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護理論文

  神經外科護理有效性對於神經外科疾病患者康復效果具有重要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神經外科循證醫學論文

  1在神經外科臨床見習中引入循證醫學結合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必要性

  1.1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應用及問題

  20世紀末,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在醫學教育改革實踐中獲得廣泛認可,作者所在院校的神經外科較早的引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強調把學習設定到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來解決真正的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自導學習和獲得結論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大量研究客觀證據的釋出,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傳統教學方法日現弊端,需要轉變醫學教學模式,通過更好的應用科學證據來指導臨床實踐,在這種模式下,如何收集、評價證據併為我所用成為面臨的問題。

  1.2神經外科循證醫學教育的應用及問題

  1992年David Sackett教授首先提出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模式,其後歐美等國開展的循證醫學教育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循證醫學以設計嚴謹、方法科學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系統性評價或Meta分析,特別是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雙盲RCT的客觀證據為基礎,研究結論更具可靠性和可信性,使眾多臨床治療決策發生了根本的觀念性改變。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在傳統醫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上述循證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其優缺點有所揚棄,在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的方法論,尤其是注重實證,以臨床證據為行動依據,注重依靠證據評價解決實際臨床問題。但目前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中的循證醫學教學內容相對缺乏,神經外科學特別是近年來涉及顱腦外傷、腦血管病和腫瘤學的理論與技術日新月異,許多治療方法、方案大量出現,所以出現文獻報道結果不一甚至相反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學依靠教師個人臨床經驗積累、觀點缺乏共識甚至矛盾等,較易令學生重主觀,重師承,輕客觀,輕實證,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在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的教學計劃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通過對文獻進行二次加工並綜合分析,最後獲得合理的循證醫學結論,可有效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結論,據此指導神經外科臨床實踐,對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大有裨益。

  2結合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的循證醫學培訓體系的內容和評價

  2.1培訓體系的建立及具體授課內容

  循證醫學相關課程培訓:①循證醫學課程理論授課。介紹文獻檢索、證據獲得及評價方法;②循證醫學專題講座。Meta分析在神經外科疾病診療過程中的應用例項;③神經外科案例分析。重點選取腦腫瘤目前診療進展及治療方案薈萃分析評價。舉辦循證醫學雜誌沙龍***Journal club***:①選擇相關的新發表的論著作為Journal club交流文獻。文獻質量由主講教員把關,以提高學生的關注程度和討論熱情。②組織學生提前查閱相關背景材料,準備多媒體資料、幻燈片、手術錄影等,提出待解決的臨床問題並彙報文獻。③組織提問和討論,討論內容多集中在文中研究方法、統計方法是否得當,文中對研究資料的解釋是否合理,文中的研究結果是否有臨床應用價值等方面。問題為基礎教學結合循證醫學教學具體授課內容:由1名主講教員和3名見習課、討論課授課教員組成教學團隊,主要由7個學時完成。具體授課內容:①選取神經腫瘤典型病例,引導學生提出有關疾病診斷、治療等需要解決的問題;②組織學生根據所需解決的問題通過EBM網站及其他文獻檢索途徑,查尋最新、最佳證據;③根據循證醫學評價文獻的原則,以小組為單位對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和實用性進行嚴格評價,並結合病例具體情況,闡述自己的診斷和治療;④指導教師進行點評和小結,最後提出臨床處理方案;⑤密切觀察和隨訪,總結臨床經驗,對已進行的臨床實踐作後效評價;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對循證醫學理念指導下教學的評價。問卷內容包括循證醫學教學是否能夠強化基礎理論知識,是否有利於臨床技能的掌握、擴大視野、開拓思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是否有利於提高自學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以及是否贊成該教學方式等問題。

  2.2教學效果的評價

  在神經外科專科見習及培訓結束後,增加循證醫學案例分析考核評價內容,使其成為醫學生綜合能力考核評價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循證醫學案例分析考核評價的結果,反饋到教學各環節,進一步改善教學質量,提高醫學生應用循證醫學證據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在作者所在校2009級軍醫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學員中,共發出不記名評價表60份,全部收回,並有效。80%以上學生們認為通過引入循證醫學的教學法能提高學習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很有必要開展PBL結合EBM教學。

  3在神經外科臨床見習中運用循證醫學結合PBL教學法的體會

  多種循證醫學教學方式的結合:通過借鑑國外的先進循證醫學教學模式經驗,結合作者所在校的辦學實際以及循證醫學課程本身的課程特點,採用書面教學、專題講座、案例分析、雜誌沙龍以及文獻檢索和評價等多種循證醫學教學方式,著重將其與臨床神經外科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結合,從問題、循證、應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加強對醫學生循證醫學思維培養,建立一套易接受、可操作性強並能廣泛應用的循證醫學培訓體系,該培訓體系的建立和逐步應用,在臨床見習過程中獲得了學生的肯定,教學效果佳,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增加其獲得大量應用知識的機會,利於提升其批判性思維能力、掌握並運用知識能力以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存在的問題:儘管作者及團隊在神經外科臨床見習中將問題為基礎教學法結合循證醫學思維培訓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評價,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在今後的教學拓展中注意。①加強教學團隊的培訓。這種教學法對臨床帶教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包括本學科在的諸多相關學科知識,特別是外科醫生循證醫學理論的儲備,在授課前,組織教員一起討論教案、教學大綱,對於現實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授課後做好總結,以確保每次教學質量。②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個體化指導。由於是開放式的分組討論形式,應進一步豐富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對於性格內向,不善於表達的學生予以指導和幫助,這裡應強調課前的準備和預習工作,合理應用網路資源,鼓勵每位學員積極參與其中。

  範文二:神經外科護理管理及滿意度調查

  1護理措施

  護士24h床邊守護,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配合醫生實施救治處置工作。制定護士人力緊急調配預案,遇到突發事件和特殊情況時,保證護士的應急調配。責任護士要全面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

  2觀察指標

  2.1護理滿意度:採用本院設計的住院護理滿意度和出院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包含技術護理與心理護理的滿意度,選項分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2.2採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評價患者護理前後的生活能力,分數越高,生活能力越強。3統計學處理應用SAS10.0軟體完成對結果資料進行統計,本文結果對比採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3.1護理滿意度

  經過護理後,無死亡患者,患者對於技術護理與心理護理的滿意度分別為***91.52±8.96***分和***85.12±10.26***分,顯示了良好的滿意度。

  3.2日常活動能力變化

  經過觀察,本文患者護理後日常活動能力得分護理前為***65.42±8.25***分,護理後為***92.52±7.12***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討論

  調查表明我國顱腦重症患者年發病率為50~80/10萬,男性發病率略高於女性,半數以上患者年齡在45歲以上,是病死率和致殘率極高的一種常見病。同時顱腦重症患者面臨生存質量下降的嚴峻威脅,常規住院教育和出院指導的護理方案不能滿足患者對健康服務的複雜需求。

  在護理管理中,重症監護病房的監護裝置隨時觀察每一位術後患者的生命體徵情況,配有專門的醫生和護士,無需患者家屬陪護,實行探視限制,規定每天上午10~11點是探視時間,患者的護理工作全部由護士負責,做到責任管理與心態管理。提高了醫院管理水平,促進醫院規範化、精細化的管理,使得醫療服務質量持續改進。本文研究結果證實了責任管理與心態管理在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中,可有效患者提高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總之,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的護理管理難度大,要加強責任管理與心態管理,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與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