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裡面都故事劇情都很有閱讀的趣味。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大家參考!

  篇1

  我看《水滸傳》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

  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裡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說《水滸傳》裡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

  《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

  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歎服。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

  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

  篇2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麼就文鄒鄒的了?可不是嗎,這幾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滸傳,我深受古典名著的薰陶,步入了古典文學的殿堂。全書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會的各種人。

  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藝術能力,把魯智深的正義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不由得佩服起來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蘇州,後來遷居蘇北興化白駒鎮。是一名元末明初的傑出文學家。元至順年間,他考中進士,在浙江杭州做了兩年官,又因為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政治,不願對當道權貴逢迎拍馬,因此棄官回鄉,從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學家,我看了《水滸傳》,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魯迅曾經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

  《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這本書大致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因為各種原因上了梁山泊,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後,接受了招安,並幫助朝廷徵遼、平王慶、平田虎、平方臘,最後僅剩二十餘人。由於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著我,我甚至被感動得涕淚橫流,為什麼呢?現在我就帶著你去品一品水滸傳。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吳用的足智多謀,我就光光討論“花和尚”就能說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稱作“花和尚”。

  篇3

  兒時曾因無聊,而捧起水滸這本又大又厚的書,那時看的是漫畫版,或是白話文,大多時只是注意其情節的變化,僅僅只是欣賞字裡行間透露的俠氣,令人心生敬佩。現在麼,當時扣人心絃的情節已然忘卻,只是模糊的記得,有一百零八個好漢,魯智深、林沖什麼的。現今的再次閱讀,以為是回顧,卻不想我竟是相當於在讀了一本書,與兒時的記憶、書本帶來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所以,是思維的方式不同了?所以閱讀的層次更深了些?我不清楚,看下去吧,說不定若是一年後我再看一遍,會有更多的不同見解。

  魯智深帶於我的印象極深,他是一個粗手大腳的花和尚,卻也豁達不羈、具有江湖氣概的灑脫英雄。以前只覺得他粗魯,只會耍槍弄劍,甚至一度以為他是個壞人,而現在認為他是個大豪傑。他在野豬林裡遇見董超、薛霸,欲殺之,卻因為林沖的勸阻而放下手中的屠刀,可見他是一個重情重義、樂於助人的人。還有一次,金家父女身陷險境,他果斷摸出銀子救濟父女倆,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李忠卻是死死不願掏錢出來,後來不情願的拿出的錢,魯智深又還了回去。他很仗義,雖然希望別人也與自己一道施捨恩惠,但也不勉強,更不會讓沒有同情心的人掏出錢來做不願做的事。

  “水滸”是水邊的意思,我不知道施耐庵為何要取這個名字,但是也能略猜到一二,此名定是與一百零八名好漢的“義”是分不開的。

  閱讀一本書,不是僅僅因為它是名著,而是要明白深層的含義。對於在亂世間的水滸英雄,果斷贊,為俠義,更為中國文學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