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胸外科護理論文

  要保證臨床胸外科護理工作的質量,提高患者的恢復程度與滿意度,就必須從提高治療和護理水平入手,正確認識風險管理並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保證護理工作的科學正確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胸外科護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胸外科護理論文範文一:胸外科手術病人的舒適護理

  舒適護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靈性、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病人來院就診,其需求重點不外乎是醫療服務的有效及舒適。雖然醫療有效,但病人並不一定感到滿意,反之,若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應有的尊重、關心、愛護及幫助,病人必然會覺得舒適,即使病情沒有得到改善,也會覺得醫療服務的有效。我院將舒適護理模式與整體護理相結合,運用於胸外科手術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在護理人員協助下,達到一個人的身、心、社會、心靈的舒適狀態。

  1 臨床資料

  隨機抽取38例病人,年齡17-68歲,其中食管手術23例,肺癌5例,自發性氣胸2例,賁門手術7例,縱隔腫瘤1例。

  2 護理

  2.1 術前舒適護理

  2.1.1 創造舒適的環境 完善的衛生淋浴,中央空調,熱水供應等設施,利用壁櫥、床頭櫃妥善放置病人生活用品,利用藝術壁掛裝點美化病區,適宜的聲響、光線、溫溼度,使病區清潔、明亮、安靜、舒適,飲食每日配餐員預定,開展點菜業務,飯菜、開水、藥品送至床邊,合理安排護理流程,減少清掃消毒工作與病人就餐、治療時間的衝突。病人感官受到良性刺激,有利於治療。

  2.1.2 營造良好的氣氛 重視服飾美及護理人員儀表風範,入院接待熱情主動,作好入院宣教,幫助病人處理好同室病友關係,使病人從新人際關係中獲得舒適感,並因受到重視、關懷,使不愉快的程度降到最低,從而對本次治療充滿信心。

  2.1.3 做好心理干預 提倡情感服務,面對面交流,靈活運用溝通技巧,因人而異講解疾病有關知識,交代注意事項,評估心理狀況,滿足病人心理需求。來自家庭、學校、工作單位等社會關係對病人的支援與關懷也可使病人減輕或消除精神壓力。

  2.1.4 飲食指導 認真評估,指導合理進食,改善營養狀況,提高對手術的耐受性。

  2.1.5 練習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向患者和家屬說明開胸術後咳嗽排痰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導病人深呼吸,取半臥位或坐位,每日3次,每次10分鐘,以增加肺活量,減少術後呼吸系統併發症的發生。有效咳嗽方法:半臥位或坐位,深吸氣末停滯片刻後用力咳嗽,氣體快速衝出,其運動促進分泌物向上運動或被咳出。

  2.1.6 術前準備的舒適護理 向病人講解術前準備的內容以及目的、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2 術後舒適護理

  2.2.1 疼痛的護理 100%病人把無痛放在生理內在舒適需求首位 ,疼痛是病人最難以忍受的 ,也是舒適護理需求最迫切的問題。使用PCA鎮痛泵是舒適護理的首選,它體現了持續恆定鎮痛的效果,並使病人能夠主動配合護理。術後可採取半臥位,降低切口張力,減輕疼痛。翻身、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與身體同步移動,以減輕引流管刺激引起的不適,各種護理操作輕柔、熟練。

  2.2.2 呼吸道護理

  2.2.2.1 持續吸氧4-6L/min,48小時左右。 2.2.2.2 協助其翻身,並指導有效咳嗽,每2小時叩背1次,自下而上,由外而內,使痰液鬆動易於咳出。

  2.2.2.3 常規霧化吸入。加入藥物:慶大黴素8萬U +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沐舒坦15mg,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

  2.2.2.4 吹氣球練習

  2.2.3 引流管的護理 向病人詳細說明各引流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以消除對引流物的恐懼心理。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壓、摺疊、逆流,翻身時注意必要的依託、協助。

  2.2.3.1 留置胃管的患者可用繩子將胃管繫於耳後,妥善固定,告訴其防止脫出,保持引流通暢,可予以溼棉籤溼潤嘴脣,必要時予以溼紗布覆蓋口部以減少水分丟失,增加舒適感。

  2.2.3.2 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避免扭曲、受壓、摺疊,隨時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性質,定時擠壓胸管,觀察水柱波動,每日更換胸瓶,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予以處理。

  2.2.3.3 留置尿管的患者妥善固定,翻身時避免壓在面板下,尿管定時夾放,避免逆流,每日更換尿袋,每日清洗會陰部。

  2.2.4 活動宣教 術後即可活動四肢、翻身等,鼓勵病人早日下床活動,以促進腸蠕動,減少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

  2.2.5 睡眠質量差的護理 儘量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減少探視,保持室內安靜,光線柔和,日常護理工作動作輕柔。同時做好心理護理以減輕心理負擔。

  3 討論

  將舒適護理融入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中,貫穿於全程護理服務中,使病人感受到舒適及親人般的溫暖,接受手術充滿信心,為手術順利進行及術後恢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病人滿意度上升,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也給護士提高業務素質帶來新的動力,進一步提高護理的服務質量。

  參 考 文 獻

  [1]廖紅輝.拓展舒適護理研究提供優質護理服務[J].黑龍江護理雜誌,1999,57:40-41.

  [2]陸烈紅.病人對生理與心理舒適需求的調查分析[J].護士進修雜誌,2002,1712:937-938.

  胸外科護理論文範文二:胸外科患者手術後護理指導

  【關鍵詞】 胸外科手術;患者;護理

  胸外科手術後,患者從麻醉甦醒、創口癒合到生理功能恢復的過程中,正確、及時、多方面的護理必不可少。胸外科患者術後的護理,對手術治療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根據胸外科患者術後容易出現的問題,結合我們的實際工作經驗,總結了一套較為系統可行的術後護理指導原則,根據這個原則,結合實際出現的問題,有系統、有針對性地開展護理工作,提高了對胸外科患者術後護理的水平,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1 術後幫助患者儘快恢復呼吸功能

  胸外科患者手術後由於麻醉藥及麻醉輔助藥的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加之胸部切口疼痛、胸帶束縛等因素都會影響呼吸,甚至發生低氧血癥。因此手術結束後患者常需入恢復室。調整患者處於良好的呼吸、迴圈功能,幫助患者儘快恢復意識。患者在恢復室期間,應嚴密監測生命體徵[1],合理應用麻醉藥物,充分補充迴圈血容量,調整適度的血液酸鹼平衡及電解質含量。必要時提高吸入氧濃度,根據病情或保留氣管導管,或短時間的機械通氣,以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避免CO2瀦留及缺氧的發生[2~3]。

  2 術後疼痛的護理

  胸外科術後疼痛可導致呼吸迴圈功能、內分泌及免疫功能等改變,甚至導致肺不張、低氧血癥及高二氧化碳血癥等併發症,影響手術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復。對術後疼痛的護理我們主要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護理:讓患者瞭解疼痛原因,鼓勵患者在心理上有戰勝疼痛的信心;指導患者深而有節律的呼吸,並專注於呼吸運動,有效地促進肺的復張;護士和家屬多與患者交談或指導其有節律穩定地在面板上做環形按摩或雙眼凝視一點,轉移注意力,減輕術後疼痛;另外,可多聽一些輕音樂,放鬆精神,以達到減輕疼痛的效果[3]。2應用鎮痛藥的護理[4~5]。對認為疼痛性質明顯、原因清楚的術後疼痛,應採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給藥,而不是待到疼痛難忍時再給藥。同時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對於患者自控鎮痛PCA,術後應告訴患者應用PCA 的治療目的和使用方法,並經常巡視,定期評價鎮痛效果,監測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3一般護理。協助患者進行體位變換、咳嗽等一些活動;妥善固定胸腔閉式引流管、尿管、鼻胃管;防止傷口感染;創造舒適的環境,避免強光、噪音等環境因素誘發或加重疼痛。

  3 呼吸道的護理

  加強呼吸道的護理,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對防治胸部術後併發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至關重要。1病室環境要求:ICU 層流消毒病房室內溫度20 ℃~24 ℃,溼度50%~60%。普通病房內要求空氣新鮮,紫外線每日消毒一次,並減少陪護及探視人員,以免增加外源性感染。2術後體位護理: 麻醉未清醒前,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患者清醒後,血壓平穩,可改半臥位,抬高床頭30°~60°,以利於肺部氣體交換,並能鬆弛胸腹部肌肉,減輕刀口疼痛。3保持呼吸道通暢:①指導患者深呼吸,並在深吸氣末從深部咳嗽,以利於排出痰液。②經常給患者拍背。方法:患者取半臥位,操作著站在患者患側,叩打對側肺部,手掌呈杯狀,用手腕的力量叩擊健側肺葉,從下到上、從外向內。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給霧化吸入。用藥:生理鹽水20 ml,加慶大黴素8 萬u,α-糜蛋白酶4 000 u,每日3 次,每次20 min,以稀釋痰液,減少痰液阻力,有利於痰液排出,同時藥物直接進入肺泡,減少感染。④鼓勵患者吹氣球。患著深呼吸而使膈肌下降,改善無效腔通氣,有利於胸腔內積氣、積液排出,保障有效通氣,預防肺部感染。⑤鼓勵患者床上活動。指導並協助患者下床適量活動,以增加肺活量,減少肺部併發症,但避免過度,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慎重,以防意外。4 做好口腔護理。口腔護理能使口腔內的細菌減少,防止細菌下移,減少肺部感染機會。清醒的患者還可鼓勵漱口,但應防止誤咽。5正確使用鎮痛劑。術後切口疼痛、插管不適,限制了患者咳嗽,術後應充分鎮痛,應用止痛泵48~72 h或遵醫囑給予止痛劑,一方面減輕疼痛,另一方面可使患者充分休息,保持體力,避免無力咳嗽。6充分補足液體量。應注意給藥時間和輸液速度,避免過快引起肺水腫[6]。

  4 康復護理

  早期活動與康復鍛鍊在胸外科患者術後的護理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術後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1術後早期床上活動,麻醉未清醒前護理人員對患者做被動性活動,上肢各關節活動,按摩下肢。特別是老年患者,要經常活動四肢關節,尤其是膝關節以下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清醒之後,即可鼓勵其做深呼吸。囑其主動做指、趾、腕、踝、肘、肩、髖關節的活動,尤其是手術側上肢的活動。待患者血壓平穩後,即可翻身、轉頸、半臥位或坐位。2術後早期下床活動:一般在術後第三天,病情穩定,胸腔閉式引流管已拔除,就應鼓勵和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先是在床邊椅子上坐片刻,每日2~3 次,第四天可扶床試走,以後逐漸增加活動量。如患者確實刀口疼痛較甚。下床活動不可勉強進行,必要時可給予鎮痛劑,緩解疼痛後再下床活動,以減輕患者痛苦,達到預期的效果[7~8]。

  【參考文獻】

  1 鍾玲,楊明華.手術麻醉後患者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變化的觀察與護理.福建醫藥雜誌,2000,224:154.

  2 張曉霞,鄧曼麗,安靜,等.胸外科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護理體會.解放軍護理雜誌,2004,214:77-78.

  3 於麗英.胸外科病人手術前後護理指導.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186:721.

  4 於淑娥,李建萍.胸外科病人術後疼痛的相關因素、鎮痛及護理.實用護理雜誌,2001,1712:33-35.

  5 黃淑敏.胸外科手術病人術後鎮痛及護理.天津護理,1999,73:92-93.

  6 尹淑芳,高佔清.胸外科患者術後呼吸道的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08,57:91.

  7 張麗娟,馬玉梅,彭九玲.胸外科病人術後早期活動與護理.黑龍江醫學,2001,258:615.

  8 戚菊梅,張香雲,張君毅.胸外科病人術後早期活動與康復鍛鍊的護理.河南外科學雜誌,2006,12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