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定義演講

  成功就是憑著勇氣和努力,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1

  成功的定義是堅持。

  艱難困苦正是機會——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為什麼?

  因為苦難能夠教育人,促進人的成長。相反,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容易犯錯誤。

  比如,有不少獲得巨大成功的經營者,他們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於傲慢,犯了錯,以至於晚節不保,辛苦建立的企業走向衰敗,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雖說盛衰榮枯乃世間常態,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劇仍屢屢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最後將逆境轉化為順境。在成功和幸運的時候,要不驕不躁,抱著真誠的感謝之心,仍繼續堅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長期持續。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已經著手開發的研究專案,一定要百分之百的成功!”這是我的信念。

  在京瓷創業大約15年後,我應邀就如何進行研究開發的話題,在某個著名的大企業做了一次演講,聽眾是200多位研究員。他們都是平時從事高新技術開發的優秀人才,其中許多人都有博士頭銜。演講結束答疑時,有人提問:“京瓷研究開發專案的成功率是多少?”當專案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起點。“京瓷凡是著手開發的研究專案,都必須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我這樣回答在發出一片驚歎聲之後,立即就有人質疑:“你說這話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不可能的。”我接著這樣回答他:“在京瓷公司裡,研究開發一定要持續到成功為止。以失敗告終的事例沒有。”這一答辭立刻引起了全場一片笑聲。然而,我是認真的。不管什麼專案,一旦開始,就一定要做到成功為止。這種執著的、強烈的信念,以及不達目的絕不歇手的“持續的力量”,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我堅信這一點。當專案遇上難以克服的困難,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終點,而是重新開始的起點。在成功之前,要絕不罷休,不屈不撓,堅韌不拔。不能給自己設定界限,要不厭其煩,持續挑戰。這樣才有可能變“危機”為“機會”,讓“失敗”轉為“成功”。

  狩獵民族手執梭鏢或吹箭,腰間帶上數天的食料和水,去追捕獵物,藉以維持一家的生存,但捕獲獵物並不容易。他們要順著動物的足跡,日夜不停地追蹤,追到獵物的窩巢後,還要冒著生命危險,突襲並殺死獵物。然後,他們還要扛著戰利品,再花上幾天幾夜,長途跋涉,回到家裡,讓等候的族人們獲得食物。在如此嚴酷的環境下維持生存,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洞穿岩石般堅強的意志。一旦盯上目標,在得手之前,就要持續追擊,鍥而不捨,絕不放棄。這種執著之心,就是堅強的意志,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認為已經不行了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這一思想在京瓷已經深深紮根。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計窮策盡,已無辦法可想”,不得不放棄的地步時,也不是終點,而是第二次開始的起點。從這裡出發,要以更堅強的意志、更熾烈的熱情投入戰鬥。不管碰到何種阻力,都要窮追不捨,堅持到底—狩獵民族取勝的這種韌性,在我們要達成目標時必不可缺。

  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

  篇2

  我的名字不是家喻戶曉,國人皆知,算不上成功人士。如果你認為我沒有資格談論成功,只有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才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那麼我要告訴你,無論你是不是成功人士,你都沒有資格跟我這樣說話;因為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話題可以拒絕大眾來參與討論,發表意見。

  更重要的是,成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概念。有的人把升官發財看做成功,有的人把算計別人賺點便宜看做成功,有的人把家庭和睦工作快樂看做成功……不同的人對成功有不同的理解。我是一個高中教師,一個做了二十幾年班主任的高中教師,如果我告訴你,從來沒有學生從我班裡轉學、退學,你會認為我成功嗎?如果我告訴你,從我班裡考出了全區狀元、全市狀元、全省狀元,你會認為我成功嗎?如果我告訴你,學生贈給我的留言是願意把他們的孩子還交給我,你會認為我成功嗎?儘管我最高的榮譽稱號是區優秀教師,但我覺得我已經很成功了。因為我理解的成功就是讓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那麼,成功需要什麼呢?

  首先成功需要敬業精神,要愛自己的職業,把自己的職業當做事業,而不是為了混碗飯吃。世界上有很多種職業,有的人嫌棄自己的職業,而我把教師這個職業當做是世界上最高貴的職業之一。我跟孩子們在一起,就是跟世界的未來在一起,跟世界的希望在一起,我感受到的不是煩惱,而是快樂,我無法不敬這個職業,無法不愛這個事業。有敬有愛,所有付出得到的都是幸福。

  其次成功需要一種態度,這種態度體現在對從事職業的洞察和對外界對此項職業說三道四的擯棄。每一種職業都有成功人士,但也總有人說三道四。教師這個職業不掙錢,沒有權,有人不願幹,有人不屑幹,有人為了飯碗不得不幹,以這樣的態度從事這個職業,沒有快樂,只有煩惱,沒有幸福,只有抱怨。每一種職業都是社會需要的,都有它獨到的價值,成功就是要有發現它價值的眼力和敢於堅持的勇氣。

  最後我要說的是,成功需要自我肯定,用自己的定義去衡量成功。你沒有馬雲的成功,但你在自己的的崗位上做得很好;你沒有范冰冰的名氣,但你跑龍套跑得很認真;你沒有給社會創造多少財富和快樂,但你足夠養活家人使家人快樂地生活,我說你也是成功的!就像我,一個普通教師,不是教育家,但跟那些毫無實質建樹的教育家比起來,我使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我,就是成功的!我,就是快樂的,幸福的!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篇3

  成功人人都渴望,但它的定義有多少人知道呢?

  美國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的定義正是如此:成功就是逐漸實現有價值的理想。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定義,但人是有情感的是有道德的,歷史上大奸大惡之人,他也認為他的理想是有價值的,但我們的價值觀並不許可他們,有必要把那些惡人從定義中排除。於是就有了田中孝顯的定義:成功就是有步驟地實現有社會價值的目標。

  這個定義又似乎太高貴了一點,它把太多的普通人排除在門外,所以我再推荐居裡夫人的定義:成功就是把未來變成夢想,然後把夢想變成現實。因此,成功最簡單的定義就是:成真。不管是崇高理想還是小小願望,你把它實現了;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你把它做成了,都是成功。

  三種定義的核心都只有一個:實現。很多人把成功看作是大把的票子、尊貴的車子、豪華的房子,某一特定的職位、職稱、頭銜,或是融入某種交際圈,這些是你在成功過程中要達到的一些目標,也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但不是成功本身。成功是能讓你擁有這些東西的某一事實。你擁有這些東西不等於成功,你成功了,也不一定非要去擁有這些東西,它們只不過是貼在成功上使之更醒目的標籤。

  要真正理解成功還必須定義什麼是失敗。成功的核心是“實現”,那麼失敗的核心顯然是“沒實現”了,否!問題不是這麼看的。沒實現的原因太多太多,中國明朝的萬戶坐著爆竹椅子,不但沒實現昇天的願望,反而落得粉身碎骨,可是後人照樣以他的名字命名月亮上的一座山。你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你沒有釋放出應該釋放的能量,這才是失敗。也就是說失敗的核心是“不去實現”或實現不到底。古人生產力低下,但古人有古人的夢想,實現了就是成功,今天有高度的物質文明,夢想不能實現,則只不過是作了一回高等動物。一個農民在一個村裡率先脫貧,這就是成功,一個天才毫無成果,哪怕戴著教授的頭銜,仍是失敗。

  人類的一切設想都必須基於材料來實現,成功也毫無例外需要材料。所謂實現就是轉化,成功是什麼東西轉化來的呢?顯然還是物質、能量、資訊,因為這世界除此之外再無別的東西。但是物質、能量、資訊是從最基本的哲學層面來說的,它並不具備操作性。你這一輩子可操作的資源不過八種:財富資源、資訊資源、智力資源、品質資源、人際資源、健康資源、時間資源、空間資源。

  一、財富投資。金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一句話沒錢決不會成功。從你降生一刻起,從你喝第一口奶始,物質就開始左右著你的命運。你的成長、你的教育以及人生的一切收穫都是財富投資的結果。在你不能獨立之前,財富決定著你,在你獨立於社會後,財富影響著你,即使是成功的人也要為此耗掉半生精力。

  二、吸收資訊。是資訊造就了我們人,當然也是資訊造就了我們的成功。一切創造、認知、判斷都來源於資訊,成功就是不斷吸收知識資訊變成積木,然後按照你的規則把它搭出來。

  三、挖掘潛能。社會學家費孝通說,“沒有智力資源,我們的自然資源就沒有用處,就要給人家用,不一定要掛殖民地招牌,可以在各種名義下成為殖民地。”智力的遺傳度高達80%~96%,所以我們先天性地就獲得巨大資源,但這還不是一個人全部的心理資源。高智商的人解決問題容易一些,但不等於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夠成功了。能力是解決某一問題所必需的經驗與心理支援,極大地依賴於後天鍛練與發掘,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心理資源,它與外界一切資源一樣是取之不盡的,一個人到底能幹些什麼,誰也不知道,即便是愛因斯坦也只是用了他潛能的一小部分。

  四、磨練品質。也是心理資源的一部分,它滲透到外面的部分就是人格魅力。一個人能不能把八大資源吸引到自己身上,能否承托起八大資源的負載,又能否把資源用到極至,靠的就是他的品質。俗話說大事做人,做的就是品質。

  五、擴大人際。資源的配置是不平衡的,你所需要的許多資源都在別人手裡,可在他手裡並不當作資源,同樣你身上閒置的東西也可能是別人苦苦追尋的東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任何有價值的工作都不可能由一個人完成。

  六、保持健康。這是支撐我們一輩子的物質和能量資源。有句俏皮話說,五十歲前用健康換金錢,五十歲後用金錢換健康,這是有道理的。只有健康資源的連續可用,我們的成功才有保證。考察成功人士,一個顯要特徵就是精力充沛,他們把健康資源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而還有一些人,終因健康資源的斷缺而成為悲劇英雄。

  七、珍惜時間。時間是老生常談的兩個字,因而也就成了視而不見的資源。一幢大樓,人們只知道它由砂、石、水泥、鋼筋砌成,卻不知道還有六個月的時間也砌在裡面了,如果只給你一天時間,這個世界將沒有大樓。壞就壞在世上沒有一天的時間,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時間,它不需要再生,而是永生,所以我們不到生命的結束,意識不到它的荒廢和飛逝。

  八、擴充套件空間。人是動物,動物的優勢就是能自由地利用空間。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空間是他的資源。以商業為例,競爭的較量來較量去最後都到空間上來了,國際資本的全球滲透到了空前地步,如果不開放空間,哪有什麼跨國公司,哪有什麼連鎖企業?毫無空間概念、更無空間資源概念的人,他們在心理上已經註定是沒有多少成長要求的人,他們無所謂成長,當然也就無所謂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