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對員工作感想

  校對是出版編輯過程裡的一個必須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審查訂正排印或繕寫的錯誤。“校對”也可以是從事這個工序的人員“校對員”。下面是校對員的一些工作感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校對,一個煩瑣而無聊的工作,熬神費力,我極不情願但又不得不做。

  為了能有一個完美的作品呈現給讀者,我們不得不日以繼夜地,找錯、改錯,再找錯,再改錯,就這樣反反覆覆,這是考驗耐力和細心的最好機會。不知是不是上天故意在和我們開玩笑,無數次校對之後,依然還是有無數的錯誤在等待著我們,簡直要崩潰了。這感覺就像在闖關,每個錯誤就是一個道關,破則勝,不破則敗,太痛苦了。

  當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被一件事情佔據的時候,枯燥與乏味就會不自覺的跑出來,讓你難以招架;但同時,簡單也會讓人變得專注,變地心無雜念。沒有時間去逛商店,不會去想今天吃什麼,不用留意今天要穿什麼衣服出去,一切從簡。對於一向很懶的我來說,這也是難得的藉口,排除瑣事的干擾。

  終於交稿了,可以休息一下了。給自己泡杯茶,給自己一個安靜的夜晚,給自己一個天馬行空的機會。

  回想,這麼長時間,書稿從無到有,從繁到簡,從粗到精,人從胖到瘦,從興奮到疲憊,真的挺不容易的。有時都很難想象,這些竟然是我們做的,有些吃驚。

  校對,辛苦而意義重大。在這種反覆的磨練中,我成長了。

  篇二

  今天領導分給了我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校對語文書稿。校對時發現自己以後不能隨便張口說話了。原因是我平時說的話,有許多竟然發音完全錯誤。而我對自己的普通話一直還比較有信心的。

  又仔細一想,我雖然從小到大發音不準,但並不防礙大家聽懂我的話。而大家可能常因我用詞不準確,說話沒邏輯才聽不懂我說話的意思,或者讓對方產生歧意。對發音要求準確當然沒錯,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正確發音上,這正是應試教育的悲哀呀。現在很多人可能對詞語唸的準確無誤,可是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上差得很遠。我認為應多在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上多下功夫才是。

  篇三

  到連邦學習速錄三個多月了,也許我們彼此之間可能不知道對方的姓名,但是在三個月的相處中,我們彼此之間已經成了“陌生的朋友”,現在我把校對方面的技巧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對大家有點幫助。

  我認為在打生文章時,要注意四個要點:

  第一,要求你的手速能跟上;

  第二,我們一定要注意跟音;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分段與標點的新增;

  第四,我們一定要熟練掌握速錄機的常用鍵。

  在這裡我重點說一下跟音與分段、標點的新增。

  每一次在打生文章時,郭老師都會對我講同一樣的一句話“要注意跟音、分段,必須加標點”。這句話每次都會在我腦海中形成一個波浪,讓我時刻引起注意。

  以前我打生文章時,通篇下來就是一大段,還沒有幾個標點,等校對的時候,只能校對1個點、1.5個點,後來老師就強調必須加標點分段落,這些即使有些字句打不上,在校對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把那句話補充出來。

  我們可以在跟音的時候,在錯的地方或打不上的地方加上一個標點來做標記,等校對的時候重點校對一下,就可以提高校對點。我照老師說的這樣做了以後,一下子校對了8個點,這就是我的進步,希望大家可以照此方法試一下,相信肯定會有你異想不到的進步。

  篇四

  這周抽空做了不少編輯與校對的工作,整體看下來還比較順利,因為書稿質量還是不錯的,特別是例項講解圖書,邏輯比較強,用大塊的時間看,效率也還可以。

  以前編輯圖書都是專門的校對進行,自己校的稿子不多,這次一本Flash的書稿因為進度原因,我們4個人每人都分一部分。我將這個校對工作分成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核紅,就是檢查排版的錯誤;第二道工序是折校,在所有稿子完成第一道工序後,從新開始進行折校,目的是看有沒有漏的段亂,因為我們的所有書稿都是Indesign排版,一道工序下來感覺這個環節是很關鍵的,因為這個軟體很容易漏段落;第三道工序就是大體再通讀一遍,如果說前兩到工序是在檢查排版的錯誤,那麼第三道工序就是檢查編輯的疏漏。其實這道工序裡還包括很多小工序,比如順一遍大小標題號,順一遍圖號等等。

  在做上述工作之前,我先把所有要做的工序列一個表在一張紙上,完成一道就畫個勾,到最後勾都畫完了,感覺心裡很踏實也有點小小的成就感。雖然只校了一部分稿子,而且只是校對這個小小的環節,裡面的工序也非常多,需要認真認真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