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行政論文範文

  企業行政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穩定發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當前我國企業行政管理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企業依然面臨著行政管理科學化的艱鉅任務。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而言,進一步強化企業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以及特點,接著論述了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最後闡述了企業行政管理水平提高的措施。

  關鍵詞:企業;行政管理;經濟

  一、關於企業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論闡釋

  1.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

  所謂企業行政管理就是指企業行政系統為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而依靠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則及方法對企業進行職能性管理的總和。企業的行政管理在企業發展中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管理、服務和協調三大功能,其中管理功能體現在為企業處理日常事務, 確保企業順利執行;為企業各個部門的運轉提供後勤服務;實現企業不同層級部門之間、不同職能部門之間的良好溝通協調。所以企業行政管理者一定要做好企業的行政管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2.企業行政管理的特徵。

  首先,企業行政管理具有服從性。我們知道政府是獨立的管理單位,實施有效的行政管理來治理國家是政府工作的主要目的。企業行政管理是由企業的一些行政部門來完成,行政部門不是獨立組織,只是在企業的授權分工下開展工作。所以,我們可以把企業行政管理看做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部分,企業行政管理目標也表現為服從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其次,企業行政管理應該具有時效性特點。企業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體的行政方式來調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相對於通過思想政治工作進行管理目的,其過程快捷迅速,具有實效性功能。

  再次,企業行政管理還具有服務性特點。理論上講,政府機關的行政管理也屬於政府管理的一個部分,其管理也是為企業、社會、民眾服務,但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官場的作風比較明顯。而在企業中,根本目標是盈利,生產、銷售、研發等部門是直接創造利潤的業務部門,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需要踏實的做好行政服務。

  二、目前我國企業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企業的行政法規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企業的行政管理法規還不健全,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是一項系統複雜的活動,需要有整套與之相適應的行政法規來保障。在現實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著很多行政法規的不健全和不配套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的現象。在行政制度上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當前,我們缺乏的首先是高效的制度,也就是缺乏能夠有效地組織配置各種政治、思想、經濟要素以實現行政效率增長的制度資源。其中既包括政府機構設定、職能劃分、人員編制等政治方面的制度,也包括財稅制度、投資制度、企業制度等經濟制度,這些制度都需要不斷完善,最終提高企業的行政管理水平。

  2.很多大中型企業的行政管理方式落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凸顯出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跟不上去,我國的政府的管理方法比較落後,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要求,行政效率低下。審批專案過多,辦事程式繁瑣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各個部門職責劃分不明確不具體,行政權力分解過細,一個企業專案從立項到開工建設要辦的手續非常多,而且手續審批涉及多個職能部門,非常繁瑣,直接結果就是造成了企業行政效率低下。企業管理中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管理手段落後,也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這些都是我國企業行政管理中應該予以重視的問題。

  3.企業行政管理模式單一,不適應企業發展。

  在目前我國行政管理的實際操作中,由於受計劃經濟思維慣性的影響,很多企業行政管理幹部都有官風思想,他們完全不考慮企業的實際需要和行政管理的特點,全盤照搬黨政機關行政管理模式,搞形式主義、表面文章,不講實效。結果就造成了企業資源的浪費精,降低工作效率和員工士氣,影響企業效益。我國政府執行監督不到位,存在很多弊端,在行政民主化浪潮的推動下,各級政府也採取了行政公開、增強政府執行透明度的舉措,然而,政府的很多做法只停留在形式層面,尚未制度化,在實際操作上,人為影響的因素很大,政府的監督渠道單一,監督手段有限,透明度不高,監督不到位。

  4.部分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素質不高。

  很多企業存在著行政管理人員素質不高的情況,管理人員對自己所在企業的業務不瞭解、不熟悉,管理時常脫離各業務部門實際,釋出的規定不宜推行或根本無法推行,引起其它部門的反感和排斥。各業務部門心理上總覺得行政人員礙手礙腳,不希望行政管理人員干擾自己的工作;行政管理人員也往往對其它部門有一種牴觸情緒,這樣就陷入了惡性迴圈,企業行政管理部門對其他部門的工作接觸越少,就越不瞭解情況,其管理就越脫離實際;反過來,行政管理越脫離實際,就越遭受各業務部門的排斥,從而也就越不瞭解各業務部門情況。

  三、新時期我國企業行政管理的改進思路

  目前來講,我國企業行政管理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計劃經濟時代的後遺症在我國企業行政管理中遠未消除,所以我國企業應該加強企業行政管理改革,提高企業行政管理水平。

  1.改革管理機構,建立公共行政體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公共服務正走向服務綜合化的發展趨勢。我國企業應該積極改革管理機構,建立公共行政體制,將企業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合理、科學地配置到企業部門。要堅持轉變企業職能與優化企業結構的原則,注重企業職能在企業間與企業部門間的的二次配置,要按照職能統一與機構統一的原則,按職能模組設定大系統綜合管理機構,建立公共行政體制。企業事務綜合管理的要求,創造條件,推行大部制。必須實行全方位的管理,加強跨機構與跨部門間的管理。

  2.企業行政管理工作要從企業發展實際出發。

  企業行政管理應該注重聯絡企業實際開展工作,必須時刻著眼於為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務,反對“為管理而管理”;切實講究實效;必須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和可能採取靈活變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企業利益為最高原則。同時,要聯絡實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培養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忠誠感,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素質,深入各業務部門瞭解情況,制訂符合實際並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根據日常實際工作的特點,選拔合適的企業行政管理人員。

  3.引入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

  企業要積極引入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當前企業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陳舊僵化,一味地關注企業的行政命令和各種企業行政規章制度,行政官員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所以企業行政管理一定要注重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採取措施,提高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責任感,提高行政效率。定期評價業績,擇優使用行政管理人才。企業人事部門雖一直以業績評價作為行政管理人員晉升的標準,但長期缺乏科學性和準確性,所以企業應該從人才學角度,綜合運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等科學手段,對企業的行政人才做出準確評價,為企業挑選出最優秀的企業行政管理人才。

  四、總結

  企業行政管理關係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所以企業應該重視行政管理工作,以服務企業經濟利益為著手點,根據企業實際需要,靈活變通地開展。同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要聯絡實際,構建企業文化建設,增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忠誠度和責任意識。企業要想發展,就應該從管理體系、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入手,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從根本上做好企業的行政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史桂芝.論企業行政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27

  [2]史麗燕.淺述企業行政管理的人員素質[J].企業圈2007,6

  [3]董瑞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政府經濟職能轉變與創新》,載《學術探索》,20025。

  [4]寶麗嘉.如何設計人力政策和制度[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5]劉昊,中小企業應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建設[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2,3

  篇2

  淺析當前企業行政管理面臨的問題及應對路徑

  摘要:企業行政管理系統作為企業管理的中樞神經系統,對推動和保證企業的順利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大。加強和改進企業行政管理也就成為搞好企業內部管理和適應市場經濟的重要環節。本文主要是從三個方面對企業行政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釋,為企業行政管理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關鍵詞:企業;行政管理;思考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6-0261-01

  一、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及特徵分析

  1.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

  企業行政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穩定發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從企業行政管理的內涵來看,企業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場經濟的執行過程中,企業為了能夠實現自身的經濟發展目標,依據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則、方法對內部開展職能性管理的總和,是指依靠企業行政組織按照行政渠道管理企業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企業通過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夠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注入活力。

  2.企業行政管理的特徵。

  首先,企業行政管理具有強制性。在企業的執行過程中,企業行政管理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上級權力與權威基礎上的,上級行政機構沒有相應的權力和權威就不能下達命令、指示或規定等,保證企業行政規則的實施。

  其次,企業行政管理具有時效性。由於企業行政管理是用命令、指示等來調整人、財、物、產、供、銷等生產經營活動,故其手段和方式直接具體,而且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同時又配以對違抗管理的懲罰措施,因而能迅速發揮作用,體現除了一定的時效性。

  再次,企業行政管理具有方向性。企業行政管理主要是通過企業行政組織內部的隸屬關係進行自上而下的縱向指揮和協調,往往是企業上級行政機構對下級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主要是縱向性的。

  二、當前企業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1.企業行政管理體制不完善。

  首先,企業缺乏嚴密的行政管理體系。由於受到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當前我國企業行政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以行政事務為重要方向,存在嚴重的計劃經濟色彩,很少有企業建立適合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企業行政管理體系,導致各個企業的行政管理體系缺少創新點,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其次,我國企業行政管理模式嚴重滯後。在當前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國企業行政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原先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行政管理模式。這種行政管理模式根本不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幫助,企業行政管理流於形式,造成企業行政管理效率低,企業發展速度減慢。

  2.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於提高。

  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是一個系統複雜的工程,關係到企業內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各種溝通與協作;企業各部門和環節過多,企業員工無全域性觀念,認為行政工作只是行政管理部門的事,技術工作就是技術部門的事,銷售工作就是銷售部門的事。由此在集團內,眾多的分支機構就順理成章地成立單獨的部門。各個部門或下屬單位互為“獨立王國”,站在自己的立場說話和思考問題,使行政機構某些部位和環節運轉不靈,使得整個集團的協調困難,無法起到行政管理應有的作用。

  3.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落實不到位。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行政管理部門與生產、銷售部門是不同的,其重要性非常大。雖然,行政管理在企業中的意義是不能馬上就能被看出來的,但是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後臺服務的作用。同時,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沒有對其工作的性質認識到位,認為自己是一個管理者,對高層管理者是一順百順,對企業其他部門的人員進行領導。這樣很大程度的挫傷了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同樣導致企業其他具有實際效益的部門不能與其合作,工作中個行其職,企業的很多工作不能有效的實施,是的企業的各項工作協調困難,無法起到行政管理部門應有的作用。

  三、關於完善企業行政管理的路徑探析

  1.大力完善企業行政管理體制機制。

  首先,制定嚴密的行政管理體系。企業相關負責人應該摒棄以往傳統的行政管理體系,從當前自身企業的發展實際出發,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體系。上到管理層,下到執行層,嚴格按照行政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每一項工作;其次,完善企業行政管理機構和領導體制。成熟的行政體系是全面構建行政事業部體制,以行政老總負責製為主,建立相應的行政監督部門。各級部門責任到位,各負其責,分工協作,使企業各項工作正常有序的開展;再次,建立健全和認真執行行政部門的各項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工作程式以及一系列規範化表格、圖表等,通過各項工作秩序的有機結合,從而建立起行政部門的法治秩序,從而為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奠定重要的基礎。

  2.大力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

  為了能夠更好地完善企業行政管理,提高企業行政工作人員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企業行政管理人員首先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知識水平,為做好每項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礎;其次,企業行政管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服務是行政工作的定位,行政永遠是為企業服務的,行政部門的定位一定是服務部門,這種觀念應深入每一個行政人員的意識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自身工作的順利開展;再次,進一步強化企業行政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溝通合作是一個高效率的企業行政工作質量的衡量標準,行政有沒有合作、合作的程度可以界定企業是否“健康發展”,企業要發展,行政部門必須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只有與企業各部門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動各方面的工作。

  3.積極優化企業行政管理的資訊化水平。

  隨著當前經濟的發展和企業之間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行政管理手段現代化為企業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不斷提高企業行政管理的資訊化水平,一方面能夠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企業行政管理的效率,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首先,大力引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對於常規性、連續性工作,應藉助於電子計算機,無線電傳真裝置、影印機、錄影機等現代技術手段;其次,在企業行政管理過程中,應因事設職,因事設人。長期以來,企業行政機構中各個職位缺少一整套科學的職位標準和職位規範,使不少人佔著種種職位,不負責任,建立了職責準則也不過是一種擺設,可以應付上級的領導檢查;再次,要加強對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資訊化培訓,使其掌握最新的資訊科技,從而保證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運轉。

  4.加強企業的管理創新。

  同志指出:現在我們更應十分重視創新。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把科技進步和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因此,在當前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立於不敗之地。首先,要加強制度創新,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規章制度,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製度保障;其次,加強管理創新。要樹立全方位的管理創新理念,建立創新的管理機制;再次,要加強人才培養的創新。通過強化人才培養,保證企業的高速運轉。因此,創新是企業的生命。也有人將創新比喻成帶有氧氣的新鮮血液。一切在停滯不前。這樣儘管無風險,可是機會將悄然滑過。原地踏步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倒退。發展的內涵是很豐富的。我們把發展看成是現實的突破,要發展就必須創新。

  參考文獻:

  [1]廖政中,張巖.中小企業文化建設研究與思考[J].廣東科技,2009,15 期 .

  [2]孫政委,劉升.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現狀及對策初探[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5,06 期 .

  [3]蘇偉倫.企業行政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4]劉敏.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三方面的問題[J].現代商業,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