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意見的體會

  報告中提出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如何把黨員幹部聯絡群眾制度化,成為各地黨員幹部熱議的話題。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範文1

  日前,省委辦公廳下發《關於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實施意見》,對我省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工作提出4個方面19項制度要求,進一步改進幹部作風,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在走進群眾聯絡群眾、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方面,《意見》要求,省級領導幹部到聯絡縣市、區及以下、市廳級領導幹部到聯絡鄉鎮街道及以下每年至少1次,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到聯絡村社群每年不少於2次。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每人結對聯絡2戶以上基層群眾,每年至少溝通走訪2次。結對聯絡戶1至2年輪換一次。機關幹部集中走親連心每年不少於2次、時間不少於6天,有組織地與黨員群眾談心每年不少於2次。同時明確了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黨員幹部基層走親連心、黨代表工作室等制度。

  《意見》還明確完善領導幹部調查研究、民主懇談徵集意見、重大事項民主聽證、重要決策調研論證等制度,問需問計群眾,不斷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了領導幹部定期下訪約訪接訪、選派幹部到基層掛職任職、網上群眾工作、駐村百曉等制度,團結教育群眾,提高做群眾工作能力;完善了“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服務企業、服務基層”、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黨員幹部志願服務、鄉鎮幹部住夜值班、結對幫扶困難群眾、黨員承諾履諾踐諾等制度,服務關愛群眾,切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這19項制度,既貫徹中央要求,又體現了我省探索創新的做法。比如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是新形勢下我省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有益探索,自去年實施以來,已組織動員省市縣鄉四級機關事業單位75萬名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當義工,認領群眾“微心願”38萬餘個,取得了“工作在機關、生活在社群,奉獻雙崗位”的良好效果。目前,這項制度已成為深入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載體,在全省市縣機關黨員中全面推行。

  《意見》要求各級黨組織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定期進行工作通報,對嚴重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損害群眾利益、影響黨群幹群關係的惡性事件,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每年底,各市黨委、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和省國資委黨委要向省委報告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工作情況。

  範文2

  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是廣大黨員幹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操作性思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提出的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要求,更好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該探索幹部黨代表接待選區群眾、黨員幹部下基層同吃同住同勞動、黨員幹部志願服務等六個方面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優化。

  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是廣大黨員幹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應有之義和基本要求。從世界範圍而言,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普遍具有擴大黨的社會影響力、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宣傳黨的政策主張和提高政策執行的效率等多方面的重要現實意義。對於我們黨來說,則還有著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促進黨委政府決策科學化等方面的特殊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提出的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筆者建議探索以下六個方面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優化。

  第一,建立幹部黨代表接待選區群眾制度。與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群體相比,各級黨代表中的幹部黨員比例總體較高,而這一群體由於身在機關、忙於行政事務尤其容易產生不願或不能直接聯絡群眾的傾向。為此,可建立幹部黨代表接待選區群眾制度,要求每位幹部黨代表每年必須安排足夠的時間接待所在選區或所在社群群眾,解答選區或社群群眾的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並做好回覆和辦理工作。黨的正式提出“試行鄉鎮黨代會年會制”和“實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顯而易見,幹部黨代表接待選區群眾制度,正與鄉鎮黨代會年會制和黨代會代表提案制形成了銜接和配套,有助於後者更好地執行和發揮作用,否則,黨代會年會表面熱鬧實際無效、黨代表寫提案無素材無的放矢之類的尷尬很容易產生。

  第二,建立黨員幹部下基層同吃、同住、同勞動制度。早在1957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出於黨員幹部隊伍日益滋長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老爺作風的擔憂和防範,就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尤其是縣、區、鄉三級幹部“每年以一部分時間,分別下田、下工廠、下礦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場所,和工人農民一道從事可能勝任的一部分體力勞動哪怕是很少一點。”實踐證明,黨員幹部下基層同吃同住同勞動制度,可顯著改善黨群關係,有力遏制主觀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有效促進決策科學化和政策落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黨員幹部下基層同吃同住同勞動,可使得黨員幹部通過自己的知識、智慧和體力勞動等方面的投入和付出,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而避免僅僅依靠捐錢給物服務群眾的路徑依賴。當然,在當今時代,基層的範圍很廣,可以是村莊,也可以是社群、企業、工地、兵營和學校;勞動內容,也應根據黨員幹部自身所長和基層生產生活狀況而定。

  第三,建立領導幹部直接聯絡行業代表制度。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陳雲同志曾從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的角度提出,每個高中級幹部都要有敢講真話的知心朋友,並要在各行各業廣交知心朋友。他自己就與家鄉幾位一起搞過革命運動、比較敢講真話的老朋友經常聯絡,以瞭解基層情況。很顯然,陳雲同志的建議和實踐也是一種有效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的制度。如果每位領導幹部都能直接聯絡幾位敢講真話、有真才實學的行業代表交朋友具體行業選擇可根據領導幹部的分管工作而定,主動給他們交任務、提要求,經常向他們探民情、借智慧,則亦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罔知民情、漠視民意和錯誤決策。

  第四,健全黨員幹部志願服務制度。所謂黨員幹部志願服務制度,是指黨員幹部利用週末、假期及其他閒暇時間,為群眾提供志願服務的制度。著名學者鄭永年就曾建議“中共黨員要‘志願者’化”,並指出“新加坡儘管是一黨獨大,但黨員並不多,普通黨員大都是志願者,幫助執政黨的議員和部長聯絡民眾。”近段時期以來,浙江省及杭州市大力推動的機關黨員社群報到服務制度,即是黨員幹部志願服務制度之一種。為制度優化計,一方面是參與志願服務的黨員範圍應進一步擴大,不僅應包括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黨員幹部,還應通過設立黨員奉獻崗等舉措為數量眾多且有熱情有能力的無職黨員,提供志願服務的機會和平臺;此外,黨員幹部志願服務的次數應該儘量多些;再就是,志願服務的物件也可通過認領微心願、黨員幹部雷鋒廣場志願服務、“紅淘”黨員網上志願服務等活動,而向住地以外的廣闊社會中的社會成員尤其是弱勢群體拓展。可以肯定,當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尤其是各級黨政機關的黨員幹部參與和投入到越來越多的各種志願服務之中,則黨員幹部與廣大群眾的聯絡越緊密,黨員幹部在廣大群眾中的形象越來越正面、可親、可敬,各級黨委政府對群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越來越強。

  第五,健全基層幹部培養選拔機制。更加註重和更大力度地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其實也是一種有效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出來的黨員幹部,往往有較長一段時期工作在基層、生活在群眾中的經歷,往往有著一批來自基層社會的朋友,有著自己連著基層群眾的社會網路,並且他們往往對基層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做群眾工作比較擅長。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機關領導幹部和公務員面向農村和社群基層幹部以及大學生村官等定向招考,中央領導同志所關注和擔憂的“領導機關中有不少幹部特別是年輕同志,從大學門直接進機關門,沒有經歷過基層艱苦工作的磨練,缺少對普通群眾生活的切身體驗”這一現象和危險已有顯著改觀。但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機關,仍有改進和拓展的空間。從目前來看,面向基層和生產一線招考幹部,主要集中於農村和城市社群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群體,而大量的在非公有制企業謀職和工作的優秀人才則基本依舊被遺忘在這一制度之外,事實上,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工廠企業歷來是培養產生大量既有工作能力又有群眾基礎的優秀黨員幹部的大本營。故而,今後必須進一步推進基層幹部培養選拔制度的創新和完善,更多和更大力度地從包括非公有制企業在內的廣大基層培養選拔幹部充實各級領導機關。

  第六,完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制度。在一定意義上講,黨員幹部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也是一種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但是,這一制度也有進一步完善的需要。具體說,制度完善的主要方向是杜絕和防止黨員幹部“不進群眾門、不聞群眾聲、不識群眾人、不幫群眾困”這一有悖於直接聯絡服務群眾的“四不”現象;制度完善的主要做法是要求黨員幹部與出生地或成長地的困難群眾結對幫扶,以及通過抽樣調查以獲知幫扶物件對結對黨員幹部個人形象和幫扶場景的記憶和熟悉情況,從而使得黨員幹部因為有親情鄉情的動力、有血緣地緣網路的支援、有外在制度的監督,更加認真主動地與困難群眾結對幫扶,並有效避免和克服與誰結對最合適、幫扶什麼最對路、何時最需要幫扶等方面的資訊不對稱和績效不高現象。

  範文3

  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是新形勢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重要課題,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建章立制的重要內容。

  一、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重要性

  密切聯絡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中央對改進作風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提供了制度保證。堅持以人民群眾為本,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根本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當前,一些黨員幹部聯絡群眾“不直接”,以致脫離群眾現象仍然較為突出。一些黨員幹部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意識越來越淡漠,不願直接聯絡群眾;同人民群眾交流越來越少,不想直接聯絡群眾;受文山會海等機關弊病所困,沒有時間直接聯絡群眾;習慣於坐在辦公室裡聽彙報、看材料、寫檔案,不會直接聯絡群眾等,嚴重損害了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的形象和黨群幹群關係。提高“三農”工作本領,黨員幹部必須做到直接聯絡群眾。農業部門幹部必須熟悉農業、熟悉農情,懂得農村、懂得農民,只有走出機關大院,深入基層一線,在直接聯絡和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才能真正增進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增強服務農民群眾的能力,提升做好“三農”工作的本領,先下地頭再回案頭,做出決策才更有準頭,履職盡責才更有底氣。

  二、建立健全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農業部黨組通過建立健全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立群眾觀點,弘揚優良傳統,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農民群眾工作能力,樹立了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為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好勢頭提供了重要保障。一是建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制度。2011年,開展北大荒精神、南沙精神、祁陽站精神等“三種精神”學習教育實踐活動。2012年,組織開展農業部核心價值觀大討論。2013年,開展“踐行群眾路線大討論”和“辛勤耕耘為小康”徵文演講系列活動。二是建立機關幹部基層實踐鍛鍊制度。堅持開展“百鄉萬戶調查”、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鍛鍊活動,建立領導幹部基層聯絡點,選派幹部基層蹲點掛職,構建了多渠道分層次全覆蓋的幹部基層鍛鍊新格局。三是建立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制度。率先在中央國家機關開展行政審批綜合辦公,一個視窗對外,在入口網站上公開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網上審批,實行行政許可電子監察、網上投訴和資訊公開。堅持部司領導接待群眾來訪制度,組織領導幹部到部信訪視窗輪流接訪,有效維護了群眾利益。四是建立為農民群眾辦實事制度。堅持12年為基層和農民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每年為農民群眾辦實事都在30件左右。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著力解決了一批群眾呼聲強烈、長期沒能有效解決的問題,讓群眾感受到變化,得到了實惠。五是建立幹部作風考核制度。從2010年起,率先在中央國家機關推行績效管理,把中央決策部署和部黨組中心任務作為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導向,突出對領導班子建設和機關作風考評。開展整治“庸懶散木推”專項行動,強化正風肅紀,促進了機關作風轉變。

  在直接聯絡和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深刻啟示我們:必須強化為民服務意識,必須準確把握群眾需求,必須創新聯絡群眾方式,必須提高服務群眾能力,必須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三、進一步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絡群眾制度的思考

  一要強化群眾路線教育,推進群眾路線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提高黨員幹部直接聯絡和服務群眾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激發黨員幹部踐行群眾路線的內生動力。二要改進調查研究,深化領導幹部基層聯絡點工作,領導幹部每年結合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熱點難點和分管工作,深入基層一線調研,重點開展蹲點調研和案例研究,面對面聽取群眾呼聲,下功夫瞭解真實情況。三要推動幹部深入基層實踐鍛鍊,繼續開展“百鄉萬戶調查”、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鍛鍊活動,進一步簡化組織方式,提高活動實效;選派幹部到西部地區、定點扶貧地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掛職鍛鍊。四要加強民意收集與反饋,堅持領導幹部到部信訪視窗輪流接訪制度;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決策事項,通過座談會、聽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開展經常性的談心活動,定期聽取部系統黨員幹部職工意見,健全落實意見建議辦理反饋機制;深入開展“為農民服務”活動。五要開展黨員幹部志願服務,建立健全志願服務制度,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作用,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積極建立服務型黨組織。六要建立監督落實和評價激勵機制,建立黨員幹部聯絡群眾情況報告檢查制度,把直接聯絡群眾情況納入幹部述職述廉、單位績效考核,作為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