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制度簡述論文

  財政部從1992年起陸續頒發的行業會計制度,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總說明;會計科目,包括會計科目表、會計科目使用說明;會計報表,包括會計報表種類和格式、會計報表編制說明;主要會計事項分錄舉例。會計制度屬上層建築,是國家管理經濟的重要規章。隨著經濟體制,財政、財務、稅收制度的改革,會計制度也會作相應的改變。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小企業會計制度簡述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

  小企業會計制度簡述全文如下:
 

  一、小企業的界定

  如何界定一個小企業,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企業是否公開籌資,二是企業規模大小。所謂的“公開”是指面向社會大眾的,任何人或機構都可以自由地參與,無須審批或特殊資格認證。一般來說,小企業是不公開籌資的。其資金主要來源於內部積累、金融機構或私人借款、風險投資,籌資方式不採用對外發行股票或債券。

  企業的規模主要考慮企業資產價值和股東以及投資人的數目。但在具體的數目規定上需要考慮不同行業、不同型別企業的特點。舉個例子來說,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的126號準則適用於不公開的、並且資產在100萬元以下的小企業。但資產100萬元的工業企業規模不算大,而商品零售企業就不同了。如果僅從投資人的數目來考慮,國有獨資公司即使只有一個投資人,規模也有可能是非常大的。
 

  二、小企業會計資訊的使用者及其對資訊的要求

  一會計資訊使用者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把會計資訊使用者分為七類,不同的使用者對企業關注的焦點不同,程度也不同。一般而言,大企業的投資人更關心企業盈利及回報,政府更關注企業在解決就業、環境保護以及資源利用等方面的情況;而小企業的投資人及管理層關注企業利潤增長情況,政府主要關心小企業遵循準則、制度及照章納稅的情況。在小企業中,債權人作為小企業主要資金供給人,他們對小企業的關注不亞於投資人。

  IASB的“財務報表的編制和列示標準”說明了財務報表的目標是提供關於企業的財務狀況及其變化,為廣泛的使用者用於經濟決策。編制的財務報表滿足了大多數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它不能提供使用者在經濟決策中所需的全部資訊。財務報表也通過對受託資產的會計計量變化來反映管理層的業績,在做經濟決策時,比如持有或賣出公司股票,使用者可以利用相關會計資訊。國際財務報告解釋委員會IFSH在前言中也說明了以上要求。不同國家標準都明確了財務報表的目的是滿足使用者的要求,它們都意識到管理層和稅務部門並不是典型的財務報表使用者。從巨集觀角度來說,容易取得財務資料應該是一個社會的目標。

  二對會計資訊的要求

  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會計資訊的“決策有用性”,它取決於相關性和可靠性。

  1.相關性。相關性通常是指與決策相關的特性,根據財務會計準則說明SFAC第2號的規定,會計資訊只有具備“導致差別”的能力,才能確定它與某一決策相關。“導致差別”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在原來提供的資訊基礎上,既可增加也可減少資訊,以減少經濟事件的不確定性,一般來說,只有當會計資訊同時具備了及時性、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時,才能說會計資訊具有了相關性;這就要求財務報告應儘可能地滿足使用者的資訊需要,而資訊需要由使用者決策目標、決策手段和條件所決定。

  2.可靠性。這是制約會計資訊提供的另一基本條件。如果所提供的會計資訊不真實,那麼它對使用者來說,不僅沒有用,甚至可能起負作用。可靠性,從使用者角度講,指使用者對資訊的可信賴程度做出的估計;從資訊提供的角度來看,是指會計資訊應能如實表述所要反映的物件,尤其要做到不偏不倚地描述經濟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為使用者提供通用目的的資訊。另外,可靠性還包含可驗證性,這是由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決定的,儘管在會計資訊的加工過程中,不排除主觀判斷,但是應保證不同的提供者採用相同的計量方法都能得出同樣的結果,這樣可以減少對資訊人為的干擾、操縱,從而保證資訊的可靠性。

  從會計資訊提供的角度來看,要從紛繁蕪雜的資訊中提煉出對使用者有用的資訊,在會計賬務處理中要堅持遵循以下幾項重要原則:充分披露原則、重要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三、各國制定小企業會計制度的情況

  目前,世界各國所採用的會計制度針對的主要是大中型企業。我們知道,小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與大企業是不同的,他們所需要的資訊是否和大企業相同呢?一般來看,小企業會計資訊使用者需要如下資訊:用直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支付給股東的款項,包括預付的薪金、分配的股利和其他支付款項;與關聯企業交易的資訊;企業流動性和靈活性的資訊。

  小企業及其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和有關諮詢服務人士對於財務報表的標準以及要求由來已久。很多人認為為大企業設計的標準不適合小企業。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AICPA1976年專門釋出了《關於小企業根據公認會計原則提供的報表》。1994年,紐西蘭的特許會計師研究會發布了不同財務報表的框架,包括在確認、計量及資訊披露方面針對小企業所做的特別規定。1996年,FASB釋出了第126號公告“非公眾公司在金融工具方面的例外規定”。

  1997年,英國會計標準委員會首先發布了“小企業的財務報告標準”,通常指小企業財務報告準則FRSSE,FRSSE主要介紹了根據現在的公告而做的一種簡化方法,主要包括對披露資產和負債以及簡化計量的一些例外性規定。斯里蘭卡的特許會計師研究會正是以FRSSE作為小企業的會計標準的起點。在1999年,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釋出了《小型企業的財務報告》,在2001年7月,加拿大會計標準委員會又釋出了在六個方面關於確認、計量和披露的例外性會計處理。

  綜上所述,儘管各國會計界都認為目前的會計制度不適用於小企業,而現在通常的做法就是給予小企業會計一些例外性的規定,或是小企業按簡化標準提供財務報告,但這又常常導致另外一類問題,那就是由於會計處於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中,根據量變到質變原理,簡化的會計標準可能會因它對特殊的交易和業務沒有反應而失去作用,這就必然影響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的信任。

  四、最新進展

  2000年7月,英國政府專家工作組召開會議,專門討論了中小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和報告,提出了在報告方面漸進發展的思路。在該會議上,討論後規定了提出的框架中應該有以下特徵:

  簡單,容易理解,使用者易於接受;能提供對管理有用的資訊;儘可能的標準化;有靈活性,可以隨著商業的發展以及中小企業SMEs的潛在增長而調整,以適應國際會計標準的變化;根據徵稅的要求,易於調整;應該是適宜SMEs操作的環境。

  國際政府工作組的專家們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的贊助下,已經開展了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工作,以便更好地管理中小企業,更容易地獲知財務資訊,更準確地確定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