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膽子

  每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跟從小父母的教育方式分不開。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膽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育孩子膽子小原因

  01原因一:父母教養方式的問題

  寶寶的性格雖然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大多數原因還來自父母的教養方式或是後天的成長環境所造成,以下就是父母教養寶寶常見的四個問題。

  1家長對寶寶的要求太過於嚴格,常要求寶寶像大人一樣地做事,讓寶寶感到不知所措。

  2家規太嚴,對於寶寶好奇的事物常表示不準摸、不準玩,甚至不准問,久而久之,寶寶習慣於按“規矩”辦事,從而缺少了探索創新精神。

  3家長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寶寶發脾氣,因此寶寶就變得謹小慎微。

  4寶寶對突然變化的環境不適應,比如先由祖父母撫養的寶寶轉而由父母親自撫養時,因為教養態度不同,寶寶一段時間裡會變得沉默、內向。

  02原因二:家長保護太多

  而家長對寶寶保護太多是讓孩子膽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可都是呵護備至,無論是在生活細節中還是學習過程中,一些本該讓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家長都會代勞,就連每天上學父母都給孩子背書包;家長還會給孩子灌輸一些過分的安全意識,比如不要和陌生人吃飯,使得孩子覺得只有在家呆在父母身邊才是最安全。

  03原因三:看不到“閃光點”

  孩子膽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不到“閃光點”,孩子會有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畏縮行為,這時父母就應擅長髮現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教育孩子膽子大方法

  法寶1在家別太寵溺  “膽怯型”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於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與“膽怯型”相對,“表現型”的孩子倒是特別不怕生,人越多、場面越大,他們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膽量的差異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響,也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有關。”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生了未知的恐懼。專家建議,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著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讓他多到社會上去見識見識。

  法寶2鼓勵使人大膽  一些孩子不太善於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願意主動問好,要麼低著頭、要麼把臉扭向一邊、要麼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麼乾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後。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彆彆扭扭的”。

  劉老師告誡,父母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當孩子表現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係!下次我們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節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後。

  法寶3不要操之過急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不願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著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為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願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為其難,因為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願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為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為主、推動為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為“表裡如一”的“自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