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學介紹

  河北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成為“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併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基地。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河北大學簡介

  河北大學擁有校本部、新校區和醫學部等6個校區,佔地2880畝。設有29個二級學院,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學校學科齊全,分佈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除軍事學外的全部十二大門類。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和4個河北省強勢特色學科、18個河北省重點學科;擁有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9個河北省重點實驗室基地。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特色專業。學校還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高校首個延安精神教育基地等。

  2002年,教育部、財政部決定與河北省人民政府重點支援建設河北大學。2005年11月,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簽署共建河北大學協議,2013年10月,河北省政府和國家國防科工局簽署共建河北大學協議。如今河北大學成為,教育部、國防科工局共建,財政部重點支援的重點綜合性大學。

  河北大學研究資源

  校園風貌

  圖書館

  圖書館建於1921年,是法國天主教會在天津創辦的工商大學附設的圖書館,先後易名為天津工商學院圖書館、津沽大學圖書館。建國後,1952年院校調整,易名為天津師範學院圖書館、天津師範大學圖書館。1960年定名為河北大學圖書館,1970年隨學校遷至保定。截至2013年,館舍總面積已達32846平方米,各種型別文獻306.2827萬冊。本館每週開放84小時,日接待讀者三千餘人次, 全年累計接待讀者50餘萬人次。全校師生平均每7人擁有一個閱覽座位,基本滿足了全校師生的要求。

  博物館

  河北大學博物館創建於天津工商學院時期,其前身是著名的1914年由法國天主教神甫桑志華創立的北疆博物院,後與河北大學分離,現身為天津自然博物館。河北大學博物館復館於1996年,由原歷史系文物室和生物系動植物標本室合併而成,第一任館長為劉式今 。北疆博物館 到1952年館藏標本達20萬件,天津自然博物館的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藏品基礎。195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 接受了北疆博物院,更名為天津人民科學館。1956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1997年又新建了規模巨集大、館藏達40萬件的大型現代博物館,1998年竣工並向世人開放。從桑志華來華到如今的91年間,北疆博物院經歷了西學東漸、中國近代考古學建立和發展的歷程,也經歷了泥河灣遺址重大科學發現的歷程,她將作為中西科學文化交融的結晶永世長存。[14]其珍藏的文物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居全國高校文物藏品前列,是國內省級院校中收藏動物標本較多和研究實力較強的博物館之一,被批准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研究成果

  古樸建築

  科研工作堅持與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努力為河北省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服務,許多學科成為河北省的科研中心和學術交流視窗。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在中國古代史、中國古典文學、外國教育史、日本經濟等研究領域,處於全國先進行列。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在基礎數學、光學與材料物理、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生物科學研究領域都進行著國際前沿的工作“九五”以來,河北大學學術論文被國際知名的《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數量居河北省高校首位。高科技和應用科技研究方面,產生了漢字識別方法、靜電除塵技術、對蝦餌料新增劑、對蝦性別控制、青黴素醯化酶基因克隆、SOD高質低成本工藝等一系列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的成果。

  河北大學與國內外學術交流日益廣泛。利用毗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實施“軟引進”,先後聘請兩院院士和國內知名專家來校講學。與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瑞典、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的高校建立了穩固的校際交流關係,邀請十幾個國家的近百名專家來校任教、短期講學或進行合作研究。陸續舉辦了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際精細化學與功能高分子學術研討會、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高規格、高水平的國內外學術會議,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留學生教育包括短期培訓、語言生、本科生以及碩士、博士等各個層次。[1]

  學術交流

  河北大學是一所開放的大學,已與五大洲100多所高校建立起合作交流關係。截至2013年以來,已為50多個國家培養博士、碩士、學士及短期留學生3000餘名。學校先後分批選派數百名教師和管理幹部赴加拿大、英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高校研修或攻讀博士學位。學校重視承辦高規格的國際學術會議和邀請高水平專家來校講學,與國際學術界建立起廣泛的聯絡,成為國際學術舞臺上的重要成員之一。

  河北大學師資力量

  1、師資概況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學校教職員工近8000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專任教師3215人,副高階以上12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軟引進”院士7人,教育部社科委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1人,教育部學科指導委員會委員17人,吳玉章獎1人,王力語言學獎2人,霍英東和“何樑何利基金獎”獲得者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9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管優秀專家11人;博士研究生導師9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2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77人。

  2、兩院院士

  印象初院士

  2、1印象初院士

  男,江蘇海門人,漢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58年7月畢業於山東農學院植物保護系。歷任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動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副所長,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三屆、四屆、五屆、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科協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客座教授。1995年6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科學院挑選為中國當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2、2宋大祥院士

  男,浙江紹興人, 1935年5月9日生,中共黨員,1953年畢業於江蘇師範學院前東吳大學,現蘇州大學生物學系。1955年華東師範大學動物學研究班畢業後赴哈爾濱師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甲殼動物學研究生,1961年畢業後留所工作,任動物所副所長、無脊椎動物學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1999年來河北大學工作,當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3魏江春院士

  男,漢族,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人,1931年11月1日生,中共黨員。俄羅斯生物科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被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軟引進為河北大學教授,2007年成為河北大學終身教授。共發表論文60餘篇,專著四冊。1986年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91享受有突出貢獻科學家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特等獎,1997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二等獎。

  龐國芳院士

  2、4龐國芳院士

  畢業於河北大學化學系,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級蜂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AOAC研究導師,河北秦皇島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主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從事色譜-質譜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並頗有建樹,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2007年度國際AOAC資深專家獎,現任河北大學博士生導師。

  河北大學學校排名

  2016年06月14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公佈最新2016中國大學最佳專業排行榜,河北大學排名第132位。

  2016年6月21日,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社會科學排名公佈,河北大學排名第76。

  2016年6月21日,武書連2016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名,河北大學排名第75名。

  2016年6月27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釋出《2016中國大學教學質量評價報告》,在2016中國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中,河北大學排名第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