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傳統文化有關的論文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祖先們幾千年來創造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所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摘要: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意義。我們要高度重視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特別是其在現代的價值問題。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價值內涵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界定和特點

  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界定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也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傳承的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各種財富的總稱。它產生於原始社會,繁榮和成熟於封建社會。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1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在理性地追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等人類最一般問題。“仁”,是中國傳統文化關於人類本性和人與人之間關係最一般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回答是最有理性、最具智慧而又最有民族色彩的。古代賢聖們雖受限於一定的歷史和社會條件,卻以博人的胸懷和深沉的歷史感提出以宇宙、人生為終極關懷的論題和觀點。《史記》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 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人類性基點之上的。所謂人類性,是指文化深層結構中同人類共存亡共始終,反映人類根本性質和精神的部分。我們把文化由淺入深分為不同層次,其中每一層次都有人類性的一面,但文化的最表層包含的動物性內容最多,由表入裡動物性逐層減弱、人類性逐漸增強,最能體現人類性的是文化的深層心理結構層,也就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它所有的優秀部分符合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價值指向。

  3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現代文化得以產生的文化之根,是現代性的歷史基礎,拋棄了它就是拋棄了民族文化的根。一方面傳統文化中積累著和凝結著中華民族的許多成功經驗及其模式,這為現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構成要素。另一方面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尤其在生命智慧的層面上,社會衝突、心理失衡、生態危機等全球化問題面前,其現代性價值最能得以體現。

  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的提出

  一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所創造的巨大成就

  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不衰,是世界上五大文明中唯一特有的現象。中國文化對世界史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如早在公元前,我們就有“諸子百家”爭鳴;漢唐文化孕育了輝煌的漢唐盛世,形成了漢、唐帝國;貫通西方的絲綢之路;中國的“四大發明”……這些都對歐洲經濟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作用。而現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什麼又遭到一些人的貶損呢?這都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的。從新中國建立到經過30#改革開放,中國從一個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國家進入工業經濟為基礎的國家,可以說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長期奮鬥過程中也幾次遇到滅頂之災,但憑著中華民族特有的韌性,都能絕處逢生,在長期奮鬥過程中,開成了一種不斷尋求與命運決戰的征服者意志和民族的英雄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從民族精神的視角看,中華傳統文化有兩種基本功能:是一種精神紐帶,一種基本的精神特質,同時,又有一種道德教化的功能。

  二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價值的提出

  當今人們不能正確地對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存在著否定多,肯定少;批判多,弘揚少;摒棄多,揚棄少的傾向。實事求是來說,這些都是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偏頗的評價。對待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這座人類文明大廈,如果我們真正地深入其內部,就會發現其中許多珍品與瑰寶,它不僅閃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和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卓絕的貢獻,而且在當今社會中仍有其現代價值。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讓我們知道如果沒有現代的、先進的文化機體,中國無論是在向列強學習器物還是制度都只能是一些無法消化的外來事物,只能拿來,而不能“自強”;五四運動卻讓很多的中國人陷入迷惘中――舊的破了,新的出路在哪裡?“”的慘痛教訓讓國人重新審視自身的文化傳統對文化現代化的作用。文化傳統有必然的延續性,無法割斷。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內涵

  對傳統文化進行價值判斷,有兩點要注意:一是,一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是建立在特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二是,歷史是過程的集合體,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作用推動國家發展。

  中華文明的結構和機制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成熟的協調模式,它充分體現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孔子“和為貴”、“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們建立團結和睦多民族國家的基石。時至今日,在我們實施的“民族區域自治”、“一國兩制”等政治制度,無不緣於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追求“人格完善”的人文精神素質,強調“和合中庸”的和諧社會關係,重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思想與價值,在當今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是指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優秀的精華部分是符合國際潮流的,不僅對中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功能,而且對世界的發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國有幾千年封建農業文明的深厚基礎,在進行現代化變革時,我們不應該簡單地學習西方的思想體系,由於中國人不同於西方的背景和性格,在走同樣的現代化之路時,才能有創新性的發展。不能為了進入西方現代化的軌道而否定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中國人只能在考慮如何讓自己的性格充分地發揮其創造力,樹立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的自信心。以中國人的實際為中心以中國人為本的思路去改造社會,去做文化宣傳,去充分利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並創造有中國人特點的現代化文化。我們堅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是符合國際潮流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需要的,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必將再現輝煌。

  篇2

  談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中國傳統武術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推進,由於電影、電視、網路等媒體的廣泛傳播,是當今世界文化處於一種大融合的時期。中國傳統武術以它獨特的魅力而風靡全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武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從實戰中加以提煉並賦予生活理念與哲學思想的智慧的結晶。通過傳統武術套路的學習和演練,武者可以更好地修煉身心。

  關鍵詞:中國文化;傳統;武術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角色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令周邊的國家普遍地感到驚羨。中國在地區性的事務中已經有了舉足輕重的發言權,並且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的合作當中。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的高度融合,把“中國風”帶入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經濟的強盛也使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中國的形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具體細微又超大規模地呈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世界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近距離地觀察中著社會的發展和歷史的推進,由於電影、電視、網路等的傳播,中國的武術功夫以它獨特的魅力而風靡全球,武術成為中國人形象的重要標誌。在國外,只要有人知道你是個中國人,就會把你和中國功夫聯絡在一起。為此,筆者對一些武術方面的知識加以闡述。

  一、何為武術

  武術簡單來說就是技擊之術。“武”在漢字解譯中,是有“止”和“戈”組成,止戈為武。“術”可以理解為技術或者是一種方法。武術一詞,筆者認為其意思在於停止戰爭,也就是說武術是由戰鬥而形成的。中國古代先民在戰爭之後總結格鬥與防衛的技術,進行實踐演練,同時也加強休養生息和個人的自我修煉,其表現以套路和格鬥為運動形式。中國武術的傳統套路,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從實戰技擊中加以提煉並賦予生活理念與哲學思想的智慧的結晶。通過套路的學習和演練,武者可以更好地修煉自己的身心。

  武術又是一個集合名詞,這一概念的外延包含世界所有格鬥技術的流派。例如,中國的少林派、武當派、峨嵋派,日本的空手道,韓國的跆拳道,泰國的泰拳,俄羅斯的桑搏,巴西柔術,還包括了現在中國散打、西方的拳擊、蒙古的摔跤等,都可以稱之為武術。每一武術流派都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訓練系統,而中國的傳統武術更具有它的特殊性和神奇的色彩,它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和生活理念都融入貫穿在武術的修煉之中。

  二、何為武術套路

  武術的套路,就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攻防動作為主,注意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的協調配合,遵守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的運動變化規律,符合有起勢和收勢的徒手與器械的演練形式。

  三、何為傳統的少林武術

  傳統的少林武術是將禪學、武學、醫學,三者合一而進行修煉。以禪理為做人的基礎和指標,以武學為方法而達到坐禪、禪定的境界。而從武學的修練中,漸漸明白自己的心性及身體狀況,可以熟知經絡、穴位,精通醫理,醫理精通又可以陶冶禪心武德,從而禪通、武達、醫理明。修行自身,濟世為懷。少林傳統武術特點,來回演練皆可於一線之上。即使是臥牛之地,一樣可以原地翻身、跳躍、旋轉,而不拘泥於場地。講求的勁道是輕、靈、粘、滾,由易至繁,返璞歸真。技擊和防守上出拳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多以挑、撥、擺、壓、掛、撩等動作為主。

  四、武術拳法簡介

  1.形意拳:以五行拳劈、蹦、鑽、炮、橫和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雞、鷂、燕、蛇、鼉、駘、鷹、熊為基本拳法,暗含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其樁法以三體式為基礎,要求寬胸實腹,氣沉丹田,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勁力舒展沉實。

  2.八卦掌:“八卦”最早見於《周易》:“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個方位,即北、南、東、西、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卦掌以掌法為主,其基本內容是八掌合於八卦之數;在行拳時,要求以擺扣步走圓形,將八個方位全都走到。八卦掌以八大樁法為轉掌功,又集八大圈手於一體,下配一至八步的擺、 扣、順步法,以繞圈走轉為基本運動路線,以掌法為核心,在走轉中全身合一,步似行雲流水。八卦練功者從行步入手,以內功為基,達到正形、通氣、懂勁、熟技、明變。以八大掌為母掌,演化出不同風格的實用掌法和套路。

  五、何為功夫

  功夫可以理解為一種技能,是時間與實踐的產物,通過反覆的練習,使自己的行動達到完美展現。對功夫概念的理解可以延伸和放大,比如,一個人炒菜的功夫很好,說明這個人做菜的技能水平相當高。武術和功夫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但在西方很多國家,功夫已經成為中國武術的一個象徵,這主要歸功於李小龍先生,是他的功夫技能征服了世界的武術愛好者。

  由於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因此,建議國內高校對外漢語專業設定中國武術課程,同時向來華留學生開設中國武術課程,而且大中專學校也應該開設武術課程,各城鎮、鄉村、社群都應該大力開展武術訓練活動,定期舉行武術賽事與表演,以吸引更多的人蔘與到武術健身的行列之中,樹立和平中國、文明中國的大國形象,重塑中國人習武健身、英姿颯爽的文明形象,打造魅力中國人的新形象。

>