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論文

  全面二胎政策是指不論地域,民族與經濟狀況,所有夫妻都有權利生育有兩個孩子的一項政策。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二胎政策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二胎新政下的女性就業困境思考》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婦女就業形勢的現狀及原因,提出了在二胎新政下,完善政策和法規,促進女性就業的對策。認為,在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實行的情況下,要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落實;在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現在,更要出臺更多的法律法規,以減少政策上的漏洞。

  【關鍵詞】 開放二胎;女性就業;困境;婦女解放

  女性就業是婦女參與社會生活的一個途徑,是婦女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從一定層面上講是婦女由家庭束縛走向自由的獨特個體實現的過程,關乎婦女解放。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是一切婦女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在我國,隨著封建制度的解體,婦女的地位逐漸提高,開始更多的參與到社會活動中來,但是不管在任何領域都存在性別歧視的現象,在就業問題上尤為突出。

  一、婦女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2010年女性就業率比男性低13.8個百分點,且20年來我國16歲-59歲女性就業率持續下降,性別差異進一步擴大。在失業方面,16歲-59歲女性失業率為3.4%,分年齡看,20歲-24歲城鎮女性失業率最高,達9.1%,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此後,失業率的性別差異隨著年齡增加而擴大,到35歲-39歲達到最大,為1.8個百分點,40歲以後性別差異逐漸減小。與男性相比,2010年女性失業率比男性高1.2個百分點。從失業人口的性別構成看,女性佔49.9%,與2000年47.0%相比,女性失業人員所佔比例進一步上升。

  在職業構成上,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佔1.0%,專業技術人員佔7.8%,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佔3.2%,如果將以上三類職業的從業人員稱為“白領”,那麼“白領”女性僅佔女性從業人員的12.0%。與男性相比,女性在“白領”中所佔比例偏低、在“藍領”中所佔比例偏高,反映出女性職業層次總體偏低的狀況。女性就業的現狀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女性本身在就業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的限制,很多女性沒有辦法從事心儀的工作,而且在經濟下滑時最先被裁員的大多是女性,所以女性的就業率低而失業率高。那麼為什麼女性就業難,維持原有工作也很難呢,難道是女性天生不如男性,那女性的不足在什麼地方?

  二、女性就業困難的原因

  1、生理之外的性別偏見

  恩格斯認為婦女受壓迫的根源在於私有制,勞動分工的改變使得婦女被禁錮在家庭之中,婦女地位逐漸下降,母系社會被父系社會所代替。而在女性主義者看來,女性受壓迫不僅僅來自於經濟地位的下降,還有長期形成性別意識形態。生物上來說女性就像一個子宮或者說是一個卵巢,父系社會裡婦女又像一種私人的財產。埃・萊維納斯在他的隨筆《時間和他者》中指出,男人是主體,是絕對;女人是他者,女性是一種非本質的存在。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女性之為女性,是由於缺乏某些特質。”在中國這種婦女是從屬的思想從古代就一直存在。典型的傳統思想中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等。這些根深蒂固的對女性的偏見導致了婦女在性別文化中處於劣勢,在人們的思想中形成女性認知的偏見,女性彷彿天生就比男性差。男性氣質就是理性、睿智,而女性氣質就是感性、柔弱。著名的社會理論家米切莉・巴雷特Michele Barrett認為這種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是社會建構出來的,而在這種女性不如男性的認知情況下,女性找工作就顯得異常困難。

  2、婦女在家庭與社會中需承擔雙重勞動

  女性找工作困難還在於分工的不合理,這個不合理之處在於女性天生就是為家務勞動而生的。按照性別分工使得男主外女主內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女性要承擔家務勞動,男性則負責家庭之外的生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女性獨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到社會生產當中去,但是她們本身還要承擔育兒在內的家庭勞動。這樣比起男性女性的職責就多了一項,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費在家庭中的精力多了,必然會導致花費在工作中的精力變少,這樣為單位創造的利益也會減少,因此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二胎新政頒佈之後,有生育二胎慾望的女性找工作變得難上加難。

  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的序言中,明確提出了兩種再生產理論:“根據唯物主義的觀點,歷史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蒂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但是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須的工具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種的繁衍。”女性是人類自身再生產的直接載體,女性的家務勞動為勞動力的再生產提供了條件,為了新生命力的哺育,女性付出了精力付出了勞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本該是女性受到尊重的地方,最後卻變成婦女找工作的枷鎖,成為了女性解放的絆腳石。

  三、完善政策和法規,促進女性就業

  19世紀的後半葉,女性主義運動的第一次浪潮興起,女性開始爭取在政治方面的話語權,隨後第二次第三次女性主義運動也逐漸興起,女性開始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尋求平等和自由。很多的女性主義者為實現男女平等,試圖讓女性從家務勞動的束縛中解脫,提出了很多的想法,比如科斯塔和詹姆斯提出了家務勞動工資化的主張,本斯頓也提出女性要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獲得家庭之外的職業平等的機會。但是這些主張存在著爭議,實施起來又比較困難,因此並沒有真正的使婦女從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在社會領域,婦女找工作依舊困難。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婦女解放和女性的平等權利,對女性的就業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護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女職工禁忌勞動範圍的規定》1990、《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企業職工生育保險試行辦法》1994、《中國婦女發展綱要》1996、2001、2011等等。國家顯然希望通過強化政策法規,強化對市場的約束,使單位也能夠支援女性就業,與國家的目標保持一致。在國家的強勢政策下,市場行為會受到一定限制。但如果違反國家政策法規代價並不太大,用人單位還是會更多地考慮本身利益,寧願冒違反政策的風險。此外,更多情況下,用人單位會採取一些隱性歧視辦法,雖然在表面上世服從國家要求。因此,在現行法律法規實行的情況下,要加強有關部門的監督落實,特別是在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的現在,更要出臺更多的法律法規,減少政策上的漏洞。

  【參考文獻】

  [1] 秦美珠.女性主義的馬克思主義[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

  [2]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