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寶寶育兒知識

  很多家長反應,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只聽老師的話,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或者淘氣讓家長苦惱,那麼,孩子為什麼只聽老師的話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反應,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只聽老師的話,把父母的話當耳旁風,或者淘氣讓家長苦惱,那麼,孩子為什麼只聽老師的話呢?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

  說到原因,大致有以下兩個:

  1、家長在孩子心中沒有樹立好威信

  要知道,家長的威信是家長對孩子進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是孩子自覺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條件。但是很多家長卻將這一點忽視了,沒有很好的樹立起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第一、教育方法不得當:對孩子溺愛,導致其養成獨享、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的不良個性;或者經常對孩子施以非常嚴厲的態度,經常為一些小事大發雷霆。

  第二、家長教育孩子時情緒不穩定: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事事寬容;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孩子處處刁難。如此家庭教育不一致,致使孩子不知所措,無所適從。

  2、老師在孩子心中佔有“權威”地位

  老師對所有孩子都能夠一視同仁,善於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特別注意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目標明確一致,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老師非常注意自身的修養,不但有豐富的感情,而且有深刻的理智,能夠用恰當的情緒與態度對待每一個孩子。

  那麼該如何改善孩子不聽家長的話這種狀況呢?

  1、建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其實,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樹立好自己的威信並不是件難事,通常來說,孩子對父母是絕對新人的,而如何在孩子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與維護自己的威信才是關鍵。

  第一、建立和孩子間的平等關係。家長應和孩子相互講平等、信任、尊重,遇事多跟孩子商量,善於聽取孩子的意見,此舉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更加尊重父母。

  第二、關心、瞭解孩子。身為父母,除了要關心孩子的生活,還要多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及能力,對孩子所提要求一定得是他們通過努力所能夠達到的。

  第三、教育孩子要運用正確的教育手段。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寬嚴相濟。既不能一味遷就、放任自流,也不能下禁令、處處挑剔和指責。

  第四、對待孩子要言而有信。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信口開河,一旦許下的諾言就必須要兌現,這如此才能使孩子對你的話確深信不疑,才能聽從你的教導,逐漸地你的威信也會在與孩子的相互溝通中樹立起來。

  第五、步調要保持一致。父母與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步調一致,要求一致,千萬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也不能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相互數落。

  第六、要以身作則。家長要做孩子的模範,不希望孩子做的事首先自己不能做。比如家長要求得到孩子的尊重,那麼自己就應該先尊重自己的父母,為孩子樹立榜樣,長此以往,他們便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七、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是非對錯逐漸有了初步的正確的判斷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並且要保護良好的情緒狀態,以防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造成影響。

  2、利用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地位,和孩子視老師的話為"聖旨"的心理特徵,跟老師經常聯絡,向反映孩子在家裡不聽話的表現,從而獲得老師的幫助。比如:建議幼兒園舉辦“誰最聽家長的話”、“在家做個好孩子”等活動,促使孩子將在幼兒園聽話的好習慣帶回到家裡來。

  家長們朋友們,對於那些只聽老師的話的孩子們,你們還要多動動腦筋哦,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改善的,趕快行動起來吧!

  :帶寶寶的方式 “男女有別”

  三歲後,寶寶體內的性別激素會影響寶寶的行為表現,例如,男孩體內開始大量分泌睪丸素,喜歡“動手動腳”,而女孩則傾向於用“眼”觀察;性別激素還會影響大腦發育,使大腦活動優勢區域出現差別,具體表現為女孩的語言能力更強,而男孩的空間識別能力更勝一籌等。因此,家長帶寶寶的方式,不可再等同視之,要“男女有別”區別對待。

  一、 育嬰方式有別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神經學家安雅·赫爾波特等人表示,雖然嬰兒沒有性別意識,但照料襁褓中的孩子時需要區分性別。女孩最好花更多的時間用於情感交流,而男孩則要注重身體上的示範。比如換尿布,幫女孩換時最好一邊逗她笑,一邊解釋“該換尿布了”等,而男孩則可以幫他伸腿、翻身等,用動作配合家長完成。

  二 、溝通技巧有別

  男人需要認可,女人需要呵護。男孩如果做得好,父母可以拍拍他的肩膀,告訴他“你長大了”,讓孩子得到肯定和鼓勵;而女孩則最好抱抱她或送上一個吻,讓她感受到你的保護和關愛。

  三、 活動選擇有別

  根據孩子的不同特點選擇適當的活動。男孩可以多玩機器人、汽車等機械類玩具,開發創造力,而女孩則要多玩布娃娃、過家家等,激發善良體貼的母性本能。男孩可以多進行爬山、溜冰等戶外運動,讓心胸更開闊;而女孩可以學學體操、游泳等,培養優雅的氣質。

  四、 穿著打扮有別

  孩子發現有些小朋友的衣服和自己差不多,有些不一樣,經過思考,就會逐漸產生正確的性別歸屬感。生活中男孩可以多穿藍色、綠色等,配上直挺的褲子,養成堅毅的性格;而女孩則要多穿粉色、紅色等,配上裙子,從小感受溫柔和包容。

  五、 接觸物件有別

  如果男孩從小接觸的都是女性,陽剛氣會越來越少。爸爸一定要多抽時間陪伴兒子,帶他接觸成年男性,學習男子漢的責任和坦率;而對於女孩,媽媽可以帶著她和阿姨們一起做家務等,培養溫婉賢惠的性格。

  六、 生活環境有別

  與女孩相比,男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在家可以給他開闢一塊“私人領地”,給他探索和思考的機會。而女孩子則可以多陪伴在大人的身邊,從觀察大人的生活細節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怎麼讓孩子看電視效果最好

  怎樣幫孩子選擇一部適合的動畫片?為孩子挑選合適的動畫片,首先一定要符合他們的年齡段,不僅可開發他們的智力,同時也要吸引住孩子,能鍛鍊他們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的能力。所以,選擇適合孩子的動畫片這點非常重要。

  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視力,應控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次,然後再把它當作背景音樂放一次,陪著孩子猜測情節,自由地想象,這樣可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和想象力。

  美國兒科學會一直呼籲家長應控制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在每天的一到兩小時孩子看電視時間。但對於兒童來說,電視並非一無是處。在教育類節目中都是教育學者們精心策劃的,家長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然後共同交流節目中的動畫故事,也可一起玩動畫片中的角色扮演遊戲。

  在0~3歲嬰幼兒的家庭裡,現代家庭早期教育中經常給孩子看碟或看電視,人們現在都俗稱為“省心教育”,在孩子生活環境和成長過程中看電視順利成章的成為一部份。孩子的“電子保姆”就是現在的iPad、手機、電視等一系列電子產品。有位媽媽每天給3歲的女兒看1個小時電視,原因是這樣既省事又安全。

  然而,心理學專家稱0~3歲的兒童是人的一生中最特殊的成長階段,是大腦發育飛速的關鍵期。如果孩子單獨看電視,不僅會很容易造成了孩子的自閉,發展孩子語言能力也會變得遲緩,容易自閉,限制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兒童日本科學協會調查發現,如果孩子看電視節目時能有父母親的陪伴,並且和孩子有著一些交流和對話,這非常有助於發展孩童的語言理解和運動發育的潛能。電視容納的資訊量很大,適當地讓幼兒看電視,有助於他們認知能力的提升發展,對幼兒智力發育有促進作用。所以家長應在孩子看電視時注意陪伴和選擇。

  一名優秀的早育專家建議,若要讓孩子看電視達到好的效果,家長應先學會三陪伴。首先,父母要選擇適合孩子看的電視節目,陪著孩子一起觀看。然後,還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和交流電視中的情節,不僅使電視成為孩子的益友,陪伴者。幫助孩子在認知方面的成長,更能成為親子溝通最佳途徑;最後,家長還要陪孩子用喜愛的動畫人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加以引導孩子。

  另外,可以家長和孩子一起看一次動畫片適合寶寶看的動畫片,然後再當作背景音樂放一次,這樣就能減少了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陪著孩子一起想象動畫片的情節,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程度和想象力。最後,選擇一些“零暴力”的節目和動畫片如《花園寶寶》、《小豬威比》、《海綿寶寶》、《三毛流浪記》、《天線寶寶》等。而《芝麻街》、《巴布工程師》、《托馬斯》、《葫蘆娃》、《西遊記》等動畫片是為三歲以上的兒童精心製作的節目。

  總結:家長應當控制好孩子看電視的時間,然後再為孩子選擇一部合適的動畫片一起進行觀看,此過程中家長可以間斷性的和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可以不斷的激發著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電視並非不好,其中包含的資訊量很大,但一定要在恰當的時間中做對還以有益的事情,可以陪著孩子看一次,然後再作為背景音樂放一遍,和孩子一起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