿誨乎?”就是這個道理。

  能過學習教師職業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則。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教師是學生學習做人的參照物件,所以人們常說“教師是鏡子,學生是教師的影子。”以身做則要求了教師做事要言行一致,表裡如一,還要求我們儀表端莊,大方得體。否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

  學習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可以促進我們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幫助我們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的基礎。

  品讀完《教育心理學》,回顧我們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學現象與書本中的理論竟然不謀而合,是對我們教育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經驗。

  我常常會埋怨現在的孩子上課不認真,學習成績不理想,原來現在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心理,害怕去學校,害怕見老師,很大一瞭解了這些心理學理論,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使我不再“盲目操作”,可以依“理”辦事,有章可循。用愛,用情,用心,做教育。把“心靈的圍欄”變為“心靈的花園”,要用仁愛澆水,用文化做土壤,用智慧做陽光,用理性的思考做研究。去精心養護它,讓它永遠垂青著綠茵,飄著花香,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展的幸福。部分原因就在於“習得無助”,而且不僅僅是學習方面。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相對較弱,如果總是經歷失敗,那麼對事情的興趣就會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學習這種需要付出長期努力的活動。而對學習一旦失去了信心,學習就很難進行下去,當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所以,對於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給予鼓勵,讓他們自己品嚐更多的成功,體驗更多的成功後帶來的喜悅。這樣孩子才會把繁重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動機,只有有了內在的動機和興趣,學習才會變得輕鬆。同時體驗了更多的成功之後,孩子才會更有信心,也才會更願意去嘗試困難,面對挑戰,戰勝自我,才會出現良性的迴圈和不斷的進步。

  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是貫穿教育全過程的精神支柱。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讓我受益非淺,我會用它時刻的鞭策我自己,讓它成為我教育事業中的一盞明燈!

  從用教育心理學去發現學生、呵護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塑造自己、打造日常教學亮點、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等方面出發,從多角度、多方面分析、總結了教師如何在教育中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如何利用心理學的知識使自己的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