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_依法治國學習總結怎麼寫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學習依法治國,瞭解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下面是帶來的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一

  黨的報告根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明確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報告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軍號,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傢俱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

  未來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時期。黨的報告突出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內在目標,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動力和根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我們黨必須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域性性、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既是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更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創新。我們要勇於把自己的思想從各種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但觀念的變革容易受到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影響與束縛,容易停頓、反覆甚至逆轉;因此,我們更要把法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載體,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導向、制度創新來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衝突,真正把科學發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納入法治化的軌道內。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越是從發展的早期進入發展的中期和後期,越是從粗放發展階段轉向科學發展階段,就越需要通過法治來克服在發展過程中個體行為選擇和政府決策行為選擇的功利化、短期化、表面化現象,糾正各種重速度輕效益、重總量輕質量、重效率輕公平、重區域性輕全域性、重當前輕長遠的做法,建立健全一整套支援、推動和保障科學發展的長效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從而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二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迫切要求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在當代中國,要實現最廣泛的人民民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對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改革開放以來,正是由於我們黨成功開闢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才有力保證了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和自由,保證了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保證了黨與國家最高領導權的平穩交接和黨的領導集體堅強有力,保證了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必須把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的基本方式和依法行政的基本準則全面落到實處,不斷提高依靠法治治國、執政和行政的水平,努力開啟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新時代。

  總之,只要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法治規律與中國國情的創造性結合,堅持自上而下有力推動與自下而上全民參與相結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就一定能開創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取得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新成效,就一定能在社會主義中國創造出與經濟建設奇蹟相媲美的法治建設奇蹟。

  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在我們邁進充滿希望的21世紀最初幾年的關鍵時刻,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莊嚴命題,並將其寫入憲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實現全民守法的目標,把“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之一,闡明瞭守法對於法治建設的重要作用,必將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產生深刻影響。

  一、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貧窮與落後絕不是社會主義。而要發展社會生產力,使經濟發達,社會進步,國家強盛,就必須改革。即逐步取消行之多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設起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的自主、平等、誠實信用等屬性,必然從客觀上要求法治。市場不是萬能的,也存在消極的一面。要求法律的規範、引導、制約、保障和服務,否則就會成為無政府經濟。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和完善的過程,實質上是經濟法治化的過程。

  完全可以說,沒有依法治國,沒有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就不可能有給人民帶來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生產力持續、協調、高速的增長。

  二、依法治國,是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13億中國人民的偉大事業。它和人民當家作主緊密相聯,休慼相關。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沒有社會主義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民主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堅實基礎。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又是民主、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早在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就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而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從治國方略的高度來講,就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因此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使人民當家作主真正在中國落實,都必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根本保證。

  三、依法治國,是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內在需要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個締造崇高精神文明、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不能想象,社會主義不是文明的,是野蠻的;不是進步的,是落後的;不是發達的,是衰退的。要想使我們國家精神文明發展,社會能夠全面進步,就需要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樹立崇高的道德情操,盪滌利己主義的濁水;培植遵紀守法的社會環境,消除公共生活中的無序狀態;繁榮催人奮進的文學藝術,掃除精神垃圾;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打擊和取締腐朽沒落的吸毒販毒,賣淫嫖娼,拐賣婦女兒童活動,這一切都需要加強法治。

  四、依法治國,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國家穩定,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別是今天,我們國家所面臨的形勢是:在國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西方發達國家控制著科學技術的制高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仍然猖獗,他們在政治上對我們搞顛覆、滲透,經濟上搞制裁封鎖,意識形態上搞西化、分化;在國內,我們在改革開放中取得了偉大成就,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社會穩定,政局穩定,國家穩定尤其重要。歷史經驗表明,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保持穩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的是搞法治。因為它最具有穩定性、連續性,不會因領導人變動而變動,不會因領導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它最具有權威性,具有普遍約束力。在改革開放以前,黨和國家的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這就使個人意志很容易左右黨和國家的決策。一旦掌握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個人認識發生錯誤,就很容易演變成最高決策錯誤,整個國家也將走向誤區。那時往往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聽領導人的話叫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跟著改變。就是在這種治國方式下發生的社會和民族災難。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就容易出現社會。所以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總之,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係到我們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振興,涉及到全體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因此我們必須把它作為我們國家的根本大計落實搞好。

  學習依法治國心得體會篇三

  作為一名大學生在認真觀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後,我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大學生應以身作則,做到學法、懂法、用法,完善自我的法律意識,全面弘揚依法治國的精神。該報告會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為中心議題,研究部署深化國家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此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深刻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作出了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厲行法治、依法治國的決心和勇氣。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這樣一種人們嚮往的社會裡,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保障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諧發展。

  社會穩定、秩序井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沒有穩定和秩序,人們就不可能安居樂業、和睦共處。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既是社會不穩定因素,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障礙,需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調整解決。在眾多的社會調整措施中,法律調整最為重要。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具有“硬性”的社會功能和規範功能。要維護社會穩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生活秩序,實現社會和-諧,就必須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在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應以法治的思維武裝大腦,以法治的要求約束行為,以法治的力量促進公正,以法治的信仰追求正義。全國各級法院要深刻認識和把握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新目標新任務,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四中全會精神的熱潮,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國家應確實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人人信法、守法、服法和護法的基礎。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而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實現司法公正,確保嚴格執法,必須讓司法在陽光下執行。陽光是最好的反腐劑。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就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執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弘揚法治精神,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著法律條文逐漸變為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實現司法公正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深刻內涵。隨著法律條文逐漸變為社會行動,對法治的信仰將融入公民的血液中。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制度化,法律規範化。它要求我們全體公民特別是執法者,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維護法律權威,提高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意識,通過學習,應該把握三個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三是嚴格依法辦事,提高執法部門的公信力。嚴禁不作為,失職、瀆職等違法行為。其次要結合基本要求努力做到法律至上,提高法律素養,支援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以規範守法行動,贏得群眾的尊重和信任。

  堅守和踐行法治,全面深化國家法治建設,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可以從以往一個個成為公共事件的法律事件及平反冤假錯案的艱難過程中得到證明。但法治,是必由之路,它既已成為我們的共識和目標,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全面加以推進。如今,人們從中央的決心、公眾的關切和輿論的聚焦中,也已深深感受到了法治的不竭能量,看到了法治中國的光明前景以及它給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和諧發展帶來的新的希望。

  認真學習了會議公報之後,我認識到此次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具有很強的思想性、理論性。要深刻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全域性性問題,對於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法律的生命,重在實施。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人民法院要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重任。因此,必須清醒認識新形勢下加強法治建設的特殊重要性,要緊緊圍繞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以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重點,以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為根本任務,把加強法治建設貫穿於法院工作的全過程,帶頭嚴格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真正肩負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實踐者的時代重任。

  >>>下一頁更多精彩“學習依法治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