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工程測量畢業論文

  在整個工程建設中,工程測量是基礎性的一環,對於控制整個施工質量有著先期影響,對於工程施工進度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測量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工程測量畢業論文範文一: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

  1.存在的問題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會給教學質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土木工程專業測量課程的定位不明確,許多的學生在畢業之後並不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學生對課程設定的原則及其實質性內容也不是很瞭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對該門課程產生牴觸厭倦心理,認為這門學科的學習對自己今後人生髮展的道路的意義並不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關於該門學科作用的思考問題也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學校的教學方法比較老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被動學習為主,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喪失了主動思維的能力。師資力量水平不足,導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普遍不高,教學質量不高,課堂學習效率也受到了影響[1]。此外,現代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矛盾,新的技術和方法不能及時地在教學中體現出來。學校教學只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導致教學實踐與教學內容嚴重脫節。學校對測量的儀器投入資金不足,儀器裝置不能跟上市場需求。

  2.改革的實踐措施

  2.1明確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的定位

  高等院校有必要對該門學科的定位進行規範化,使其定位方向清晰。院校要向學生介紹學習該門課程的意義在哪裡,告訴學生課程的開設與學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後續專業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院校在進行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時,要適應市場需求發展變化,適應我國基礎測繪成果的發展需要,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放在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全面發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就業率,為社會更好地服務。

  2.2優化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

  院校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的運用,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要注重與實際的練習,提供學生的工程意識。院校應該加強硬體設施的投入,對測量儀器進行及時性地改革換代,要儘快地擁有獨立的規範化的測量產地,方便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服務。院校在教學中藥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實踐教學相結合,使得書本知識內容的學習能夠被學生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

  2.3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被動學習為主,對學習內容缺乏主動性和熱情,導致課堂學習效率普遍不高,教學質量水平低下。工程測量課程的教學一般比較枯燥難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以及一些相關的圖片視訊來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具有直觀性,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瞭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院校應該要注重對教師的再次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要自覺地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和生產,並運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投入到教學中去,以此來增強自身的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結束語

  土木工程專業工程測量課程教學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教學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要對工程測量課程教學進行改革。本文通過對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明確土木工程測量課程的定位,優化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改革措施,希望能夠以此促進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工程測量畢業論文範文二: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

  一、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技術的發展綜述

  1.1GPS定位測量技術

  控制測量技術向來是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技術發展的重要分支。近年來,隨著無線技術、感測技術和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的水利水電控制測量技術也發生了新的變革,逐漸呈現出以“GPS無線定位測量技術”為主的全新發展方向。GPS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簡稱,它由美國研發並於1994年投入應用,該系統主要由空間衛星群和地面控制系統兩大部分構成。空間衛星群由24顆衛星構成,它們的執行週期為11小時58分,以實現對地球上任何地點的“無縫覆蓋”監測;地面控制系統由1個主控站、3個注入站和5個監控站構成,主要完成對測量資料的錄入。GPS技術的研發源於上世紀50年代末,原本是美國軍方的一個專案,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主要目的是為陸海空三大領域提供實時、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導航服務,並用於情報收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一些軍事目的。經過20餘年的研究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己佈設完成,這也預示著GPS全球定位系統已邁進成熟期。測量作為較早採用GPS技術的領域,最初主要用於高精度的大地測量和控制測量,建立各種型別和等級的測量控制網。現在,GPS技術還用於各種型別的施工放樣、測圖、變形觀測、航空攝影測量、海測和地理資訊系統中地理資料採集等方面。在各種型別的測量控制網的建立方面,GPS定位技術已基本上取代了常規測量手段,成為主要的技術手段。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革新,GPS技術在工程定位測量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主要技術特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使用精密衛星星曆。

  精密衛星星曆是GPS技術精密定位的重要保證,利用精密衛星星曆,調製在L1載波上的衛星軌道引數、衛星軌道資訊等參量能夠被計算得更為精確,測量誤差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1.1.2區域範圍小,網中基線邊較短。

  一般來說,採用GPS技術能夠使得接收機的衛星訊號具有類似的誤差特性,且接收網中基線邊誤差不會超過5KM,在訊號接收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差分解算使得公共誤差得到很大程度的抵消,從而獲得高精度的測量資料。而區域範圍小、網中基線邊較短的特性也成為了GPS測量技術的核心優勢。

  1.1.3測量點選擇靈活。

  傳統測量模式下,相鄰的測量點之間需要互相通視,因此對測量工作條件和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且人眼觀測也會使得測量的精度降低。在GPS測量中,無需考慮站點的互相通視,測量的資料完全依靠衛星給出,精度和靈活性都得到顯著提升,測量的過程完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由於GPS技術具有精密性高、區域範圍小、測量點選擇靈活等優勢,近年來在水利水電工程專案測量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在我國三峽水利工程專案的截流施工階段,施工方面應用了靜態GPS測量技術,建立了三等平面控制網;在庫區滑坡監測工程中,專案組也應用GPS與GLONASS進行組合,對12個滑坡體進行了準確定位監測。

  1.2變形測量技術

  變形測量又稱為變形觀測,在具體的應用中,通過對監測物件的變形測量,確定物體內部形態的變化特徵,從而確定被測物體的形態。變形測量技術是現代水利水電工程測量的全新發展分支,能夠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案的基準網、工作基點、變形體和監測資料進行分析和測量。常用的變形測量技術包含以下幾種:

  1.2.1大地測量技術。

  通過採用電子水準儀、精密全站儀等裝置,以三角測量、幾何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作為技術手段,完成變形監測基準網、工作基點和變形體變形測量等工作。該種技術的優點為:理論方法成熟,測量資料精準,成本較低。缺點為:觀測強度較大,資料處理智慧化較低。

  1.2.2液體靜力水準測量技術。

  該技術是變形測量技術的一個發展分支,主要應用在水利工程壩體廊道內高程觀測和高程傳遞,在具體的測量過程中,主要通過感測器對水體的高度進行定位和測量。該技術的優勢為:精度高、智慧性好,能夠同時測量數十個監測點。缺點為:成本較高,測量資料處理過程較複雜。

  1.2.3基準線測量技術。

  該技術廣泛應用在對土石壩、重力壩等直線形狀水利大壩壩體的測量中,在具體的應用中又分為引張線法、視準線法、大氣鐳射準直法等。

  1引張線法:該種測量方法被廣泛應用在對水利大壩的位移監測中。目前,主要的測量儀器包含光電跟蹤式引張線測量儀、電容感應式引張線測量儀、CCD引張線測量儀和電磁感應式引張線測量儀。由於取消了測量系統中的浮托裝置,引張線測量儀器的精度得到了大大提升,因此,該種測量方法的主要優勢在於:裝置簡單、測量精度高、速度快、成本較低以及自動化程度高。

  2視準線法:該種測量方法主要應用在壩體較短的水利大壩測量中,此外,還可應用在高邊坡、滑坡體等地勢的水平位移資料測量中。視準線法的優點在於:裝置採購便捷、操作簡單、成本費用較低。缺點在於:測量精度與大氣光照角度、光照精準度等因素有密切關聯,因此,具體的測量資料容易受到大氣光照角度、光照精準度的影響,精度較低。

  1.3數字地形測量技術

  數字地形測量技術也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水利水電工程測繪技術。該種技術主要基於全站儀和資訊科技的發展,通過應用三維測繪軟體、數字成圖軟體等,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案進行專業測繪和成圖,同時,還能夠應用數字GIS裝置對測量的資料進行精確採集和處理。一般來說,數字地形測量技術的應用模式主要分為電子平板數字系統、測記法數字系統和掌上數字測繪系統三個部分。上述三個系統各有優勢。

  1.3.1電子平板數字系統。

  該系統主要由全站儀、便攜機和支援軟體構成,在具體的操作中,以測站和鏡站兩種方式為主。該系統的優勢為:成圖精美、作業直觀,測繪精度高。缺點為:系統裝置穩定性較差,僅適用於地勢平坦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案測量。

  1.3.2測記法數字系統。

  該系統由全站儀、GPSRTK和繪圖軟體構成,能夠對各類環境的地形進行測繪,且精度和智慧化水平較高;但由於裝置本身的設計缺陷,可能產生作業不直觀、地物錯漏等問題。

  1.3.3掌上數字測繪系統。

  該系統主要由全站儀、掌上測圖系統和繪圖軟體構成。由於掌上測繪系統具有便攜性高、視覺化程度強、操作便捷等優勢,因此,在具體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案測量中,技術人員可將平板電腦、PDA等硬體裝置與數字測繪軟體系統結合起來,實現便捷、高效的測量。同時,掌上數字測繪系統還可以與無線技術融合,利用無線遠端傳輸功能,能夠實現野外測繪資料的適時傳送,大大提升了水利水電工程專案測繪資料傳輸、處理的效率。目前,數字地形測量技術在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專案中得到了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例如,2012年1月,在我國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承擔的巴基斯坦KAROT水電站專案建設中,專案組便利用電子平板數字系統,對KAROT水電站壩址區和水庫區進行了GPS控制測量、斷面測量等作業,為建設方提供了精準的測量資料。

  1.4水底地形測量技術

  傳統的水底地形測量技術具有誤差較高、作業效率較低等劣勢,主要原因為:傳統模式下,水底地形測量技術主要依賴經緯儀、測距儀等工具,接著採用斷面法作為測量理論基礎,並結合測深錘進行壩低水深資料的蒐集。上述過程中,由於儀器精度不高,測量環境中未知因素較多,因此,對測量的精準度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GPS、DGPS、CORS等技術的飛速發展,水底地形測量技術可依靠的儀器變得更為多元化。目前,業內技術人員主要依賴衛星定位技術與多波束探測儀之間的緊密配合,對大壩水底的地形進行測量。在具體的測量過程中,技術人員依靠先進的裝置,將差分全球定位系統蒐集的測量物件作為基準參照點,而將多波束探測儀與GPS接收機作為測量訊號的判定與接收裝置,接收裝置能夠對測量儀器反饋回的測量資料進行有效接收,並明確測量的誤差與偽距之間的修正值。對資料進行修正是該種測量方法的一大特點,測量物件的引數能夠得到適時的修正,從而提升測量的連續性和資料的精準度。例如,以CORS系統為核心的水底地形測量技術能夠將測量的精準度提升到釐米級別。

  二、結束語

  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專案測量技術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詳細探討了幾種典型水利水電工程測量技術的特點、應用領域等內容。相信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更多先進的測量技術將會湧現出來,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發展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工程測量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