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創業政策

  思南縣有沒有關於創業的政策呢?在思南縣做創業有什麼政策?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思南縣強化政策扶持促進創業就業

  思南縣堅持把扶持創業作為促進就業的關鍵點,以全面推進雁歸工程為抓手,突出創業政策、創業資金、創業培訓、創業平臺重點,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僅2015年上半年,該縣雁歸人員就業創業2500人,創辦企業和申辦個體工商戶503戶,引進專業技術、經營管理和技能人才203人,其中高層次人才25人。

  從去年開始,該縣積極引導和扶持思南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就業。制定《思南縣雁歸工程實施方案》,部門聯動,全面圍繞工商准入條件、稅收優惠減免、創業用地、住房保障、金融扶持、人才獎勵補助、用水用電、產業扶持、創業補貼、職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戶籍管理、子女入學、權益維護等優惠扶持政策,制定了部門實施細則,並在雁歸工程推進中加以落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推進、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共同參與、各司其責、齊抓共管的促進全民創業協調機制和服務體系。

  該縣財政每年預算300萬元,作為扶持“雁歸人員”創業就業專項資金,用於支援雁歸人員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創業園區建設、專家指導團隊經費支出和開展“創業之星”評選表彰。同時加大小額貸款扶持和民營公司支援力度。引進的榮華、匯豐、中合等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創業者提供貸款擔保,有效緩解了有創業意願但資金不足的創業人員融資難問題。

  在創業培訓指導中,該縣堅持以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為重點,以轉變就業觀念為導向,以提高創業能力為中心,以創業帶動就業為目標,紮實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工作,幫助創業者學習創業知識、培養創業意識、樹立創業精神、提高創業能力、規避創業風險、走自主創業、實踐成才之路。目前,該縣共完成創業培訓SYB1期4班117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人。

  此外,該縣大力整合資源,打造創業孵化園和創業示範園,多渠道搭建創業就業平臺。目前成功打造1個創業孵化園、1個創業示範園和1個文化產業創業園, 已有98家企業簽訂合同併入駐。

  貴州“雁歸興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日前,貴州出臺了“雁歸興貴”行動計劃,用財政支援、培訓引導、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貴州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出臺了哪些政策,效果如何,還面臨哪些困難?筆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雁”歸來

  回鄉創業的農民工數量呈增長趨勢,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也能推動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問題

  冬日,薄霧似紗,已收穫過一茬的頭花蓼零亂地伸展著枝枝蔓蔓,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而在一旁的溫室大棚裡,豌豆秧兒卻是一片蔥綠,展示著與節氣不符的勃勃生機。

  貴州省織金縣珠藏鎮的王志傑便是這一片800多畝農莊的主人,他伸手摘下一隻豌豆莢,剝開來,“看,每個豌豆莢都有至少5顆飽滿的豌豆粒,這樣就可以採收了。”王志傑待過部隊,闖過珠三角,隨著積蓄日豐、年歲漸長,思鄉的情結卻越來越濃烈。“在外打拼時間長了,總牽掛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為吸引我們回鄉創業,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措施,在家也一樣幹。”

  “當初流轉這800畝土地並不容易,鄉親們覺得一年收個幾百斤包穀最起碼餓不著肚子,鎮上的幹部和我一家家上門做工作,算經濟賬——除了土地租金外還能來基地打工,一年保底收入有2萬多。”王志傑說,為了做通群眾思想工作,他們磨破了嘴皮子,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才搞定,“現在基地24個固定工人都是在外打工返鄉的,一個月工資2400元,雖然比外面少點,但能照顧家裡老小。”

  王志傑只是貴州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一個縮影。“貴州是勞務輸出大省,2014年全省在外務工農民工就有829.71萬人。”貴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夏一慶說,“大部分人通過在外闖蕩接受了市場的洗禮,有了一定的技能和資本,吸引他們回鄉創業就業,除了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解決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現實問題。”

  “我們看重的是農民工返鄉創業所帶來的‘乘法效應’。”夏一慶說,“將農民工納入創業政策扶持範圍,運用財政支援、創業投資引導和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等扶持政策,促進農民工由‘就業一人、增收一戶’的‘加法’模式向‘創業一人、帶動一撥’的‘乘法’模式轉變。”

  據統計,2012年至2014年,貴州全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人數分別達53萬、57萬、62萬,農民工省內轉移就業人數為185萬、200萬、226萬。2015年1—10月,新增返鄉創業就業農民工達到67萬人,同比增長25%。

  “以前農民工回鄉創業、就業,大多是由於自身素質低、收入難以符合預期要求或是企業裁員等原因,現在因家鄉政策好而回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畢節市就業局局長周碧英說。

  築“雁巢”

  以融資支援、減稅降費政策支援、提升創業能力的服務支援,吸引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

  在貴州省納雍縣開發區產業園裡,一家鋰電池生產企業的老闆陳平忙裡偷閒,而樓下的廠房裡,上百名工人正在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陳平十幾歲的時候就南下深圳打工,打拼了幾十年也算事業有成,去年納雍縣招商局到深圳找到他,雙方一拍即合,去年6月簽下協議,10月份就開始投產。

  “你說為啥回來?一個是好招工,人工成本低;二是政策好,園區廠房5年免租金,稅費還有優惠;三是服務好,園區有專門領導對接我們企業,有啥小事一個電話就解決了。”陳平掰著指頭說,“8月份裝置入駐的時候,園區從一把手到普通幹部20多號人一起上陣,給我們免費當搬運工。”

  為了引雁還巢,貴州9月專門印發《“雁歸興貴”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把創業孵化基地和農民工創業園的建設提上日程。“經評估認定的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和農民工創業園,在技能提升培訓、社會保險補貼等就業創業相關資金分配、使用上給予重點支援。企業和農民工可享受創業擔保貸款、培訓補貼等扶持政策。”夏一慶說。

  夏一慶表示,具體來說,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貴州的做法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以小額擔保貸款、‘3個15萬’等為基礎的融資支援;以減稅降費為核心的政策支援;以拓展創業就業空間和提升創業就業能力為核心的服務支援。”

  下一步,貴州會把留守兒童年齡小、有疾病、處於困境的家庭作為幫扶的重中之重,“我們在每一個鄉鎮建立了農民工服務中心,下一步準備進行專案庫管理,摸清外出務工人員的年齡、務工經歷等情況,瞭解其創業意願、幫扶需求等,量身定製創業就業專案。”周碧英說。

  “雁”徘徊

  技術跟不上、市場把控不力、資金短缺,農民工回鄉創業仍需扶持引導

  雖然從中央到縣鄉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但在實際情況中返鄉農民工囿於自身素質和當地創業環境等主客觀原因,返鄉創業的過程並不總是順風順水。

  不少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時,由於自身技術跟不上,對市場把控不力,一旦遭遇風險,資金鍊斷裂,就不得不迴歸到打工的老路上去。“前些年,我種植金秋梨,大家很看好,於是我們成立合作社,我提供種苗,大家跟著種。由於見效慢,有的社員經濟支撐不住,種下後,部分社員又外出打工了。”黔西縣鐘山鎮種植大戶寧豪書無奈地說。

  創業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筆者在採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個聲音。“有創業意願的返鄉農民工中,大部分資金實力都比較薄弱,而且很多人缺乏銀行貸款所必須的擔保條件,很難突破融資難的瓶頸。且因市、縣區財政困難,一些政府出臺的鼓勵企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獎勵、就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和擔保基金注入等政策未能全部兌現。”周碧英說。

  為緩解融資壓力,去年6月下旬,貴州省總工會與省農信社聯合開展了“雁歸援助行動”,農信社對達標企業發放貸款後,省、市、縣三級工會按照3∶2∶1的比例,對每戶示範企業發放不超過6萬元的貼息資金。預計全省各級工會將籌集600多萬元資金,對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進行貸款貼息,帶動投資一個多億,幫助3000名以上農民工實現就地就近創業就業。

  筆者手記

  返鄉創業,關鍵在降低門檻

  貴州是勞務輸出大省。受不活躍的就業市場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制約,為生存計,大部分勞動力選擇背起行囊到東部沿海地區闖蕩。近年來,因為本地日益寬鬆的創業就業環境、越來越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少農民工選擇回到家鄉創業就業。

  然而,農民工返鄉創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少資金、缺技術等仍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道難題。一些農民工僅僅是換了一個工廠做工,薪資待遇並無太大改觀。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創業”的門檻很高,受自身條件所限,他們很難邁過。

  返鄉創業,關鍵是如何降低“創業”門檻,這需要政府、社會和返鄉農民們在優化創業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共同努力、久久為功,真正讓歸來的“雁”,在故鄉展翅高飛。

  貴州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創業,可獲補助

  日前,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精準幫扶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創業就業工作方案》。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自主創業的,可獲3500元的一次性補貼與每月300元場租補貼。

  該《方案》稱,將把留守兒童年齡小、有病、處於困境的家庭作為幫扶的重中之重,儘早引導有返鄉意願的家庭勞動力至少一人返鄉創業就業。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父母同時返鄉創業就業的,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將提供就業創業幫扶服務,確保在其返鄉三個月之內推薦至少一人就業或幫助創業。

  同時,各地人社部門還將量身定製專項培訓計劃,確保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優先享受至少1次培訓。對於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自主創業的,可優先享受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場租補貼等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其中,優先提供創業擔貸款扶持,給予最高不超過10 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對於自主創業並帶動就業,且連續正常經營1 年以上的,經縣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稽核後,給予符合條件者3500元一次性補貼。創業經營場所符合規劃、安全和環保要求的,每月按300元標準給予經營場所租金補貼,如果實際月租金低於300元的,據實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

  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返鄉創辦的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並與之簽訂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一定期限內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家庭勞動力屬就業困難人員的,在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按其實際繳費的2/3 給予補貼。補貼年限除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