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定位

【摘要】p本文以世界上最大的冰淇淋品牌“和路雪”為例,主要通過分析中國市場,來討論洋品牌在中國市場如何進行品牌定位與中國市場相融合,進一步在中國市場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開拓市場。
【關鍵詞】洋品牌 中國市場 品牌定位1

【Abstract】 The thesis take the “Wall’s” which is the largest ice cream trademark of the world for example, introduce the meaning and the type of the fixing trademark’s posi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rket of China to discuss the foreign trademark how to fix position and mix together with the market of China, building the trademark image of itself in the market of China to go step further.

【Key words】 Foreign trademark;Market of China; Fix trademark’s position
【文獻綜述】
一、背景
pppp在《21世紀經濟》報上曾刊登過《和路雪在華投資8年,虧損12億人民幣》,以及在«銷售與市場>>2002年增刊上看到一篇《水土不服,洋病還需中藥醫——雀巢冰淇淋ZJ市場營銷得與失》,都反映了許多洋品牌在華投資由於不瞭解中國市場狀況,無法將自己的品牌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合理的定位,導致產品在進入市場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問題,造成一定程度的虧損。更觸目驚心的是據統計:目前我國批准成立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有37萬戶,其中在稅務部門登記的均為25萬戶,年度企業有報虧損額竟達1200億元,在華的外商直接投資企業有60%自稱是虧損的。
在世界著名管理顧問——科爾尼公司公佈的2002年最新外國直接投資信心指數調查結果,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外資目的國,該調查顯示,2002 年幾乎所有國家的投資吸引力都顯下降趨勢,只有中國仍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中國市場所吸引,並對中國的經濟前景持更加樂觀的態度。
如何瞭解中國市場,進一步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使洋品牌能在中國市場上站穩腳跟呢?通過了解和路雪近幾年的銷售狀況、市場份額及品牌建設,由虧損較嚴重的公司到盈利的成長過程,進一步分析企業品牌在中國市場如何進行定位,相信對蜂擁而至的洋品牌制定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菲歐娜?吉爾摩是企業品牌戰略研究方面的著名專家,她在品牌定位及品牌管理行業有著豐富的經歷,曾為沃達豐、聯合利華、Armai.Lioyd’s 等著名品牌制定定位,品牌整合策略及品牌標誌設計管理計劃,她在與法國杜孟所編寫的《中國品牌大贏家》中指出,一般來說,理想的品牌定位需要綜合為消費者帶來感官滿足,理性滿足,心理甚至精神滿足,僅僅心理或者理性滿足本身是不夠的,品牌定位要把這一切整合在一起,採取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確定品牌的核心理念和定位至關重要,判斷多個可能的定位的時候,主要有4個因素可供參考:有哪些大的潮流和趨勢,會在將來影響主要需求物件的行為模式及其市場反應?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公司是否繼續努力發展這些優勢?公司競爭力的不足在哪裡?真正的市場機會在哪裡?對於客戶行為有哪些心得,可以幫助公司獲得更大的客戶認同?花點時間想想品牌定位的後果是值得的,因為花錢推廣錯誤的定位和理念徒勞無益。
麥克?艾德沃森曾參與一個既是學術性又是商業性的調查活動,主要關注消費者的品牌體驗,展示了探求消費者體驗的新方法幾基本原理,這項調查還在繼續,但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東西已經為先前被人所忽視的消費者情感領域提供了深刻的話,其結果是對與理想的產品客戶不僅是滿意的,而且還心存感激、心滿意足、熱情洋溢,愉快忠誠等,客戶將帶著多種情感來接受該產品。因此品牌定位因考慮消費者的各方面的情感因素。
美國著名營銷學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曾表述品牌:“品牌是一個名稱、術語、標記、符號、圖案或者是這些因素的組合,是用來識別產品的製造商和銷售商,它是賣方做出的不斷提供給買方的一系列產品特點,利益和服務的允諾。”品牌定位反映了品牌的個性特徵,品牌之所以成為品牌是因為品牌的個性影響著消費者。
2.國內研究現狀
劉暢認為目前存在於一些企業家頭腦中的品牌的概念,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品牌,充其量只是商標而已。一個品牌的知名度不能由投票和測試來判斷,最終的認可在於市場。實際上,品牌的內涵是全方位的,包為創造客戶滿意的所有有形的產品及無形的服務囊括了企業的員工、產品、服務、客戶消費環境、信譽、設計、廣告、行銷網路等方方面面。通過品牌塑造帶來的產品溢價、市場培育以及品牌忠誠所提高的市場進入和替代的成本,使公司獲取更為穩定的市場地位和收入來源。
季紅的觀點是企業創立品牌說到底,實際是為了公司的將來,為了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更新,其基礎是通過為客戶創造理性感性價值贏得他們的忠誠。被市場認作有發展前途的企業,無一擁有十分明確的定位和令人信服的企業品牌。品牌並不是一經定位以後就一勞永逸地發展下去,近年來在快速消費品行業中品牌轉型是一道常見的風景。例如網路服務,在這個市場上,業務的邊界被打破,發展和財富的來源無從預測。品牌不斷轉型定位以應對環境的變化,把握新的機會。延續品牌競爭優勢的唯一源泉是對消費者的理解,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絡是因品牌的藍圖和價值觀確定的,這些必須保持相對的穩定。
三、本文的主要思路架構
p引述“和路雪”進入中國後在中國開展的業務狀況以及它如何成功的進行品牌定位的案例,以此案例作為背景提出本文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據此問題展開全文論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1.品牌定位的內涵
(1)品牌定位的含義:品牌定位是通過傳遞特定的資訊使其將該品牌與競爭對手(競爭區間)區分開來,以佔據細分市場空間。
(2) 牌定位的型別:參看國際強勢品牌的定位,主要有4種品牌定位型別:產品導向定位;競爭導向定位;價格導向定位;消費者導向定位。
2.分析中國市場的狀況,概括為兩大特點進行分析
(1) 中國市場的多樣性和規模所帶來的複雜性。
(2)中國市場的快速變化所帶來的複雜性。中國市場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進入中國的外國品牌不可能以一種固定的定位模式去搶站市場空間,它們必須逐一去了解中國各個地區的市場特點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找到合理的品牌定位。
3.主要討論洋品牌如何與本土市場相結合
(1)通過介紹“和路雪”、“資生堂”等部分洋品牌在國內成功定位的例項,再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特點,論述洋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上進行品牌定位;
(2)外國人由於語言、生活習慣等不同很難進一步瞭解本土市場情況,所以使用本地管理人才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對本土市場的理解與洞察。
4.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有助於提升品牌形象
ppp中國的傳統社會觀念決定了企業應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提高品牌所含的無形價值,因為現代的消費者有更多自由選擇品牌,他們將更留意令人充滿敬意的品牌。


【正文】
一、引言
和路雪Wall’s是聯合利華集團the Unilever Group的一個子公司,世界上銷量最大的冰淇淋生產商,其產品1994年夏出現在北京的街上。半年之後,和路雪中國有限公司打破了聯合利華所有冰淇淋業務起步前六個月的銷量記錄。在短短一個夏天,和路雪已經超過了國內所有的冰淇淋品牌。通過使用標有品牌的冰櫃,輔之以強有力的銷售方案以及廣告支援,和路雪品牌很快譽滿北京。受這一成功的激勵,和路雪很快擴充套件到中國70個最大的城市群。由於沒有充分了解中國不同的地區市場,加上擴充套件太快,公司面臨經營控制方面的問題,所1994——1999主要用來構建和再建公司在許多地區的經營機構。2000年,和路雪採取了第二個決定性的措施——決定從渠道推進的業務模式轉變為品牌引領的業務模式,通過對中國市場的研究採取不同的品牌定位。例如:和路雪為其一款新產品——千層雪製作在中國的廣告定位時就根據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來定位的。因為中國人一般不習慣吃飯後甜點,因而為了適應中國國情,和路雪把在國外作為餐後甜點的千層雪的定位改為零食,一種人們希望隨時和朋友分享的食品,這樣的定位就很得體。從整體上來說,和路雪的品牌定位是充分利用了國際品牌對中國年輕的現代消費者的吸引力。現在和路雪是中國主要城市冰淇淋市場的領先者,佔據了北京和上海市場30%—40%的份額。和路雪的故事揭示了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公司將對本土的洞察與國際品牌專長,和技術結合所產生的巨大威力。如今,中國的許多消費者的價值觀、購物標準已有所改變,人們選購商品主要看重的是品牌,你的品牌是否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你的產品是否暢銷。洋品牌想要進一步佔領中國市場,就要根據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
二、品牌定位的基本內涵
1.品牌定位的含義
品牌定位是通過傳遞特定的資訊使其將該品牌與競爭對手(競爭區間)區分開來,以佔據細分市場空間。
品牌定位是品牌傳達給消費者“產品為什麼好”以及“產品與競爭對手的不同點”的主要購買理由。這種理由必須直觀,易為消費者所理解和接受。雖然在最初時企業管理者要向消費者發出品牌定位提示,但一個品牌能否在消費者心中產生積極的影響,最終還是取決於消費者的感覺。被很多企業推崇的“概念營銷”往往在進入市場的初期階段會比較有效——此時的概念性的品牌定位及時衍生出更為豐富的內涵並強化與消費者的利益關係,那麼品牌就很難和消費者建立起真正的親密關係。因此,品牌在向消費者表達溝通的意願時,也需要出示某種更為直觀的、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的資訊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2.品牌定位的型別
p 品牌的定位往往構建在消費者感覺到的地方,諸如利益、情感、形象等方面,但這些感覺並不是強勢品牌的全部內涵之所在,消費群評價一個強勢品牌時,往往是從產品的技術含量(儘管消費者在很多時候並不能真正理解這些核心技術)、產品的功能、企業的形象、能滿足的利益等方面出發做出判斷。事實證明,那些經過了市場洗禮並能夠保持強勢的品牌都有自己準確而有力的品牌定位,這些定位又分為以下幾種:
(1) 產品導向定位。即以產品為導向,依據個性化的產品進行定位,讓人們看到該品牌就能聯想到相應的產品與技術。例如提到蘋果電腦,就使人馬上聯想到更為個性化的,更加前衛的造型設計和產品高階特質;一提到賓士汽車,就能使人聯想到精湛的德國製造工藝和豪華的設計等等。
(2) 競爭導向定位。即以競爭為導向,在競爭中不斷建立新的品牌定位。微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爾?蓋茨總是強調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上,微軟的生命只有十八個月,正是這種危機意識和強烈的競爭導向促使微軟的產品創新速度不斷重新整理。
(3) 價格導向定位。即以價格為導向,通過比較競爭對手的價格以及產品效能,採取措施提供更為合理的價格定位。典型例子是戴爾電腦,為了以更便捷的方式供給消費者更為便宜的電腦科技產品,戴爾電腦採用了網上直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去掉了營銷過程的中間環節,使得公司產品在不降低品質的基礎上始終保持著最佳價效比。
(4)消費者導向定位。即以消費者的喜好、需求、意願等為導向來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例如著名的系統操作軟體LINUX,LINUX一貫秉承高度個性化,高度自由化的原則追求一切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他公開軟體的源程式,所有消費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願對源程式進行修改和增刪,以充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三、洋品牌如何在中國市場定位
洋品牌要想在進入中國市場後找到合理的品牌定位,它首先就必須瞭解中國的市場狀況,再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結合自己的產品來進行品牌定位。
1.中國市場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90年代至今,世界上很多跨國公司都來中國投資開展業務,由於一些外國公司開始不瞭解中國市場,所以在拓展市場時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和路雪董事會主席孔彭濤(Perter-Ter-Kulve)把中國比做所有歐洲國家的集合,這個類比生動地說明了跨國公司不能低估中國市場由無規則性和多樣性所帶來的複雜性,這不是一個單一的市場,中國人在食品和飲料口味方面的地區差異很大,非常複雜,對於國際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來說,使用一種配方將帶來災難性後果,中國市場的某些特點使得業務經營變得很困難。通過分析主要有兩大因素造成中國比世界大多數其它市場更為複雜。
(1)中國市場的多樣性和規模所帶來的複雜。中國的第一個獨特之處是它幅員遼闊又極其多樣化,不存在“單一的中國市場”。溫家寶在就職新聞釋出會上說過:“中國沿海5個省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0%以上。”這說明中國市場存在很大差異化,有時一個省的市場就相當於歐洲的一個國家,許多老外均不適應。由於南北的差異,長江三角洲與西部經濟的人均消費水平也高低不同,往往單一的銷售策略不適應整個中國市場。當有些公司要制定一箇中國戰略時,他們可能要對不同城市制定不同的戰略,例如:瀋陽戰略、北京戰略、廣州戰略,等等。

假設你為一家在國內非常成功的公司做事,該公司在國內有一個非常出名的品牌。作為擴充套件計劃的一部分,你來到歐洲,在倫敦開展業務,你推出產品並很快獲得了積極的市場反映。你的產品是如此與眾不同,所有的早期接收者都撲向它。然後他們讓你把業務從倫敦擴充套件到歐洲100個最大的城市。第二年,你來到了莫斯科,然後是里斯本、羅馬、阿姆斯特丹等城市,這時局面失控了!你發現要複製你最初在倫敦的成功不是那麼容易。
現在,現在很多外國大公司在中國正遇到這樣的問題,這正是中國市場的寫照,中國市場發展非常不平衡。因為中國南北差異和挪威與希臘之間的差異一樣巨大,中國遼闊的面積使市場十分複雜。每個地區有當地的競爭情況、貿易體系和當地的消費者,這些都需要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去分析和了解。俄羅斯的政府怎樣工作,英國的政府又是怎樣工作的?這個類比與中國市場的情況表面上不同而本質卻是相同的。一個人不可能在一兩年內瞭解整個歐洲市場。在一兩年內要了解一項以消費者及其理解為基礎的業務,同樣是不現實的。在中國市場上也是同樣的情況,一個不會講普通話的歐洲人怎麼可能在兩年之內就迅速而充分地瞭解一個比歐洲要大得多,複雜得多的地方?進入中國的公司如果頭腦中理解這種類比,會比那些進來時宣稱“我們進入了‘大’中國”的公司的業績要好得多。正是這類小差異造成了消費品行業、特別是食品行業的複雜局面。
除此之外,要在一個廣大的地區開展業務,你必須在供應鏈、成本結構、生產、採購等方面做好組織和安排。當你經營的業務是如下情況時,尤其需要如此:該業務開始時規模相對較小,但是卻正在擴充套件到像整個中國那麼大的地區。那麼,這中間就存在對消費者的研究方面的問題、地區政府的問題和經營範圍內的問題。造成所有這些困難的原因是中國廣闊的面積和多樣性。
(2)中國快速變化的市場帶來的複雜性。中國目前正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對於那些來自發達國家的人如英國等來說尤其如此,可能10年前的倫敦和現在的倫敦並沒有多大變化。但在中國,有可能一年之內,諸事皆變。10年前,中國沒有品牌、沒有超市,更沒有巨型超市。短短几年之內,隨著1995年家樂福在北京第一家大型超市的進駐到1996年全球第一大連鎖超市沃爾瑪在深圳的第一家分店開張到現在,巨型超市已經佔據了零售業約30%的份額。而且這種比例可能在未來幾年還會快速增長,一切都在以極快的速度變化著。
在歐洲,你所從事的工作的創新週期是1——2年。然而,在中國,創新週期是3——6個月。如果你帶著歐洲的體系和模式來到上海,你將會遇到麻煩,因為這種機制是不行的——它們不夠迅速。變化的迅速使中國成為一個與很多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的地方。你只有調整自己,建立理解和培養能力,才能控制這個市場。
規模和速度兩個因素使中國變得特殊,也變得更加有趣了。競爭的確大量存在,然而,因為多數行業都很年輕,尚未定型,競爭相對容易掌控。另一方面,市場規模意味著你很難深入瞭解競爭情況,這就是挑戰所在。

2.洋品牌與中國市場相結合進行品牌定位
在過去的中國,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品牌戰略、品牌管理這些所謂的品牌概念都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有的,然而現在中國以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中國消費者的購買模式和行為也發生著重大變化,這尤其體現為對價格、質量、和品牌的考慮如何影響著他們的購買決策。過去中國消費購物的基礎是商品便宜、實用和耐久。但現在他們憑商品背後的品牌為基礎進行購物,對中國部分消費者而言購物變成了品牌的選擇問題,對業內的公司而言,則變成了品牌的競爭問題。品牌不僅指產品標誌或公司標誌及貿易名稱,品牌還指公司形象、聲譽和競爭力。品牌是產品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時尚類產品中品牌更為重要,在時裝業品牌標誌著時尚產品的質量和風格、產品定位和個性,有時甚至是地位的象徵。外國品牌也許在其他國家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如想要在中國也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還需要與中國市場相結合。當你審視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品牌時,我想很明顯的一點是品牌經營總是圍繞如何進行品牌定位——怎樣選擇一個合適你的整個業務體系和策略的定位。
(1)中國市場的品牌定位。在中國,進行品牌定位必須非常小心,尤其是當你聲稱自己的品牌切合當地文化和當地飲食習慣的時候。其中一個限制條件是,你是否真正具有支援這一宣言的調查研究能力和知識。例如,某一食品品牌的定位是:“我是專家,我幫助中國的家庭主婦製作佳餚。”你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因為你必須針對至少70 個地區建立這項專長。如果你具備上海的烹飪知識,並不能用來幫助長沙的家庭主婦。兩地有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飲食文化,你必須因地制宜,去發現什麼是消費者所想要的,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國際知名品牌是怎樣在中國市場上成功進行定位的。
和路雪是經歷了一個艱苦的過程才找到自己在中國市場上合適的定位。有一段時間,本土的競爭對手開始模仿他們產品的風味和配方,並以大約只有他們定價1/3的價格銷售。和路雪的迴應是讓他們的品牌更加中國化,宣稱他們瞭解本土的風味和文化。他們甚至錯誤地採取了降價措施。他們與競爭對手的差別完全消失了。最終,和路雪認識到自己不具備做到真正本土化和貼近消費者所需的領悟力。現在,和路雪採取的定位策略是成為一個關注創新型、高質量產品的國家一流品牌。
寶潔和聯合利華很簡單的將品牌定位成品質的保證,聯合利華當年陽光香皂就得益於這樣的品牌資訊傳達。今天,許多的公司仍然如同過去一樣,強調品牌的品質保證,這是品牌作為企業價值指標的重要功用之一。讓我們來看看資生堂的例子,他們的提出的決策是真正的日本化,他們根本不偽稱中國化或本土化。因此他們的品牌定位——“日本最好的,現在在中國也可以得到”,這個定位的確非常有效。“日本最好的”在上海和長沙都是有效的,通過這種方式,資生堂在中國建立一個可信的品牌定位。
統一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時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他們從瀋陽開始經營業務,在他們非常熟悉瀋陽之後,才轉移到北京,然後在對北京市場變得非常熟悉之後才進入上海。統一採用的是一種非常模式化的做法。他們並沒有宣稱自己瞭解中國的食文化,他們只說瞭解食文化、北京食文化等等,同樣,這是因為不存在“單一”的中國食文化,中國市場是非常分散的,所以他們逐個地區的去了解中國市場,根據不同的市場情況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
如今市場正處於從未有過的激烈的“戰國時代”。眾多品牌的不斷湧現,特別是產品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同質性產品越來越多,要脫穎而出,就要擊中消費者的心,在其心中佔據陣地。問題是如何才能擊中消費者的心?
要在中國市場做到準確的定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採取非常積極、主動的姿態,確立品牌的核心理念和定位至關重要,在判斷多個可能的定位的時候,應考慮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公司是否在繼續努力發展這些優勢?公司競爭力的不足在哪裡?真正的市場機會在哪裡?與其花錢推廣錯誤的定位和理念,不如花點時間仔細推敲品牌定位。
洋品牌要來開發中國市場,執行品牌戰略,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首先,它將面臨眾多品牌的競爭,所以洋品牌應該力求在3個方面超過競爭對手:產品質量和產品開發潛力;市場份額和擴充套件潛力;公司理念和企業文化力量。市場份額是品牌在市場上的外在績效,產品質量和開發潛力是品牌的內在力量,公司理念是品牌的基礎。品牌不能在孤立的環境中存在和運作,它是由市場競爭發展而來,接著又被消費者“識別”出來。
一般來說,理想的品牌定位需要為消費者帶來的感官滿足、理性滿足、心理甚至精神滿足。僅僅心理或者理性滿足本身是不夠的。品牌定位要把一切整合在一起。測試品牌定位的核心訴求是否有效的好方法之一,是把消費者分組或者一對一進行調研評估,確定一系列追求消費者滿足的細節在微觀層面上是否有效。在有些情況下,品牌訴求將集中定位於特定的消費群體。這些消費群體現在越來越超越了社會經濟的層面,進而按照消費習慣實行分類,比方說冒險型、精打細算型、自己動手型、貪圖方便型、享樂型、自律型等——當然這些只不過是部分型別罷了。消費者在不同的時間、情形以及情緒下,都會有上述種種傾向,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消費者型別進行品牌定位,例如如果面對的是冒險型的消費者應該採取“創新,獨樹一致 ”理念為基礎進行品牌定位,讓冒險型的消費者因為好奇而去嘗試購買該品牌產品;對於精打細算型消費者應該從如何制定更優的價效比方面來進行品牌定位。品牌在中國如何成功定位簡單的指導原則是不存在的,我國地域廣闊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消費習慣,而且各地區的消費者消費習慣也不盡相同,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應根據自己的產品特點去發現適合的消費群體,再根據這些消費群體的消費習慣等特點進行合理的品牌定位。
(2)利用本土人才進一步加強對本土的洞察與理解。目前,中國本土公司仍然主要以成本、價格、品牌認知為中心。他們目前所理解和描繪市場營銷或品牌管理仍只限於通過廣告建立品牌認知或產品認知。本土公司很少認真思考品牌定位問題,他不會像和路雪這樣去思考創造更全面的360°品牌體驗。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國際公司在本土競爭中具有優勢,國際公司的確深諳品牌理論,但是由於缺乏對消費者的理解和深刻認識,他們在執行方面有很大問題,大多數的外國公司在中國投資建立的公司是由外國人經營的,對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一無所知。之所以一無所知,是因為他們不會講普通話,不能讀中文,無法得到業務領域內第一手資料。和路雪通過市場營銷和銷售人員的本土化以及給他們授權來減輕這種不利,現在,和路雪已經將公司內部的外籍員工都換成了本地的中國人,這樣便於他們更好的管理在中國市場的業務。此外,他們將自己的營銷部門放在中國的主要文化中心:上海、北京和香港。他們可以把它們放在租金更便宜的內蒙古和雲南,但是那樣他們將更加遠離中國年輕人的發展軌跡和城市文化。
即使你是一個很成功的國際品牌,也絕對不能低估對本土理解力的重要性。對於外國企業來說,他們需要讓自己熟悉並浸入中國人的情感和文化世界。將自己的品牌文化與中國本土市場融合起來。聯合利華的品牌深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這是因為聯合利華的產品款式多樣,總能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他們的管理隊伍中有95%以上是本地的管理人才,他們堅持使用本地人才並保持權利分散的組織結構,力求在發展全球品的同時,保護和發展本地品牌。中國的文化複雜多樣,外國人是很難管理的。由本地人才來管理洋品牌在國內的業務將更有利於找到合適的品牌定位,開張業務,佔領市場。
四、品牌提升——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提升品牌形象
品牌作為品質的保證在所有的市場細分戰略中仍然十分關鍵,但是並不侷限於以品質作為號召。作為企業的整體品牌,企業可能會選擇諸如環保、社群以及人權等“社會責任”方面有所作為,建立大眾對其的好感和敬意。 Anita Roddick的專賣店是發達國家最知名的具有“社會責任”的零售店,店內的許多商品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社群工廠。Antia Roddick最早倡導該理念,即社會責任對於企業來說是重要的。各大公司目前也紛紛加入這一行列,不過努力避免讓人感覺有一哄而上之嫌。聯合利華就有一整套積極的社會責任推廣計劃,比方說該公司是一項旨在保護海洋漁業資源的公益機構的發起者。該基金會是一家獨立認證機構,由聯合利華與世界自然野生基金會聯合成立,通過團結消費者、商業界以及國際機構,支援鼓勵可持續利用海洋漁業資源。聯合利華是世界上最大的冷凍魚類採購商,它承諾在2005年前從所有可持續渠道採購魚產品。
聯合利華同時給予員工一年的休假讓他們去發展中國家的非政府專案工作,並讓當地的政府與社會決定這樣的義務勞動的內容和方式,以便其員工有所收穫。
許多伴隨我們長大的傳統價值觀念,比如專業化、友好、值得信賴等等,在今天的品牌需求中似乎已經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了。企業需要發掘自身歷史的文化積澱,理解發現導致成功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中國國有企業文化當中,社會觀念一直是重要的一部分。時至今日,集體利益的位置問題在中國已經引發了太多的爭論。然而在西方,更多的企業現在正試圖將更多的社會責任融入到其商業文化中去,他們正是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企業的公益活動當中。這些公司的問題是,對他們來說企業社會責任並非其品牌理念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不過是點綴而已。憤世嫉俗者批評說,許多大企業道貌岸然地投入社會改造不過是偽善罷了。對於企業而言,對於進入中國的外國公司越是對此開誠佈公,明白地表示自己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的承諾,無論是環境保護,機遇平等還是社群共享問題,公司就越能夠贏得更大的敬意。他們應該系統地考慮將社會責任需求當作其品牌戰略的核心之一,並保證他們的言行與這一理念一致。
在中國,考慮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路是將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視為一種分享。,這種思路容易理解,因為這種分享的觀念仍然很普通,各地學校中經常的集體義務勞動便是明證。
更多的品牌將會支援一些公益活動,參與社群改造,無論是大規模還是帶有促銷性質的活動。最終,這樣的企業行為對所有人都有利。隨著消費者自覺時代的到來,他們將更加主動地選擇他們需要的商品和品牌,無論是在網際網路上購物還是尋求自助式金融服務都是如此。對於在其他方面毫無二致的商品,消費者更可能認可他們更多選擇自由的品牌,也將更多留意令人充滿敬意的品牌。
理解品牌含有的無形價值是理解品牌文化的重要方面。個人對一個品牌的感覺,與該品牌的相對定位,以及最終對該品牌的忠誠,都是品牌無形價值的方方面面,強有力的品牌內涵,富有影響力。每一個與該品牌相關的人群都對有其各自的文化闡釋,對客戶而言,選擇該品牌並非僅僅出於理性,更有感情方面甚至是精神層次的需要。
五、結束語
如今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正由“窄帶”時代走向“寬頻”時代,蜂擁而至的洋品牌想在中國市場找到合理的品牌定位。通過對中國市場的分析瞭解,到與中國本土文化的完美結合,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都需要一個漫長的磨合階段。由於各公司文化,具體業務內容和組織結構不同,其在中國發展品牌,整合業務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在這裡決不能低估了中國市場由規模和多樣性帶來的複雜性。本文不足之處,請多指導。


參考文獻:
[1] 李道和張海濤《論市場營銷中的品牌策略》《企業經濟》 2003年1月
[2] 韓慶祥《競爭中的市場再認識》《企業管理》2001年1月
[3] 韓慶祥《品牌獨立價值與品牌形象塑造》 《企業管理》2001年6月
[4] 麥克?艾德沃森 《關注消費者的品牌體驗》《中國企業家》2002年9月
[5] 劉文華沈琦 《從“和路雪”現象說起——“虧損經營”與“轉移定價”》《經濟導刊》2003年1月
[6] 菲歐娜?吉爾摩[英] 《品牌:新的寶藏》《經濟導刊》2003年3月
[7] 季紅劉暢 《品牌智慧》〈一〉《經濟導刊》2003年4月
[8] 季紅劉暢 《品牌智慧》〈二〉《經濟導刊》2003年5月
[9] 姜仲良《水土不服,洋病還需中藥醫——雀巢冰淇淋ZJ市場營銷得與失》《銷售與市場》2002年增刊
[10] 劉佳《煉成強勢品牌》《中國市場》2003年2月
[11] 修曉輝李萍《內外兼備鑄品牌》《中外企業家》2003年2月
[12] 鄧廣慧《品牌建設中暗藏的誤區》《經營者》 2003年第4期
[13] 權利冰《突破自我尋找獨特的品牌定位》《經濟觀察報》 2002年7月8日
[14] 王小林《聯合利華本土化的啟示》《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